23期:金融風暴中的教會與福音機構

【恩典篇】2

敞開天上的窗

 

採訪/喻真

 

 

不虧反盈


H牧師於美南的一間中大型教會任主任牧師。該教會目前約有會眾六、七百人。除了華、粵語堂之外,還有英語堂的聚會。他們的主日崇拜、家庭事工、成人、青少年和兒童主日學在美南有口皆碑。該教會重宣教,成立尚不滿二十年,已植了一間堂,目前正醞釀下一個植堂。


維持這麼一間教會很不容易,常常到了年底,收入和支出仍有差距。因此,每年總是在感恩節左右,就開始於週報上「很婉轉地」請會眾「記念神家裡的需要」,來挽救或彌補財務的不足。信實的神總會透過弟兄姊妹,在年終有足夠的奉獻供應所需。該教會歷年來的年度結算從無赤字。


然而2010年卻是個很特殊的一年!


頭六個月的奉獻比歷年都少,教會已看見金融風暴對弟兄姊妹所產生的影響。感恩節早過了,聖誕節已來臨,教會卻不曾要發出「求救信」。因為該年的花費不知道為什麼比較低,而且下半年的會友奉獻竟然大幅成長……。


「今年到底與往年有何不同?」H牧師問自己。

 

學習付出


「在禱告裡,我想到:這幾年來主給我們教會的功課之一,是學習怎麼樣的把資源往外送,怎麼樣的付出。」當然,有一些賑災,像臺灣的風災,四川的大地震等,各個華人教會都會義不容辭地響應。H牧師表示:「但是,有些地方,我們過去沒有怎麼管的,像是海地的震災、印尼海嘯等……」他特別提到2009年底,主打開教會的眼界,看見西蘇門答臘島強烈地震後的需要,因此在聖誕節晚會上特別為該地做了奉獻。「那是個90%伊斯蘭教的國家,華人資助這些國家是不太尋常的。然而我們在禱告中覺得,基督徒在聖誕節為他們奉獻,會特別有意義。」


H牧師的所在教會每年只做兩次特別奉獻─一次在復活節,另一次在聖誕節。兩次都不是為教會內部籌款,而是用在外面的宣教和慈善工作上。


2010年,除了固定兩次特別奉獻外,教會答應出借禮堂給兩個基督教事工機構籌款,兩次都是大型晚會,且出席者多半都是該教會自己的成員,籌款結果也超乎意料地好。


經濟衰退,前半年奉獻明顯下滑,大部分的教會都不願再辦籌款會,H牧師說:「其實是有一些私念,可以說是『世界智慧』的想法─說穿了,錢包就只有一個,大小也就是那麼大,所以,如果錢往那裡送了,剩下來的,就不夠了。」換句話說,本來會進教會奉獻箱的錢,可能已進了籌款箱。H牧師和同工為募款者高興之餘,心卻不禁忐忑:「是不是年底的時候,我們會因為這些事情有點後悔?」

 

▲2009年底,印度尼西亞的西蘇門答臘發生芮氏7.6級地震,一些華人教會發起慷慨捐輸賑災。

 

神蹟相隨


然而神國的法則總是與世界相反,該教會下半年所收的奉獻比歷年的紀錄都高。


難道是因為教會9月份用了Treasure Principle(暫譯《理財管家原則》)作主日系列的教導?「當然有幫助,但我們不敢說,所有的奉獻都是由那個教導系列出來的。這裡也有一個功課,那就是:教會雖然不用多講,但也不要怕講奉獻的事情。奉獻是作門徒的一部分,不應該與門徒的事情分開來講。但是,奉獻教導是自己家裡面的事,所以我們從來不請外面的講員來推動。」


年終,不但沒有為財務不足而呼籲,反而有餘款奉獻出去;不但不考慮裁員,反而有兩三位新同工要進來。在長執會上,H牧師的分享是:「當我們把應該獻上的付出去的時候,主就真的會為我們預備一切。」他鼓勵大家學習:在神國裡關心別人的需要,願意慷慨付出;不需要抓得緊緊的,怕自己不夠。

 

「有些時候,覺得主好像沒有供應,會不會是因為我們的心不夠敞開?」H 牧師的這句感慨的確值得深思!

 

 

記者小檔案

喻真,來自臺灣,現居休士頓。喜與家人尋幽訪勝,親歷造物主的奇妙。更願探採觸動生命的故事;藉文字,海角天涯,述說祂的信實。

 

KRC消息

夥伴活動

神國雜誌歷年刊物

神國雜誌欄目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