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期神國管家 Kingdom Stewardship

在結束中看見新契機

 

文╱林琦

 

 

故事要從1960年代說起……

 

那時臺灣國際貿易或工業製造仍在雛型階段,一位從日本留學歸國的年輕人,寫信給日本規模最大的鋼鐵工廠社長,希望能從日本進口生產原料。旁人笑他癡心妄想,沒想到真的接到社長回覆。信上表示,以他們公司的規模,不可能賣原料給名不經傳的臺灣小工廠,但年輕人的勇氣與衝動,讓他想起剛創業的自己。也許做不成買賣,仍想來臺灣認識這位年輕人。

 

猶如日本晨間勵志劇劇情,日本鋼鐵社長來到臺灣,年輕人興奮地跟他分享創業夢想,社長被他的激情與奮鬥的勁兒感染,從此,這間日本最大的鋼鐵公司成為年輕人成立的「國際工業公司」(以下簡稱國際工業)最強的原料後盾。

 

將近六十年來,國際工業的經營歷史,宛如臺灣工業的發展史,走過經濟起飛的輝煌,歷經各種商業環境的轉移。它也見證早期臺灣移民在北美立業生存的奮鬥史,參與80、90年代亞裔在美國成為trade show主力的全盛時期,與2007年起的金融海嘯正面衝擊,被捲入2018年開始的中美貿易戰,然後,新冠肺炎的病毒肆虐……。

 

被病毒打垮的中小企業

 

病毒在無聲無息中快速蔓延、變種,毀壞人們的健康,也打垮許多中小企業。在一份2020年5月公布的調查中,54%中小企業業者認為新冠肺炎帶來強大的負面影響。在疫情蔓延之初,美國各州執行各種緊急封城方案,以應付來勢洶洶的病毒,期間有41.4%中小企業暫停營業。 1

 

在2022年1月的統計中,有23%的中小企業因疫情無奈關閉,永久停業。也就是說,病毒打垮將近1/4的中小企業。 2

 

營運將近一甲子的國際工業,也是統計數字之一。其實,2018年掀起的中美貿易戰,國際工業已首當其衝。低廉的商品改變市場競爭環境,關稅、成本增加,中國的人力不再是優勢。洶洶疫情只有雪上加霜,產品滯銷、資金周轉等多重累積的問題,不得不關閉。這其中也包括不少華人中小企業。

 

薇薇(化名)在80年代於紐約市創立旅行公司,是少數獨家代理多間航空公司票務的旅行業者。進入另一個世紀,大家都在網路購票、訂旅館,旅行社的服務漸漸式微。不過薇薇因為在業界有多年經驗,常常爭取到團體訂票,或為各種公務團體處理旅行的業務。但疫情下,所有旅遊業停擺,薇薇在家防疫,仔細思考業務的方向。

 

住在紐澤西的志文(化名)也是80年代在紐約創業,家中整片如牆的玻璃櫃中,放著他從公司搬回來的商品。那些精心設計的飾品,曾在全美各大高級百貨公司專櫃中展示,一一為他立下汗馬功勞。偶爾會打開櫃子,看著這些心血,每個飾品都代表他在某年代的風華,提醒他從創業初期的一人公司,到全盛時期的規模,再到默默縮小經營版圖,然後把公司關閉。「2018年開始的中美貿易戰,讓進出口生意越來越難做。辛苦奮鬥這麼多年,幸好在2020年初把公司關掉,不然新冠肺炎的蔓延也會幫我結束。」

 

▲努力辛苦經營公司、赴湯蹈火有時;改變經營策略有時,轉換心情也有時。凡事都有時,遇到危機也是與神經歷沙灘上的腳印的季節。

 

凡事都有時

 

說是以「時候到了」的態度來面對,然而所帶來的情緒跟財務影響,真是苦在心中,一言難盡啊!在一波又一波的關閉潮中,基督徒要如何面對結束企業所帶來的挑戰,及心中的失落感?

 

首先,當營運走入不可預測的難關,或遇見突來的驚恐時,要先穩住步,不要害怕,提醒自己常常禱告,倚靠神。自疫情爆發,全球一起面對「世事難料」的未知生態,沒有一個政府的疏困政策,或銀行的借貸方案,能完全幫助中小企業度過長期虧損的狀態。有人靠車,有人靠馬,惟有我們倚靠耶和華。此時也許是體會「沙灘上的腳印」的季節,日日經歷與神同行。

 

其次,超越過去,向前邁進。在各方評估後,如果結束營業或縮減業務是必須,那就把心情調整好,不要掛心於過去的風光歲月,唏噓歎息。常常在電視劇中(特別是日劇),劇情圍繞著先代要後代記取店中的「百年榮光」。這種執著,或許在講求品質上是正面的態度,對於公司的經營手法,卻可能是固步自封。

 

2020年春天疫情蔓延,旅遊業直接面對「歸零」的營業狀態,薇薇必須面對突來的改變,「也許是退休的時間到了,萬事難以預料!」她跟過去的合夥人討論,公司營運改型,合夥人改成合約制,退掉在紐約黃金地段的辦公室,靠著家裡一台電腦,秉持為朋友服務的精神,經營part-time一人公司,不再分分秒秒在電話中忙碌。「心情不一樣了,不再是要把生意做起來的精神,現在洽詢票務或企劃行程的客人,都是老朋友。疫情兩年多,大家都希望能再度開放,而面對旅行的態度也不同了。我現在客人的需求都走精緻路線,需要幫他們策劃、安排行程、交通,增加多元服務,不單購票而已。」

 

「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務都有定時。⋯⋯栽種有時,拔出所栽種的也有時;⋯⋯尋找有時,失落有時,保守有時,捨棄有時。」(參考傳道書3:1-6中所提,薇薇與志文,努力辛苦經營公司、赴湯蹈火有時,退休也有時;改變經營策略有時,轉換心情也有時。

 

沒有一間公司永遠處在輝煌騰達的全盛時期,也沒有人能預料病毒能影響全人類,或打垮美國將近1/4的中小企業。既然事實如此,只能面對天災人禍所帶來的影響,在無奈與歎息中,定睛於神,一天的難處一天擔當,求神賜下面對失去的勇氣和智慧,把損失維持在停損點。

 

也許因著病毒侵襲,強迫許多中小企業以新眼光檢視營運方式,在精簡或關閉的過程中,才能把多年來好壞策略,對錯投資,必要或不必要的開銷,做個深度檢討。

 

再來,思考下一個方向,建立生活目標。當公司營運結束,並不表示生活也因此結束,只能代表前一個工作季節結束,神要帶領進入下一個人生季節。過去忙碌、汲汲營營的日子,也許沒能好好思考工作的真正目的,此時正是學習等待、仰望神的時機。

 

「疲乏的,賜氣力;無力的,加力量。就是年輕人也會疲乏困倦;強壯的人也會全然跌倒。但那仰望耶和華的人,必重新得力。」(參考以賽亞書40:29-31,現代中文譯本)

 

沉潛有時,重新出發有時,此時也許可以建立不同的社交圈,認識與經營企業時不同的朋友,或許就在擴大的社交圈中,找到下一個機會。每個時代都有不同的挑戰,當我們耐心等候,必在神所賜的好時機中,找到下一個目標/呼召,如鷹展翅上騰,翱翔在下一個人生季節中。

 

▲當營運走入不可預測的難關,或遇見突來的驚恐時,要先穩住腳步,不要害怕,提醒自己常常禱告,倚靠神。

 

壞的不去,好的不來

 

美國作家、心理諮商師克勞德(Henry Cloud)在所撰的暢銷書《收尾學:開啟未來的決策力》中提到,直到放手於不好的事物,否則我們永遠找不到好的事物。這其間的功課:壞的不走,好的不來。 3

 

從臺灣移民到美國加州的冠倫(化名),經營禮品公司二十多年,是間六個職員的小公司,商品主要賣給各博物館、文青小店家,或網購公司。雖然市場不大,卻也做得有聲有色。

 

疫情一來,所有博物館關閉,幸好還有網購慘澹經營。在收入銳減的情況中,他誠懇地與職員們溝通,表達入不敷出,辭掉一起奮鬥的夥伴是不得已的決定。2022年初,在多方的考量下,他退掉倉庫及辦公室的租約,把所有東西搬到郊區的房子,減輕開銷。「整理時,才發現過去沒有好好管理庫存。滿倉庫的貨品,好的、壞的、能賣的、不能賣的、待修的、沒時間處理的,都是壓力的來源。真的一箱箱銷毀後,感覺輕鬆多了。」

 

過去上下班通勤來回一個多小時,工作時間長,沒有時間陪小孩。現在家裡上班,不用天天擠在車陣中,又可以送小孩上學,多了陪伴孩子成長的機會,是因失去而得著更多的好例子。

 

正如克勞德在書中也說到,通常需要結束一個階段,才發現下一個季節更美好。也許國際工業沒能支持到百年榮光,但當年創業的年輕人承接了母親堅定的信仰,也傳遞給第二代的經營者。而這信仰,即是他和家族天天力量的來源。

 

世上的榮光,比不上神永恆的榮光;今日的結束,不代表失去所有。因為知道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而這能使人歡喜、盼望,與神一同得著榮耀。

 


 

註:
1.  https://www.census.gov/library/stories/2020/05/new-small-business-pulse-survey-shows-breadth-of-covid-19-impact-on-businesses.html
2.  https://www.zippia.com/advice/small-business-statistics/
3. “In many contexts, until we let go of what is not good, we will never find something that is good. The lesson: good cannot begin until bad ends.” Henry Cloud, Necessary Endings: The Employees, Businesses, and Relationships That All of Us Have to Give Up in Order to Move Forward(《收尾學:開啟未來的決策力》,何明珠譯,2021,校園書房,臺北)。

 

 

林琦,文字工作者,喜歡觀察人、事、物,定居於美國東岸。

 

KRC消息

夥伴活動

神國雜誌歷年刊物

神國雜誌欄目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