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国纵览】 神国增长的3大关键

让人领受主爱,稳定教会生活,教会团队牧养

 

文/杨永庆

 

 

神要我们「生养众多,遍满地面」(创世记一章28节),父神也愿意我们每个人都得救,不愿我们有一个沉沦(参考提摩太前书二章4节;彼得后书三章9节)。上一期笔者曾提到,由于科技、医药与卫生的发达,这一百年来世界人口从16亿增长到61亿,在「生养众多,遍满地面」这件事上,可以说相当有成就。至于人人得救、无一沉沦,一百年来我们的成绩乏善可陈,世界人口中基督徒的比例什至从34%略降至33%。

 

另外,我们生长在人口急速增长的时代转捩点,活在今天的人口几乎等于全世界过去人口的总和。因此,今天是福音广传的关键时刻,得著这个世代,我们将会为主得著大部分的人类;失去这个世代,我们将会与主所託付的大使命严重脱节(请参阅图一)。

 

细查近百年来的福音景况(请参阅表一),基督徒人口比例的衰退开始于五十年前。然而观察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交通便利、资讯发达,福音环境的优势与良机其实有如第一世纪,我们应如何把握良机,不辜负主所託付的大使命,使福音广传呢?

 


笔者愿意提出三个「神国增长的三大关键」与弟兄姊妹分享:

 

一、传福音的方式:传福音固然重要,但在今后,让人体会到主的爱更为重要。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到,听过福音的人口与比例直到最近一直在增加,增长率并且超过人口出生率。照目前的趋势估算,不到三十年,全世界的人百分之百都将听过福音。因此基督徒人口比例呆滞不前的原因不在于福音传得不够,而在于人听了福音,并没有信主。

 


让我们查看听过福音人口与信主人口比例的消长(请参阅图二),主耶稣受死复活、圣灵降下,听过福音且信主的人口比例从0.5%逐年上升,到十九世纪初的89%算是达到最高峰(每一百个听过福音的人有八十九人信主),以后就逐渐下降到今天的45%。难道福音的大能已转弱了吗?断乎不是!因「耶稣基督昨日、今日、一直到永远,是一样的」(希伯来书十三章 8节)。

 

福音本是神的大能(参考罗马书一章16节),问题在于,随著科技与环境的改变,传福音的战略却没有改变。耶稣说:「你们查考圣经,因你们以为内中有永生;给我作见證的就是这经。然而,你们不肯到我这里来得生命。」(约翰福音五章39∼40节)这话今天更加真实,教人懂得圣经的话语是重要的,然而让人体会到上帝的爱更加重要。

 

保罗也提到过:「⋯⋯我们晓得我们都有知识。但知识是叫人自高自大,惟有爱心能造就人。」(哥林多前书八章1节)有句话说:

 

人们不在乎你知道多少,
除非他们知道你多在乎他们。
People do not care how much you know,
unless they know how much you care.

 

在资讯发达的今天若想要传福音,传达主的爱远比传达关于主的知识更为重要。主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神的国。」(约翰福音三章3节)又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若不回转,变成小孩子的样式,断不得进天国。」(马太福音十八章3节)这是否因为小孩子虽无高深的圣经知识,却很容易接受主的爱呢?


二、教会的型态:讲道教导好固然重要,相爱稳定的教会生活更为重要。

 

如果领人信主(重生)有如帮助一个孩子出生,上面所讨论的事好比关乎「出生率」的问题。然而根据联合国的观察,近百年来世界人口的大增长,「出生率」还不是最重要的因素(事实上五十年来世界平均生育率降低了约40%),「存活率」的增长才是最大的要素。

 

据估计,世界人口平均寿命百年来从30岁增加到目前的65岁。第三世界(亚、非、南美洲)的平均寿命于过去五十年从41岁增加到63岁(这是美国1940年的平均寿命),这些地区的婴儿死亡率也降低了三分之二。相同的,「存活率」似乎也是信主人数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几年前一位出版界的朋友告诉我,台湾大概有三分之二的基督徒流失了(受洗之后不再参与教会,或不再认为自己是基督徒)。最近一位英国朋友告诉我,英国大约只有7%的基督徒有教会生活(英国有68%人口自称是基督徒);与我们一起聊天的德国牧师接口说,在德国大约只有2%的基督徒有教会生活(德国有70%人口自称是基督徒);美国算是好的,约有40%的基督徒有教会生活(美国有85%人口自称是基督徒)。

 

基督徒没有教会生活,带人信主的机率就小了(参考约翰福音十五章4节)。不结果子,也容易失去在主里的自我(参考约翰福音十五章6节)。上面提及的几位友人都承认,这是教会无法吸引基督徒所导致的结果。几年前,连续好几个夏天,台湾福音协进会夏忠坚牧师都会带牧长团体来美观摩学习,由内人与我安排美国行程。我们去过南加州马鞍峰(Saddleback)「对慕道友敏锐型」(seeker sensitive)的教会,也去过芝加哥柳树溪(Willow Creek)「由慕道友带动型」(seeker driven)的教会,还数度造访好友辛吉米牧师牧养的纽约布鲁克林会幕堂,属于「祷告殿堂型」(praying temple)的教会。这些教会都很兴旺,很蒙主的赐福。

 

这些被称为不同战略的代表型教会,都有一个共同点:这些教会都有主的爱,有主的同在。这些教会的兴旺、吸引人,是主爱同在的结果,战略(strategy)与策略(tactic)的选择与运用,尚属其次。这也是华理克(Rick Warren)牧师及很多教会增长学专家所强调的「教会健康」体质,因为健康的教会自然会增长。

 

三、教会增长的重点:超越单一教会的增长,著重教会团队的运作。

 

其实,健康的教会不但会增长而且会繁殖複製。我们都知道上帝愿意每个人都得救,不愿我们有一人沉沦。然而我们什少去思想如何与上帝同工,达成天父爱我们的心愿。

 

我们花最多的时间想让我们参与的单一教会(single local church)增长,我们羡幕别人的教会人数众多、会堂雄伟美丽,想尽办法让自己的教会增长,期待有一天也能如此。然而这些模式是圣经里没有的。我们不曾听过保罗写信给哥林多教会或以弗所教会问说:你们现在有多少人聚会?一百人还是两百人?你们现在买了或盖了什么会堂?「建堂」了没有?

 

保罗关心的是他们是否彼此相爱、敬虔爱主?是否遵行主的教导?是否顺服圣灵的带领?保罗也关心,穷困的弟兄姊妹是否得照顾?是否到处都有教会—基督的身体来爱主、爱人?所以,保罗在安提阿牧会了几年,不仅去现今亚洲土耳其境内的加拉太地区建立教会,又在欧洲希腊境内广传福音。保罗写给罗马的教会信中,还提到他想去西班牙建立教会传福音,也会去探望他们。

 

保罗心里掛念的不是一个教会的大小,而是是否到处有主的教会,好服事主、服事人。与现在一般宣教士不同的是,保罗离开一个地方后,并没有撇下不管。他不但常想办法回去探望他们,且念念不忘写信给他们。他在安提阿写信给土耳其加拉太的众教会(加拉太书),在哥林多写信给帖撒罗尼迦的弟兄姊妹(帖撒罗尼迦前后书),在以弗所写信给哥林多的教会(哥林多前书)等等。保罗一心开拓教会,郤没有忘记先前所开拓牧养的教会。套句他自己的话:「我们作基督的使徒⋯⋯只在你们中间存心温柔,如同母亲乳养自己的孩子。」(帖撒罗尼迦前书二章6∼7节)

 

这恐怕也是当今教会与圣经记载初代教会大不相同的地方之一。初代教会什少是单打独鬥的教会,而大都是在一个教会团队(Fellowship of Churches)里,比如:耶路撒冷教会与撒玛利亚教会在一个团队,主要由彼得与约翰等看顾牧养;以弗所教会、帖撒罗尼迦教会与哥林多教会等在同一个教会团队里,主要由保罗、提摩太、提多等看顾牧养。初代教会什少是由一位牧师单独牧养,而是好几位牧者团队牧养(team pasturing);初代教会什少有全职牧者,全职的都是使徒性巡回牧者,使徒性牧者也不都是所谓全职的,也有像保罗与巴拿巴似的「双职使徒牧者」(apostolic bivocational pastors)。

 

世界知名教会增长专家魏格纳博士(Dr. C. Peter Wagner)指出,「教会团队」(Fellowship of Churches)是当今最有果效的教会团体,可促成多人信主、生命受改变。这团体的扩展远超过世界最大的教派「美南浸信会」,或是衰退中的主流教派「长老会」或「路德会」等。

 

教派以组织(organization)为主要连结,教会团队则以关系(relationship)为连结。如果「开会」(meeting)是前者必然的运作方式,「团契」(fellowship)则是后者不可或缺的运作方式。如果前者主要以「投票」来决定事情,后者则以共识(consensus)来作决定。魏格纳博士称「教会团队」为「新使徒性教会」(参考其著作《新使徒性教会》,以琳出版),他认为新使徒性教会即将成为最大的福音团体(参考其著作《教会大地震》,飞鹰出版),也将成为担负起广传福音这重大使命的重要角色。

 

在下一期,笔者将分享一些参与在教会团队里的心得。愿我们如同保罗所勉励的,效法保罗,如同他效法基督(参考哥林多前书十一章1节)。

 

 

作者小档案
杨永庆博士(右一)与妻子俐理及儿子杨均安合影。杨博士为基督先锋教会创会及主任牧师,基督先锋领袖学院负责人,亦是飞鹰出版事业执行长。伊利诺大学(香槟校区)材料科学博士,美国克里夫兰州立大学化学硕士及企管硕士,神学教育得自美国伯特利神学院。

 

KRC消息

夥伴活動

神国杂志历年刊物

神国杂志栏目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