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飄搖中的大不列顛
文/殷麗群
▲與歐盟締結連理達47年的英國正式脫歐,隨著2020年元月31日晚間11時向舉世宣告:「THE UK HAS LEFT THE EU!」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羅貫中在《三國演義》所引的卷頭詞貫穿古今中外,同樣適用於2020年的英國。與歐盟締結連理達47年的英國正式脫歐,隨著元月31日晚間11時大笨鐘聲響,向舉世宣告:THE UK HAS LEFT THE EU!
結束與開始
2016年6月23日,前首相大衛‧卡麥隆(David Cameron)順應民意,舉行「脫歐公投」,支持留歐的他當時有把握「留歐」會勝。許多人都擁持相同信念,有的甚至忽略了手中的一票,沒有前往投票所。而鬧著脫歐的人惟恐會輸,就積極投票。於是,脫歐僅以些微之差,51.9:48.1,以不到4%的差距達成。很快,卡麥隆退出政壇,讓位給梅伊(Theresa May)。這位女首相冀望重振「鐵娘子」聲威,帶領英國圓滿脫歐,釀出英國幾近地裂天崩之局,讓這安穩的基督教文化背景國家面臨二戰以來最嚴峻的考驗。
當英政府與歐盟全神貫注於邊境、貿易、移民政策等脫歐談判議題時,坊間的醫療保健、弱勢福利及社會治安等與民生息息相關的層面,卻被嚴重忽略。目睹政見歧異幾要將社會撕成碎片,舉國上下深感無奈與痛心。
到大笨鐘揭示「合久必分」歷史真相的破曉時刻,成功帶英國脫歐的首相強森(Boris Johnson)信誓旦旦地承諾:「要團結全國,帶領大家往前走」,「將迎來民族的復興與革新」,「讓英國成為歐洲強國」,「這不是結束,而只是開始。」
這「結束」與「開始」牽動國際間的外交關係及,貿易往來將重整棋局;英國、歐盟連同世界各國都走向變幻莫測的未來,禍福難測!
▲英國1973年正式加入歐盟。
脫歐情結蕩漾民間
英國與歐盟舞步不合,於50年代戰後重建期已露端倪。
歐盟的始祖是最先由「法德荷比義盧」成立的「歐洲煤鋼聯盟」,宗旨是透過掌控軍事及工業物資來保障歐洲和平;繼而,六國又成立「歐洲經濟共同體」(CCE),是會員國自由貿易的開端。然而,反對歐洲一統的懷疑主義在英國蕩漾起伏,理念想法不同,英國兩次都沒加入。1
縱然1973年正式加入歐盟,曾顯赫一時的「大不列顛帝國」仍難以適應、依循歐盟的規則,感到國家主權受損。柴契爾夫人執政時,已抱怨英國貢獻過多,很不合理,要向歐盟索償。往後,來自歐盟及非歐盟國的移民潮直接衝擊勞動力市場,瓜分了英國醫療及福利資源,民間的脫歐情結就更激烈。況且,基層百姓生活困頓,深化他們反抗由精英階層主導的歐洲一體化。當這些情緒氾濫,其他階層也對國家前景暗感悲觀,將社會矛盾與當前經濟衰退歸咎於一體化,加重了英人的自顧保守主義,渴望脫歐而獨立。
「哈愛理命題」重大發現
完善的福利制度、井然有序的社會文明使英國在歐洲鶴立雞群,移民潮蜂擁而入,「共用」了資源,令他們覺得吃虧;同時,這些資源背後屹立著的基石─支撐英國社會發展的基督信仰,卻也日漸式微。
早於廿世紀初,法國歷史學家哈愛理(Élie Halévy, 1870-1937)分析前兩世紀的歐洲情勢時,已觀察到英國與歐洲列國迥異之處,曾問:「何以在歐洲各國中,英國成為最不(沒有流血)革命、沒有嚴重危機及突發變革的國家?」2指出答案非關英國政經體制,而是與循理宗創辦者約翰‧衛斯理(John Wesley, 1703-1791)所領導的福音派復興運動密切相關,福音派復興運動是當時英國社會走上全面革新之路的終極主導。這論點成為著名的「哈愛理命題」(The Halévy Thesis)。
約翰‧衛斯理身處英國政經及社會大動盪的工業革命時代,當時鄉村人口外流到城市工作,窮苦的工人階層辛勞幹活,貴族們卻窮奢極侈,壟斷法治及行政來壓榨弱勢,英國國教在貴族把持下冷漠而腐化,失卻屬靈活力,神職人員也良莠不齊。
敗壞激動人心渴求公義,衛斯理的福音運動應運而生,從召喚信徒認罪悔改經歷重生開始,透過成立小組吸納大量成員並建立互助關懷團體,深入貧窮的角落,關心弱勢者,落實「上帝愛世人」的聖經真理。3
▲英國脫歐,牽動國際間的外交關係,貿易往來將重整棋局;英國、歐盟連同世界各國都走向變幻莫測的未來,禍福難測!
現代福利國家
衛斯理將基督信仰的人道精神發揚光大,洪波滾雪般推出連串社會改革行動,大興慈善事業,設立孤兒院、老人院、平民義診中心,並分發衣食、為教會失業者提供生活補助、無息借貸給窮人、開設「習藝所」授予貧民謀生技能,及為其子弟興辦教育。這波教會史上轟動一時的復興運動拓寬了貴族與統治者的視野,敲醒他們對弱勢無依者的社會良知,帶動國家走上以人道關懷為主軸的革新之路,奠定英國成為二戰後第一個現代福利國家的鞏固基礎。4
衛斯理將慈善事工與社會關懷意識帶進十八世紀的英國,使廿世紀的居民享有全民保健提供的免費醫療服務、中小學免費教育、失業救濟金、殘障津貼及低收入房屋津貼和生活補助。另外,參與服務關懷的志工行動後來也發展成一門高專業的學科─「社會工作系」,廣及全球各大專院校。社會工作者在先進國家中更是高尚的職業,是協助政府運轉及協調社會上下階層關係的神奇潤滑劑。5
英國人向來給人溫潤樸實的感覺,不似德國人的先進務實,也沒有法國人的浪漫熱情,被幽默大師林語堂譽為「最健全的民族」,具「民族穩定性的表現」6。衛斯理帶來的革新為二戰後的英國描繪出社會重建藍圖,而整全的福利制度著實對戰後人心發揮療效,讓百姓重拾安穩自足的生活。是故,英國人感到自己有足夠的能力重整國家,無法認同歐洲一體化。
如今,脫歐了。當百姓重新檢視國家資源,他們能否體悟:這些吸引歐盟國家移民的福利政策,其實是上帝給予英國的資產?是耶穌基督釘痕的手藉由衛斯理的靈命復興運動,推出今日的社會福利體制?但英國的信仰光景卻走回當年冷淡又失卻活力的沒落之路!生活在福利保障的環境下,島國人心虛空鬱悶,許多人藉由暢飲狂歡來療慰枯燥平淡的日子。
▲約翰‧衛斯理將慈善事工與社會關懷意識帶進十八世紀的英國,使廿世紀的百姓享有全民保健提供的免費醫療服務、中小學免費教育、失業救濟金、殘障津貼及低收入房屋津貼和生活補助。
真理明光照亮人心
「借酒解悶」源自英國生活窮困的勞動階層,卻成為今日全民普及的休閒文化。用酒精麻醉空虛心靈、逃避生存壓力是英國社會的普遍現象,帶來破壞家庭及公共秩序的嚴重問題。醉客酒醒後跌進極深的失落與倦怠裡,對現實生活更感乏力。要解救病態的社會,上帝從不自經濟、貿易或外交著手,而是以真理為管道,帶領人經歷真正的療癒。
十八世紀末,衛斯理帶動的革新很快面臨考驗,工業革命所開啟的城市生活方式漸漸瓦解了傳統的家庭生活,加上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Charles Darwin, 1809-1882)的進化論於十九世紀抬頭,挑戰聖經真理權威。當時,倫敦滿街孤兒,教會視聖經為過時的遺物。為了復興真道,上帝出手介入,使用與罪惡肉搏過並經歷聖靈重生的「講道王子」司布真(Charles Spurgeon, 1834-1892),將滿載能力的活潑信息澆灌人心,燃亮信徒靈魂深處的明燈,光照整個時代。
司布真認為:「基督信仰要點亮在眾人面前,才能對國家決策帶來影響力。」他敢於在講台談論國家事務,也及時批評違反真理的施政,堅信一切政策的好壞取決於是否遵循聖經原則。他反對政治投機主義,卻不認同對政治冷漠,教導信徒要以敬虔禱告的態度來投票,也督促基督徒成為公僕,認為:「越能堅守信仰準則的人,就越有資格到英國下議院去。」7
這古老的福音,是奮興的泉源!
司布真手持聖靈的寶劍,剌入人們靈魂的枯井,鑿開喜樂的活泉。他的信息高舉十架救恩和上帝主權,強調要靠著聖靈徹底對付罪,在當時捲起一股渴慕真道的旋風,上及女皇首相、下至妓女小偷,各階層都排山倒海湧進倫敦聽他講道。當時新聞報導說:「司布真帶來的宗教狂熱,是約翰‧衛斯理的日子以來向所未聞的。」
▲司布真認為:「越能堅守信仰準則的人,就越有資格到英國下議院去。」
重燃衛斯理人道精神
英國跨過脫歐的門檻,駭人的新冠疫潮馬上湧來!兵荒馬亂間,英政府抗疫對策從「群體免疫」逆轉成「禁足令」,疫情死亡人數卻不斷攀升,直達「歐洲之巔」。瞬間,舉國沈著應戰聚焦抗疫,「脫歐」後續舉措被擱置。
目睹醫療崩潰,衛斯理當年帶動社會革新所遺留的慈善文化精神旋即在全國範圍內再綻芬芳,75萬名「好撒馬利亞人」自願成為醫療關懷義工,負責致電關詢及支援居家隔離的獨居及老弱人士,提供實際的購物、領藥及往返醫院接送等服務。另外,幾萬名退休醫護及不少應屆醫護系畢業生也加入支援前線救人工作。
當抗疫封城下酒吧關門,英國無數教會卻透過網路大開門戶,除主日線上敬拜外,週間亦有頻繁的線上小組查經、禱告會、青少年團契及聖餐會,讓會友們保持密切互動。平日不去教會的民眾也上線參加聚會,聆聽詩歌及真理信息,要從信仰中支取平安的力量。
疫戰期間,教會肢體們互贈民生物資、在臉書用經文彼此打氣、分享創意新穎的在家教學法及家庭生活趣事。5月中,全英70處教會團體合唱〈祝福〉廣傳網路媒體,向社會灌注基督徒的熱情。停課中的教會學校,也天天發家長函傳遞基督愛世人的信息,教導人禱告並啟發學生從疫情思考上帝的心意。
大學基督徒團契成員則邀約情緒受困的同學線上喝茶聊天,藉由輕鬆真誠的交談相互提振士氣……。總之,大家竭盡上帝兒女的本分,在這波二戰後最大的死亡潮裡,努力散播喜樂與正能量,讓基督的盼望維繫人心。
此外,一般人也發揮友愛互助精神。鄰里間建立群組互傳簡訊問候關照,又在採購上相互代勞。有人騰出家裡的空房間,接待染疫輕症卻無處隔離的朋友安心養病。有些飯店開放空房收容街頭流浪者,坊間更有義工隊為他們提供膳食及送餐,讓社會邊緣人得到生命保障。
▲英國的「脫歐過渡期」被疫情帶回基督信仰裡,隱約可見不少人的靈性乍現曙光,聖經真理普照全國,催使人真切地悔改,實際地愛人。
靈命甦醒時刻
這是失落的年代,也是甦醒的世代!
英國的「脫歐過渡期」被疫情帶回基督信仰裡,隱約可見不少人的靈性乍現曙光,聖經真理普照全國,催使人真切地悔改,實際地愛人。
靈命覺醒在民族復興之先,脫歐加疫後重建是條漫漫長路。衷心祈願:風雨飄搖的大不列顛全然回歸基督,渴慕追求真理,扭轉國運。
註
1.〈英國工黨的百年變遷〉,BBC記者皮克福德 27/02/2000,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_650000/newsid_658900/658960.stm。
2.“Why [is] it that of all the countries of Europe, England has been the most free from revolutions, violent crises, and sudden changes?”
From:“A History of the English People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England in 1815 v.1”by Élie Halévy
3.〈貧苦者的管家〉,陳鳳翔(載於《信望愛勞工節專輯》)。
4.〈從約翰衛斯理所領導的復興運動看社會改革的動力〉,陳啟峰。
5.〈專業主義v.s.管理主義:英國社會工作歷史的檢視〉,侯建州和黃源協。
6.《生活的藝術》,林語堂。
7. Charles H. Spurgeon(司布真)聖經網AboutBibl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