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期神國鄰舍-社區 Kingdom Neighbors

走向使命

家庭事工的建造與實務 3-2

 

口述、供圖╱李懿恬傳道(Timmy Ong)

採訪╱林敏雯、鄭瓊瑜‧整理╱鄭瓊瑜

 

 

王灝與李懿恬夫婦於2011年接受哥城華人基督教會(以下簡稱哥城教會)主任牧師的邀請,創辦家庭事工部。他們雖已在教會服事多年,對家庭事工並沒有經驗,兩人跟著神的帶領,一步步前行。

 

此次訪談,李懿恬分享了他們夫婦開展家庭事工的原則、願景,以及至今哥城教會家庭事工的發展。

 

謹守四原則

 

為確認事工方向符合神的引領,推展事工的過程中,他們謹守以下四個原則:

 

一、清楚寫下從神領受的異象與使命。異象是「福音家庭化,家庭福音化」;使命為「預防、裝備、關懷、傳福音」。她表示,在事工開始清楚寫下神的託付,使牧者、會友明暸事工內容,也幫助團隊在規劃服事項目時瞄準方向。

 

二、祈禱尋求神。透過禱告明白神的帶領,避免憑著人的籌劃,過於保守或心急,偏離神的計畫。以三個指標尋求神的引導:需要;資源;同工。三項神都供應,便著手進行。「每個教會的需求不一樣。跟隨神的帶領,有多少資源、同工,就做多少事。家庭事工是往上牽著上帝的手,往下牽著時代的需要,而不是憑自己的想法行事」,李懿恬表示。

 

三、和牧師及教會部門間保持敞開的溝通,避免各自為政。牧師是神賜給教會的牧者,最明白群羊需要。王灝和李懿恬常與牧師對話,確認事工的進行符合教會大方向。此外,家庭事工牽涉許多面向,需要和各部門保持敞開的溝通,彼此合作。

 

李懿恬省思:「重視直向與橫向的溝通,家庭事工這列火車才能行駛平穩。說起來簡單,執行時並不容易。教會所有事工都是神的事工,必須堅持克服困難。如果家庭事工部單獨進行所有的工作,必將事倍功半;跨部門合作則可事半功倍。」例如家庭事工和成人教育事工合開親子主日學;與兒童/青少年事工合辦「家年華」作為福音外展。

 

四、夫妻一同服事。夫妻同工並不容易。一人備課、教課,不需要和另一半商量,一下子就搞定了;兩人一起教課卻得協調彼此的意見、分工,花更多心力。但夫妻一同服事,彼此間自然流露的見證,非言語所能傳達,對學員來說往往更具說服力。

 

然而,一同服事並非天天風和日麗。他倆曾在開車前往帶領營會的路上不斷爭吵,後來神感動兩人跪在神面前,求神幫助。冷靜下來,發現其實只是一人重視細節,另一人看重大框架。第二天在營會中坦誠分享前一晚的爭執,讓與會者看到講師和其他人一樣,也會在婚姻路上經歷高山低谷,但倚靠神,便能找到出路。

 

家庭事工的層面

 

家庭事工服事的層面包括個人、團契小組、教會。

 

針對個人的需要,家庭事工雖會盡力關懷,但不能單憑己力。「當一個危機來時,必須客觀評估可否轉介給團契持續跟進,或請合適的會友陪伴,而不是將所有的難題都丟給牧師,或由家庭事工同工一肩擔下」,李懿恬分享經驗。

 

哥城教會有許多團契,屬性和需求都不相同,幾乎每個團契都有家庭事工的同工。同工發覺需求,便可回報家庭事工安排合適的講座或活動。例如為家庭團契舉辦親子或婚姻講座;為少年團契舉辦純潔之旅親子營;為單身團契舉辦男女交往講座。而暫時無法進行的項目,如單親家庭,也可轉介機構、神學院、教會提供的資源。

 

哥城教會位於美國中西部,中文資料取得不如美東、美西方便,因此家庭事工很重要的功能之一,便是廣泛引進資源,供會友依需要取用。同工收集、審閱後,陸續從真愛家庭協會等機構購進許多書籍、教材,設立資訊桌和資源圖書館、架設資源網站,和會友共享。

 

進入神學院後,李懿恬如入金礦,接觸到豐富的知識與實務經驗。老師和同學來自不同的機構和教會,若能連結神學院、機構、教會的鐵三角,互通有無,彼此支持,對各種事工的推行會有很大助益。

 

▲廣泛收集資料,幫助會友容易認識並取用需要的資源。

 

十年纍纍佳果

 

哥城教會家庭事工在過去十幾年間,一直著重預防、教育,並打破傳統觀念,舉辦兒少性教育親子營等。每年的家庭月均邀請在家庭領域深耕多年的專家舉辦講座,與牧師在主日教導的信息相輔相成,講員人選也都經過牧師確認。李懿恬很感謝教會在財務上的支持,使家庭事工十年來有經費辦營會、買教材。

 

事工第一年推出:家庭更新協會的恩愛夫妻營;設立資訊桌;開設「傾聽與愛心說誠實話」主日學課程;訂定家庭月,邀請家庭婚姻專家簡春安教授主講,並舉辦電影欣賞。

 

王灝與李懿恬2011年參加家庭更新協會舉辦的恩愛夫妻營,不僅使兩人關係更親密,也開啟在教會成立家庭事工的契機。兩人並在該營會的帶領夫妻訓練中,學習彼此配搭,一同服事。飲水思源,他們從成立家庭事工的第一年便持續推動這項營會。

 

這些年他們從曾參加恩愛夫妻營的夫妻中,邀請了多對非常投入的同工。李懿恬表示,參加營會需要付出請假、請人照看孩子、學費等代價,願意排除萬難參加的夫妻,極有可能對家庭事工有負擔。有意成立家庭事工的教會,不妨在邀請同工團隊時,由此入手。

 

同年也開設「傾聽與愛心說誠實話」課程,是由Equipping Ministries(equippingministries.org)製作出版的教材,有中文版,並提供講師訓練。善用機構已設計好的教材,不需自己從頭做,便能站在前人的成果上,繼續撒種。讀者也可以考慮使用蒙福家庭的親子主日學教材(bfccm.org/blessedfamilyseries)。

 

之後每年都在前一年的基礎上,根據需要增加事工項目,停辦已經沒有需求的項目。

 

2012年,承接母親節與父親節主日特會;與華神合作開設「上癮的真相」課程。2013年,因教會中的異文化夫妻的需要,李懿恬花了一番工夫尋找,選用以英語教學,但有中文字幕的 The Art of Marriage (www.familylife.com/theartofmarriage)為教材,反應頗佳。

 

這一年也嘗試舉辦全教會野餐燒烤。聽起來令人雀躍的活動,但參加者零零散散,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從這次經驗,李懿恬了解,聯誼活動較適合在團契中推展,而非由家庭事工主導。「沒有關係,如果不嘗試,怎麼會知道合不合適?」李懿恬樂觀地說。

 

2013-2014年按當時需要,建立核心同工結構,並邀請牧師、師母參加同工會。2014年,按牧師建議,邀請同性戀議題相關講員舉辦講座。這是家庭事工配合牧者異象的例子之一。這年正式開辦青少年純潔之旅親子營(參閱本刊67期〈守護青春不放手〉)。

 

▲家庭事工需教會各部門合作,從上到下,如串燒般連接在一起。

 

2015年,事工重整結構,分成關懷、節目、教導三個方向。同時走出自己的教會,開始支援其他華人教會的家庭事工發展。

 

這年的新嘗試包括接手婚前輔導。李懿恬禱告後,選定〈營造美滿的婚姻〉習作本(Prepare and Enrich, www.prepare-enrich.com)、 Foccus TM 婚前協談導引教材(foccusinc.com)、 Save Your Marriage Before It Starts(www.symbis.com)三套教材,和先生接受訓練,成為教材的引導員,藉由婚前輔導預防婚後衝突。不僅服務教會會友,也對社區開放,是教會的社區服務與福音工作之一。

 

這年也開始於家庭月提供合家歡紀念照,由擅長攝影的會友,拍攝美美的家庭照,大受歡迎。因應會友要求,也邀請有經驗的父母分享孕婦保養、新生兒照顧等,落實「資源共享」。

 

2016年推出弟兄戰勝系列(Battle Plan for Purity)。由王灝帶領研習Conquer系列課程(www.conquerseries.com),幫助彼此過聖潔的生活。也曾邀請家庭更新協會的邱清泰會長為男士們舉辦「神國好漢」講座。

 

 

2017年,看到有憂鬱症醫治、輔導的需要,便在家庭月邀請專精此議題的神學院教授,為會眾舉辦系列相關講座。

 

2018年起走入社區,到附近的大學、中文學校舉辦講座,推出社區「家年華」活動,提供有趣的遊戲、冰淇淋、獎品等,邀請社區朋友同樂。

 

2019年引進由黃維仁博士設計的「親密之旅」課程。並推出全家短宣,由主任牧師帶領全家一同服事。

 

2020年新冠疫情中,李懿恬看到違背真理的性教育已滲透至社會各層面,教會必須採取行動,保護家庭與下一代。她也預見,疫情後人們接觸網路資訊的時間大幅增加,家庭事工部致力於裝備父母,幫助下一代辨別網路上的資訊(參閱〈守護青春不放手〉)。

 

有關係就沒關係

 

「家庭事工是黏著劑,黏合不同的團契、事工、人才,在這平台一同服事。」李懿恬認為,家庭事工部提供資源,支援其他部門的需要,也需要其他部門支援。如果彼此無法達成共識,王灝和李懿恬會選擇順服,「說來容易,執行時仍會有困難。只要守住一句話:這是神的事工。神要我們做,就會開路;神不要我們做,就會阻擋。」

 

牧師是教會屬靈的遮蓋。王灝與李懿恬常找牧師談,邀請牧師參與家庭事工的規劃,牧師也會提醒他們推行活動時該注意的事項。「先生和我一起服事,也是一個屬靈的保護。」兩人互相保護、商量、禱告。

 

當談到誰是家庭事工一路走來的鼓勵者時,李懿恬說:「能走到今天,神是我最重要的鼓勵者。如果沒有神,我是走不下去的。所以我個人的靈修以及與神的關係很重要,以確保心裡有活水湧流,幫助別人。」

 

家人間也是彼此的鼓勵,她說:「過去十多年間,我們家也經過死蔭的幽谷,和許多的不容易,但家人間一直互相支持。」

 

同工間也經常互相鼓勵,此外,王灝和李懿恬都有比自己年長5到10歲的心靈導師,分享過來人經驗,幫助他們少走冤枉路。他們也一樣成為別人的心靈導師。

 

▲一人信主後,接受有系統的栽培,行出來,並且傳承給家人,落實「教會似家,家如教會」。

 

教會似家,家如教會

 

傳統的教會聚會模式,是一家人主日走進教會後,各散東西,大人、幼兒、兒童、青少年各自聚會。李懿恬有個心願:「盼望透過家庭事工,連結家庭,讓家庭成員有機會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互動。」

 

有位四歲男孩的母親反饋,孩子參加種子課程(兒童性教育課程)一年後,常向她提起課堂中學到的觀念,母親因為一同參與,便能抓住機會和孩子對話。反之,若只有孩子參加課程,孩子分享時,父母便在狀況外。

 

如果教會從主日講道、主日學、兒童、青少年敬拜、團契、家庭祭壇等,學習的主題都相同,家人間便可一起討論,並在生活中落實真理。李懿恬以「串燒」描述這樣的願景:教會所有部門一同合作,從上到下,一個環節一個環節連接在一起。

 

「家庭事工一定要落實在家庭中」,李懿恬強調。每個家庭都是一個小教會,目標是全家歸主。希望一人信主後,接受有系統的栽培,行出來,並且傳承給家人,落實教會似家,家如教會。

 

家庭事工如何在面對不同挑戰下,持續以創新的觀念、方式,發揮影響力?敬請期待下期分享。

 

 

受訪者
李懿恬傳道(Timmy Ong),正道福音神學院家庭事工碩士。投入兒童事工38年,和夫婿王灝(Dennis)於2010年創辦哥城華人基督教會家庭事工,夫妻倆為家庭更新協會恩愛夫妻營主領夫妻、認證婚前輔導員、美國愛家協會「青春無悔」認證老師、基督使者協會培訓事工部特約同工。育有三位成年子女。

 

鄭瓊瑜,來自臺灣,定居北加州,和先生育有一子,家中還有兩隻頑皮的毛孩子。曾在教會任幼兒主日學老師近十年,目前投入文字服事。

 

KRC消息

夥伴活動

神國雜誌歷年刊物

神國雜誌欄目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