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屬靈的眼光閱讀萬事 Part 2
——閱讀生活,生活閱讀
文、供圖/馬睿欣
前言:續前期(41期),馬老師提到閱讀生活是一種透過觀察、聆聽、參與、想像,對大地萬物、宇宙人生、現實種種的經驗、體會和領悟。本文從「閱讀生活的途徑」來繼續帶領你我進入閱讀生活的新風景。本文分(上)、(中)、(下)三篇刊登。
閱讀生活的途徑
怎樣閱讀生活?生活閱讀有沒有一些技巧?方式?
一、感官
很基本,也很容易被忽略的,其實是運用感官。視覺、嗅覺、觸覺、聽覺,這些都是神創造的傑作,但是我們常常「省著用」。你這兩天聞過什麼氣味?那些味道讓你想到什麼?曾經在怎樣的情況下聞過類似的氣味?當時的心情或感受是什麼?發生了什麼事?
今天坐車或開車時,在車上看到最遠的東西是什麼?這星期曾摸過什麼讓你印象深刻?
在教會裡,除了人講話的聲音和音樂,你還可以聽到多少種不同的聲音?
我們家老三有亞斯伯格症,這樣的孩子通常臉部缺乏微表情,讓人覺得他們不是大哭大笑,就是面無表情。他對一種撲克牌遊戲特別有興趣,就是我們所謂的「吹牛」。我很高興他可以玩這個遊戲,因為亞斯兒很難說謊,不是因為他們道德崇高,而是因為他們若認定一件事,就很難有轉圜。剛開始他一直輸,但是後來他開始騙到我們了,不過玩了一陣子,突然他每次造假,我老二都抓得到。她很得意地告訴我們,每次弟弟放假牌,眼球就會稍稍往上看一下。這就是觀察力,當大家注意的是手上的牌,猜的是還剩幾張時,看到一個微小的動作就差別很大。
讀書從視覺開始,看不到文字就甭談內容的吸收;閱讀生活也從感官開始,不懂得運用感官,就很難談到從生活閱讀到什麼。感官刻意變換著運用時,往往帶來驚喜。習慣靈修時要放詩歌音樂?試試什麼音樂都不放,讓家人洗澡的聲音,隔壁車庫的聲音當背景,看看你領受的有什麼不同。
每個人都有擅長使用的感官,有人觀察力好,有人聽力好,有人要碰到才有感覺。不妨刻意地給自己一些挑戰,比如,如果你進到一個場合通常是先觀察,那下次你就刻意先聽,先聞氣味;當你拿到一顆蘋果很想咬一口的時候,不妨先聞聞那蘋果的味道。
二、創意
閱讀生活,除了要懂得善用感官,還要有創意。什麼叫做有創意的閱讀生活呢?
以洗碗為例。運用感官,我會去感受肥皂水軟軟滑滑的質地,會去聽洗碗時可以聽到什麼聲音,會去聞一下整個廚房人去樓空只剩下自己的氣味。但運用創意時,我會邊洗邊想像:如果我是個丫嬛,洗的是皇上用過的碗,會是怎樣一種情景?如果我洗的不是一個碗,而是自己的心,我會怎樣去洗它?
多年來做著最平凡重複的家事,讓我發現整理一個家跟整理一個人的內心,有好多類似的地方。這些啟發,不是突然靈光一現而產生,更不是我拿起筆來要寫作時,用文字勾劃出來的內容;而是在日常生活做家事的現實中,除認真地參與、感受之外,常常問自己:反正每天都要重複的事,除了做完之外,怎樣能做得更有創意?
懂得跟自己玩遊戲就是創意的一種。比方去餐廳吃飯時,打開菜單,點完菜,你可以想想:嗯!這麻婆豆腐,可以取什麼名字更吸引人、更凸顯它的特色?你有沒有數過一天可以看到幾張笑臉、幾張生氣或憂傷的臉?
有位作家建議,當你看一幅畫的時候,不妨想想如果你是畫家,你會從那幅畫的哪個角落畫起;拿起一本書的時候,不要急著讀,先想想如果你是作家來寫這個主題,你會怎麼寫?會討論什麼內容?
生活當中有腦力激盪(brain storming)的機會時,天馬行空地拋點子,是操練創意最好的方式。不要急著想這點子的可行性,其實很多有創意的東西起初都顯得不可能,太荒唐。我常常講,點子是不要錢的,講講也爽;不能講,想想也是一種創意操練。
當我讀一本愛情小說的時候,可以想:如果我是女主角的媽,我會怎樣感受和解讀女主角的愛情?如果我是女主角的爺爺呢?當我跟我兒子為某一件事吵架的時候,我也可以想:若我是隔壁老李,聽到我們吵架的內容會怎麼看?─通常只要變換角色,很多爭執都變得沒必要了。
當生活閱讀加上創意的時候,你讀到的平凡生活,常常會從平面變成立體。
三、參與
臺灣廣告界非常有名的作家李欣頻曾經說過,每次她去旅行的時候,不管是面對一個非常的景觀,或是一家六星級的高級旅館,她總是告訴自己:在這個時刻,我擁有這些。所以她毫不客氣地去使用、享受那個地方,或是那段時間。
她這句話給了我很大的提醒。我常常活在擁有卻不擁有的狀態裡:跟家人旅行到雪地,拼命想著孩子會不會穿不夠,昨晚有沒有睡暖;吃飯的時候,拼命想著臉書團隊的點子;我兒子好不容易完成了一張畫叫我去欣賞,我卻盯著他的臉問:「你吃完飯沒擦嘴啊!?」
也許你們的「病」沒我這麼嚴重,但或多或少,我們都有那種站在舞台上,卻是個局外人的狀況;甚至更可悲的是,要等到回憶的時候,自己好像才真的終於上了舞台。
前面當你們在聽我講運用感官或創意連結的時候,也許忍不住會問:「我哪有這麼多美國時間啊!」
沒錯,閱讀很重要,但每時每刻捧著靈修書籍閱讀的人往往只是怪伯伯或怪婆婆,不一定是屬靈人。生活閱讀要花時間,要使點力,似乎不是隨時隨刻都可以做的功課;但不要洩氣,就像讀一本書,不同程度的閱讀,會得著不同的東西。如果用感官和創意去生活閱讀對你來說仍然困難,我還可以提供一個最最根本的功夫,就是參與。
我每年屬靈書籍的書單上,都會有傳記。我讀傳記時,不太預設什麼目標─想學到什麼,知道什麼。我讀傳記,就是接受作者的邀請,去參與一個人生命,跟他(她)去到他(她)的出生環境、成長過程,參與他(她)生命中的大悲大喜。很多的感動和領悟,總是從這樣的參與過程中得著。
閱讀日常生活,也是這樣。你每天做的、經歷的,不一定是最有趣味的;但是在認真參與的過程中,也可以讀出一些感動和領悟。或者,你不覺得被感動或領悟什麼,但是透過參與,其實我們這個人也在被影響、被改變。
日常生活,我們似乎都在;但很多時候,我們也只是身體在,並不去積極參與。有沒有認識這樣的人:沒有讀過太多書,也講不出太多道理,但他們就是實實在在認認真真地參與現實生活,也可以從生活中讀出一些發人深省的感悟。
臺灣知名親子作家盧蘇偉,小學五年級才學會認字,國中念特殊教育班,大學考了五次,最後他以第三名從警察大學畢業,並成為地方法院的少年保護官。正當他越來越出名、書本本暢銷、到處有人搶著邀請去演講的時候,他不識字的父親臨終前卻告訴他:「很亮的地方不需要多一根蠟燭,但是黑摸摸的地方,一根蠟燭就很重要。我們要一輩子都在黑暗的地方作蠟燭,不要到亮的地方去發光。」
這句話深深影響了盧蘇偉,讓他決定在名利向他招手的時候,選擇一個相反的角落,去守護那些需要小燭光的人。這個父親如此的結論不是從書來的,因為他不識字,也不聽演講,又不上網。這是他從平凡生活中閱讀出來的領悟。
關於度假,大家可能都有經驗:度假不見得像外表看來那麼美好,雖然去的地方很美,但是一家人緊密接觸,很容易擦槍走火。我們家也是如此,兩個女兒從學校回來,一段日子不見,要適應她們的改變—好的跟不好的。一次不開心或口角,可能假期就溜走了大半。但這次度假我不斷地跟神禱告:我要好好擁有這個假期,好好擁有跟家人親昵的時光,其他都不重要,包括自己對假期的期許都不可以介入打擾。所以如果小姐們不開心不講話,我就盡情欣賞美景;如果兒子不合作到了景點不肯下車,我們兩老就傻瓜似地在山水前自己拍照;而當他們願意的時候,我也不放過用力擁抱他們、專心聆聽他們的機會。
這就是參與。對生活,沒有熱情的參與,就沒有深入的閱讀。
基督徒特別容易「活在盼望中」,而對眼前,常常看見問題,看見不可能,然後就進入未來盼望的等候中。
當我靈修讀到耶穌在井邊和撒瑪利亞婦人對話的時候,這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故事,用新的一點打醒我:他們的對話中,撒瑪利亞婦人不斷在提將來,將要;而耶穌一直要告訴她:現在,眼前的我就是。
生活就是神給我們的一本非常好的靈修書籍,但是,我們常常在等著有空的時候,坐下來,泡一杯茶或咖啡,才來好好讀。
我們不單要盡力參與現實生活,還要常常省察更新自己參與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