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四大奇書,思人生人性】4 既生瑜,何生亮?!

三國演義兩大悲劇英雄過招(上)

 

文/蘇文安

 

 

從周瑜身上,你我是否看到自己的影子呢?—我們不也知道什麼是好演講、好文章、好音樂、好配偶,但卻怎麼也講不出、寫不出、奏不出、做不出嗎?

 

▲《三國演義》開卷詞

 

真實性vs.真實感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談笑中。

 

這是後人置於《三國演義》第一回開頭的一闕詞,詞人楊慎以短短六十個字,完整地揭示了逾七十五萬字的《三國演義》鉅著即將帶給讀者的歷史、文學與人生感受。是啊!時光飛逝,英雄已遠,活在廿一世紀的我們,可以從他們短暫的生命軌跡上學習到什麼呢?─特將2007年發表於臺灣《宇宙光》雜誌的文章,改寫增補,以饗《神國》讀者。


作為正史的《三國志》,講究的是「真實性」,而作為文學著作的《三國演義》,追求的卻是「真實感」,生動鮮活地表露出人生與人性的真實,在華人文化傳統中塑造了一個又一個的「人物原型」來供讀者各按所好、各取所需,對他們或崇敬、或鄙夷、或認同、或唾棄。

 

▲周瑜與諸葛亮的恩怨情仇,主要發生在《三國演義》第44至57回,也就是赤壁之戰的前、中、後;圖為電影版「赤壁」海報。


《三國演義》中的主要人物,蜀有104人、魏有242人、吳有131人,共達477人。而其中有好幾個人,因為羅貫中的生花妙筆,其「文學形象」已深深銘刻在世世代代華人的集體記憶中,因而古往今來千千萬萬說書人、編劇者和讀者大眾,不知不覺間,集體創造了三國人物的「民間形象」,至於他們的「歷史形象」究竟是什麼?已很少人去關心、去探究了。這就是文學的魅力所在!


《三國演義》人物(請留意,不是《三國志》人物)為數雖如此眾多,以下我們卻要聚焦於周瑜(字公瑾,外號周郎)和諸葛亮(字孔明,外號臥龍先生)兩人。因為我們要從瑜亮的恩怨情仇來賞析這兩位悲劇英雄在羅貫中「導演」下充滿生命力的精彩演出,從而學習人生與信仰的寶貴功課。


那麼,為何說周瑜和諸葛亮是悲劇英雄呢?大體而言,文學中的悲劇元素可分為三大類:一是性格的悲劇(主角個性上的弱點或堅執,使他做了導致悲慘結局的決定);二是環境的悲劇(天災人禍、社會制度、歷史發展趨勢所造成的災難);三是莫可奈何的悲劇(即無人刻意為惡,甚至人人動機單純,但交互作用之下,卻造成悲劇。例如周瑜與孔明各為其主,盡力爭取自己集團的利益,故必須壓制競爭對手,這有錯嗎?而悲劇卻因此造成。)細察《三國演義》中的瑜亮故事,從他們身上都可清楚看見這三大悲劇元素的呈現。

 

瑜亮的恩怨情仇—邂逅


官渡之戰後,曹操想要一舉殲滅劉備、併吞東吳,已出山輔佐劉備的諸葛亮,當然要遊說孫權共同抵抗曹操。於是三國時代最重要的一場戰役(也是中國歷史上以寡擊眾最知名的戰役之一)—赤壁之戰,在咚咚的戰鼓和刷刷的浪濤聲中迎面逼近,山雨欲來……


話說孔明隻身來到東吳,在東吳主張降曹的謀士們群起圍剿之下,演出一場精彩絕倫的「舌戰群儒」大戲,接著就與周瑜在柴桑初會。從《三國演義》第44回他們照面的那一剎那起,這兩個頑強的生命,就彷彿兩片互相擠壓的大陸板塊,發出震天巨響、迸出高山深谷。


周瑜本就主戰,在孔明面前卻故作主降狀。周瑜的同事老好人魯肅急得不知如何是好,諸葛亮卻熱烈附和周瑜,而且建議東吳進貢大喬、小喬這對姊妹花給曹操,說是如此則曹操自然退兵,因為他勞師動眾,正是為此而來。周瑜問可有證據?諸葛亮當場背誦據稱是曹操次子曹植所作的〈銅雀臺賦〉。其中那兩句「立雙臺於左右兮,有玉龍與金鳳;攬二喬於東南兮,樂朝夕之與共」,激得周瑜暴跳如雷,賭咒「與老賊誓不兩立」。

 


看來周瑜原本打定主意要先好好戲弄遭曹操大軍壓境、臨急抱東吳佛腳的諸葛亮一番,才勉為其難答應出兵相助,而且很可能提出極為苛刻的條件。不料諸葛亮假作不知大喬是孫權的兄嫂、小喬是周瑜嬌妻,三言兩語,就刺中了周瑜的「罩門」,讓他霍然拔劍而起,「衝冠一怒為紅顏」,霎時變作抗曹急先鋒。易中天評論道,羅貫中這一筆,「將英雄逐鹿中原變成了爭風吃醋的特洛伊之戰」。然而,在陽剛鐵血的漫天烽火背景中,浮現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的佳人倩影,豈非憑添幾許浪漫?


幾番小小互掂斤兩之後,精明的周瑜就知道孔明才智驚人,必定成為他輔佐孫權成就霸業最大的障礙,因而「存心欲謀殺之」(第45回)。


從此,這兩位英雄展開了猛烈的碰撞。周瑜設計了三次謀殺行動,而諸葛亮也狠狠地氣了他三次。這是一連串「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零和遊戲」(臺灣又稱「割喉戰」)。在他們兩人的字典裡,沒有「雙贏」這個詞彙,就像一場大選,總票數以千萬計,然而,只少了對方區區兩萬票,總統不是你就不是你,全盤皆輸,一點兒也含糊不得。

 

瑜亮的恩怨情仇—三殺


我們先來看周瑜如何出手。


第45回,孫劉聯盟初成,周瑜就在他的三江口指揮中心請孔明議事,要求孔明前去聚鐵山斷曹操八十三萬大軍的糧道。這當然是借刀殺人之計,如此「低檔」的計謀,焉能瞞過諸葛亮?


而諸葛亮高明之處,是他不但不當面戳破,反而欣然應允,摩拳擦掌整點軍馬,一副立即就要奔赴戰場的架勢。老好人魯肅於心不忍,前來暗示勸阻,不料經孔明幾句自吹自擂,再編造童謠貶刺周瑜的軍事才能,又故意讓魯肅去轉述之後,果然又激得周瑜暴跳如雷,立即要親自前去劫曹操糧草。這時孔明卻又回過頭來「好意」勸周瑜不可輕率涉險。


至此我們可以看出,孔明已百分之百了解並掌握了周瑜的性情,因而每次都能準確按中他的「心理按鈕」,讓他掉入自己那原本為孔明所掘的陷阱之中。而每當周瑜發現計謀被識破且反遭諸葛亮倒打一耙之後,殺意就更增了幾分。


第46回,周瑜從魯肅口中得知,諸葛亮又識破他用反間計,提供假情報給曹軍間諜蔣幹、騙曹操冤殺了水軍大將蔡瑁、張允。羅貫中寫道:「瑜大聲曰:『此人絕不可留,吾決意斬之!』」於是,周瑜藉口軍中缺箭,要諸葛亮答應十日之內監造十萬枝箭。若交不出來,周瑜就會以貽誤軍機之名將他處死。不料孔明卻輕輕鬆鬆地聲稱只要三天,而且立下「軍令狀」(即保證書,聲明若未達成任務,願受最嚴厲之處分)。接下來當然就是膾炙人口的「草船借箭」傳奇。周瑜第二次出手又告失敗。


第49回,孔明築壇作法,要「借」東南風以助周瑜火攻曹軍。當夜三更時分,果然東南風大起。《三國演義》如此描述:「瑜駭然曰:『此人有奪天地造化之法,神鬼不測之術!若留此人,乃東吳禍根也。及早殺卻,免生他日之憂!』」周瑜派兵追殺,諸葛亮早就算準他必有此反應,要趙雲見東南風起,即來接應,追兵當然是無功而返。

 

瑜亮的恩怨情仇—三氣


接下來我們看看諸葛亮如何狠狠地回敬周瑜。


第51回,赤壁之戰,周瑜火燒連環船,曹操敗走華容道。周瑜率大軍渡江,正與曹軍統帥曹仁打得難解難分,卻被諸葛亮遣趙雲、張飛、關公趁亂襲取了南郡、荊州、襄陽,周瑜大張旗鼓、賣命拚鬥,卻是為人作嫁,被孔明不勞而獲,聞訊大叫一聲,箭瘡迸裂,昏厥過去。此為「孔明一氣周公瑾」


第54回,周瑜聽說劉備喪妻,設計請孫權將妹妹許配劉備,想趁劉備前來東吳迎親時將他軟禁,逼他交還兵家必爭之地—荊州。不料諸葛亮早有對策,讓劉備弄假成真娶了東吳郡主。周瑜又設計以聲色犬馬腐化劉備,要讓他喪失鬥志,孔明卻將計就計,讓半生戎馬、飽歷風霜的劉備在東吳盛情款待下足足放了半年婚假,才設計讓隨行的趙子龍保護劉備和孫夫人逃走。


周瑜急急追趕時,各路伏兵並起,差點連他自己也成了階下囚。當他由水路抱頭鼠竄之際,諸葛亮還吩咐軍士在岸上齊聲大叫:「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周瑜羞怒之餘,大叫一聲,舊傷迸裂,倒在船上不省人事。此為「孔明二氣周公瑾」。原來,從劉備進入東吳國境開始,一切的一切,全在孔明交付趙子龍的三個錦囊妙計掌握之中。


第56回,周瑜率領五萬兵馬聲稱要代劉備去攻打西川(即今四川),因劉備曾簽了借據給魯肅,說是等攻下西川就歸還荊州。周瑜當然不是轉了性,變得如此慷慨大方,他攻西川是假,路過荊州時,待劉備率文武百官出來勞軍,就趁其不備一網打盡才是真。孔明焉能中計?反而設下伏兵,四面合圍,周瑜怒氣填胸、墜於馬下,被部下救回船上。這是「孔明三氣周公瑾」

 


但這第三氣,尚有後續。第57回,周瑜醒後,聽說劉備和諸葛亮在山頂飲酒取樂,擺明了在諷刺恥笑他,就賭氣要真的去攻西川。不料才逆流而上了一小段水路,就被孔明派軍攔住,接著又送來一信,勸周瑜不可衝動,剖析一來西川易守難攻、二來曹操虎視眈眈……。周瑜此時終於洩了氣,寫了遺書給孫權,與眾將話別。羅貫中在此有極生動的描寫:「言訖,昏絕。徐徐又醒,乃仰天長嘆曰:『既生瑜,何生亮?!』連叫數聲而亡。壽三十又六歲。」

 

瑜亮的恩怨情仇—相惜


周瑜被諸葛亮成功地給活活氣死了。但諸葛亮是不是歡喜雀躍呢?細讀第57回,他在周瑜靈前所誦讀的祭文,似乎是真心痛惜周瑜的英年早逝,而其中那句「魂如有靈,以鑒我心;從此天下,更無知音!」更透露出金庸小說《笑傲江湖》中,那種「獨孤求敗」式的滄桑落寞之感。是啊!從此又有誰能這麼快破譯出他諸葛亮的智謀?又有誰會如此密切留意他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然後以如此激烈的方式表達出對他的羡慕與嫉妒?天下之大,又有誰能帶給他擊敗頂尖高手的成就感與滿足感?


龍爭虎鬥多時,在這其中一人謝幕退場的時刻,舞臺上的諸葛亮這才驀然醒悟到,原來他與周瑜之間,不只存在著劇烈的競爭,更有著濃重的相知相惜啊!

 

三國演義的偉大配角—「爭競到底」的周公瑾


周瑜與諸葛亮的恩怨情仇,主要發生在《三國演義》第44至57回,也就是赤壁之戰的前、中、後。


周瑜過世約八百年之後,北宋大文豪蘇東坡在〈念奴嬌〉詞中,如此形容他:「……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飛灰煙滅。……」陳壽的《三國志》亦稱其「長壯有姿貌,吳人皆稱周郎」。「周郎」,就是「周帥哥」。可見周瑜絕非小丑型的猥瑣人物,我們不可因為他被諸葛亮整得狼狽不堪,就認定他一無是處。


那麼,究竟是哪些因素,使這位江東才俊淪為悲劇英雄呢?追根究柢,在於他碰上了智計比他高出好幾個檔次的諸葛亮,卻又頑強地不肯認輸,於是在一連串猛烈碰撞的過程中耗盡了能量。


首先,周瑜「不夠聰明,但又夠聰明」。


他未聰明到可以料敵如神、整垮諸葛亮,卻又聰明到可以在上當中計後立即察覺,且領悟諸葛亮究竟高明在哪裡。在逐鹿中原的大棋局中,周瑜與諸葛亮「對弈」,往往棋差一著、滿盤皆輸。他明明知道什麼是好棋,但棋力所限,怎麼也下不出那種境界。於是越心急、越出錯,被對手玩弄於股掌之上。


其次,周瑜「完美主義卻力有未逮」。


史書上記載:「曲有誤,周郎顧。」(若有人在彈奏樂曲時出錯,周瑜就會狠狠地瞪他幾眼。)他自以為聰明絕倫,最看不慣笨手笨腳的人,偏偏又眼高手低,每次出手都露出破綻,至終對自己完全絕望。


第三,周瑜確實展現出強韌的生命力。


正是這樣的生命力,讓他在面對強敵時,不甘、掙扎,與天鬥、與人鬥、與己鬥,猶如鬥牛場上憤怒的公牛般橫衝直撞。奈何每一回合,都被孔明這位「鬥牛士」輕輕巧巧地閃過,然後順手狠狠刺上一劍,一次又一次,再蠻悍的牛也要血盡倒地。在臨死前,他這才無奈地接受了殘酷的歷史排行榜,發出了「既生瑜,何生亮」的悲鳴。

 

從周瑜身上,你我是否看到自己的影子呢?—我們不也知道什麼是好演講、好文章、好音樂、好配偶,但卻怎麼也講不出、寫不出、奏不出、做不出嗎?我們不也老是批評別人、指責別人,但自己卻又老犯同樣的毛病嗎?我們不也常明知走不通、不該走,卻仍執拗地硬幹到底,不到黃河心不死嗎?(本文圖片摘自網路)

 

 

 

KRC消息

夥伴活動

神國雜誌歷年刊物

神國雜誌欄目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