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貧窮,就是現在!

聯合國千禧年發展目標與基督徒的責任

 

文/溫英幹

 

 

為了改善全球貧窮人口的生活水準,2000年9月全球一共有189個國家連署通過聯合國千禧年大會(UN Millennium General Assembly)所提議的「千禧年發展目標」(MDGs-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


這是聯合國第一次訂定出在限期內完成各項具體指標的發展策略。每一種目標都計畫在2015年以前達成,並定期和1990年的水準相互評估比較。而每一種目標下又細分為一至數項,總計共有18項具體指標(Targets)以及48項統計指標(Indicators)。


這些發展目標是聯合國經過十到十五年舉行多次世界性會議後才決定的。為了達成這些目標,相關的國際組織如: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聯合國開發集團(UN Development Group,UNDG)1,以及贈款國與發展中國家之間也都商議一起努力。2

 

千禧年八大發展目標(MDGs)


茲將千禧年八大發展目標及其具體指標列舉如下:


1. 消除極度貧困與飢餓:具體指標包括在1990至2015年間,每人每日平均所得在美金一元以下的人口比例減半,以及落在貧窮線的飢餓人口比例減半。


2. 達到普及小學教育:具體指標包括在2015年以前,世界各地的男孩及女孩都能完成全部的小學教育。


3. 促進兩性平等及賦予婦女平權(empower women):具體指標包括到2005年消除中小學教育中的性別不平等,在2015年以前消除各級學校教育的性別不平等。


4. 降低幼童死亡率:具體指標包括在1990至2015年間把五歲以下幼兒死亡率降低四分之三。


5. 改善孕婦健康:具體指標包括在1990至2015年間把孕婦及產婦死亡率降低四分之三。


6. 克服愛滋病、瘧疾及其他傳染病:具體指標包括在2015年以前將罹患愛滋病者減少一半,並防範愛滋病的傳布;同樣的,將罹患瘧疾及其他傳染病者減少一半,並防範瘧疾及其他傳染病的傳布。


7. 確定環境永續性:具體指標包括將永續發展原則整合至國家政策和各種規劃之中,並且扭轉環境資源損失的趨勢。在2005年以前將沒有永續性安全飲用水及基本衛生的人口比例減半,使2020年以前至少一百萬住在貧民窟人民的生活有顯著改善。3


8. 開拓以發展為目的的全球性合作伙伴。
具體指標包括國際間對貿易的開放與合作等七項統計指標。4

 

這八大目標中,以第一大目標—消除貧窮和飢餓,最為重要。達到這項目標的必要條件就是經濟成長,而極度貧窮國家的主要特徵就是經濟成長緩慢。


當經濟成長迅速時,例如1960至1990年代的臺灣,以及中國1980年代至今的高速成長,人民的生活水準就會快速提高,落在貧窮線(通常指聯合國所定,以每人每日平均所得一美元當作分界標準)以下的人口就會快速減少。如果一個國家每人所得增加,就代表貧窮人口減少,附隨的七大目標相對而言就比較容易達成。

 

定期評估進步情況


目前(2008年中)離2015目標年限還有六年半,屆時是否能達到上述具體目標仍然有待觀察與努力。至少這是全球第一次大規模富裕國家、發展中國家以及國際機構在聯合國帶領之下達成共識,大家一起努力,期望處於最弱勢貧窮國家的人民生活水準能夠「有一定程度」地提高。


聯合國及其所屬的世界銀行及IMF對達到這些目標的進度,都有定期評估,並刊登於專設的網站上。5因各國情況不同,以及篇幅有限,本文無法一一列舉。總的來說,經過八年來的努力,很多極貧窮國家在這八大領域上都有進步,特別是最貧窮的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以及南亞地區。


就以第一大目標的具體指標「在1990至2015年間,每人每日平均所得在美金一元以下的人口比例減半」而言,世界銀行預估發展中國家極度貧窮的人口比例,這段期間將從29%降低到12%。而根據2004年數據顯示,該比例為18%,代表有一億三千五百萬人口已經脫離貧窮線,以這項具體目標而言,進步相當合乎預期。其他指標都有類似進展,但程度不一。


個別國家情況就分歧很多。例如以小學淨就學率而言,非洲的奈吉(Niger)在1991年為22.4%,2000年為25.3%,提高不多,到2004年已提升到39.6%,算是進步很多,但離具體指標(100%)還有一大段距離。


又以第四大目標的具體指標「五歲以下幼兒每千人死亡率」而言,非洲衣索匹亞(Ethiopia)在1990年為204人,2000年下降為176人,2005年又減為164人;離先進國家的十人以下還有一大段距離,但其具體指標是1990至2015年間降低四分之三,即希望在2015年時該國的幼兒死亡率降低到51人,顯然也不是很容易達成,主要原因就在於該國「經濟成長緩慢」!

 

基督徒應負的責任


神是憐憫窮人與孤兒寡婦的神(參詩篇82:3;撒加利亞書7:10)。聖經中提到窮人的地方很多,例如:


*早在摩西帶領以色列民出埃及時,神就宣告:「地上的窮人永不斷絕,」因此吩咐以色列人:「總要向⋯⋯困苦窮乏的弟兄鬆開手。」(申命記15:11)6


*神吩咐以色列人對於「困苦窮乏的雇工」,無論是骨肉同胞或外邦人都不可欺負(參申命記24:14)。神也因此賜福施捨給窮人者(參箴言22:9)。


*新約記載主耶穌「傳福音給貧窮的人」(路加福音4:19);祂憐恤窮人的例子及教訓俯拾即是。


*神將我們幫助窮人及病人的善行當作幫助神自己(參馬太福音25:34-46;箴言19:17)。


*最有意思的是耶穌對門徒說:「因為常有窮人和你們同在,要向他們行善隨時都可以;只是你們不常有我。」(參馬可福音14:7;馬太福音26:11;約翰福音12:8)


祂認為在世上一直會有窮人,我們要多付出幫助窮人,我們也因此蒙福,因為「施比受更為有福」(使徒行傳20:35),但更重要的是要與神建立起親密的關係。


你我皆可加入蒙福行列


二次大戰以來聯合國及其所屬國際機構和先進國家一直在設法解決及減少發展中國家的貧窮人口問題,但成效不一,特別是非洲南部許多國家一直處在貧困飢餓之中。從2000年開始,聯合國及先進國家聯手將援助資源作統合運用,希望在十五年內達到一些既定目標。


賙濟窮人及幫助其他弱勢者(特別是婦女)是基督徒的責任,也是蒙福之舉(參箴言14:21;28:27)。身為基督徒,我們除了給教會什一奉獻之外,也應該樂捐給那些幫助窮人的慈善機構,尤其是極度貧窮的國家。7 基督教界有很多慈善機構,除了針對本國人的需要,也有國際性針對貧窮國家的組織,例如世界展望會。


捐錢只是間接的幫助,如果能親自參與,例如到貧窮地區參與社區工作,幫助提高窮人或弱勢者謀生的能力,長期來說更加有效,因為這種善行如同不只是給魚,而是教人釣魚,可以增加生產力,早日脫離貧困。


雖然世上窮人總不斷絕,我們的慷慨樂捐或親自參與幫助窮人脫離貧困的善行可以加速聯合國所呼籲的減貧目標,這些善行也等於對主的捐獻,是討神喜悅以及蒙福的!


1. 包括近三十個與發展有關的國際機構聯盟,包括世界銀行、國際糧農組織、世界衛生組織等,參見:http://www.undg.org/
2. 欲查閱有關國際發展目標的詳細資料,請參考下列網址: http://www.developmentgoals.org
3. 永續性(sustainability)是指「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卻不犧牲將來世代人的需要」。永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是指「兼顧經濟成長和環境保護的平衡發展」。
4. 在每個目標下有一至數項具體指標,因篇幅有限,不逐一列舉,請參考相關網站:http://www.developmentgoals.org
5. 參見聯合國網站http://www.mdgmonitor.org/ ,包括各國進步情況。網頁上頭還有離2015年底倒數計時的碼表,以2008年4月4日下午為例,其碼表顯示為6年302天10時31分鐘。世界銀行對MDG的進度報告參見其網站:www.worldbank.org
6. 世上有窮人也是因為人類不遵行神的話以及犯罪的緣故。參見申命記15章4節:「你若留意聽從耶和華─你神的話,謹守遵行我今日所吩咐你的這一切命令,就必在你們中間沒有窮人了。」

7. 其實聖經舊約也提到以色列人每逢三年,除了照例納上什一奉獻之外,還要額外奉獻所得的十分之一給「給利未人和寄居的,與孤兒寡婦」(參申命記26:12節),也就是慈善奉獻。

 

 

作者小檔案

溫英幹,現任臺灣花蓮國立東華大學經濟系教授;世界銀行退休資深經濟專家。

 

KRC消息

夥伴活動

神國雜誌歷年刊物

神國雜誌欄目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