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人際關係系列】
從保羅宣教之旅學習創業之道
文/林豐樑
保羅是一個偉大的使徒,是主耶穌重用的僕人。他是傳福音者的模範,也是創業家的榜樣。我從使徒行傳和保羅書信中學到一些教訓,作為創業的原則,使我受益良多。謹以野人獻曝之心,分享一些心得,希望能夠藉此拋磚引玉,得到諸君的回應和指教。
創業是長程賽跑,必須有信、有望、有愛
俗話說:「創業維艱,守成不易。」這是所有創業家的共同回憶和心聲,也是有經驗的前輩給後來者的警戒和提醒。商場如戰場,不可不慎。在瞬息萬變,競爭激烈的環境中,有些企業為甚麼能夠成功?能夠歷久不衰?這是許多學者專家都很有興趣研究的課題。
有些人以為企業成功的關鍵,就是選擇正確的策略;有些人以為成功都是天時、地利、人和造成的,幸運的成分居多。有些人則認為「贏在起跑點」,只要及早進入市場,就佔優勢先機,因為「早起的鳥兒必有蟲吃」。但是企業的經營不是百米賽跑,而是像馬拉松似的長程賽跑,初期的領先,不能保證獲勝的結局。必須要有體力、耐力,才能克服困難,有堅忍不拔的毅力,才能長久經營,持續成果。
我認為:羅馬書五章1-5節是基督徒創業家的座右銘。我們是因信稱義,蒙恩得救,又因信進入創業的恩典中,就要天天歡歡喜喜地仰望主賜的福,盼望神所賜的榮耀。即使在患難中也要歡歡喜喜;因為知道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品格);老練生盼望;盼望不致於失望。因為聖靈將神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裡。基督徒創業家需要有信心、有盼望,更需要有神的愛。創業的過程艱辛,果子卻是甜美的。因此,在指望中要喜樂,在患難中要忍耐,禱告要恆切。(參考羅馬書12:12)每天透過讀經禱告,飲於能力之源;心中充滿盼望和喜樂,想到日後的景況就喜笑。
保羅是有異象、有忠心、有見識的管家
保羅並不是主耶穌當年的12個門徒之一,卻是傳福音的後起之秀。保羅原是熱心維護祖宗傳統,極力逼迫基督徒的猶太人,卻成為主所重用,積極向外邦人傳福音的使徒。轉變的關鍵,是在他往大馬士革的路上,親自見到了主耶穌。他問了兩個很重要的問題,因此改變了一生。首先,他問:「主啊!你是誰?」主說:「我就是你所逼迫的拿撒勒人耶穌。」他再問:「主啊,我當做甚麼?」主說:「我要差你往外邦人那裡去。」第一個問題使他認識主,得了新生命;第二個問題,使他領受了大使命,去外邦人那裡傳福音。他從此以後就沒有違背那從天上來的異象。(參考使徒行傳22:8-10;26:12-19)。
同樣的,創業家有清楚的異象,又有忠於異象的決心,才不會心懷二意,見異思遷,反而能不屈不撓,堅持到底,永不放棄。
保羅是堅持原則、有智慧、有勇氣的鬥士
保羅和巴拿巴完成第一次宣教之旅以後,立即碰到了很大的挑戰:「有幾個人從猶太下來,教訓弟兄們說:『你們若不按摩西的規條受割禮,不能得救。』」(使徒行傳15:1)保羅和巴拿巴與他們大大紛爭辯論,最後決定和教會中幾個人一起上耶路撒冷,去見使徒和長老。在耶路撒冷大會中,經過不斷的商議和辯論,最後得到使徒和長老的支持,由大會給外邦信徒寫信,並且派了猶大和西拉為代表,與他們同去,勸勉弟兄,堅固信徒。
創業家面對原則問題的挑戰,一定要有堅持的勇氣,不可輕易妥協;面對有權柄之人的壓力,更要有信心和耐心,立場堅定,態度和藹,不亢不卑,有智慧地去溝通。
保羅的識人之明和危機處理
耶路撒冷大會之後,保羅和巴拿巴決定回到從前宣教的各城,去看望當地的弟兄。巴拿巴有意要帶他的表弟馬可同行,保羅卻不同意。因為馬可在第一次宣教之旅中,半途離開,不和他們同工。為了這事,保羅和巴拿巴起了爭論,甚至彼此分開了。出發在即,卻失去了曾經併肩作戰,同甘共苦的親密戰友,情何以堪?何況巴拿巴是保羅的伯樂:保羅信主以後,到了耶路撒冷,想與門徒結交,他們卻都怕他,不信他是門徒。惟有巴拿巴接待他,領他去見使徒。後來他又去大數帶保羅前往安提阿教會,與弟兄們一起同工。這樣的知遇之恩,頗值得紀念。但是這次保羅相當堅持,以致兩人起了爭論,甚至分道揚鑣。這似乎令人感到遺憾,但是保羅頗有識人之明,邀請了西拉,與他共赴此次的宣教旅程。
這一次的宣教,意義重大。他們在路司得,揀選了年輕的提摩太,接著希臘人醫生路加也加入了團隊。(參使徒行傳15-16章)保羅順服聖靈的帶領,在見到馬其頓的異象之後,就越過海峽,進入了歐洲。在腓立比、帖撒羅尼迦、哥林多等地建立了教會。從此以後,聖經裡沒再出現巴拿巴的行蹤,但是馬可後來卻成為保羅晚年的親密同工。(參考提摩太後書4:11)
凡事起頭難,創業伊始,最需要志同道合的夥伴。但是,創業夥伴常常因為彼此個性不同,意見不合,甚至分道揚鑣,在所難免。創業家要學習謙卑為懷,知人善任,要操練尋才、育才、用才、留才的功夫,要待人有恩,要愛人如己。因為人才是創業成功的必備條件。
保羅的第三次宣教之旅,在以弗所停留了三年,叫一切住在亞西亞的,無論是猶太人,或是希臘人,都聽見主的道。神藉保羅的手,行了些非常的奇事,但也引起了很大的擾亂,不得不離開以弗所,往希臘去了。後來他由希臘返回耶路撒冷的路上,特別在米利都召集了以弗所的長老,語重心長的勸勉他們:要謹慎自守,儆醒禱告,並且警戒將來必有凶暴的豺狼進入他們中間,不愛惜群羊。甚至他們中間,也必有人起來,說悖謬的話,要引誘門徒跟從他們。(參考使徒行傳19-20章)這次保羅帶著幾個希臘教會的代表,要將所募集的捐款送到耶路撒冷去幫補聖徒。一路上,有聖靈指證說有捆鎖和患難等待他,也有先知預言他會受捆綁。但是保羅立定心志,不畏艱險,不為所動。
創業家也常常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只因為他堅持異象和使命,明知前程艱險重重,又有親朋好友再三勸阻,他仍然充滿信心,獨排眾議,剛強壯膽,勇往直前。
成功與不成功公司的差別
Gerard J. Tellis 和Peter N. Golder,這兩位商學院的教授花了十年時間,用史學法評估了66項產品,分析同一行業中成功和不成功公司的差別。他們發現:百年以來,能長期領先,表現卓越的企業和失敗的企業,最大的差別有下列五種因素:
‧有針對大眾市場的異象(Vision of The Mass Market)
‧經營者的毅力(Managerial Persistence)
‧持續不斷的創新(Relentless Innovation)
‧財務承諾(Financial Commitment)
‧資產槓桿運用(Asset Leverage)
他們認為異象特別重要,尤其這個異象是針對廣大的大眾市場的需求。其他四個因素都是為了達到這個異象所堅持的意志。他們將研究的結論寫了一本書:《意願與異象─後來者如何成長而得以主導市場》(Will and Vision: How Latecomers Grow to Dominate Markets, Figueroa Press,2006)。
這本書的結論和使徒保羅的宣教之旅十分相似。首先,強調異象乃是針對大眾市場的需求,保羅所領受的異象也是針對廣大的外邦人。這是相當冒險的遠大目標,遠比針對利基市場(niche market)要困難得多。但是大眾市場有龐大的商機,即使是薄利,只要能夠多銷,也會產生足夠的利潤來支持品質的改善,和成本的降低。售價一旦降低,就可以獲得更多客戶。以「物美、價廉、服務好」來贏得更多的顧客,穩定提高市場佔有率。
有了清楚的異象,又必須有堅持到底的意志和毅力。要了解顧客,不斷創新;不能自滿,要精益求精。為了永續發展,不斷地投資於研究開發和改善生產和行銷,就必須有足夠的財務承諾;要擴大產品線和企業規模,就必須妥善運用資產,發揮槓桿效應。如此緊密配合,事業才能成功。
▲創業家面對原則問題的挑戰,一定要有堅持的勇氣,不可輕易妥協。
保羅生平對創業家的啟發
創業家要像保羅一樣有異象。保羅有清楚的異象,就是立志廣傳福音。因此凡他所行的,都是為福音的緣故。他專心宣教,不辭勞苦,不怕危險,多下監牢,又被多次鞭打,都處之泰然,不氣餒。他不但堅持原則,又柔和謙卑,在外邦人中贏得信任和尊敬,使得福音廣為傳開。他向甚麼樣的人,就作甚麼樣的人,無論如何,總要救些人,為要與人同得福音的好處。(參考哥林多前書9:19-23)
創業家要學習保羅,成為卓越的僕人領袖。保羅以身作則,親手做工,常供給自己和同工的需用。他也勉勵提多說:「並且我們的人要學習正經事業,預備所需用的,免得不結果子。」(提多書3:14)他關心聖徒的需要,勉勵弟兄們樂捐,幫補缺乏的人。在捐資的管理和送達作業上,更是格外小心,光明磊落,避免惹人閒話。(參考哥林多後書8:20-21)
創業家要學習保羅的誠實正直,忠心服事。保羅勸勉信徒要當忠心的管家;在小事上忠心,在大事上才能忠心;要處處用心,凡事謹慎。創業家在創業過程中,有如同羊進入狼群,要靈巧像蛇,馴良像鴿子;又要儆醒謹守,因為他將處處面對「仇敵魔鬼,有如吼叫的獅子,遍地遊行,尋找可吞吃的人……」(參考彼得前書5:8)例如不公義貪官污吏要求賄賂,不肖商人欺騙作假,因此需要有保羅的誠實正直、勇氣及智慧,遵照聖經原則來應付,使自已的事業能榮神益人,並蒙神賜福。
懇求神讓我們立志學習保羅的品格與決心,在創業的馬拉松賽跑中,秉持著信、望、愛,向著標竿前進。雖有挑戰,但靠著神加給我們的力量,必能奔跑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