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禧世代,最偉大的一代?!

 

文/高俐理

 

 

根據最近的巴那(Barna)研究報告,在美國,高中年齡到三十歲之間,曾經活躍於教會的千禧世代當中,離開教會的比例是43%。換句話說,目前在美國有超過八百萬的二十幾歲年輕人,因為某些原因離開教會,或放棄基督信仰。據我們觀察,美國亞裔年輕人的情況有過之而無不及!亞裔移民教會整批年輕人離開原本教會的事情時有所聞。何以如此?


社會學家為了方便研究各種社會議題與文化現象,常常為不同出生年代者冠上某一泛稱。例如,二次大戰後1946至1964年出生的人被通稱為戰後嬰兒潮(簡稱Boomers)。而上一段提到的年齡層則被簡單劃分為千禧世代(the Millennials),他們大約在1980至2000年之間出生,亦被稱為Y世代。

 

千禧世代令人擔憂?


從2000年開始,越來越多社會學家、經濟學家、企業界人士,開始研究此一人類歷史上非常特別的族群。美國《時代》雜誌甚至在2013年5月以一整期來討論千禧世代,封面焦點大標題是:「我我我的一代,懶惰、自戀,還住在父母家裡。」「為何千禧世代終將拯救人類?」


裡面的文章標題為:「千禧世代:下一個最偉大的一代?─你可能認為他們不知感恩、懶惰、太過自信。你可能對,也可能錯了。」


臺灣對於這個年齡層的年輕人往往稱作「草莓族」─禁不起磨練;「月光族」─每月底前就花光收入,不知節儉;「啃老族」─無法獨立,老大不小了還仰賴父母生活。企業界對千禧世代的工作態度束手無策。其刻板印象是抗壓指數低、動不動就換工作、在乎工作是否有趣過於薪水的多寡、很難伺候、不敬老尊賢、挑戰權威、一副什麼都不在乎的德性。全球頂尖10%企業,有三分之二認為還未能做好千禧世代員工的培養。


千禧世代的確有許多史無前例的特色。他們是第一代自懂事以來土生土長於網路世代的人類。他們也是有史以來受教育最多的一代,有著最大比例的大學教育水平;卻也是有史以來就業率最遲、最低的一代;更是有史以來,在二十至三十歲之間的族群中,與父母同住者多過與配偶同住者。


擁有電視機的千禧世代不到50%。只有40%的千禧世代觀看今年的Super Bowl(一年一度的美式足球冠軍爭奪賽)。由於電腦網路與智慧型手機的普及,他們從小已經在網路上看遍一切,很少有能令他們驚奇的事物。不懂的事情,與其問父母或其他年長者,他們只消“Google”一下,便有答案。再不然,與朋友(無論身邊的或從未謀面)“chat”聊一下。他們被稱為是第一代由同儕養大(peerenting)的,而不再是父母養大(parenting)的孩子。即使如此,他們卻也是有史以來最被呵護、寵愛的一代。

 

 

千禧世代令人驚奇?


但這些都是表象,表象之下,若認真研究,會發現千禧世代蘊涵無限的可能性。


網路促使全球化,千禧世代生長其中,是有史以來最具全球化心態的一族,但又因為科技的進步,千禧世代也是最個人化的一族,強調個人的喜好、興趣、風格,下載各自喜愛的音樂,設立所謂自己的音樂臺,而非任電臺播放;在網路上購買音樂歌曲,只選自己喜愛的某一首,而非買下整片CD。


無論是種族、各種社會結構、文化表現、價值體系,千禧世代比上一代多元化。因為網路社交,千禧世代有各種機會結交各種族裔的朋友,甚至通婚。他們有很高比例生長於單親或其他組合的非傳統型態家庭中。他們的包容性極大,厭惡上一代對許多事物─包括種族、政治、經濟、社會各方面的敵對態度。不分國界,千禧世代產生許多所謂的宅男、宅女,不出家門,甚至房門,卻與世界連結,暢談天下事。自以為與全球為友,卻是孤身一人。


千禧世代依賴科技,擅長科技。科技打破國界、社群、經濟的藩籬。過去沒有背景、沒有資金、沒有學歷、沒有關係就沒有前途,千禧世代卻常常出現打破這一切常規,短短時間賺進千萬美金,或小小年紀已經成為全球知名的慈善家!


千禧世代果真僅僅是「我我我的一代」或「草莓族」、「月光族」嗎?當我們深入了解千禧世代所面對的挑戰,以及即將承擔的使命,可能會有完全不同的看法。


2015年,美國人口統計局宣布,千禧世代已經多於嬰兒潮,成為全美最大族群,總共7530萬人(這也是全球普遍的情況─基於千禧世代多半是嬰兒潮的子女)。也就是說,從今以後,他們開始主導美國(也是世界)的消費習慣、生活起居、社會與文化價值體系。


當然,他們也即將承擔領導世界的責任。他們即將從前嬰兒潮世代(或稱沉默世代)及嬰兒潮世代手中承接所有的普世難題,許多自二次大戰以來就存在的問題。他們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代享有「不需為生存與否擔心,卻需努力尋找生活目的與意義」的奢侈一代。在頻換工作背後,他們正認真尋求生命的意義與工作目的,在狀似不尊重權威的表象下,是發自內心地渴求真實!


「神國資源為基督」今年春季3月19至22日的退修會以「千禧世代─最偉大的一代?!」為題,由X世代與千禧世代擔任主要講員。我必須說,我被震撼、被感動、被下一代人深深激勵了。他們對主耶穌的愛何其真實、熾熱、純潔,對於跟隨基督不再拘泥於形式、不打算取悅討好人、採取言行合一的行動去服事人、愛人!他們對於教會無疑有著因為愛與期待而來的失望。他們期盼基督的教會能還原基督對教會的心意去服事人群與社會,而不再囿於傳統、權威、自義。

 

 

與千禧世代面對面


今年35歲的溫永勗牧師,本期的作者之一(也是春季退修會講員)可算是晚期X世代近千禧世代的年輕牧者,過去五年來主要服事對象多為千禧世代。他說:「他們的『新皮袋』會裝盛『新酒』,直到為了祂接下來要做的工,祂的豐足與勁道使這皮袋破裂。」溫牧師在新世代人群當中看到神如何使用新人做新事。


另一位千禧世代作者、講員何天義坦白陳述他的信仰之旅,他說:「以問『我怎樣才能成為好鄰舍?』來代替『你是不是基督徒?』。我們是否要尋求神,而非一味追求系統化、制度化的改變?是否在發掘最新的門徒訓練材料之前,能花時間在贏得孩子、朋友、鄰居的心,認真傾聽,與他們同行,分享我們的生活與生命,然後在整個過程中指向基督?」字裡行間,他指出了基督徒的盲點。對於福音派的許多行徑,我必須說,我們並不懂愛!


第三位千禧世代作者、講員楊均安,一向對於將人以年齡分為不同世代不以為然,他以這一點來闡述跟隨基督的真義,他說:「要貼近,而非泛泛認識。作為一個基督徒,核心是努力認識人、愛人。……認識並且愛人,是需要訓練自己覺察到而且去除對人先入為主的觀念,也包含決心以對方的方式來認識他,不把自己既定的標籤硬加在他人身上。開始的第一步是問候,而非問卷。最重要的是,這牽涉到培養自我犧牲的愛。」(以上文章在本期中英文同時刊登)
此外,本期所採訪的「為臺灣而教」的劉安婷、遠赴尼泊爾的陳克銘及李珍妮,全都是千禧世代精采人物。他們不約而同地傳達了一個信息─愛。

 

邀您起而行動


從去年底開始,「神國資源為基督協會」的同工團隊就開始為本期的主題及退修會做準備。整個過程當中,我一遍又一遍讀了每篇他們所寫的文章,讀著每個精采的採訪故事,我的心靈被激勵,我的理智被說服。


的確,神在做新事,祂正興起千禧世代,他們即將成為世界舞臺上的主角。他們追求真理、厭惡虛偽,他們勇於去愛,他們生於富裕的年代,不再為生存掛慮,因此更敢於冒險!神的靈與他們同在,他們正以愛為旗,向這世界邁開步伐。盼您與我一樣,被他們感動,一起來支持他們。

 

「神國資源為基督協會」的同工團隊經過長時間的忠心禱告,決定從明年起嘗試在郵輪上舉辦美國神國文化實務營。我們盼望能讓參加者結合度假與退修學習,又能舉家參與。此外,我們也計畫明年4月舉辦首屆文化之旅,目的地是南法與北義大利的文藝復興之旅,盼望藉著這趟旅程,我們可以深入認識精采的文藝復興歷史與藝術,及其在教會歷史當中的影響。詳情請上網關注。

 

 

作者小檔案

高俐理,神國資源為基督協會創辦人兼執行長,曾在美國大企業任高階主管多年,目前全職事奉。常在北美及亞洲各地演講及帶領營會,對培訓合神心意的領導管理模式極有負擔。

 

KRC消息

夥伴活動

神國雜誌歷年刊物

神國雜誌欄目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