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網民」成為主門徒
教會網路聚會的省思和展望
口述/蘇文隆‧整理/林敏雯
▲在網路世代,如何善用更有效、寬廣的平台,使「網民」成為主門徒?
「萬民」到「網民」
「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馬太福音28:19)
這是主耶穌給的大使命。其中所說的「萬民」,希臘文原意是「萬族」;馬可福音16章提到「傳福音給『萬民』」,指的是「凡受造的」;路加福音24章說傳道要直到「萬邦」,指的也是「萬族」。
在這個網路世代,要使萬民、萬族、萬邦,成為主門徒,要從紐約的曼哈頓到巴西的亞馬遜雨林,需要使用更有效、更寬廣的管道。
2020年的新冠疫情開啟新機。無論願不願意,許多基督徒都上網了。而根據最近的統計,全世界78億人口中,其中有43 億人使用網路,佔了55%。這個比率還會持續上升。
那麼,要如何使這麼多的「網民」成為主門徒?
傳統的做法是開門徒訓練班或是主日學。然而要成為主門徒,並非上上課就可以,而要更認識主,學習主樣式;門訓不單是知識的傳遞,更是生活方式的養成。
讓我們從教會功能、福音機構、神學教育、信徒家庭這四個平台,一起來省思、展望,如何使「網民」成為主門徒。
▲基督使者協會創意應變,把舉辦營會用的大型教室改為攝影棚,推出系列視頻,使者書房也推出套書系列。(供圖:基督使者協會)
平台一:教會功能─動員會眾
教會的功能大致可分為敬拜、團契、牧養、教導、服務、宣道(包括本地外展和外地宣教)。疫情迫使教堂的大門關閉,卻使得教會遍地開花,出現在雲端(網路)與家庭中。
居家令下,我受邀分享信息,經歷不同的雲端證道方式。有教會要求先錄製信息,再上傳YouTube;有教會需要我到空蕩蕩的教堂,跟少數幾位同工一起錄製;有教會則要在主日的Zoom聚會中,當場講道。
我也觀察到,有些教會把實體聚會直接搬上雲端,程序、方式沒有因應調整,如詩歌、報告的時間仍然拖得很長,與會眾間沒有互動。即便如此,敬拜還是得繼續,甚至有機會同一天裡參加不同教會的聚會。
在團契方面,雖然不能相聚,線上小組繼續進行;更有分成小小組,好達到更親近的交流和關懷。在教導上,因為網路聚會的方便性,參加人數增加。社區服務也看到創意的方式,例如弟兄姊妹提供生活用品,就擺在教會停車場,讓社區裡有需要的居民自行來取。
過去藉由探訪來達到牧養和關懷,只是不容易約到合適時間。疫情間大家都在家,藉由電話或視訊,方便找到人。有教會透過小組或小小組,幫鄰近的年長者採買民生必需品,放在門口。也設立專用電話線,讓老人家遇到困難或問題時可以立即得到回應;也可撥打專用號碼,聆聽主日敬拜,方便不習慣或用不來上線設備的長者。這些貼心的做法不僅使得教會繼續發揮功能,也動員了更多會友參與服事。
網路聚會仍有挑戰,例如少了面對面接觸,較難進行兒童或青少年事工。然而教會只要不怕麻煩,刻意地尋求創新的方式,且做好配套設施,在疫情中即可迎接新常態,開展發揮功能的機會。
▲國際真愛家庭協會陸續推出的雲端學園,包括作者與蘇文峰、蘇文安兩位牧師弟弟主講的「家庭故事代代傳」,讓遠在外州、外國的學員得以受益。(供圖:國際真愛家庭協會)
平台二:福音機構─擴大影響
這幾年來福音機構遇到的重大瓶頸之一,便是參加營會、講座的人數有限。當疫情使得所有實體聚會搬上雲端,竟擴大了接觸面、影響面。
例如環球聖經公會每週舉辦的聖經講座,由聖經學者主領,多達三、四千人參加,讓世界各地有心學習神話語的基督徒得到裝備。
原定於2020年6月在芝加哥舉辦的中西部基督徒教育大會,起初預計有300人參加。因為疫情而改為線上聚會,因不受地域限制,參加人數竟達五百多人。
美國海外校園機構網站的「小組導航儀」,成為輔助小組的管道。透過文章、視頻、問答、資料庫等等,幫助同工更有效地帶領。
國際真愛家庭協會往年在南加州舉辦的週年募款餐會,至多有520 人現場參加,2020年「19週年感恩關懷雲端特會」,6月13日當天即有1,500人次,截至9月中旬,觀看回播視頻已逾萬人次參與。真愛陸續推出雲端學園、講座,主題涵括親子關係、單親家庭、長輩照護、信仰傳承、職場與家庭、節慶EQ⋯⋯等等。實用、精闢、全備的內容,豐富了學員的生命。許多人反應,早已聽說真愛的講座多麼精彩,但遠在外州、外國而無法參加,現在終於有機會了。
基督使者協會突破過去舉辦營會的模式,強化新媒體事工,推出系列視頻、音頻選集。使者書房也推出套書,鼓勵基督徒在宅家期間,以閱讀擴展眼界、深耕靈命。
當然,疫情影響經濟,福音機構的奉獻收入首當其衝。除了減少開支,機構也需要跟上時代趨勢,提供更多奉獻方式,好比信用卡,或Zelle、ApplePay、PayPal 等,安全又便捷,方便有負擔者以財力支持事工。
平台三:神學教育─便捷實用
為方便更多基督徒接受神學裝備,神學院提供遠距學習管道,已行之多年。疫情使得所有課程必須在網上進行,這是挑戰,也是機會。
以我所任教的美國正道神學院為例,所設立的基督教研究碩士學位,是100% 網路學習。利用「仿真」(real presence)與「同步視訊」(synchronized teaching),讓師生、同學在雲端「面對面」。2019年校園大整修時加上最新科技系統,讓突如其來的疫情,不但沒有中斷神學教育,更擴展有心學習者的參與機會。過去海外學生要來神學院上課,還需要簽證,旅行和食宿的費用也很可觀。改為網路課程後,阻礙就減少了。相信善用日新月異的遠距教學科技,未來能使更多人便捷接受神學教育。
然而單靠網路就能栽培傳道人?當然不是。「神學」,就是「學神」;不僅是聖經知識的傳遞,更是生命的影響。因此神學生來到校園中,與老師、同學在課堂內外的交流、分享,仍是必須,仍是神學教育重要的一環。怎樣融合雲端教學及實體生活交流,將會是未來的挑戰。
而從事神學教育的老師們,也需要學習適應這樣的教學方式,即便管道不同,對學生的心意和服事的初衷沒有改變。
例如正道前榮譽院長劉富理牧師的妻子王仁美師母,疫情間繼續關懷神學生家屬,在網上開設「師母學」。我所教授的「講道學」,學生需要準備講章,並在課堂上對全班講道。就算是雲端上課,我也請他們實境模擬:穿著整齊,走到鏡頭前,把講章放在預先擺好的桌子或譜架上,站著對鏡頭講。整個過程也要錄影,自己看過後評估口頭和肢體語言。學生們對這個新鮮的體驗反應都很好。
從正道每週舉辦的教牧論壇中,看見許多牧者有所體悟:教會、神學教育,需要善用新媒體;實體和網路聚會,需要雙管齊下。此後的神學教育若能加上這層考量,相信也能突破創新,培育下一代牧者善用科技,使「網民」成為主門徒。
▲搬上雲端的課程使得神學教育便捷實用。圖為作者所教授的教牧博士班,學員為來自六個國家的牧師。(供圖:蘇文隆)
平台四:家庭生活─建立祭壇
家庭也能成為門徒訓練的管道和場所?當然了!從耶穌如何進行門訓可以看出,生活在一起是最理想的方式。因此兒女是最好的門訓對象,父母就在生活中作屬靈榜樣。
要傳遞信仰給孩子,家庭禮拜(或稱家庭祭壇)是最佳時機。之前家人有各種活動,要定出一個全家都可以的時間比較難。疫情間都宅在同一屋簷下,方便每週或每天一次,全家一起讀經、禱告。
我鼓勵固定家庭禮拜的時間,把全家聚集的時間分別出來,30分鐘到1小時,以唱詩、讀經和討論、分享生活、彼此代禱的方式進行。不論孩子年紀多大多小,連獨立在外的成年兒女也可通過視頻。我與兩位弟弟蘇文峰牧師和蘇文安牧師,於2020年9月在真愛雲端學園分享專題「家庭故事代代傳」,便是從我們的原生家庭開始,談如何傳承信仰,在家中培育神國人才。
北美華人教會中有不少家長是第一代信徒,或許對「家庭禮拜」卻步,覺得自己對聖經尚且不熟悉,怎可帶孩子讀經、討論?其實雖是「禮拜」,並不需要講道,可以讀詩篇、箴言,分享感受。若是在禮拜天晚上進行,也可談談當天的證道信息和主日學心得。也可回顧過去一週的不愉快或樂事,並計畫下一週,親子彼此代禱。
這也是「家庭歡樂時間」,可以唱些孩子們喜歡的詩歌,甚至玩遊戲。每當我探望兩個兒女的家庭時,雖然不熟悉他們玩的遊戲,我也積極參與。
我經常向人「推銷」家庭禮拜時間,強調一定要試試。一位弟兄反應,開始第一次便覺得很快樂。就是在這樣的歡樂氣氛中,拉近親子距離,在自然而然間活出信仰。神的話並非是停留在字句裡的教條,更是可以實踐、體驗,在日常中「道成肉身」的真理。
最近在《讀者文摘》讀到〈疫情中在後院種下希望〉一文,給我很大的啟發。播下種子後盼望有好收成,需要耐心、辛勤地除草、澆灌、修剪,就是所謂的栽培,栽種了還要培育。兒女的屬靈生命亦然;家可以不只是養育兒女,更是培育主門徒的地方。
「網民」到「萬民」
疫情一開始,我行之多年的服事如教課、講道等等,搬上雲端,起初真覺得無可奈何。這幾個月來嘗試很多新方式,也遇到一些挑戰,更看見神把教會帶入一個新境界。馬丁路德開啟的改教風潮能如火如荼展開,歸功於活字印刷術的發明,讓更多人得以讀到神的話。現今的新媒體,能比印刷術更有效地傳遞真理,豈不也能興起更大的復興浪潮?
過去的實體聚會,疫情中的雲端聚會,是否能在疫情過後雙管齊下?神已經開了門,我們還躊躇不前嗎?
教授教牧博士班這麼多年來,學生們分佈世界各大洲,有些牧養當地教會, 有些從事神學教育。過去只有地區性的聯誼,要分別和這些校友碰面、連結,並不容易。疫情間,我們在雲端聚會中相見,聽聽當地現況和趨勢,彼此交流服事心得。能跟學生相見,聽到主在各地的作為,使大家胸懷普世,心繫國度。
啟示錄7章9-11節裡描述未來在「雲端的實體大聚會」,參加的人來自「各國、各族、各民、各方」,那會是如何壯觀的場面!
若能善用疫情中的學習,把握使「網民」成為主門徒的契機,將來的雲端實體聚會,便是「萬民」在榮耀中相見之時。
延伸閱讀
•〈疫情下服事的挑戰和機遇〉,蘇文隆,《舉目》雜誌95期(http://behold.oc.org/?p=43817)。
‧〈有真有愛,家是天堂〉系列專文,蘇文安,《神國》雜誌41-43期。
‧【家庭良辰】系列文章,廖肇蓉,《真愛》家庭雜誌79-92期。
‧《精彩的基督化家庭》(金婚修訂版),蘇文隆,基督使者協會。
•《暫停還是快進─ 2020 新冠疫情下的教會與新媒體》,普世佳音,請電郵[email protected]索取。
‧《有真有愛,家是天堂─家庭祭壇靈修教材》,蘇文安,國際真愛家庭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