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一生閱讀的土壤
——親子共讀面面觀
文╱黃瑞怡
童稚年歲裡真正讀過的一本本好書,就像播在孩子心田的種子,
會隨著孩子的成長發芽茁壯,在生命季節開花結果不息
現象—孩子們為什麼不讀書?
近年來,美國教育素質頻亮紅燈,其中首要問題,就是從小學到初高中都岌岌可危的閱讀成績。無獨有偶的,臺灣社會人文出版龍頭機構─天下集團,看到新一代閱讀指標低落,近年來也積極推展「閱讀力」。即使孩子沒有閱讀障礙,在校語文科成績也差強人意,許多父母親的掛慮,仍然是「我家孩子除了學校作業以外,能不碰書就不碰書……」。無論東西方,孩子閱讀力低落,閱讀興致消沈,都是讓教育界憂心的現象。
閱讀好處不消說是一籮筐,對學習果效、知識累積、思辨進深、創意加分、親子關係……都有積極引導的作用。學校師長、家中親長從不放棄耳提面命的機會,拼命鼓舞下一代打開書本,那麼,現今的孩子們為什麼還是不愛讀書?
除了孩子先天性向可能影響閱讀興趣之外,普遍性的閱讀危機是學校、家庭、社會眾多因素交叉影響的結果。問題點包括東西方學校都側重學科成績,測驗分數掛帥,語文教學方式不免隨從功利導向,難以啟發孩子閱讀興趣,也無暇深入欣賞評介經典。換句話說,學生在學校的語文閱讀課,往往流於窄化的閱讀測驗。
而社會上的高比例雙薪家庭,代表許多父母終年職場忙碌,時程滿檔。雖然多少父母不吝惜提供書本,但與孩子真正以書交會的機率實在有限;若父母閒暇時自己也鮮少手握書卷,又怎麼期待孩子手不釋卷?
更不能忽略大環境中形形色色電子娛樂(電視、電影、電腦、電玩、手機……)鋪天蓋地,當然會蠶食鯨吞掉絕大部分孩子的閱讀胃口與時間。
前瞻—危機能否變轉機?
無論從大環境還是身邊細節觀察,當代孩子的閱讀前景,似乎烏雲密布,不見光明。然而所有的問題點,都可能變成轉捩點;2008年美國執教育界牛耳的Scholastic出版集團發表了最新的「家庭與閱讀」研究報告,再次肯定家庭在營造終身閱讀者上扮演舉足輕重角色:「孩子的閱讀質量通常在八歲以後下滑,而父母在促使孩子持續閱讀上影響深遠……當孩子開始能獨立閱讀後,父母需要更多地(而非減少)關注,父母需要協助孩子選擇合適讀物……孩子們反應,他們停止閱讀的主因,是他們往往『找不到喜歡讀的書』。」
當你我認識到自己的下一代確實處於閱讀危機當中,並願意付出思考與行動代價,我們就可能化危機為轉機,成為打造書香家庭的父母親!
親子共讀三益
當你聽到「親子共讀」這四個字時,腦中會浮現出什麼的畫面?
親子共讀的形式,隨著家庭環境、孩童年齡和需要的不同,會有各種變化,但大前提不變:父母親和子女在閱讀過程中共同參與、彼此互動。
「為什麼要親子共讀?」證諸中外研究文獻,親子共讀的好處,從學習力、思考力、表達力、人際關係等,確實不勝枚舉,以下是我個人深刻經驗的核心三點:
▲好奇的喬治(Curious George)、魔戒書影。
益處1. 增進親子關係
當父母親和孩子一同翻開一本書時,許多美好的事會發生,包括親子關係不知不覺間增長。不論是三歲的幼兒,他眼神充滿期待,等著親愛的爹地再讀一遍《好奇的喬治》(Curious George);還是十三歲的少女,有點半信半疑,媽咪竟然興致勃勃要和她一起看《魔戒》(The Lord of the Rings),親子都能在共讀的過程中,視野更開闊,互動更豐富,心靈更貼近。
益處2. 促進孩子知性、感性均衡發展
閱讀能力是學科學習的基礎,美國公共教育最大隱憂之一,就是學生到初、高中階段仍然無法流暢閱讀的比例居高不下。從小開始「親子共讀」,對提升孩子閱讀速度和理解能力必有幫助,並可進一步提高孩子的思考、溝通、表達能力。此外,悠遊於豐富的書海中,往往讓浸淫其中的孩子情感得以宣洩,想像力和創意得以萌芽。親子共讀確實是全人發展關鍵性的一環。
益處3. 建造「終生學習」的家庭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學校可以教導孩子基本的知識技能,但絕不能給予孩子一生夠用的智識。一個與時俱進的人,需要終生不斷學習─這也是美國教育界近年來積極推動新「基礎核心課程標準」主要目標;在親子共讀的過程中,父母與孩子養成了廣泛閱讀、深入思考的興趣與習慣,大大有利於他們成為主動積極的終生學習者。
▲給孩子一本書,就是為他開一扇窗,與孩子一起讀聖經繪本,信仰傳承由此開始。
營造正循環、正能量的閱讀環境
天時
1.掌握今日:無論家庭閱讀圈目前一片荒蕪,還是鶯飛草長;無論小孩是一歲五歲,還是十歲,親子耕耘悅讀園永不嫌早,永不太遲─最好的時機就是現在。
2.往上加碼:評估現有家庭閱讀時間,是零?五分鐘?十分鐘?從現有長度慢慢往上延長,直到合適的長度;之後,也應考慮孩子年齡層每年再延伸。
3.定時定量:當孩子還沒有養成閱讀習慣時,固定時間點和長度的閱讀有助習慣的建立。先和孩子商討可行的時地,可接受的長度,起跑後至少要持續21天!
4.積少成多:再心急的父母親,不會在用餐時擺上整個月的飯菜,也不會期待孩子上三回鋼琴課就能登臺獨奏,閱讀一樣是行行頁頁積沙成塔的工夫。請拿掉想立竿見影的功利心(「已經讀了一個月了,怎麼成績還不是A?」)珍惜親子一同在書本花園裡耕耘的時間!
▲讓孩子養成隨處都能閱讀的習慣,從3B做起!
地利
1.家庭悅讀角:如果孩子想到書就只想到教科書,他們難免像坐在故事井底的蛙,多狹窄的一塊天!即使家裡沒有獨立的書房空間,慎重考慮在孩子臥房或家庭起居間佈置一個舒適、明亮、寧靜的閱讀角落。盡可能在選擇、佈置、維繫閱讀角落過程間鼓勵孩子參與,他們的創意可能讓你驚喜,而孩子越有參與感,就越可能常常駐紮悅讀角。想像這是家庭裡的開卷苗圃吧!
如果家中空間實在不允許獨立閱讀區間,起碼在3B(Breakfast Table, Bedroom, Bathroom)處所擺放小書箱,裡頭的書經常更換。
2.社區圖書館:即使你有足夠的金錢買盡孩子想看、該看的所有書籍(還有貯藏擺放空間!),我還是建議你和孩子常常造訪社區圖書館。那兒能碰到書友─其他的悅讀家庭;那兒也能結識好書嚮導─圖書館員握有各樣讓我們的閱讀園子鳥語花香的資源,就等著我們開口向他們索問!圖書館經常有繪本朗讀、主題讀書會、作家演講、書香節慶等等活動,可以善加利用!
人和─認識孩子/親子對話
1.以討論來訓練思考、增強表達、激發創意:親子安安靜靜共讀一本書的畫面固然美好,但若要進一步提升親子共讀的境界,則針對書的內容彼此互動、問答、討論是不可少的。藉著開放討論的過程,孩子的獨立思考、批判力增強、口語表達進步,雙方或許能摩擦出創意火花,避免掉入「死讀書、讀死書」的陷阱。
2.鼓勵孩子閱讀興趣:孩子「能夠」閱讀,並不表示孩子「喜愛」閱讀。事實上不少學齡兒童才剛學會了閱讀,就停止了主動閱讀行為,因為他們的心思被絢麗刺激的電玩、電視奪去了!要幫助孩子重新回到書香世界,需要父母花心思、花時間和孩子共同選書、讀書、「評」書!
物諧/選書四指標─選書時當注意什麼?
美國每年出版童書成千上萬種,中國出版質量也日進月升,面對數量如此龐大的讀物,父母親想認真為孩子精神食糧把關時,究竟該注意哪些指標呢?
指標1:閱讀能力/興趣指標
美國公私立學校普遍在學年開始,會檢測學生的閱讀流暢度與理解力,並得出閱讀能力指數,常用的評鑑系統是Accelerated Reader(簡稱 AR),與Lexus,通常校方會針對每一學童閱讀指數,提供推薦書目。許多圖書館亦在書封上註明閱讀程度指數,甚至AR母公司(Renaissance Learning)也提供網站(www.arbookfinders.com),父母可以從孩子閱讀指數、學校年級、閱讀興趣、作者等方面檢索相關書籍。
在參考閱讀能力指標為孩子選書時,宜盡量選擇在閱讀指標範圍內的書,可以先從孩子感興趣的主題、作家開始,原則是為孩子劃出界限,但避免硬性強迫。
▲ 2014 Newberry & Caldecott得獎書籍
▲臺灣金鼎獎少年閱讀書單。
指標2:文學獎項
除了閱讀能力指數之外,為孩子選書常用的參考點,是得獎書單或暢銷書榜,如美國極負盛名的兒童小說紐伯瑞獎(Newbery Award)、兒童圖畫書凱狄克特獎(Caldecott Award)、國際安徒生獎(International Hans Christian Andersen Award)、英國惠特曼獎、臺灣金鼎獎,美國紐約時報暢銷書榜等等,這些琳琅滿目得獎或熱門書單,代表書籍的叫好或叫座程度,自然也可成為父母選書的參考。
然而,除了考量一本書「文學質量是否優異」,「孩子是否讀得來、讀得懂」這些顯而易見的指標之外,另有兩個相對較隱性的指標是大部分家長容易忽略的;尤其當孩子步入初高中階段,或是孩子的閱讀級數大幅超越同齡孩子時,父母親更需留意書本內容與孩子的身心發展指數與靈性成熟指數是否配搭!
▲童稚年歲裡真實讀過的一本本好書,就像播在孩子心田的種子。
指標3:身心發展指數
孩子看得懂書中文字,並不代表孩子身心發展、社交需要等也一定契合字裡行間所傳達的信息。我第一回打開原版《紅樓夢》時,才九歲左右,親長嘖嘖稱奇,無形中鼓勵幼年的我遊盡大觀園離合悲歡,但我真攀登得了曹雪芹沉吟大半生的悲情冰原嗎?當年孤零零地吞嚥了百萬字華彩文章,大部分是生吞活剝、難以咀嚼,在無人討論、引導的情況下,紅樓悲劇情懷,過早地籠罩了我的童稚歲月。如今回顧,我在閱讀上早熟,不代表我的身心發展、生活歷練也相應合,我仍需要成熟讀者的導引。
這幾年紅遍半邊天的《暮光之城》系列故事(Twilight Saga by Stephanie Meyer),情節主軸是高中少女與吸血鬼、狼人的戀情,讀者群雖以二十上下女性讀者為主流,但風潮所及,也有數量可觀的小學、初中學童,好奇地握住墨黑封面上素手遞過來的紅豔豔蘋果。
這些十一、二歲的前青春期少女,會從單本600、700頁的羅曼史裡汲取什麼樣的兩性觀念呢?更何況,當十八歲的貝拉與愛德華在完結篇《破曉》成婚後,情色、暴力的描繪尺度,都較前書開放許多;已將前三集囫圇吞下的孩子,有多少機率能對完結篇禁食?若不知情的父母,允許孩子自由吸收《暮光》裡的信息,沒有任何篩選或討論,又會對她們心靈帶來什麼影響?
在浩瀚的故事花園中,有各色奇花異草,開卷非必有益,我們不能不謹慎關注閱讀內容,是否切合孩子身心發展現況與需要!
▲納尼亞傳奇英文原版套書。
指標4:人生三觀指數
書籍傳遞的不僅僅是資訊、知識、故事,還有作者本人的信仰、價值和世界觀。知名基督徒學者魯益師(C. S. Lewis)一生豐盈著作多以成人讀者為對象,唯一寫給孩子的故事集,是膾炙人口的《納尼亞傳奇系列》(The Chronicles of Narnia)。
但魯益師這套風靡幾世代的奇幻故事,究竟只是作者嚴肅學術著作外的遊戲之作,還是想認真傳遞什麼信息呢?照魯益師本人分享,《納尼亞傳奇》比所有其他作品,都更完整地表達了他的神學與世界觀。其實,《納尼亞傳奇》絕非特例,書本既然是閱讀者的精神食糧,父母親需要認識閱讀過程是雙向道,孩子的世界觀會與作者世界觀對話,而作者的影響力可能是正面或負面的。
當父母親絞盡腦汁為發育中的孩子調配均衡健康潔淨飲食、補充各式維他命時,可別忘記,孩子每打開一本書,也就無聲摘下一枚流淌知性、感性、靈性汁漿的果子。
一般家庭、學校僅注重閱讀能力指數或興趣,或參考文學獎項,而容易忽略了讀者身心靈的狀況,亦應是選書時重要考量;與電影不同,書本並沒有清楚的內容分級制度,中文網路資訊也較少觸及這方面訊息,在現階段,父母親得自己把關!
為孩子選書,與孩子一同選書,是值得父母親學習的功課。我們愈多地認識少兒讀物、愈深地認識自己的孩子,就更能調配切合孩子每階段需要的精神食糧!父母在家庭閱讀上智慧投資的時間、心力、金錢,必能在孩子生命中得著豐厚報償!
親子共讀六不
1.不要有非立竿見影不可的功利心。
2.不要揠苗助長(如給兩歲孩子適合六歲讀的書。)
3.不要三天捕魚,兩天曬網。
4.不要堅持替孩子決定所有要讀的書。
5.不要刻意在共讀時趁機「說教」。
選書資訊篇
或許你一直願意與孩子一同在閱讀中成長,但需要開發更多面資訊與資源,希望下面各樣資源與工具有助你的旅程。
開放閱讀多元型態
二十一世紀的閱讀媒介早已不限於傳統紙本書,有聲書(從CD到MP3,許多書可以在家中在車上聽)、電郵書(免費網站將大部頭經典拆解,每天將若干篇章自動送達電子郵箱)、電子書(從亞馬遜Kindle到蘋果IPad,電子書市場百花齊放)、線上閱讀(谷歌圖書,東西方國家圖書館,都致力進行全文檢索計畫,)……不論何種閱讀型態或媒介,父母可以與孩子一同探索,選擇對自己最合適的媒材。同時要提醒父母親的是,若嘗試電子閱讀,要留意不要同時開啟多視窗,分散孩子專注力。
善用學校與社區資源
社區中有許多公私立組織的存在,都為著直接間接推展閱讀。孩子的老師們可能有滿溢的訊息等著與父母分享,住家附近圖書館是我們不可錯過的資訊寶庫,還有物超所值的舊書拍賣,連鎖書店少不了新書發表,所居社區或城市可能舉辦圖書節等等。比如南加每年4月洛杉磯時報主辦的「愛閱節」(LA Times Festival of Books),就是愛書人期盼的超大型盛會!
善用網路資源
網路時代對需求愛書資源的家庭,無異提供了二十四小時永不打烊的空間,彈指之間,各種語文的書訊書評、網上讀書會、作家網頁……都可在自家電腦螢幕上即時呈現。無論當代閱讀資源如何豐富,對不去使用的家庭仍然是貧乏的,對使用錯誤的家庭也可能弊多於利,父母親願意與孩子多方學習,就能掌握愈來愈多把免費金鑰匙!
童稚年歲裡真實讀過的一本本好書,就像播在孩子心田的種子,會隨著孩子成長發芽茁壯,在生命季節開花結果不止─「給孩子一本書,就是為他開一扇窗」。讓我們也將自己的時間、心力一同送給孩子,讓親子一同打開書之窗,使心靈之眼看得更深、更遠、更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