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出心中的詩歌
W100文字實務培訓班
文/張麗春
於盼到了文字營開營的日子!
家住賓州的文字營學姊甲華姊主動承擔起了接送外地學員的重任。車子在蜿蜒的山路上飛馳。公路兩邊是蓊蓊鬱鬱,一眼望不到邊的茂密森林,前方,玫瑰灰的晚照裡,是一波波遠山青黛色的影子。酡紅的夕陽,挾著一天裡餘下的光熱,在山坳間依依投下最後一抹艷影。
見慣了佛羅里達的一馬平川,這一切是如此新鮮迷人,令我陶醉。
車子拐進了一條小徑,眼前好似一下展開了一張巨大的綠毯。厚厚絨絨的毯子斜斜鋪向山下,直延伸進無邊的森林裡去。柏油路將綠毯裁作兩半,引我們到山坡頂上那所樸素的灰白色建築。這便是我們此行的目的地,文字營所在地,馬利亞修道院了。
▲培訓班師生與義工留下溫心回憶。
遊記映照視角
培訓班第一天上午的內容是「七每運動」。雖然我早已從文字營以往的特刊上了解了七每的內容,但因為蘇老師親自講解,紙上的道理才愈顯得鮮活靈動起來。
作文字人,首要任務是培養文字人的生活型態。要過簡樸而有紀律的生活。珍惜時間,多花時間做有意義的事,如靈修、讀書、寫作。對上網、購物、看電視等「殺時間」的活動要有節制。同時,無論做任何事,要有一顆赤子之心,用身、心、靈全方位地感知周遭的一切。對生活中有趣的、有新意的、幽默的事情要有敏銳的感受力,在平淡忙碌的生活中捕捉閃光點,以靈感筆記為寫作多方收集素材。
要多讀書,讀好書,並且要練習抄寫好文章。用自己的筆去領會揣摩作者遣詞造句的風格,從中汲取營養,豐富自己的詞彙,開闊自己的思路和境界。
勤練筆,多投稿。對以文字事奉主的人,寫作不再僅僅是個人情感的自我抒發,更是傳揚福音、拯救心靈的工具。這樣的寫作,是用我們的筆,去叩擊未啟的心門,去耕耘荒蕪的心田。
蘇老師講課亦莊亦諧,內容豐富,還不斷穿插精采的電影片段,讓大家在情景交融中感受人物的心理變化。大家非但不覺得累,反而越聽越來勁。
七每運動講解告一段落,立即投入實戰操練,從寫遊記開始。拿上俐理老師精心準備,內容豐富的午餐袋,我們來到附近的觀光小鎮Jim Thrope。小鎮坐落在碧綠的山谷間,在夏日午後慵懶的空氣裡,被七月驕陽烘焙著,像是在打著盹兒,散發著悠閒安寧的氣息。大家手持靈感筆記,四散開去,開始了捕捉靈感之旅。
徜徉小鎮兩個小時後,大家集合返回教室,立即開始動筆寫此行的感想。
傍晚餃子宴後,由蘇老師點評我們的習作。老師鼓勵大於批評,還特別唸出每篇中的好句子。儘管參觀的是同一個小鎮,大家的視角如此不同,真讓人眼界大開。
陳博文伯伯著重記下小鎮的蕭條與寂寥,聯想到自己年事已高,就如這小鎮,有過輝煌的歷史,如今空留回憶,讀來令人動容。
陵兮大姊真不愧是院牧,有深重的家國之思。她由我們停車位的號碼「64」,聯想到那場政治事件。聯想雖然奇特,卻又有跡可循。誰叫我們是中國人呢?
敏雯真是快手。短短一個多小時,居然寫出了兩篇高質量的散文。文筆如此迅捷,真是文字精兵。
晏君的文字則充滿了E世代的氣息。時空穿插跳躍,一會兒寫到小鎮,一會兒寫到無處下筆的緊張,一會兒寫到李伯伯喝湯、陳伯伯拍照,文筆活潑逗趣。對年輕人傳福音,晏君的筆會大有用場。
蘭惠不愧是個視覺藝術家,她筆下小鎮的房子有著「紫紅色的磚牆加上灰乳白的窗戶」,「嫩桃般粉橘的壁面頂著乳黃的屋頂」。觀察如此細緻,對色彩如此之敏感,看得我恨不得重回小鎮,用蘭惠的眼光再好好欣賞一次。
月娥姊則由看到的火車站,聯想到人生如一列行進的火車,不斷有人上車下車。聯想富有哲理,詩歌般的語言發人深思。
瑋瑋、介玉、玉章、李伯伯、林博、玉珍、京華等都各具慧眼,寫下了自己對小鎮的歷史、現狀的調查,對小鎮成員的採訪,認真地實行著七每運動。
這次的遊記練習,實在是對實行七每運動一個很好的鍛鍊。
▲同學朝夕共處,情誼濃郁。
餃子包進喜樂
包餃子是文字營每期必有的項目,也是最受歡迎的項目之一。時間安排在遊記交稿之後。交上考卷,心情大為輕鬆,奔進廚房開始分工合作。洗韭菜的,剝蔥蒜的,拌肉餡的,打雞蛋的,切韭菜的,和麵的,一時間,菜刀與砧板同響,韭菜與蔥蒜齊飛(自水池飛上流理臺也),端的熱鬧非凡。林博和麵,手法嫺熟,李伯伯主刀切菜,運刀如飛。這幾位男同胞,雖然是少數民族,實力著實不可小覷。陳伯伯也沒閒著,挎著那須臾不離身的高級相機,左一張,右一張,捕捉大家合力辦餃子宴的英姿。
很快,一盆餃子餡拌好了,聞起來噴香。大家湊在桌邊皮兒,包餃子。李伯伯、林博、晏君三人皮兒,厚薄適中,居然供得上我們五六個人包,好功夫。一會兒,在教室裡埋頭苦寫的幾人也交了卷,留下蘇老師一人閱卷,其餘的全部加入包餃子的行列。皮兒的有點跟不上趟兒了,麵杖下飛出的皮兒開始形狀不一,厚薄不均,晏君的產品,居然有了飛薄的荷葉邊兒。大家來者不拒,包出的餃子仍然有模有樣。
不知是誰開了頭,大家開始唱起歌來。這下可是更熱鬧了。閩南語的、粵語的、台語的、〈賣餛飩〉,〈賣湯圓〉,〈天烏烏〉,凡是和吃有關的,都一股腦兒唱將起來。最絕的是蘭惠的吃飯歌:「如果你要請我到你家裡去吃飯,你一定要準備一二三四五桶飯,桌上擺滿雞鴨魚肉紅燒獅子頭(獅子頭處引吭高歌,作抒情狀),還有滷蛋香腸魚丸冬瓜排骨湯⋯⋯」大有不把對方吃個山窮水盡絕不罷休之勢。
歡樂聲中,兩大盆餃子餡全部包完,巧的是正好皮兒也全部用完。人盡其才,物盡其用,正是神國資源的使用規則,俐理老師的誇讚讓我們很是得意。
熱騰騰、香噴噴的餃子上桌了,是瑋瑋、玉章等幾位幕後英雄忍著廚房高溫,耐著不能加入合唱的寂寞煮出來的,居然一個也沒有破,真是好手藝。她們謙虛地說是皮兒得好,餃子包得好。隨著餃子一起上桌的,還有一大盆辛辣開胃、內容豐富的酸辣湯,是俐理老師牛刀小試的作品。
這一席餃子宴,讓我們嚐到了自己勞動成果的美味,更嚐到了主裡弟兄姊妹和睦同居的甘甜滋味。大家身心都得到了極大的滿足,相信這美好快樂的回憶會陪伴我們很久很久。
電影撥動心弦
文字營裡不僅有快樂的笑聲,也有感動的淚水。蘇老師精心挑選了不少感人的電影片段來豐富課堂內容。第一天晚上,看的是新加坡電影《小孩不笨》。電影在幽默搞笑的情節中反映「笨」孩子的辛酸。片中被認為是笨小孩的孩子很有繪畫天賦,但老師、媽媽都認為這毫無益處,對升學沒有幫助。媽媽輔導孩子學數學,不見果效,心力交瘁,又患血癌,住進了醫院,孩子則在又一次考試不及格後,心灰意冷,爬上高樓想要一死了之。孩子的委屈無奈,媽媽的恨鐵不成鋼,都表現得淋漓盡致。影片雖然是喜劇,卻真情流露,讓人笑中有淚,真是富有教育意義的好片子。
另一部感人至深的電影是《賀蘭先生的交響曲》,描述一位中學音樂老師任教三十年,一直夢想完成一部偉大的交響樂作品,但直到退休,這部作品也未能見天日。影片講的是他上完最後一堂課,離開教室的情形。太太和兒子來接他回家,三人走過空無一人的走廊,足音在長廊上寂寥地迴響,老教師灰白的頭髮,落寞的眼神,更加深了此情此境的悲涼感。
忽然,他們聽到了什麼。打開禮堂的大門,竟然濟濟一堂都是他的歷屆學生,男女老少都有。特意趕來的州長也是他的學生。在致詞中,州長深情地提到這些學生就是他的偉大作品。
致詞完畢,大幕徐徐拉開,台上居然是一整支交響樂隊,當然又是他的學生。老教師拿起指揮棒,大廳裡響起的雄壯樂音,正是他窮其一生慘淡經營的那部交響樂作品⋯⋯黑暗中,有鼻子吸氣的聲音,有眼裡淚光的閃爍。一部好的電影,可以撥動多少心弦。
▲青少年義工團隊使今年營會運作順暢、活力十足。
來年再聚此園
此文即將完成之際,離開文字營已經有些日子了,但我好似一閉上眼睛,就又看到了那片茸茸的綠草地,青翠的玉米田,濃蔭如蓋的老橡樹,又聽到了清晨鳥兒明麗如洗的歌聲,又踩著陳伯伯的鈴聲走進教室,享受老師們精心烹製的心靈大餐。在這紛繁複雜、節奏極快的現代社會裡,能在這樣的世外桃源裡,享受幾天遠離塵囂、靜心領受教導、裝備自己做主工的日子,簡直是在地如在天的生活。
我深深希望,我們這些在文字事奉的道路上剛剛起步的娃娃兵們,能夠互相鼓勵,互相督促,認真實行七每運動,能夠「大量而有品位地閱讀,持續而有風味地寫作,認真而有滋味地生活」。
讓我們約定,明年此時此地再相聚。希望到那時,我們都能夠如以賽亞書三十八章20節所說:「用絲弦的樂器,唱我的詩歌」(用各種不同恩賜,寫出具有「我」特色的作品獻給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