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魷魚遊戲》思考
善與惡的選擇
文╱以望
遊戲的選擇
人生就像遊戲,是一連串的選擇。
記得小時住在小巷弄裡,只要鄰居小朋友大聲么喝「來玩123木頭人!」很奇怪,好似魔法般,不管我正在屋內做甚麼,雙腳就會不聽使喚選擇走出屋外。123木頭人沒有所謂的輸贏,總玩不膩,可說是童年美好的回憶。
然而,兒時的趣味遊戲,怎變成駭人的存亡之戰?
2021年9月Netflix韓劇《魷魚遊戲》(Squid Game)引起熱烈迴響,短時間內迅速攻佔全球收視排行榜冠軍。劇情描述一群走投無路的人,接到神祕邀請,只要在六天內玩六個遊戲,最後獲勝者便能贏得456億韓元的鉅額獎金。
456名遊戲者來自社會不同階層,為了翻 轉人生,決定孤注一擲,參與遊戲。但這會是救贖?還是墜入深淵?
女兒觀賞時,我無意中駐足一會,立即被巨大、色彩鮮豔的可愛小女孩玩偶吸引。只見她轉身喊「無窮花開了!」(韓版「123木頭人」)備覺熟悉,彷彿回到過往快樂時光。
不料,等玩偶再轉頭,純真的大眼睛竟成了殺人不眨眼的機關槍,達達達⋯⋯四面掃射臨陣脫逃的驚慌玩家,頓時地上血跡斑斑,慘叫連連。我的腎上腺激素也隨之攀升,忍不住跟著尖叫起來。
女兒正專注觀看,見狀,不悅地瞪了我一眼,大聲說:「Mom,calm down,冷靜點,這只是電視節目,不是真的啦。」坦白說,自己並不喜歡驚悚暴力片。難怪不少評論說,這劇引發兩極化反應:人們要麼很喜歡,要麼很討厭。狂熱的粉絲想穿魷魚遊戲風格的運動服,學做片中的椪糖,甚至學韓語。批評者則抱怨劇中存在惡劣的暴力,情節漏洞百出。
我問女兒喜歡否?她簡短回道:「劇情緊湊,有視覺的娛樂效果,有點像美劇《飢餓遊戲》。」再追問她有何特別感受,有些不耐地答道:「劇裡的123木頭人遊戲,就像小時玩的Red Light, Green Light,還有拔河Tug of War,都是我們很熟悉的遊戲。導演的確抓住了觀眾的注意力。」
前幾天,女兒突然跑來對我耳語:「Mom,上週末我參加好友的萬聖節聚會,我們在玩舔椪糖的遊戲耶!」說完,就把照片秀給我看。
圖片中每個人都伸長舌頭在舔各種不同圖案的椪糖(據說是女主人看網上食譜做的),那種親身體驗的滿足感溢於言表。這才驚覺,《魷魚遊戲》已經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方式,悄悄入侵美國文化了。
▲原是充滿童趣的兒時遊戲,在《魷魚遊戲》中竟成存亡之戰。劇中人物的種種決定,反映出善與惡的選擇。
選擇的結果
人生不同的選擇,會帶來不同的結果。選擇親身體驗品嚐椪糖,經歷不同文化是件美事。然而,片中一號老爺爺,以為身在金字塔的頂端就能暢所欲為,荒謬地認為「身無分文的人跟家財萬貫的人共通點,就是人生毫無樂趣可言」,變相地將自己的快樂建築在別人的痛苦上。
第五關玻璃磚吊橋的16強準決賽中,主辦方邀請許多國際貴賓觀賽。他們戴著動物的金色面具,象徵食物鏈的頂端,極盡傲慢地把腳翹在妙齡男女裸體俯伏的人肉靠墊上,大喝香檳,看玩家如競技場的野獸互相搏鬥。
「你們就是賽馬場上的馬。」這些權貴直接以人命當賭注,是微不足道的籌碼,寶貴的生命淪為有錢、有權者的消遣。
這種貧富階級的強烈反諷,正是導演黃東赫想要表達的理念:「我想寫一部比喻或影射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的故事,以一場極端的競賽隱喻當今弱肉強食的社會。」
一位姊妹有不同的觀察:「如果這部戲是要凸顯有錢人可以把人命當遊戲,那又太膚淺了。不是只有資本主義下的有錢人才會這樣;任何有權勢的人,例如納粹、獨裁者,也不把人命當人命啊!」
仔細想來,這些遊戲者的景況不見得都是資本主義造成的。就像男主角奇勳積欠鉅額賭債,尚佑挪用顧客資金投資失敗,都因自己錯誤的選擇,造成如地獄般的人生。
▲只是一場遊戲,卻因生存的競爭,成為人性的挑戰。人性中的惡,拉著我們在面對誘惑時,往錯誤的選擇走。
如何選擇
其實,遊戲者有機會選擇全身而退。在第一關死亡遊戲後,全體表決是否繼續遊戲,一號老爺爺投下關鍵性的否決票,給了大家重新思考和選擇的機會。
然而絕大多數人抱持「我會贏」的僥倖心態回到遊戲當中。高懸空中的巨大小豬存錢筒,放射萬丈光芒。每失去一條人命就噹噹噹掉下一億韓元,彷彿生命能以金錢衡量。對倖存者而言,金錢的慾望早已勝過死亡的恐懼,刺激著他們「必贏」的戰鬥決心。
在遊戲中,有人為贏不擇手段,選擇泯滅人性;有人為成全他人,選擇犧牲自己。自私貪婪與無私犧牲形成強烈對比,就如導演所說,「這是一場考驗人性的生存遊戲。」
例如玻璃師傅能靠光澤及聲音分辨出強化玻璃,保住全員的性命,卻選擇沉默,以淘汰不利他的人。就像尚佑已猜到要玩的遊戲,卻不發一語讓隊友自生自滅。為了自保,不惜以欺騙、詭計,間接殺人,甚至將已無利用價值的參賽者推入火炕。這在在說明「人心比萬物都詭詐,壞到極處,誰能識透呢?」人豈可自救?
遊戲中那位基督徒,以為遇見困難只要禱告一下,神就應該站在他這邊幫助他。卻沒想到自己是否「選擇」站在神那邊?這是否也提醒我們,面對挑戰與掙扎時,信仰又能帶來甚麼不一樣的決定?
在彈珠遊戲中,原本冷漠疏離的牧師女兒智英,對脫北女姜曉敞開心扉,分享秘密後,使她認為應讓更有理由活下去的人離開。這段令我揪心。
其實,智英幾次說「我們可以一起出去⋯⋯」,透露對生命和未來的希望。然而她最後選擇成全對方。讓我想起耶穌所說「人為朋友捨命,人的愛心沒有比這個更大的了。」而耶穌的犧牲,並非出於生命受到威脅的無奈選擇,反倒是主動獻上生命,拯救必死的人。
一號老爺爺也做出選擇,交出最後一顆彈珠,犧牲自己來成全奇勳這個「剛布」(好兄弟)。看到這裡,我也是熱淚盈眶。他表現的大愛行為,反映了人性中善的一面。
劇中,奇勳與好友尚佑從小一起長大,卻像站在世界的兩端,一個是魯蛇賭徒,另一個則是人生勝利組。很諷刺的是,兩人竟然在遊戲中不期而遇,最後一關「魷魚遊戲」竟成了30年老友的殊死戰。
奇勳在對尚佑失望及怒火下,是憤而進攻自保,或是選擇友誼,放棄鉅額獎金?而尚佑的內心深處,是否仍存有一點良善,成為生死抉擇的關鍵?
人性到底是善,是惡?始祖亞當選擇憑己意而行,落入罪與死的權勢裡,代代墮落,哪還有善?但人原是按神的形像樣式而造,內心深處不也渴望美善?
人性中的惡,拉著我們在面對誘惑時,往錯誤的選擇走。因著基督替代人付出死的代價,人才得以從罪與惡中得贖,有了新生命。藉由聖靈內住,使我們在面對各種挑戰時,得以做出對的、善的選擇。因為這新生命具有真理的仁義和聖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