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多元文化中的自己

KRC春季退修會紀實

 

整理報導/林敏雯

供圖/溫英幹、張陵兮

 

 

認識自己的文化型態

 

生活或服事中,是否曾遇到看不順眼的事,或不可理喻的人?為甚麼這些情況會引發負面反應?真是對方不合聖經教導,還是自己的歧見?成長背景到底如何影響我們的文化判斷系統(Culture-based Judging System,簡稱CbJS)?

 

2019年在賓州樂園鎮舉辦的KRC春季退修會中,講員Sheryl老師(Dr. Sheryl Takagi Silzer)從自己成長和在南美、東南亞等地宣教的經歷,以及長期對各種文化研究的心得,帶領同學們走上「遇見多元文化中的自己」探索之旅。

 

24位與會同學中,許多人生活在多元文化中,更有不少人熱心於跨文化宣教,都期待從這次的講座中更深刻認識自己,好在面對異文化時,更有效地為神發揮影響力。

 

Sheryl老師提及在海外宣教那些年,對當地人的一些行為感到不解,甚至不悅。例如常有人上門來借用她的一套不銹鋼鍋具,讓她拒絕也不是,答應也不是,更無法明白為甚麼別人看她的不借為自私。也有些人會上門來向她要錢,說是給孩子繳學費,可能認為所有的外國人都是有錢人吧?這讓她感到不滿,心想他們一定是把錢用在沒必要的花費上。對她來說,自力更生、自給自足,是不可違背的真理,有為者豈可仰賴別人施予?身為宣教士,理當以神的愛愛人,但遇到不同文化中難以接受的「錯誤」,卻又沒來由地生氣。她覺得壓力好大!

 

1.         講員Sheryl老師(Dr. Sheryl Takagi Silzer)帶領同學們走上「遇見多元文化中的自己」探索之旅。

 

身為第三代移民,Sheryl老師除了本姓(Takagi,高木)和長相還透露日裔背景(圖2),其實已完全美國化。而對於自己長期以來過度敬重權威、鮮少表達意見、隱藏幕後等種種態度與行為,她認為這是天性,神就是把她造成這樣。

 

直到結束25年的宣教生涯,有機會回校園進修博士學位,更進一步探討文化時,Sheryl老師才意識到對異文化的負面反應,是源於自己的文化判斷系統,這是受兒時教養的模塑而成。至於她所以為的「天性」,追根究柢是父母親無意識中傳遞的價值觀,來自日本文化。她提醒大家:文化根植內心,會徹底影響一個人的價值判斷,基督徒若不留意,也會把文化歧見當成聖經真理。

 

Sheryl老師以圖表和實例講解四種文化型態(圖3):社群意識弱、結構意識弱的個人文化(Individuating);社群意識弱、結構意識強的機構文化(Institutionalizing);社群意識強、結構意識強的階層文化(Hierarching);社群意識強、結構意識弱的關聯文化(Interrelating)。她也引導同學們從族譜(家庭樹)、原生家庭的教養方式、兒時住家的平面圖,開始思想自己的文化型態。

 

她提到美國人偏向個人與機構文化,東亞國家如中國則傾向階層與社群。以語言為例,英文中使用第一人稱單數的代名詞(I, me, my, mine),要比複數(we, us, our, ours)更頻繁。她請同學們練習,刻意使用「我」開頭的句子,來陳述自己對此次退修會的期待。

 

同學們在課堂上需要兩兩成對,彼此探討自己的生長背景,Sheryl老師鼓勵大家每次找不同的人分享。兩天半的退修會裡,讓眾人有許多機會彼此認識,拉近距離,不再生疏。課後仍可見幾個人或圍坐餐桌,或守著課桌,繼續談論、交流。

 

2.         Sheryl老師雖已完全美國化,卻不自覺其實受日本文化影響很深。

 

分享神國資源

 

KRC看重神國資源,每次營會除了專題講員傳遞知識,更邀請專精不同領域的與會同學,分享自己如何在神國度裡發揮才幹。

 

春季退修會特別安排本刊人才單元【職場人際關係系列】專欄作者林豐樑長老帶領一場「領導的藝術」講座(圖4),融合聖經真理、企業經驗、閱讀觀察,整理出「領導力即是影響力」的心得,並提醒領導者的責任是「讓跟隨者吃飽」,餵養他們的身心靈。

 

另外伯特利中心的黃明發弟兄,透過影音與圖片鋪陳一條「絲綢之路」(圖5),邀請同學們一起前往中亞與中東的異象之旅,探尋同走這條福音路的可能性。

 

3.         四種文化型態。

 

KRC每次營會必有的功課是晨更,在一天的學習開始前,與神面對面。春季退修會期間正是「預苦期」(Lent),KRC創辦人高俐理Lily老師從福音書的記載,引領同學們思考、體會主耶穌受苦、捨命的抉擇。也因為主耶穌認同受欺壓的人,她將世界上許許多多不公義的景況放在屏幕上,挑戰所有人莫再視而不見,反倒要走出舒適圈,「堅持行公義、施慈愛、好憐憫」。

 

KRC營會向來在食物上講究,相信這是精緻天國文化的重要部分。此次退修會除了一天上餐廳品嘗當地阿米許的傳統佳餚,因為正值「預苦期」,其餘幾餐以簡單為原則,包括越南三明治、玉米濃湯、粽子、雞肉或鮪魚沙拉。菜色雖簡單,精緻不打折,依然放進許多心思。例如沙拉裡許多藍莓、杏仁等食材,為營養及口感加分;焗烤大蘑菇是「從農場到餐桌」(farm to table),再不能比這更鮮甜的滋味了;茶水桌上總是佈滿各式點心,給用腦、用心的同學們增添能量。

 

4月的樂園鎮尚有寒意,樹梢的花苞卻吐露春信。冬天已往,大地即將迎接生氣盎然的一季。春季退修會結束之時,正是身心靈都得休憩、更新的KRC家人,生長茁壯之際。祈願在認識按神形象所造的自己後,以公義、慈愛、憐憫,持續在多元文化中彰顯復活主的榮耀。

 

4.         林豐樑長老帶領「領導的藝術」講座,強調「領導力即是影響力」。

 


5.         黃明發弟兄邀請同學們前往中亞和中東,走上福音絲綢之路。

 


6-7.      同學們聚精會神地聽課,也思考老師所說的成長文化對自己的影響。

 


8.         老師與牧師(張陵兮)都具有豐富的跨文化服事經驗。

 

▲晨更時間,Lily老師分享「預苦期」信息,挑戰每個人「堅持行公義、施慈愛、好憐憫」。

 

迴響

 

在「多元文化」的主題下,我先探討自己,進而由講員和各項宣教事工報導中,去擴張我的眼界,延伸到不同的文化領域𥚃。短短三天,收穫匪淺,特別是對「伯特利中心」的事工有許多認識。其目的在以最少的資源(resource)做最多的工,並且把分散各處單獨的資訊(island of information)連結起來,成為合一的(integrated)、有用的 (available)、可分享的(shareable)資源。此外,並將財力、人力等等各方面配搭,使異象(vision)成為實際的行動。但願我們攜手並進,順著神的計畫,承受祂給我們在多元文化中參與「大使命」的託付。(邵伯利)

 

營會期間印象最深刻的,是Dr. Silzer要我們在每次討論時,都找不一樣的同學分享。這促使我非得跟許多人交流,即便他們是在過去幾年的KRC營會中都曾見過面,卻從未談過話的人。所以在這次的營會中不僅學到四類主要的文化型態,以及成長過程中不同文化如何模塑我的世界觀與對事情的反應,同時能和來自不同文化及家庭背景的人應對,讓我得到許多向他們學習的機會。(Gloria Su)

 

參加「遇見多文化中的自己」春季退修會,讓我能和兒子單獨出遊,一起開六個鐘頭的車到使者農莊上課,是段寶貴的時間。課前作業是畫四代的家族樹,整理自己的童年照,給我回憶、省思的機會。與會的弟兄姊妹中,或曾遇獨裁政權,或經歷「你的就是我的」之共有制度;或惟我獨尊,或有理無情,每個人都是神創造的。大家或已熟識或從未往來,在這裡學到接納彼此的不同,回到宇宙的主宰─耶穌基督。這次退修會的領受是:生命的目的並不在「我」有多偉大,而是看到神有多偉大,我們便能在主愛中靈裡合一,並肩同行。(薛悅悅)

 

營會回來後,一直思考林豐樑長老在「領導的藝術」講座中,回答我所問:「領導的藝術可否應用到婚姻關係上?」林長老的答覆清新又簡潔:「當然。所以我常常讚美我太太,因為她是我的幫助者,她比我更能幹。聖經教導,先生是婚姻中的頭 (領導),所以我必須服事太太,要作領導就要先作僕人。」林長老幾句話語,清楚地道出以弗所書第五章裡夫妻親密合一之道。這也提醒我要多多讚美太太,作一個願意為太太服事並犧牲的頭。這是我在 KRC 退修會各種學習中,最突出的感動和收穫。(郭淵棐)

 


 

Dr. Sheryl Takagi Silzer著作:

 

Biblical Multicultural Teams: Applying Biblical Truth to Cultural Differences, William Carey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Press, 2011.


Tapestry of Grace: Untangling the Cultural Complexities in Asian American Life and Ministry, co-authored with Benjamin C. Shin, Wipf & Stock, 2016.

 

 

 

KRC消息

夥伴活動

神國雜誌歷年刊物

神國雜誌欄目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