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期神國知行-關係 Knowledge & Practice

【天國行動力—見證篇】

先主動,後被動

與成年子女建立有距離的親密空間

 

文╱雅儂

 

孩子離巢為前程打拼,父母前往探望,把家的感覺帶給他們。

 

車開到租車公司指定的位置,停好,熟練地處理還車的每一步驟,拉著行李往到機場的接駁車走去。這是我今年第N次租車、還車、來去機場,有人以為我常出差,也有人羡慕我到處遊玩。其實,他們說的都對,但也不都對。

 

以職人精神經營家


自從孩子們上大學,開始這種不定時「出差」!對我這個所謂「在家工作」的媽媽,為人妻、人母是最重要的職分。我以認真的態度來面對神給我的呼召,以「職人/管家」的精神經營我的家。


老二、老三在美國中部讀書,我和先生開車十幾個鐘頭,幫他們搬進宿舍。


孩子們在學校有甚麼活動,希望我能出席,我就「出差」,在他們認為「好」的時候,出現在他們認為「對」的場合,然後很高興地付錢。例如帶孩子與朋友們一起去餐館大吃幾頓,順便到超市採購,或扮演免費的Uber driver等等。這聽起來像是賠本生意,但以長遠來說,這是投資在建立親子關係的重要志業上。

 

沒有負擔的愛是門藝術


許多家中有成年子女的家長常說,「孩子們出去了就不太會回來了!」我也常聽到「孩子離開家後就很少回家來看我們了,他們都忙著自己的事。」這些話還挺真實的。在美國社會文化中,18歲就是一個分隔嶺,兒子們的同學中,很多人在高中畢業後就得為自己的前途打算,包括張羅學費。大部分亞洲父母認為,把孩子栽培到大學畢業,是天經地義的責任。不同的文化關念,帶出不同的親情牽絆。


孩子們上了大學,進入另一個人生階段,四年中他們學習獨立,學習自律,學習與他人建立關係。畢業之後,家長都盼望他們能學以致用,真正獨立自主,奔向夢想。這些都是好的。而當家長的我們,不也在心中偶爾感歎孩子奔向夢想之際,漸漸離我們遠去?


孩子離家求學、工作後,很少回家,與其遠距離惦掛,叨念他們何時回家,那仍處於熟齡的我們,若是條件許可,何不去探望他們?趁著還跑得動,口袋不算太羞澀時,去看看那些正在奔向前程的大孩子們,去了解他們的生活環境,用「沒有負擔」的探望與適當的關心來為他們打氣。不使我們的愛與關心成為孩子的負擔,這是一門需要智慧的藝術。

 

有朋友問:「妳去探望兒子、女兒,為甚麼還要訂旅館,租車?難道不能跟他們住?不來接妳?」這樣的探望,如果要有「回頭率」,父母要先獨立處理自己的行程,否則每次的探望都打亂他們的工作時間及生活方式,孩子會漸漸感覺「負擔」來了!


家中三個在外的成年子女,平常保持通話習慣。拜社交平台所賜,我們也組了一個家人群組,隨時傳送照片或分享動態,讓溝通管道流暢,這是從他們上大學後開始,並維持至今的習慣。這樣一來,就算不能同聚一個屋簷下,親子在彼此的日常中出現,作父母的我們看見孩子多彩的活動,孩子也看見我們充實的生活。


孩子在大學時,探望的日程計畫以他們的時間表為準,我們夫妻倆住在學校附近的旅舘,也到處逛逛,尋索美食、美景。


尊重中體會自由與方便


老大畢業後到美國西岸的舊金山上班,去探望他時,他要我們省錢,住在他小小的公寓。我們心花怒放,感覺「反芻」的日子到了,興沖沖地把行李扛進他的小窩。「小窩」沒有隔間,我們睡床他睡沙發;小窩的隔音差,在廁所辦事聽得一清二楚。我們有時差起得早,見兒子還在睡覺,也不敢用廁所,怕吵到他。


三天下來,老公和我變成熊貓眼,還不敢跟兒子說睡不好。畢竟他為我們的到來,買了一床新被,先跟公寓管理員交涉我們的停車費,還得付錢登記一套鑰匙,方便我們進出。

 

來找我的朋友問大兒子可以讓媽媽來住多久,他說:「一個禮拜。」朋友驚問:「為甚麼不能住一個月?是妳媽吔!」兒子想想:「輪流住我家、妳家就可以住一個月。」


朋友啞口無言。她的兒子比我家孩子小一點,當初信口說她兒子不管幾歲都能跟她同住,現在正經歷兒子長大了,需要自己空間的親子關係中的美麗與哀愁。


那一次的經驗,我體會到適當的距離與空間帶來的自由與方便。孩子求學或就業,有了自己的生活習慣及時間表,父母要尊重他們起居的空間及作息。也許他們的居住環境不像「有媽媽整理」過的清潔舒適,習慣性動手整理前還是詢問一下,免得愛心探訪變成免費老媽子又被嫌管過界。見面是為相

 

聚而不是「相念」,進入他們的生活並不意味著介入他們的生活。「看得開」需要操練,孩子處事態度與我們不盡相同,為他們天天禱告比叨念輕省多了,也比較有效。


當然,作媽媽的我,也因此操練了獨立自主的能力。並不是每一次探訪兒女都能夫婦相隨,我可以也願意單獨長途旅行,不介意自己住旅館,也能enjoy一人用膳的平靜與喜悅。此類出差沒有公司可報帳,平日的我,查看機票、旅館的優惠價,利用信用卡哩程數,學習精打細算。

 

▲ 看著孩子成長的步伐,勞碌奔波不是辛苦事兒,是對的投資。

 

愛,可以與子女享受他們的空間。俗諺說:「家即父母所在之處。」(Home is where parents are.)成年子女離巢飛向前程,沒時間回家?無論主動或被動,我們就把家的感覺帶去給他們吧!

 

 

雅儂,專職主婦及文字工作者,有時寫寫,有時煮煮,有時管理瑣事;努力活出才德婦人的生活。

 

KRC消息

夥伴活動

神國雜誌歷年刊物

神國雜誌欄目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