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风过处香留痕
晓风戏剧浅论(二)
文/滋恩
种籽御风传扬——以笔事奉的晓风
一部好剧本,可以将观众的感情在不知不觉中汇入作者的思潮。就像食客对某种食材虽有一定的烹调偏好或品味习惯,但有真工夫的厨师,就是能透过匠心巧思,渐渐“驯化”食客的味蕾。同样的食材,在大厨手中可以调理出不同风味的异国料理─晓风端出的,就是有基督教信仰滋味的料理。食客(观众)可能一开始吃不太习惯,但不能因此认定这就是一道难以下嚥的菜。其实若以现今个人主义盛行的社会角度来看,一道菜若缺乏主厨个人风格,反倒还没有“卖点”呢!
晓风戏剧(剧本)的成功,在于对原始食材的熟稔,她懂中国文学,熟读经典;她下过工夫练厨艺,也钻研异国料理(西方戏剧经典),所以能创作出别出心裁的舞台剧。她有健康活泼的想像力,有对人世的关怀,所以能打动人心。而潜藏在她生命深处的信仰元素,更让她的作品自然流露出丰厚的属灵生命。
▲张晓风。圣经里的信仰价值观深深影响了晓风的戏剧创作。
《和氏璧》一剧中的卞和,在熟谙圣经的观众看来,仿佛有着耶利米的影子,那个因着神呼召,义无反顾踏上艰难不讨好之路的先知。“什么是真,什么是假,失去信心的人只能做自己生命的浪子。而你却呼召我走一条难走的路。你要我做独自清醒着的人,你要我做独自不眠的人,我竟逐渐忘记了我也有为自己而活的权利。但是,前路漫漫,世上条路比这条路更长吗?”在这黑暗弯曲的世代,你我是否有“持守”的勇气:“在这惯于‘否定’的时代里,为真理作‘致命式的肯定’吗?”1 基督徒观众在观赏《和氏璧》时,是否对“做无愧的工人,按着正意分解真理的道”更觉任重道远?
晓风并非刻意如外界所批评的,借剧本来传道;但她的确透过戏剧,激起观众“问问题的渴望”。人生如戏、戏如人生,舞台可以是现实人生的缩影。舞台上的人物如你我般吃喝嫁娶,经历生老病死。因为台上生活的爱恨情仇,引发台下观众思考普世的共同问题。基督徒也好、非基督徒也一样,只要是人,对这样的主题,或多或少都能有共鸣。
一部基督徒作家所写成的剧本,它所蕴含的信仰DNA已深植其间,或许在不同演译者手中所显出的特色并不尽同;有些属显性、有些属隐性,但多变中却跳脱不出其排列组合的秩序─这是对一部好作品、一位好作者应有的基本信心。相信作者所欲传递的资讯,能如蒲公英种籽般,乘风飞翔,降落在未知的土地,带来意想不到的欣荣。
晓风的剧本深深流露着她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她曾说信仰来带给她的影响包括“对生命的基本问题有所认定,连带的使她对生命中的一些小问题较看得开,能面对生或里的个种小挫折。”2 晓风在剧本里深入探索生命的形态与人生的奥秘─她提问,却不强迫观众接受单一的解释;她质疑,却容许观众有多元的答案。不论她是否在剧本里为那些矛盾纠葛理出了头绪,是否替那些爱恨情仇提供了救赎,她至少成功地将观众提升到一个不一样的思考高度,引领他们看见了另一种可能。
风吹草绿年年新─晓风作品在现今社会的延展
晓风自述,作者如水源,可以成溪、成井、甚至成自来水,一个作者写什么形式的文章也是如此,她也从不自我设限,一如她的戏剧,在表达上她总是多方尝试,不为任何形式所囿,重要的是要忠于自己的感受,将生命中的有所感写下来。3 作者如水源,其实,读者(观众)也如水流。很多人或许认为,在大众媒体蓬勃发展,网路媒介盛行的时代,舞台戏剧已成了“小众”、甚至是“夕阳文化”;但换个角度来看,人们或许早已厌倦大众口味,若能适时端出限量发行的私房菜,可能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卖座与好评。
作家白先勇曾将看似过气过时的传统崑曲《牡丹亭》成功地推上舞台,在两岸三地造成轰动,甚至也掳获了年青世代观众的心。许多台上台下的元素成就了青春版《牡丹亭》的辉煌:以“青春与爱情”为主题、忠于原著只删不改、年青演员俊秀清逸的扮相造型,加上媒体的推波助澜,以及“昆曲义工”白先勇本身的名气与影响力……如果将晓风的作品以“晓风”为招牌,再灌注以滋养青春版《牡丹亭》的元素在其间,是否能让她的戏剧再一次成功地于两岸三地舞台上发光?
▲因为台上人物上演的“生活”,引发台下的观众思考普世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晓风的剧本过去在各地一再重演,不少演出者会询问她的意见。而她个人却觉得自己的意见不重要,假如这位作者已经过世,演员该向谁询问意见呢?“谁还能问莎士比亚的意见呢?”这点似乎也可以做为“一位基督徒作家写的剧本,是否该由基督徒演员,甚至基督教剧团来演出?”的答案。当一部小说、一篇文章、一本剧作完成时,就如胎儿脱离了母亲的脐带一样,开始自己的成长。它们在读者的知识、想像、情感与经验中被滋养,生成蜕变出自己的样式。同样一篇作品,在不同读者的眼中所领受到的资讯也不尽相同;甚至同一位读者,也有可以随着年龄、生命阅历的增长而对同一作品产生不同的领悟。一部基督徒作者所写的剧本,是否非得经由基督徒剧团才能真正传达属神的资讯?或许并不是是非题,而是可以从不同角度自由发挥的选择题。
晓风借由阅读圣经,训练出由故事、比喻中看见真理的眼光,也练就她在创作时,能借由一个简单故事抓出深邃内涵的功力。4 圣经里的文学性激发了许多中外作者的想像力;而想像力若如牧者作家毕德生所形容的,是“健康有活力”时,它们能帮助我们将属神的生命以一种活泼有影响力的方式呈现给世人。
圣经里的信仰价值观深深影响了晓风的戏剧创作─好剧本需要好剧团的成全,才能使之在舞台上苏醒。同样地,一个有着丰厚属灵活力的剧团也可以替剧本带来新生。故事呼唤故事,生命影响生命。一部基督徒作家的剧本,可以牵动未信主的演员内心深处灵魂之弦。一个基督徒所组成的剧团,也可能深深撞击非基督徒观众的生命底层,引发悠远的共鸣,激起那对福音真理的渴望。甚愿在这世代里,更多有如此看见的文学与艺术工作者被兴起,在舞台上为主发光。
注:
1. 《和氏璧》第八场
2. 《资深戏剧家丛书张晓风:嫩芽吐绿》 p. 57
3. 《资深戏剧家丛书张晓风:结实》P. 168、169
4. 《资深戏剧家丛书张晓风:嫩芽吐绿》p.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