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难以忘怀的身影

中东之旅心情札记

 

文、供图/高俐理

 

 

住在难民营的瓦力问:
「这本可兰经叫我杀杀杀,
这本圣经叫我爱爱爱,到底哪边是真的?」

 

 


 

我独自在黎巴嫩机场,等待深夜两点半回程的飞机。紧凑的一週行程,身体极倦。想到明晚就能躺在自己舒适温暖的被窝里,享受安全、安静、没有烟味的好眠,在这长条凳上再等六小时也变得不难接受了。但过去几天的见闻在脑海中萦绕,尤其是在恶劣环境中生活多年的难民家庭和孩童们,让我对自己急于逃回安逸环境的心态,顿感万分惭愧。

 

此行于我,有两个目的:一是探望在约旦与黎巴嫩的朋友;二是实地探访难民家庭与难民营。短短一週,收穫远超预期,开阔了我的事工,且对宣教策略与方式都有新的看法与眼界。

 

眺望应许之地

 

2019年1月,从纽约启程,经德国转机抵达约旦首都安曼的机场。朋友远道来接机,室内室外都是华氏40度(摄氏4度)低温,习惯有暖气的我,感觉寒气直逼,冻进骨髓,白天头痛不已,晚上彻夜难眠!想到大部分居民就生活在如此环境,觉得自己真是娇生惯养。

 

隔天,友人带我去摩西一生中最后的驻足点─尼波山,隔著近在咫尺的约旦河,四面观望,摩押地真是荒芜一片!约旦全境都是沙漠旷野,是全球最乾旱的国家之一。约旦西接约旦河、死海及以色列,北邻叙利亚,东接伊拉克及沙乌地阿拉伯,南临红海,与埃及接壤。约旦人与以色列人原为同族,现则对峙。约旦的法定宗教是伊斯兰教,穆斯林占人口的95%,只有4%左右的基督徒。

 

根据维基百科统计数字,自从2011年,ISIS崛起,叙利亚内战开始,叙利亚2,200万人口,有1,350万沦为难民,其中750万逃出叙利亚,成为国际难民,大多由临近各国收容,前四名为:土耳其354万人;黎巴嫩220万人(这个小国总人口也才400万);约旦126万人;德国70万人。难民当中超过50%是18岁以下孩童。註

 

1.         作者站在尼波山上,眺望应许之地。

 

艰辛的难民生活

 

朋友持续关心一些来自叙利亚的难民,我们拜访了其中几个家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位母亲带著七个未成年子女,父亲已失踪三年。女主人说,可能他已被杀,或关在某个监狱,或流浪在世界某角落。他们领了联合国难民證。每月领取的现金补助还不够为简陋楼房付租。两个16、17岁的男孩出外打零工;15岁的女孩在家,不上学;13岁与11岁的男孩刚从学校回来,很有礼貌地与我们拥抱亲颊打招呼;最小的是7岁的女孩与6岁的男孩。

 

两个上学的孩子本来也待在家中,因住得偏远,单程上学要步行近两小时,若是搭车,每月车费大概约旦币10元(合美金14元)。朋友请他们做手工,每月以约旦币跟他们交换成品,条件是必须上学。39岁的母亲患有糖尿病,医生友人观察到她手上的割伤都没癒合。因为药物缺乏,她的病情无法有效控制;因饮食短缺,我们不敢提饮食管理。毕竟,生存第一。

 

朋友们以各样方式关心叙利亚难民:探访、财物帮助、教青少年各种技艺,或设立小工厂让难民妇女製造橄榄香皂等。他们以各种行动传述了神的爱,有力地活出基督徒的见證。

 

黎巴嫩─特别的福音禾场

 

想到黎巴嫩就想到香柏树。圣经描述,这是一个充满香气的地方。黎巴嫩东、北边与叙利亚为邻,南接以色列,西临地中海,位于欧亚非的要衝,总面积一万多平方公里。在圣经中,黎巴嫩被提及至少64次,95%是腓尼基人后代,泰尔与西顿都在黎巴嫩境内。

 

黎巴嫩虽然国内人口只有400多万,但在全球各地的移民却超过1,500万。本来基督徒占总人口80%,但因屡次内战、移民及少子化,且伊斯兰信徒普遍子女众多等原因,近年基督徒比例已下降到35%左右。

 

黎巴嫩是中东国家中最西化,也是传福音最自由的国家。

 

2.         看不到尽头的帐篷,泥泞不堪的通路。孩子们在髒臭的营区四处遊走,无法上学。这样的难民营有十几个。
3.         难民营孩子们的笑容,令人难忘。
4.         黎巴嫩难民学校的孩童清晨聚集、欢唱诗歌。

 

瓦力的故事

 

朋友们专为难民孩童开设了学校,老师大部分也是叙利亚难民。虽然并非正式学校,却见到义工们的用心。朋友们在有限的资源下,尽心尽力,凭著信心往前迈进。

 

我们拜访了黎巴嫩人的福音教会。这是为从叙利亚逃来的库尔德人(Kurdish)设立的聚会,向他们传福音。在这里,我们遇到难民瓦力,受邀拜访了他座落在破旧楼房的家。

 

瓦力在故乡是磨石子地板的工人,六年前举家逃来。因孩子们就读难民学校,瓦力太太长期与难民学校接触,信了主。她安静为丈夫祷告,却不敢让瓦力知道,怕被赶出家门。三年前,学校邀请家长们参加圣诞庆祝会,她说服瓦力一起参加。庆祝会的主角是耶稣,瓦力听过却又陌生的名字。圣诞会所讲的耶稣激起他的兴趣,他拿到一份礼物—阿拉伯文圣经。之后他认真阅读,也一边如常读可兰经,不由觉得迷惘,用有限的英文说:“This Quran tells me to kill, kill, kill, and this Bible tells me to love, love, love, which one should be true to follow?”(这本可兰经叫我杀杀杀,这本圣经叫我去爱爱爱,到底哪边是真的?)

 

他去教会问牧师,牧师说,答案必须由他来决定,并建议他祷告求问神。于是,他认真祷告,越来越被耶稣所吸引。

 

一天,瓦力向耶稣祷告,就从那一刻开始,他愿意跟随耶稣,全家包括五个孩子都归了主,因此屡次被同族人威胁要杀他而搬家。

 

在他被威胁时,神赐智慧给他来回应:「看你们,作为我的兄弟,除了威胁之外,帮过我什么?但那些基督徒,从一开始,就主动来帮助我的妻子、孩子,从来不求回报,也没有要求我作基督徒,几年来不断地帮助我。你们说,我作为一个正常人,会亲近你们,还是应该亲近他们?」

 

瓦力说他天天期待早日回故乡建立教会。这会不会危险?他说:「耶稣都为我死了,如果我为耶稣死岂不是应该的?」

 

▲拜访叙利亚难民瓦力的家。

 

难民营怵目惊心,你我该做什么?

 

旅行中最令我无法忘怀的是难民营,生活情况难以想像地糟!毗邻不见尽头的帐篷,中间的通路永远泥泞不堪,遇骤雨就水深及膝,充满恶臭,孩子们在髒臭的营区四处遊走。难民营远离市区,没有公共设施,没有学校,也没有医疗设备。成千上万人在这里生活,最久的已达七年,不知哪年哪月才能离开!而像这样的难民营有几十个。

 

我探头一窥一个营帐,主人见状热情邀我进去坐,我呼朋引伴把一行人全叫了进去。他立刻动手煮茶款待我们,我感觉时空交错,彷彿遇见亚伯拉罕,突然有感动想为这家人求祝福。请了同行的翻译传达,便奉主耶稣的名,宣告救恩与祝福临到这家。

 

飞机上,我一路问主自己能做什么?在人际关系结构极为紧密的中东社会,建立信任绝对需要。我目睹宣教工人如何将父神无条件的爱活化在生活中,与当地人建立信赖的友谊。在无法公开传讲基督的环境中,当人亲历天父的爱,在对的时间,心门必能打开聆听天国福音。把爱活出来的福音策略,需要以信心完全信靠圣灵的工作,神必以奇妙的方式来收成。

 

旅程,其实没有结束,乃是刚开始。我需要仔细思考、分辨、省思,必须求问主的心意。毕竟,祂已经带领我看见了,听到了。

 

▲奉主耶稣的名,宣告救恩与祝福临到这个家庭。

 

: 关于各国难民人数,因来源资料不同而差距较大。联合国难民署的数目是根据已登记并且核准的难民数,而约旦、土耳其、黎巴嫩等国是根据各国国内统计,比联合国统计数字大很多。因不少难民在不同地区间往返和遊荡,什至多有不敢登记等现象,实际难民数不仅比联合国档案数目大,也比各国家统计数目大。本文采用维基百科资料做参考。

 



从一幅画到一个教育方案

 

右边这幅图画为一难民女孩所作。如同许多难民孩子,在战争与逃难中,她经历难以想像的惊恐场面而遭受精神、情绪的创伤。宣教士主动关心她,鼓励她以画画来表达内心感受,她画了右上这幅画—「基督徒以爱拥抱穆斯林」。

 

 

爱,是否能成为一个数字来衡量宣教果效?

 

回到美国后,我常分享这幅画,有不少人问:「这个女孩是否是基督徒了?」这让我想到多位宣教工人说他们最为难的,就是支持者常问有多少人决志信主,似乎决志或受洗人数是衡量工作果效的惟一标志。

 

「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马太福音28:19-20)今天,教会里是否已形成一个系统或标準,以四律或三福,或个人见證,邀请对方做认罪、悔改的决志祷告,如此就多了一个得救的数目?这样的系统与标準,能通用于不同的文化吗?能真正领人成为主的门徒吗?

 

主耶稣当年与井边妇人谈福音,与尼哥底母谈福音,与少年官谈福音,是那般自然和处境化,却又那么触动人心。

 

作画的女孩,她感受到基督徒无条件爱穆斯林。宣教士清楚知道,公开承认信仰可能带给女孩杀身之祸,宣教工人也可能被驱逐出境。在那样的环境中宣教,需要极大的信心,仰望圣灵的工作,用各种方式以基督的爱来服事,却不急于以决志或受洗数目来證明宣教的果效。

 

在后方的我们,应尝试了解并全然支持前方的宣教工人。

 

 

主啊,我当做什么?

 

亲眼见到全球性的不公义所造成的苦难,是多么令人焦急、心痛!难民需要实际生活和教育方面的即刻帮助。浪遊于难民营的失学孩童们中,10-18岁的男孩也许会成为恐怖分子招募的对象。他们没受教育、没有经历爱或学习什么是爱,就被训练去恨,这是我心中所害怕的。

 

同是地球村的人,却不能享有同等的教育机会,你我能做什么?如何把学校带到众多的难民孩子中?什么是最快且低成本的方式?通过网路提供教育的方案开始在我心里不断酝酿。

 

回美之后,我立刻四处分享并行动,传递这个急迫的需要,并开始筹划给难民的网路学校方案。一位姊妹几年前恰巧投资建立了一个网上教育系统,已正常营运,可以马上开展、提供英语教学课程给难民学校!不久之后,对此有异象有负担的ESL老师也已到位,开始第一阶段的实验。

 

若主许可,盼望不久的将来,这个网路学校也能为世界各地宣教工人的子女提供网路教育课程,什至能在难民营附近架设露天学园,为孩童提供各类远程教学,把父神的爱,以更实际的方式传递给他们。

 

▲难民营孩子们的画作。

 

把教育藉著网路,送到没有学校的难民营
网路学校计画—英桥学院 Eagle’s Bridge Institute of Learning

 

英桥学院的异象来自「摩西之约」:「我如鹰将你们背在翅膀上,带来归我……」(出埃及记19:4-6)。鹰在这里象徵父神,藉著这个网路教育计画,要承载许多人来归祂。桥,使人与人之间相通,喻指文化的交流。以「英」代替「鹰」作为学校名称,也祈愿这个机构培育神国英才。

 

阶段一:探索与试验
‧        满足现时立即需要,提供难民学校老师,教导英文课程。
‧        训练当地英文老师。
‧        通过www.lumalearn.com网上教育系统提供示範教学。

 

阶段二:建立英桥学院网站,成立并註册美国联邦非营利机构
‧        提供宣教工人子女英文课程。
‧    免费提供宣教工人所办语言学校英文课程(渐渐扩展提供多种语言课程,如中文、西班牙文、法文、德文等)。

 

阶段三:开始难民营网路学校
从提供英文课程开始,扩增到各种不同科目学习。

 

阶段四:发展英桥学院成为认證的网路教育学习平台
如果您有感动和负担通过网络教育平台参与宣教,无论是专业教师、网络技术人才,还是以代祷、财务奉献来参与,都很欢迎。在第一阶段「探索与试验」期,约需5,000到10,000美金以支付ESL老师的课程费用。第二阶段,需聘任专职负责同工,筹备所需电脑设备、系统,支付老师课程费用,初期预算为美金20万。欲进一步了解资讯,请联络[email protected]
奉献方式:美加及海外地区/支票奉献方式,支票抬头请写KRC,在note註明 China Mission - Education. 支票邮寄地址:P O Box 901, Pleasanton, CA 94566 USA

 

让我们一起同工,乘上鹰的翅膀,乘驾地的高处,得吃田间的土产(参申命记32:10-14),跟随父神一起在宣教的历史中谱写新的故事。

 

 

高俐理,神国资源为基督协会创办人兼执行长,曾在美国大企业任高阶主管多年,目前全职事奉。常在北美及亚洲各地演讲及带领营会,对培训合神心意的领导管理模式极有负担。

 

KRC消息

夥伴活動

神国杂志历年刊物

神国杂志栏目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