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义&行义专栏】

第3双眼睛、第三条路线

 

文/吴淑仪

 

 

苹果=香蕉?

 

美国有线新闻网CNN网站上出现一短片,画面中只有一颗苹果,旁白提问:如果有人一再说这是一条香蕉,观众是否开始怀疑,这到底是苹果还是香蕉?(请参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xuuIPcQ9_I。)

 

“叫苹果为香蕉”是描述今天文化的奇怪现象:不单是“后真理”,更是“后真相”的时代─充塞着看正为反、看反为正的言辞,政党意识形态分歧,价值观两极化;在疾呼“相容并蓄”的同时,坚持己见,与自己的看法相异的便是错误。

 

可是“叫苹果为香蕉”并非新事,该是历世历代人类建立文化社会的“方式”。中国“三人成虎”一词,早在战国时期便已出现。这听似荒谬、难以理喻的现象,其实从先祖堕落开始,不分古今中外,已重复又重复了数千年,仿佛一条无形的绳索牵制着人类社会走,竟美其名称之为“社会主流文化”。就如中国的女子无才便是德,西欧的男强女弱、男主女辅等观念,数千年来欺骗、压抑、剥削着妇女;又如以黑人天生质劣而欺压非洲族裔、坚持白人至尚等说法,不就是以传统、宗教、舆论压力,对着苹果叫香蕉?

 

基督徒,我们是否该以属灵的眼睛,重新审视手上的这个水果,到底是香蕉,还是苹果?我们又该如何以属灵的方式,来面对以反为正所造成的不公义?

 

顽梗的三大歧视

 

历世历代的不公义给人类社会带来说不尽的破坏与痛苦,可是其中以下列三大歧视最为显著:

 

性别歧视

 

今天幸见#MeToo运动兴起不能再逆转的洪流(相关文章请参阅本刊51期〈2017最赞的事〉)!可是受到侮辱和侵犯,要找回公道,不是再自然不过的行为?为何还需要一个“运动”为其正名?这该称为“性侵犯”的罪行,居然数千年来不明文地被视为“男人的权利”。如此言辞和观念包庇着男人,压抑着女人,她们就成了“无声”的一群!“叫苹果为香蕉”的结果,成了历世历代不需解释、不容挑战的的两性文化。直到今天,受侵犯的妇女的控诉才开始有听众,才开始受正视,才开始得到正面的回应。然而这些声音宛如零星火花,在第一世界以外的国家,多少妇女们仍然继续“理所当然”地生活在欺压凌辱之中!甚有信徒将原是叙述(description)的“你必恋慕丈夫;你丈夫必管辖你”(参创世记3:16),当作两性关系的定规(prescription),从而演绎为男性自我权力的扩张,压抑妇女。

 

种族歧视

 

种族问题可被称为“美国原罪”。从开国就与之并存的黑奴制度,与废奴后的种族隔离Jim Crow法的两段残酷史,今天依旧像魅影般存在于美国社会各角落!上世纪六十年代由马丁路德金等带导的民权运动,虽受推崇为和平抗暴的典范,也开启废除隔离政策之门,种族歧视并没有在一夕间消除,今天仍强顽不死,影响政策,形成制度性歧视。牢狱中有不成比例的黑人受刑人,即所谓“从学校直接进监狱”的黑人青少年命运。在这个以基督教立国,又居全球政经文化领导地位的国家,岂能盲目“叫苹果为香蕉”,认为这是黑人自作自受?

 

阶级歧视

 

印度、中东等国家本为历代典型例子,可是今天全球贫富悬殊、权力差距的不公义现象,日益严重!但见这世纪的饥荒,几乎均是人为灾难。就如索马利(Somali)等以政治极权欺压剥削,而造成的残酷恶果;又如成千上万的族群,如叙利亚、缅甸等国家,受到政治迫害、种族屠杀,而被迫逃离家国,造成前所未有的难民巨潮。小孩、妇女受强暴、凌辱,活在被宰杀的绝望中,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为谋求安定的生存环境,忍受人口贩子剥削,梦想与生命在海中载浮载沉。廿一世纪的资讯时代,已可建立“地球村”,国际救援本可立即回应,没有借口说“不知道”或“办不到”。可叹至今仍未看到实质与道义的援助,如此的漠视,“叫苹果为香蕉”,难道不是轻忽这些弱势族群的生命?

 

▲今日全球贫富悬殊,权力差距的不公义现象,日亦严重。

 

“创造─堕落─重赎”的救恩历史

 

创造─人原是按着神的形象受造,不分种族、阶级、性别,都享有同等的尊荣与价值,领受同等的人生使命。

 

堕落─人类堕落后,就按着罪性规划社会,因性别、种族、阶级不同,相互践踏、欺压。某些人、某些群看自己比他人更尊荣,更有价值,因而剥夺另一些人、另一些群的基本人权与发展潜能。如此有强势,有弱势,而这些歧视的罪行反被社会正常化、合理化!

 

重赎─耶稣的救赎,就是要把堕落了的文化,带回神创造的原意:“不分犹太人、希腊人(种族),自主的、为奴的(阶级),或男或女(性别),在基督里都成为一了。”(参加拉太书3:28)

 

人类堕落以来就有的三大不公:性别、阶级、种族的歧视,都是系统性、社会性的罪行。这些歧视在明处借由政策显现,在暗处透过人的意念、言行传达。这些歧视亦非侷限于教会之外的“世界”,若不深思明辨,只怕信徒以谬解的真理,也把歧视正常化、合理化。

 

耶稣已完成救赎。基督徒,你我又该如何活出生命原有的价值,又当如何以尊荣待人,以属灵的眼光回应社会的不公不义?

 

回应文化不公的四部曲

 

可见社会公义不单是意识型态的课题,更是神学与属灵的课题,需要神学的回应和心灵的省思。以下可提供回应“叫苹果为香蕉”,正反颠倒世界观的四部曲:

 

醒觉──培养对社会不公的观察与体触;
析辨──析辨不公课题的社会、文化、世界观;
判断──认识核心课题,并从神学与灵命的角度进行省思;
行动──回应社会不公,以行动实践救赎的公义。

 

(1)醒觉─如何看?

 

每个人的价值观、世界观,都受历史、文化等背景影响。“肉体眼睛”看着有样学样,久而久之沿袭以往所教所授,不自觉地便以“传统眼睛”去看人事物。这些历史包袱渐渐左右我们决定什么该做、不该做;什么合乎体统、不合乎体统;怎样观察、评估、批判。

 

传统、文化顺理成章成为社会正统的规划。要察觉、辨识古今中外“叫苹果为香蕉”的歪曲文化,委实不易。究竟是苹果还是香蕉,需要用传统文化以外的眼睛去细察、明辨─以真理的“第三双眼睛”去“看”。耶稣示范的榜样,不是“看什么”,而是“如何看”。在马太福音五章28节,耶稣的登山宝训里:“看见妇女就动淫念的,这人心里已与她犯奸淫了。”当时传统文化单方面归咎、责备妇女,但耶稣看到奸淫是在男人心中形成。

 

(2)析辨─如何问?

 

人生是一连串的寻求。最重要的不止于寻到对的答案,还是有否问对了问题!

 

观察这个正反颠倒的社会时,我们到底要“问”什么?该以什么角度来提问?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事情出了问题吗?有何差错了?换句话说,我们该用第三角度去问问题。

 

在埃及人奴役希伯来人已四百年的世代里,长于埃及王宫的摩西在心中思问:“一个民族为什么有特权奴役另一个民族?”摩西“长大了就不肯称为法老女儿之子,宁可和神的百姓同受苦害……”(参希伯来书11:24-25)。至终他领受神的呼召,带领希伯来人离开埃及为奴之家,完成了历史上撼动天地、最伟大的社会公义之举!

 

(3)判断——如何想?

 

社会不公的核心课题,都是生命心灵的终极价值问题,其辨识与寻索,得从神学省思着手。眼前的社会课题中到底何为对、何为错,需要以耶稣救赎的眼界来断定。

 

若从今天的美国社会着眼,这是左、右严重对立的世代。社会极度多元化,同时也极端个人化,对主流文化的批判,却又框囿在非“左”即“右”的政治思维里。在这“叫苹果为香蕉”,正反不辨的文化里,要寻找答案,我们得放下原来一贯的二元判断方式,不再只见到你错我对。反倒要从传统思维中走出来,从神的救恩历史“创造─堕落─重赎”的范畴重新释经,以第三观㸃去反思理清神的心意─“左”有“左”的对与错,“右”有“右”的利与弊,端看基督救赎要如何恢复神起初创造的心意。

 

▲社会主流文化仿佛是条绳索牵动社会走向。

 

(4)行动─如何做?

 

行动出自心灵的催动;基督的言行是我们的动机与动力。耶稣在世时,虽往往站在传统文化的对立面,祂仍教导我们与文化衔接。如何在与文化对立中仍与文化并立?在反抗文化时仍服事文化?耶稣道成肉身“取了奴仆的形像,成为人的样式”(参腓立比书2:7),这便是与服事的对象认同连结。

 

面对社会不公,耶稣一贯的策略是认同世界的痛苦与灾难:衪常与贫困的、卑微的、被弃的、边缘化的、局外的,“税吏与罪人”同边站;与弱势无助的为伍,与社会阶层低下的为友。祂也这样要求基督跟随者,甚至说:“这些事你们既做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参马太福音25:40)

 

耶稣不仅与哀哭的人同哭,祂自己亦承担痛苦,为的是赎回因罪受苦的我们,也呼唤我们以神的安慰来安慰世界的苦难。这正是十字架的真谛:“祂诚然担当我们的忧患,背负我们的痛苦……因祂受的刑罚,我们得平安;因祂受的鞭伤,我们得医治。”(参以赛亚书53:4-5)唯有十字架的道路才能真正为不公义的社会文化带来答案:人与人之间破裂的关系得以彻底和好;受伤害的心灵得到完全医治;侵犯者的良知得到真正赦免!这就是耶稣的第三条路线─十架的道路!这也是抗衡社会不公所要走的路线!

 

▲耶稣指出的第三条路,是同担、赎回的十架路。

 

第三条路线

 

不沿随传统观念,以第三双眼睛分析社会文化;从醒觉、观察、判断以至于行动,我们才能揣摩得到耶稣“登山宝训”第三条路线的震撼教训。

 

然而这第三条路线是要与整个文化和传统对立啊!

 

当众人把犯奸淫妇人带到耶稣面前时(参约翰福音8:1-11),我们可以看到祂对当时的社会文化“如何看?”、“如何问?”、“如何想?”、“如何行?”:

 

当社会领袖们对奸淫的“看法”是“用石头打死她”时,耶稣却以另一双眼睛去看奸淫而“问”:“你们中间谁没有罪?可以先拿石头打她!”耶稣提醒众人,要两个人才能犯奸淫的罪!咄咄逼人的执法者,最终一个一个离去了,耶稣对妇人说:“我不定妳的罪……从此不要再犯罪了!”要人蒙赦免、得痊癒,是神的最终与唯一的目的!

 

我们面对所谓的传统的社会文化,何等需要用第三双眼睛慎思神学,反思灵命;何等需要用第三条路线秉持真理,坚持神义!

 

▲耶稣关注的课题,教会是否关注?谴责个人的同时,是否轻忽社会的不公义。

 

耶稣关注的课题,如今教会又关注多少?再者,教会在谴责个人罪行的同时,竟忽略、纵容不公义的社会罪行,岂非一如当年准备对行淫妇人丢掷石头的执法者!在不公义面前,我们不应低头、不该妥协。耶稣的第三条路线的典范,亦非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却以和平对抗,以尊重融化憎恨,以爱感化仇敌!祂来是为救赎,而非定罪。

 

在此后“慕义&行义专栏”的系列文章中,盼与读者继续从经文和实例中,并在灵命塑造的基础上,深思社会公义的课题。并期待基督徒受激励、得启发,进而为真理发声,为公义行动。

 

 

吴淑仪(Lily Lee),在美国大学教授数学二十多年。西敏寺神学院城市宣教学士及护教学硕士。《还我伊甸的丰荣》、《两性复和》合著者。基督丰荣团契创办人之一,前任董事会主席、现任会长。曾任角声布道团国际董事会并执行董事会主席,纽约励馨关怀中心创办人并董事会主席,中国儿童村事工创办人之一,曾任董事、委员会主席兼院监。2007年获 Christians for Biblical Equality International (CBE) 颁发终身成就奖。

 

KRC消息

夥伴活動

神国杂志历年刊物

神国杂志栏目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