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鸡蛋的故事

林明胆一门四代宣教中国

 

采访/杨韩甲华

图/徐璇、林鸣达、林铭立

 

 

「为什么随随便便下火车?」派出所所长冷著脸审问。

「我要回家!」这个白皮肤、高鼻子的德国佬说。

 

1981年,当中国向西方世界打开了大门,林明胆博士(Dr. Werner Bürklin)进入刚建造的德国波昂中国大使馆,申请签證,一心想回到儿时的故居江西寻根。

 

开放初期,中国政府鼓励外国人旅遊,景点规划在几个大城市。林明胆却特意不乘飞机,从广州跳上一列开往偏远地区的慢火车,晃晃悠悠,哐哐噹噹,打个盹,醒来,看到一个眼熟的地方,连忙提起行李一步迈下车。

 

乘务员大嚷:「欸─!外国人不能在这里下车,快回去!」林明胆杵著不动,直等火车时间到点离开了,他被送到派出所。

 

所长责问:「你来这里,到底想干什么?」

 

为何明胆干冒禁忌,在内地江西下火车?这要先了解他的家庭背景。

 

农夫的挫折

 

明胆的父亲林立德(Gustav Bürklin)与母亲斐琳达(Lina Pfeifferling)原籍德国,年轻时立志去中国服事神。琳达于1925年完成修习护理,而立德于1926年神学院毕业,透过不同的差会,抵达中国内地的的宣教工场,才彼此认识,缔结连理。

 

来到中国,德国人首先要突破双重的语言关卡。他俩先去英国学习英文,再拿著一本英中字典艰难地转型学习中文。接著要面对环境中那些百万雄师的臭蟲、污染恶臭的水源、特异的食物,以及其他种种生活的困窘。还要在中日战争时日本无休止的轰炸,及国共惨烈内鬥的夹缝中逃命求生。明胆就是在父母躲避大小战争,颠沛流离时,于安徽芜湖呱呱坠地。

 

宣教士没有安全保障,屡遭杀掠抢夺,一次林立德听到又有暴徒来抢,就将妻子和襁褓中的长子弗立德放在小舢板上逃难,弗立德尖声哭叫,林立德只好将他们带回宣教站,琳达母子因此和死亡擦身而过。而坐著那个舢板离开的三位女宣教士,从此沓无音讯。宣教士来到中国服事,命悬一线。他们在神前,是用生命作承诺一生奉献的信物。

 

林立德与斐琳达多受痛苦,常经忧患。当政权易手,政府下令所有外国人都得离开时,他们犹如农夫,在江西勤恳开荒了25年,带领出信主的人数,还不到两只手的指头数目。工作了那么多年,果实却如此稀少,对他们是极大的打击。1

 

鸡蛋的惶惑

 

林明胆在父母宣教的江西度过无忧的童年,南城的小溪流,翠微峯崎岖的山路,都留下他欢乐的身影。当政府下达离境令,宣教士得先通过审查,没有危害政府的作为才能放行。林明胆和哥哥只好先走,两人黯然挥别父母和神州大地,搭乘一艘髒乱拥挤的小船,辗转投奔斐琳达的家人。

 

1949年春天,18岁的明胆经过好一番周折,双脚踏上了德国地土,没有归根的喜悦,却有惶惑和不解:「难道中国不是我的国家?难道那里不是我的家乡?难道我不该留在那儿?」终其一生,明胆自诩为鸡蛋:外面是白色,内中包著一颗黄色的心,一颗认同自负又古老民族的中国心。

 

▲林立德与斐琳达(后立者)于中国宣教25年直至被迫离开。

 

欢迎回家

 

「你说『回家』什么意思?」

 

「我以前住在这儿。」

 

明胆坐在派出所所长前,些许不安。他决定不说谎,诚实回答父母和自己的经历。

 

拿出王牌─江西省核发的身分證,上面有他16岁时的照片,和中文写的住哪街哪道的地址。

 

所长详细端详照片,微露笑容,伸出手说:「欢迎回家!」不到三个小时,明胆得到一张特殊的通行證,准许他到任何一座想看的城市或村莊参观,还配备了一部车和一位翻译。

 

三十多年后,明胆回到魂萦梦牵的山河故土,这片他成长的家乡!

 

为神忧心的事而忧心

 

「青年归主」(Youth for Christ)的皮鲍柏(Bob Pierce)牧师曾在上海带领聚会,他发出挑战:「谁肯将基督的救赎信息,带给这个迷失的世界?」热情澎沛的青少年林明胆走到台前回应,「我肯去!」他跪在地上,立志一生全献上,服事耶稣基督,只「为神忧心的事而忧心」。

 

明胆初到德国,在卡塞尔(Kassel)城和「青年归主」联系上,他建议何不在这历经浴血战火,70%成为废墟的城市举办一场佈道会。「青年归主」欣然同意,派出讲员和同工的四人团队,同时帮忙租下一个基督教机构新建的大礼堂,展开佈道。

 

首晚,人来得稀稀落落。机构的主任牧师在楼座冷眼观看:一个从亚洲冒出、不熟悉在地教会、没人认识的穷小子,要举办跨教会的福音聚会,真让人有不知天高地厚的感觉。

 

然而,第三晚结束后,主任牧师竟然走向明胆,讚赏道,「你们传讲的真理信息,扎实又合乎圣经,我会大力支持,成为你的后盾。」

 

从此,参加人数起飞。结束那夜,人潮蜂拥,坐满了礼堂、楼梯,绵延到厅外走廊。老少成群,令人惊歎地上前来,决志追随耶稣,也点燃起明胆寻找失丧灵魂的炽烈热情。

 

这个20岁的青年洋溢著不凡特质,他对神深刻委身,日日认真活出基督的生命。亲戚有意让他继承印刷店的事业,这是德国战后新兴的黄金生意,肯定一生富裕无虞。同时,几个宣教机构也向他伸出邀请的手,什至期盼他成为典範,震醒年轻人,要在耶稣基督里有真诚及信心的委身。

 

明胆站在交叉路口,天人交战著。神藉著不信主的亲戚提醒他:「一个人不能服事两个主人,你不能既服事神,又服事财富。」(参考马太福音6:24)。彻夜祷告,他用双膝寻找出了明晰坚定的抉择,同时也写了一封六页长信向父母禀明自己的思辨和挣扎,并请求父母来印證。在上海奉献三年后,于同一天,1951年6月11日,他在德国跪下,交出全人,踏上全时间服事神的道路。

 

▲林明胆牧师2001年于安徽合肥讲道后与会众亲切交谈。

 

全球性的基督徒领袖

 

明胆多年于「国际青年归主协会」(Youth For Christ International)服事。先后主导荷兰、德国、加勒比海等地的事工。后来接掌执行总裁职分,主持这一个庞大的世界性事工,向全世界青少年传福音,带领成千上万的青少年信主,并且栽培他们服事主。他曾同时身兼德国「葛培理佈道协会」总干事,是葛培理长年极为倚重的同工。

 

葛培理曾经于1983、1986及2000三年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举办基督教界历史上闻名的「巡廻佈道者国际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for Itinerant Evangelists)。他的异象是让那些推著脚踏车穿越浓密森林,从一处到一处传讲福音,忍受艰苦、贫穷,有时遭到迫害的草根使者,一起来接受扎实的培训。

 

1983及1986两届大会委任林明胆为主任,执行筹备。他服事过大西洋两岸的「青年归主」,熟悉地缘,人脉丰富,而每届仍需近一年的筹划和推动。他风尘僕僕,奔走遍访超过125个国家,到处讲解大会异象,协助各地组织遴选委员会。

 

「阿姆斯特丹83」超过五千人参加,70%来自第三世界国家,极大部分是40岁以下的年轻人,大都未曾参加过任何研讨会,更别说出国。十天中,这些福音使者听教导、受启发、被鼓舞且得激励。早晚都有九种语言同步翻译的共同聚会,间中也有超过100个研讨会及工作坊供与会者选择。大会在参加者回应呼召、莊严承诺回国去传讲耶稣的高峯中结束。

 

「阿姆斯特丹86」有来自174个国家及属地,逾万人参加,28国媒体在场争相报导。全球播放大会节目超过一万两千次。联合国正式文件里宣称,人类历史中举行的聚会,不论宗教性或世俗性,「阿姆斯特丹86」是最多代表的研习会。而明胆认为这是预尝将来新天新地大聚会的滋味。

 

明胆年轻时在德国从巡廻佈道起步,逐渐接受不同的责任,后来以干练的行政能力服事神。在聚会中,他也重新回应巡廻佈道的呼召,是个大有恩赐被神重用的福音使者。

 

重回中国之前,明胆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基督徒领袖,并在宣教史上写出辉煌的一页。若要一一记录,数百页的篇幅也难以尽述。

 

卅年跨度的断层

 

明胆终于「回家」了,81年代他询问热忱欢迎的江西官员,「从前那个宣教站在哪儿?」没有人听得懂他指的是什么。

 

「这个镇上有基督徒吗?」

 

「没囉!在文革的时候全都被清算掉了!」

 

绝望中,竟然找到一位九十多岁老太太,她还记得外国人曾经住过的「亚稣堂」(当地方言的「耶稣」)。明胆进到父母以前宣教的大房宅,现在成了消防站。文革期间,政府接收所有的宗教建築物,改为仓库、工厂、会议厅等,种种非宗教的用途,实体教堂消失了。

 

他在《耶稣从未离开中国》一书中写到2,教会的景象一片荒芜。文革期间,有系统的神学教导和培训计画荡然无存,虽然赋有盛名的南京金陵协和神学院直到1966年才关闭,实际上这中间大约有30年(1950到1980年)的断层。他禁不住忧心,等到教会重新开放的时候,许多牧师都已达七老八十,到了退休年龄,他们的工作谁来承接呢?

 

▲「中国夥伴」协助建立江西圣经学校,林明胆牧师及长子林铭立牧师于2002年参加奠基礼。

 

中国夥伴

 

为了更有果效的服事中国教会,林明胆博士于1989年成立「中国夥伴」(China Partner)。3

 

明胆的小女儿林鸣达(Linda Pervenecki)娓娓道出挚爱中国的父亲,往来中国近100趟的旅程中所成就的事:首先筹集资金,从老家江西省开始帮忙建立实体教堂,接著邀请他的朋友组团,都是世界各地有名的佈道家、神学教授和牧师,到不同教会及神学院,透过讲道与授课,培训中国牧师、神学生及教会的同工。

 

▲林明胆牧师与林英格师母于法国就读神学院时相识,一生相爱相扶持,至死不渝。

 

林明胆博士曾住在佛罗里达州柏卡镇(Boca Raton, Florida)的老人辅助公寓里。由于新冠状病毒肆虐,不能见客的禁令,女儿林鸣达提供他们2020年4月电话对谈的录音摘要:

 


 

鸣达:            爸,您为什么要创建「中国夥伴」?

 

明胆:            我出生在中国,记得小时接触的都是中国人,觉得中国已成为我的故乡,我的祖国。很自然的就想帮助中国。

 

鸣达:80年代,您回到中国,觉得中国有什么需要呢?

 

明胆:            有很多需要。许多人在家里敬拜,我想帮助他们建一个实体的教会,在教堂里敬拜神。这是我创建「中国夥伴」的初衷之一。

 

鸣达:            所以您筹募资金,从渊源最深的江西老家著手。

 

明胆:            妳说得对!

 

鸣达:            中国有很长的时间关闭了神学院,教会需要牧者培训。

 

明胆:            是的,好多别的国家的牧师可以来帮忙。

 

鸣达:            1991年您组织了第一个团队到南京,成员都是您宣教的老朋友,学生受益很大。(成员来自德国、牙买加、纽西兰和美国的著名神学教育家,在南京金陵协和神学院讲学十天。)

 

鸣达:            您经常提到死后要埋葬在中国,因为您觉得这是您的故乡。

 

明胆:            是的。我生在那,长在那,和中国有特殊的亲密关系。

 

鸣达:            我们从小就听您讲有关中国的故事,大家都爱听。每个孩子都有机会跟著您到中国。总是见您一到中国就舒服、自在得不得了,好像变了一个人,如鱼得水。您喜欢那里的文化、饭菜、美食,自然而然地就将对中国的爱传递给我们这一代和下一代。

 

鸣达:            您对在美国生活的中国人想说点什么吗?

 

明胆:            拥有中国文化背景是一件多么让人自豪的事,中国幅员广阔,有灿烂悠久的历史,不论你们住在美国或是什么地方,都要以此为荣。

 


 

后记

 

此文尚未落版,7月6日竟传来89岁的林明胆牧师详和地安息主怀的消息。诚如「中国夥伴」的董事徐璇所说:「天门为他打开,天使呼招迎迓,有声音传来『做的好,良善忠心的僕人!』」神的忠僕已经荣耀地回到他嚮往的另一个家─天上的家乡了!

 

 


 


1.         明胆回到家乡,见到父母亲当年的小厨子,分离35年后,竟然在家里牧养教会。文革期间,教会虽然被迫关闭,但是信徒却增长,足證耶稣从没离开过中国。
2.         林明胆著,徐立德译。《耶稣从未离开中国─故事馀留未报导的部分》(香港:方舟,2008)第198页。
3.         网页https://chinapartner.org/, 电话(303)795-3190。

 

 

杨韩甲华,投身文字及跨文化联姻家庭事工。本刊特约撰述。

 

KRC消息

夥伴活動

神国杂志历年刊物

神国杂志栏目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