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关我事!
线上直击「后疫情宣教360」研讨会
文╱菜鸟工人
疫情给我们一个重新来过的机会,后疫情宣教是宣教新纪元的开始;疫情是神给的机会,让我们停下来省思并发挥创意,跳出框架,脑力激荡。如果能先形成『宣教关我事』的思想型态,那么基督徒在疫情就没有白白受苦……」
2022年9月下旬,「世界华福中心」总干事董家驊主持「后疫情宣教360」线上研讨会时如此说,盼望和与会者一起探讨后疫情宣教挑战与趋势。
后疫情时代华人教会宣教挑战
后疫情的当务之急是找回流失的会众,否则没有余力宣教。相信这是许多华人教会牧者的心声也是窘境。主办单位对台湾、香港、新马、亚洲、北美、纽澳等地近200家教会发出问卷,从调查结果看出「无法差出跨国短宣队,难以鼓励弟兄姊妹参与普世宣教」,及「在信徒面对疫情的生活压力下,难以鼓励弟兄姊妹参与宣教」,为教会两项重大挑战。
而宣教机构与前线宣教士则认为,「因疫情和其他因素难以取得签证,无法前往宣教地区或需要撤出」,和「宣教机构整体财务的支持下滑」,为两大顾虑。
对于教会开始的本地跨文化宣教,74.5%从事「强化社区中的关怀」,44.5%进行「本地移民和难民事工」,40.9%关顾本地移工。这些教会对宣教议题的意见,近七成认为新兴宣教型态的可能性最值得关注,并有各超过60%回应值得关注世代间的议题,以及网路聚会与网路宣教。
会中提到,疫情让许多海外宣教士必须离开工场回到母会,这反而有助带动家门口宣教。牧长可主动邀请宣教士培训的会友,带领开发本地宣教事工。讲员也鼓励与会者,神一定会在每一个教会感动一小群弟兄姊妹对宣教有热忱。牧长要用敏锐的心去发掘这批生力军,没有宣教经验反而可以激发新的创意。
虽然疫情中断短宣,但「人不能到,心要到!」例如:利用云端见面方式继续建立关系;把短宣队经费奉献给预定的宣教对象;将疫情前「人数多天数少」的短宣,改为疫情后「人数少天数多」的中宣。
▲作为牧者/同工/宣教士,你最想喊出来的一句话是甚么?
宣教世界的真面目
讲员之一、海外基督使团(The Overseas Missionary Fellowship,简称OMF)国际总主任冯浩鎏提出所谓「由下而上」的宣教模式。过去二、三十年,菲律宾有大量移工到世界各地,特别是到中东阿拉伯国家。移工在非基督教的雇主家庭工作,愿意活出基督信仰,坚持每日祷告读经,言行也流露基督的教导。恰恰因为这群菲律宾移工有「宣教关我事」的理念,愿意作福音的出口,这何尝不是佳美的传福音方式?
华人福音普世差传会(简称华传)国际总主任王钦慈,鼓励华人教会的宣教理念应更开放,以谦卑互补的全球合作模式,与不同族裔教会合作,或许能走出更宽广的宣教之路。他进一步指出,全球下一代的华裔基督徒比年长的一代,在语言及文化适应上有优势,明显形成跨宗派跨族裔跨文化的宣教理念。
宣教士的培育与策略
在宣教士的圈子中,经常听到一句话:神不缺钱,缺的是人!
冯浩鎏提出,宣教士的培育与观念要从门徒训练开始。从家庭、教会、职场开始,组织宣教小组,定期并长期一起祷告,甚至一起学习语言及阅读宣教书籍。最重要的是不放弃,坚持下去。
教会建立二千年来,宣教能代代延续,不是因为有了不起的领袖,或是最佳的策略,也不是因为有知名的宣教士。而是每一个时代皆有爱主的基督徒,热忱委身宣教。初代教会到今日,直到基督再来,宣教应是每一位爱主门徒生命的自然流露。
培养宣教士的策略,其实就是跟随基督的脚踪,甘愿以日常生活的言行,彰显福音的大能及神的权能。
现任的中华福音神学院戴继宗院长常说一句话:不一定每一位基督徒都要当「宣教士」,但每一位爱主的基督徒都应当关心「宣教的事」。
是的,「宣教关我事!」期许你我也为大使命献上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