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在咫尺的索馬利亞人

 

文、供圖/周蘭惠

 

▲作者(後)與活潑的索馬利亞孩子們

 

有一對名叫文約翰與鮑愛雲(John & Martha Vandenberg)的加拿大籍門諾會宣教士,在生命中對我有著深刻的影響。當年他們初到我所在的臺灣,生活條件很明顯要比加拿大差很多。我問他們:「為甚麼要來臺灣宣教?」師母回答說:「我們也不願意啊,但這是神要我們來的。」也是!宣教士長年身處異地,面對不同的文化、語言,身心上所承受的挑戰非比尋常。若非有從神而來的清楚呼召,絕不能勝任愉快。

 

▲全體短宣隊在希望之家前門合照

 

從「同種文化」到「跨文化」宣教

 

雖然我自己沒有踏上宣教之路,但對少數民族群體,包括在社會上的弱勢群體,都會比較關注,原因可能是由於自己長期以來,無固定收入,全憑神的恩典而活,在人群之中也歸屬於「少數」人士吧。

 

在以往幾次的「個人短宣」中,服事對象也是偏向少數民族,如中國的苗族、土家族,臺灣的原住民兒童,感化中途之家的「信望愛學園」等,即使去英國做餐廳與學生事工,皆都屬於「同文化」,還未曾有過「跨文化」的經驗。當我得知教會(波士頓華人聖經教會)城區事工在暑期會去緬因州(Maine)短宣,主旨是幫助位於路易士頓市(Lewiston)的「希望之家」,藉以服事由索馬利亞(Somalia)難民組成的社區,我動了心。

 

週五到週三,六天五夜的行程,對於經常外出旅行的我並不算甚麼;但涉及身體健康因素,要考量的方面就比較複雜了。不過我雖然有些猶豫,但最終還是決定報名,心想:終於有一次能夠接觸跨越文化、種族的機會了!只能說神的供應總是奇妙!報名過後隨即得知,有位姊妹早已指名為這次短宣奉獻,我連籌款信都不需要寫!

 

也許你會跟我一樣好奇,索馬利亞人為甚麼會在緬因州出現?他們之所以選擇緬因州,是因為這個州的犯罪率相對較低,學校教育設施好,加上房價便宜。從2000年開始,一部份散落在美國各地的索馬利亞人就開始往緬因州聚集;到了2002年,當時的路易士頓市長,寫了一封公開信,怦然批評索馬利亞移民的行為,認為是他們阻礙了路易士頓的發展。當地的極端白人團體屢次想趕走索馬利亞人,甚至發生了扔冷凍豬頭到清真寺的事件。

 

然而,這些阻擾沒有搖動索馬利亞人留在當地的決心。後來,人們逐漸發現索馬利亞人帶來的是祝福而不是麻煩,因為他們的加入,路易士頓開始犯罪率下降,經濟活動大幅增長。在2006年,路易士頓已被列為新英格蘭(New England)中最合適做貿易的地區。

 

此話真是不假,在此次行程中,有位退休的法語老師,指著車窗外的一片土地,告訴我:「中國投資集團已買下這裡,圍牆後面,正準備大興土木!」

 

▲作者(中)與Bruce & Jan 合照

 

尊重需要

 

短宣隊主要的工作,是協助Bruce 和 Jan夫婦創辦的「希望之家」(Hopehouse)。從1995年開始,這對來自加州的夫婦,原本是在路易士頓做未婚媽媽事工,2008至2009年之間,隨著索馬利亞人的增加,他們看到其中的需要,開始在社區中注入積極的關懷。

 

在九一一事件之後,也許因為反伊斯蘭教的氣氛高漲,原本許多支持他們事工的教會或團體,就不再給予援助與奉獻。雖然資源有限,但並不減少他們對索馬利亞人的愛心。每星期三的市場(Market Day),Bruce都會去食物銀行(Food Bank)搬運蔬果供食品,供應給索馬利亞人拿取。這些年一路下來,從無間斷!單單這個勞心勞力的項目,就很令人佩服!

 

Bruce和Jan夫婦在傳福音的事上,非常尊重索馬利亞人。海,對索馬利亞人有著特別的意義,據說他們相信海有醫治的功能;所以,能去海邊玩耍,可是件令人期待的大事!「希望之家」在暑期中,就特別租了四輛大型校車,短宣隊要在要在週六上午,陪著婦女與小孩們一起去海邊公園遊玩。出發之前,隊員們會為他們準備火雞起士三明治。小小的一份三明治,看起來很簡單,但要一口氣來上兩百份,也是得用上一批生產線「工人」的。

 

那天,我負責分配火雞肉片,平均每人兩片。有一個婦女重複拿了兩次肉片,我揮揮手表示沒有關係,這一揮手,讓人省思……。其實,所分的肉片並不屬於我自己擁有,我只是臨時擁有管控的職權,這些恩典,只是藉由我的手施展,面對這些伸手索取的面孔,我們在他們的眼中或許是位好心的義工,但他們真正要感謝的是「希望之家」那份來自神的愛!

 

▲作者(左二)與索馬利亞女孩們合照

 

凡事有時

 

短宣隊為了兒童,特別在星期一的下午,企劃了聽故事、玩遊戲、來畫畫三個活動,可是當天眼看時間已到,仍不見孩童蹤影。隊員們心中不免沮喪,其中有姊妹提議,我們來禱告吧。就在我們一起牽手而尚未出聲禱告之際,眼前就停了一輛車,上面戴著四個小孩,大夥一陣歡呼。那位駕駛媽媽說:「我還要去載別家小孩!」那天,有十幾個孩子來參加活動,不多不少,數量正好。只能說,再次經歷神的保守與聖靈的同在。凡事有時,我們除了學習盡心與盡力之外,也要能夠等候與交託。

 

為了配合故事主題「你很特別」,繪畫的主題為「自畫像」,還加上書法,寫自己的中文名字。過程中,再一次讓我深信所有的兒童都是天然的藝術家!從繪自畫像中看到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孩子們會把自己的膚色用咖啡色厚厚地塗抹,有的甚至還用墨汁狠狠地打在畫紙上,深怕不夠凸顯黝黑的膚色。從這點,使我感受到他們的「自我認同」非常強烈!有個女孩在得知自己中文名字中,有一個「麗」字,非常高興,口中喃喃唸著:「I am beautiful!」讓人看了也跟著開心!

 

在星期三的Market Day 中,又看到了那個「美麗女孩」,她跟我說:「我知道妳叫甚麼名字喔,我想學怎樣寫妳的中文名字。」面對一個如此可愛的要求,當然不能拒絕。當把「周蘭惠」三個不算好寫的中文寫好時,卻跑來了一個跟她約莫同年的女孩,語氣著急地說:「快!那邊有很多衣服,趕快去挑!」美麗女孩說:「不行,我要先把這個名字寫好。」女孩在旁催促:「快!再不去,好看的就會被挑走了!」

 

話說就在前天下午,我們特別在女孩們「回到學校」(Back to School)的園地中,精心佈置了一個選衣區,那是從收集捐獻的衣物中,挑選出好看的衣服,就是為了給這些女孩去挑選。可惜當天許多孩子仍在暑期學校,能來的女孩不多。我對那位美麗女孩說:「沒有關係,妳去吧,可以等下回來再寫。」她看著我:「真的嗎?我可以離開嗎?」「當然!」

 

雖然她再也沒有回來寫我的名字,但這段互動中,讓我感受到女孩的主動態度與求知的渴望。這次短宣所接觸到的索馬利亞人,大多數是婦女與孩童。索馬利亞男人可取四個妻子,所以一家子有二十幾個小孩都屬正常。但願這些新一代的孩子,能夠在良好的知識與品德教育下快樂成長,成為一個擁有正確價值觀的人!

 

▲第一次寫書法                                   ▲小小藝術家

 

播下小小愛種,主會成就美好

 

短短的幾天,杯水車薪,我們所做的非常有限,這個族群的需要非常龐大。面對異文化的伊斯蘭教民族,他們的心一樣需要感受到愛。我們這群黃皮膚的華人,雖然所能提供的不多,但盼能播下一顆小小愛的種子,在主的時刻,成就美好!

 

感謝希望之家,能夠在當地成為一座燈塔,傳遞愛與光!如果,你是住在美國東岸,其實緬因州也不遠,不妨計劃幾天去路易士頓走一趟,看到希望之家的創辦人Bruce和Jan夫婦,讓我想起那對門諾會宣教士文約翰與鮑愛雲夫婦,為著福音的緣故,不計代價,為主擺上。

 

深深感謝所有歷代以來的宣教士!

 

希望之家網站:
www.hopehousemaine.com

 

 

作者小檔案

周蘭惠老師:畫家,善用個人符號述說與神、與人、與自然的生命故事。曾獲古金漢繪畫獎(Guggenheim Fellow, 2007),美國德州休士頓頒定4/26/2008為「周蘭惠日」。

 

KRC消息

夥伴活動

神國雜誌歷年刊物

神國雜誌欄目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