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篇】2
尋找圈外羊
專訪「關愛A鄰事工」負責人陳善純
供圖╱陳善純‧採訪╱廖美惠
「我另外有羊,不是這圈裡的:我必須領他們來,他們也要聽我的聲音,並且要合成一群,歸一個牧人了。」(約翰福音10:16)
繼本刊66期【撤離阿富汗】特別報導,2021年下半年數萬個阿富汗家庭來到美國,再次見證神奇妙的手在當中穿針引線。數年前在大洛杉磯地區,一群關心穆宣的華裔基督徒,主動求神把穆民帶到家門口。歷經奇妙轉折,2022年發展出「關愛 A 鄰事工」(Love Afghan Neighbors,簡稱LAN),關愛阿富汗難民鄰舍。他們不只禱告,更實際力行耶穌愛人如己的諄諄誡命。
事工負責人陳善純回顧過程、展望未來,心中充滿感恩。
A民成為新鄰舍
請簡介這項事工的緣起。為何取名「A鄰」?
幾年前,因著《把握時機》(Kairos)課程,神促使我們一小群人對未得之民有負擔,開始連結組成群組,一起裝備、禱告,邀請宣教士分享,推動跨文化宣教。相信遠處與近處的宣教同樣重要,只要神給機會,我們願全力以赴。宣教的心是一團火,一旦點燃,若不繼續挑旺,很快就會熄滅。之後成立Pamoja(非洲斯瓦希里語,意為「一起」)宣教禱告團契,同心動員。
因著疫情,帶來更多網路跨文化工作團隊的連結,線上禱告會及網課遍地開花,Pamoja也從個位數迅速成長到八、九十人。2021年1月其中一小群人開始M2M(Miracle to Muslim)禱告小組,每週定期為向家門口的穆斯林宣教禱告。8月震驚世界的阿富汗撤軍行動後,大批阿富汗人逃離本國,我們更密切關注難民動向。10月得知已有家庭遷入南加州,便想方設法打聽他們的落腳處,希望有服事的機會。
起初慣稱「難民」,其實多少帶有貶低意味。他們來到美國,成為我們的新鄰舍,就用英文阿富汗的第一個字母,稱呼他們為「A鄰」。同時我們也積極向馬鞍峰教會(Saddleback Church)和難民之聲(Voice of Refugees)等機構請教服事經驗。
最關鍵的轉折發生在2022年2月初,透過在長灘市(Long Beach)經營民宿的姊妹,得知兩戶A鄰剛剛入住旅館。當我們一行五人第一次拜訪,出現在他們眼前時,他們帶著戒心和好奇:為甚麼陌生人願意主動關心?我們也著實嚇了一大跳:到旅館才發現,不是兩戶,而是十戶,男女老少不下五、六十人。在既興奮又覺擔子沉重之際,神親自調兵遣將,把曾在A國十年的跨文化工人金老師帶來,提供及時接地氣的輔導。神實在用驚人又奇妙的方式回應了我們起初的禱告!
現階段運作上,給予A鄰哪些實際幫助?
美國政府提供免費住旅館半年,A鄰也可以向當地州政府申請社會福利,其餘需要靠自己。對A鄰的實際幫助可歸納為三大方面:
一、實際生活需要:收集實用物資,如衣物、食物、腳踏車、手機、電腦、家具,甚至舊車等等。帶他們到食物銀行領取免費食物、買清真食物,並協助尋找長期住處及搬遷,甚至有華裔家庭免費提供3-6個月住處。帶學齡孩子打預防針,協助盡快入學,多位基督徒醫師提供婦、兒、復健、牙科義診等等。
二、生活能力:語言與開車是在美國最基本的兩項生活能力。五十幾位A鄰中只寥寥數位具英語溝通能力,於是開設ESL課程教授生活實用英語。教他們開車,並陪考駕照。陪同到公部門申請白卡(加州醫療補助)及糧食補助等福利。教他們搭公車,認識周遭環境和大洛杉磯區。教他們預備履歷,尋找工作機會,帶他們面試等等。
三、屬靈關懷:每次拜訪服事A鄰,同工會適時徵求同意為他們祝福禱告,他們闔眼領受,有時見到他們流下感動的眼淚。不少A鄰因長期流離身心俱疲,有時甚至發生家暴,同工盡所能陪伴安慰。我們的共識是先建立信任關係,不著急立竿見影地傳福音。但也明確表明我們是基督徒,耶穌的跟隨者,告訴他們:耶穌愛你,我們也愛你;我們愛你,因為耶穌先愛了我們。用Show and Tell,活出所傳的信仰,來見證耶穌的愛。
▲提供日用物資、教授英語、協助辦理證件,給予離鄉背井的A鄰實際幫助,也讓他們感受關懷。
鄰舍成為朋友
遭遇最大的困難與挑戰為何?如何面對解決?
最大困難應該是人力需求。接待A鄰並非短期任務,不是給食物吃、衣服穿的物質幫助就夠了。這將是長期的事工,不是一、兩個月,甚至不是一、兩年,需要願意委身的同工,也需要願意接棒的階段性同工。A鄰如何在美國真正定居,是一大挑戰。政府提供半年的期限越來越緊迫,英語能力低,難找固定住處,沒有駕照不能開車,這三大困難限制了工作的機會。
相信神既然把A鄰帶來,又給我們服事的負擔,祂必供給夠用的資源與力量。我們能做的就是與神同工,盡所能幫助,繼續走下去,直到神說停為止。
有甚麼感動難忘的小故事或者場景?
P司令曾在駐阿富汗美軍中擔任要職,也是十口大家庭的家長。我們盡力幫助各方面特別大的需要,讓他深受感動。不久前他舉家遷往沙加緬度(Sacramento),因為當地有許多舊識。我除了聯絡上當地教會繼續跟進,也經常和他通話關懷。他邀請我去拜訪,並誠懇地說:「My home is your home!我家就是妳家!」他已經真的把我當朋友看待,挺令我感動。
另一位K小哥,夫婦和四個幼兒被安置在長灘市的民宿。我發現居所離海邊步行僅需15分鐘,便親自帶他認路,鼓勵他找時間帶孩子去玩。幾天後,他傳來簡訊和幾張照片―他真的帶四個孩子去海邊了!當我看到四個稚子戲水逐浪,露出燦爛開懷的笑臉,在如此不確定的環境中仍然找到單純的喜樂,真是替他們開心啊!
如果A鄰請妳帶他去清真寺,會如何回應?
目前尚未遇到此情況,但能體會並尊重他們對原本信仰的依賴。他們除了物質缺乏,心理上也有很多創傷失調。有些人有憂鬱症,家暴時有所聞,因此需要身心靈全面關懷。這也是神的愛可以觸摸、醫治心靈的機會。
▲「關愛A鄰」已服事19個家庭,但需要更多教會和基督徒的參與,形成基督身體合一的團隊,持續關愛鄰舍,發揮影響力。
關愛圈外羊
服事A鄰應有怎樣合宜的心態?華人教會能做甚麼?
很多人聽到十萬阿富汗難民湧入美國,可能會感到焦慮。讓我們反問並提醒自己:今天所擁有的一切福氣,難道完全是我們應得的嗎?經文多次告訴我們要愛人(鄰)如己,這不正是操練的最好時機?利未記19章34節所說,「和你們同居的外人,你們要看他如本地人一樣,並要愛他如己,因為你們在埃及地也作過寄居的。我是耶和華你們的神」 ,彰顯了神的心意。
我常告訴A鄰,我們也是移民,經歷過移民的過程與辛苦,稍能體會了解他們的難處與不易。每當我如此說,他們會主動靠近我,彼此距離似乎一下子拉近許多,他們的眼神流露出更多信任。要用更多愛心、耐心與同理心,接納A鄰。
四、五十年前大批華人移民來到美國,不論是留學生或工商背景,許多美國教會曾熱忱幫助接待華人,提供場地給學生查經班。如今北美華人基督徒成長、興旺、茁壯,華人教會豈能只看自己族裔和教會內的需要,只顧自己的羊群?關心A鄰和穆民,是神在此時給我們的特權;成為祂愛與恩典的出口,祝福萬國萬民萬族萬邦,何等榮耀!
大部分A鄰有親友在美國,也有些沒有親人。除了加州,新澤西、俄亥俄、北卡、喬治亞、德州等地,有大批不限於來自阿富汗的穆民。有負擔的華人教會,除了為他們禱告,不妨主動尋找,求主帶領找到這些群體中關鍵的「平安之子」(Persons of Peace,指對福音敞開並願積極向自己群體分享福音的關鍵人物。參考路加福音10:6)。
「關愛A鄰」的下一步是甚麼?
事工目前有十個工作小組,近50位來自19個教會和福音機構的同工參與實際行動,當中甚至有韓裔、菲律賓裔、印度裔等的基督徒,是基督身體合一的團隊。目前已接觸服事19個A家庭,超過100位A民。但是面對人數眾多的北美穆斯林,力量和影響面仍是微弱有限。
甚望眾華人教會看到現今正是家門口穆宣的契機,是神給自覺沒有機會和能力參與跨文化宣教的教會和信徒的挑戰和恩典。A鄰和其他穆民已來到我們的地界,只要開車甚至走路就可以接觸,伸出關愛的手。相對而言,穆民對黃面孔的華人比對白種人更易建立好感。切勿因膽怯而逃避神給的福音使命,更不要推卻經歷「施比受更為有福」的恩典福氣!
我們繼續禱告,求神給團隊服事的謀略智慧,也呼求神親自聯結有同樣心志的教會,效法耶穌基督,一起尋找圈外失落的羊。對事工有負擔者,請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