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資源,牧養生命
採訪╱楊薛菁
高莉娜傳道在神學院接受裝備期間,即致力於家庭服事。進入美國證主後,連結了擁有資源的機構,和匯聚人群的教會,積極進入社區。
整合機構資源和教會事工是如何開始的?
高:就讀神學院時,母會「達城中華基督徒恩友堂」很支持家庭事工,因而有機會參與親子教育講座,事工從未間斷。
在美國證主實習後,轉到「達拉斯科林郡恩友堂」(以下稱科林恩友),得到當時負責福音外展的執事和牧師全力支持,把家庭事工視為社區福音外展,積極推動。我身處教會又在機構服務,兩者很自然地產生連結。
如何把家庭事工帶入社區?
高:教會每年舉辦大型的家庭、親子教育講座,以此接觸社區,為事工預備。通常開設兩班,一班幫助會友成長,另一班針對福音朋友。
非基督徒很難主動走入教會,透過課程可以把人帶來。以新的小組牧養他們,也讓教會同工參與課程,關注福音朋友,為他們禱告,週週關懷。課程結束時,彼此關係已很親密。這時,鼓勵同工邀請他們參加教會查經和各種活動。
疫情發生後,讓家庭教育事工的需求更顯迫切。科林恩友和美國證主聯合,以 Zoom 舉辦八週教養青少年講座,得到非常好的反饋。隨後在線上又開了青少年和父母兩班小組課。
能否在做法和策略上提供借鑒?
高:課程期間,每週安排作業,讓父母跟孩子互動,不談太多聖經,只談從聖經而來的生活原則。因為實用主義當道,人只接受有用的東西。親子關係受挫的父母,在課程中體驗聖經原則的有效性,八週就看到改變。生命影響生命,當孩子看到父母改變,他們也會願意改變。
親子問題,通常源於夫妻關係。我們隨後在教會主日學,開設提姆•凱勒(Timothy Keller)《婚姻的意義》(The Meaning of Marriage)讀書會,促使父母星期天來教會,並把孩子送到主日學。當時許多福音朋友參加,達六、七十人之譜。
這個策略看見社區在家庭和婚姻的需要,把資源帶給人,也把人帶進教會,進而理解他們的想法和困難。訓練同工聆聽、關懷、陪伴,而非施壓推動。父母的思想已透過課程梳理,較能接受聖經價值,福音便像涓涓細流,逐漸滋養浸潤他們的生命。
請分享回應。
高:除了教會的弟兄姊妹覺得大有幫助,初期20人的社區福音班,有六位慕道友留下。其中四位受洗,另兩位仍留在教會,都在小組服事。
讓我感受最深的,是許多父母上完八週課程,有了巨大的改變,從剛開始的憂憂傷傷,到結業時,對教養充滿信心。90%以上的人,在學習過程中,和孩子的互動緩和許多。當他們看見改變,就回到教會或社區,把課程推薦給更多人。所以美滿家庭事工,雖沒有特意推廣,卻總在加額增收狀態。
聖經真理可以改變生命。當教會與機構聯手,整合資源進入社區,便可牧養更多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