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人際關係系列】

領袖如何智慧應變

 

文/林豐樑

 

 

世界的潮流不斷地改變,我們周遭的生活環境也如此。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資訊網路的革新一日千里。我們的工作習慣、服裝的款式、流行的音樂和藝術、賣座的電影和受歡迎的電視節目也在改變。今天的工商社會競爭激烈,裁員和解雇時有所聞,終生雇用的制度差不多已經瓦解。許多人平均每五年換一份工作,每年約有五分之一的美國人會搬家。有些改變不一定變得更好,但是若不改變就可能被淘汰。俗話說:「窮則變,變則通。」保持現狀,便是落伍。古人也說:「戶樞不蠹,流水不腐。」又說:「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長江後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換舊人。」

 

創新和革新是進步的動力,改變常常必須要由上而下,因此好領袖就是能夠帶領創新變革的人。自古以來,改革常常失敗,其中的原因錯綜複雜。但是我們也看到一些成功的例子,他們的成功固然是天時地利人和的配合,也由於領袖的異象和睿智,更是神的恩惠和賜福,如同聖經所說:「人心多有計謀,惟有耶和華的籌算,才能立定。」(箴言19:21)

 

領袖必須要有異象

 

Elmer Towns提出領導的八個定律(The Eight Laws of Leadership),第一個定律叫做「異象/夢想定律」。他說:「跟隨者接受你的異象,他們就接受你的領導。」聖經也說:「沒有異象,民就放肆。」(箴言29:18);士師記所記載的混亂時代,是因為「那時以色列中沒有王,各人任意而行。」因此可知,沒有領袖,或是領袖沒有異象,都是造成混亂的根本原因。

 

領袖必須有效地傳達異象

 

領袖要帶領人去經歷改變,必須要有效地傳遞改變以後的美好願景,要由內往外地一層一層地去說服,一步一步地去影響跟隨者的意願。因此領袖自己必須是學習者,他/她要不斷學習,不斷成長,要知道時代潮流和文化都在改變,用古老的方法去獲得成功的機會已經變得很小。領袖更要勇於創新,要有信心,有耐心,並且要有熱情,才能帶領創新和變革。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就是很好的例子。主耶穌也教導我們:「沒有人把新布縫在舊衣服上,也沒有人把新酒裝在舊皮袋裡。」(馬可福音2:21-22)

 

領袖必須要有汰舊換新的勇氣,又必須要有智慧,有效地溝通。因為人常常不想改變,寧願安於現狀,習於故常,不願冒險,不肯嘗試新東西,不喜歡離開舒適圈,不肯接受新挑戰,因此常常抗拒改變。所以,領袖必須要向跟隨者傳達其異象,克服跟隨者對變革的疑慮和恐懼,得到支持和擁護,才能順利進行變革措施。

 

改變如「漣漪」,要由內而外

 

John Maxwell 曾經是一個大教會的主任牧師,有許多經歷改變的經驗。他認為改變的成敗常常取決於領袖傳達異象的能耐,用「投石入水,産生層層漣漪」的比喻,來說明由內而外的層層溝通與傳達異象的重要性。

 

改變的中央起點

 

他認為改變的中央就是領袖自己,再逐步向外擴散,必須按部就班,循序漸進,不可操之過急,草率行事。

 

他以自己牧養的教會為例,說明每次要進行改變時,都習慣問自己五個問題:

 

1、這是我的主意還是神的主意?
2、我願意為改變付出代價嗎?
3、倘若實施改變,我可能失去誰嗎?(可能有人會離開這個教會)
4、這需要多少時間才能完成?
5、改變以後,我還在嗎?(我可能會被迫離開)


這些問題都要領袖自己坦誠面對,而且要準確作答;否則他會於心不安,失去衝勁。這是領袖在做重要決定以前的必要功課,他/她必須要獨自(solitary)安靜(silent)地禱告沉思。耶穌基督被賣的那一夜,在客西馬尼園的禱告正是我們的榜樣。

 

第二圈:關鍵人物

 

每一個團體都有關鍵人物,他們會左右許多跟隨者。沒有這些關鍵人物的支持,創新的改變會失敗。這些人有的位居要津,有的雖然沒有職位,卻仍然能夠影響許多人。

 

John Maxwell 說領袖必須與這些關鍵人物溝通四件事:

 

1、他們必須明白領袖的異象和委身,以及領袖為創新所作的犧牲。
2、他們必須完全認同改變,不但明白改變的必要,也願意協助改變。
3、領袖必須支持他們,因為他們能夠影響小組成員,他們的支持應該有回報;他們也應該支持領袖。
4、領袖必須讓他們有足夠的時間去了解創新的細節,俾便達成大家都說這個改變是我們的主意。

 

第三圈:決策者

 

領袖要深入認識決策者,要與他們有深度的交通。他們是被會眾推選出來的,是有權力做決定的一群人。領袖必須了解他們的作風和傾向,最好要與每一個決策者有單獨的會面,然後再進行小組交流。John Maxwell 的定律是:「順暢時小組會面,逆境時單獨處理。」決策委員會的決策者若能產生同感,領袖要推動的創新才可能順利實現。

 

第四圈:深受影響者

 

這些深受影響者常常是參與並執行創新的工作人員。領袖要做三件事:請他們提供資料,激發他們的興趣,並且盡可能讓步。

 

領袖的異象和夢想很多只是粗枝大葉,必須要這群人把異象化為實際的工作,他們知道的問題常常是領袖不知道的,他們能夠解決的問題也是領袖不能夠解決的。因此領袖必須和他們密切合作,去微調和實現夢想。

 

第五圈:會眾

 

領袖並不經常需要會友投贊成票,而只希望知道他們的傾向或意圖。他需要知道的是:他們會跟隨他們的領袖嗎?頭四個圈子的人如果都傾向同意,第五圈的人多數會接納。大型教會把問題先在較小的會議中解決,然後再交會員大會審議,常常就能夠順利通過,也比較容易推動執行。有些小教會常常把問題直接送交第五圈審議,希望由全體會眾一起來解決問題,反而常常造成誤會和敵視,使得改變更加困難。

 

以上所說的這個漣漪效應是John Maxwell 在Leaders on Leadership 一書中的現身說法註,教導我們如何有效帶領變革的原則。這些原則也適用於其他的地方。不論在家裡,在公司裡,在社團裡,創新或改變要順利推展,都要小心謹慎。必須要有屬天的智慧,有步驟地去有效溝通;否則你可能會遭到莫名其妙的反對和阻擋。古往今來,許多良法美意常常因為溝通不良而胎死腹中,或是功敗垂成,殊為可惜。

 

我從小在大家庭中長大,我的父母若有重大的決定,他們兩人會先達成共識,再與我年長的兄姊們溝通,取得他們的理解,最後再與我們這幾個較年幼的孩子們說明。後來我在公司裡也學習用同樣的方法去溝通。尤其到了美國,我的公司有500多位同事,其中只有十個華人,有許多種族和文化背景。多年來,我們能夠和睦相處,協同合作,不斷地拓展業務到二十多個國家,實在都是神的恩典,也是得利於有效的溝通模式。

 

主耶穌說:「你們要先求衪的國和祂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馬太福音6:33)我們要從神的眼光來看看事情,必須先確定這是對的事,也同時考慮甚麼是對的方法。你要作忠心良善又有見識的管家,必須要先謙卑地求問神,明白這的確是神的旨意,而不是你個人的雄心或私欲。這樣,你的信心才會堅定。其次,你要求神賜給你智慧,賜給你合適的策略和方法。然後你要一步一步的由內而外,一層一層地去溝通,使參與者彼此同心合意,大家共同努力,一起去使變革圓滿成功。

 

註:本文所述的領導力漣漪效果(Ripple Effects of Leadership)是根據George Barna所編輯Leaders on Leadership一書(Ventura, California Regal Books, 1990),第九章 ,Elmer Towns,“An Inside Look at 10 of Today's Most Innovative Churches”,作者取材於對John Maxwell 的採訪。

 

 

林豐樑,自1989至2013年擔任全美六大租車公司之一的Payless Car Rental System Inc. 董事長兼CEO。現任基督使者協會的董事,專心致力於職場宣教與企業轉化的事工。

 

KRC消息

夥伴活動

神國雜誌歷年刊物

神國雜誌欄目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