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戰?

牧者與長執相處關係的挑戰

 

文/林敏雯

 

▲中壢真理堂林雄堅牧師(左)認為:神賦予教會榮耀地位,應該以彼此相愛為號召,進而影響社區、社會。

 

牧者與長執原該形成服事神與人的團隊,也都是屬靈品格受敬重的人。但他們帶著個性、文化背景、屬靈成熟度、領導模式等等的差異,對事工發展方向看法不同,對職責界定不同,甚至對雙方亦有不同的期望。

 

由於這些不同,牧者與長執相處關係面對極大的挑戰。

 

聖經原則其實很清楚。教會元首豈非基督?主耶穌不是賜下命令,要信徒彼此相愛?保羅在提摩太前書五章17節不也如此教導,當更加尊崇「勞苦傳道教導人的」?

 

正因為教會屬基督,牧師、執事都應遵循聖經教導行事,使得每一個相異的「看見」、「感動」都找出神學觀為依據,每一個不同的「異象」、「使命」也引用經節為後盾。當牧師與執事各自認為站在神的一方,或說神站在自己那一方,意見不同往往演變為是非論斷,衝突解決成了「代天行道」,最後惡化為神魔對峙,全面「聖戰」。

 

差異︰是敵、是友?

 

(案例1)年初召開事工檢討會議時,牧師建議兒童主日學增班,加強老師訓練,並舉辦暑期聖經學校。他認為發展兒童事工,可有效吸引當地華人來教會,應該馬上著手進行。

 

執事們看法不同。他們覺得兒童事工固然重要,但應先徵詢會眾加入教師培訓的意願,研究哪一套教材合適,下年度時再決定是否增加預算。

 

牧師說︰「神的工作不能等。」

 

執事回答︰「周全的計畫是成功的要素。」

 

許多教會可能有類似案例中的經驗︰牧師和執事們顯然對事工執行的程序與進度各有主張,即使出發點都是開拓福音工場,擴展神國度。

 

當差異出現時,難免產生碰撞、磨擦,而看待差異的態度足以影響我們面對意見相左的那方時,所採取的行動。

 

若以積極態度看待差異,截長補短,彼此接納,彼此建造,可成為雙方長進的契機。若以消極態度看待,差異將成為偏見的依據,結黨的手段。若再淪為權力爭奪的工具,非分出個我對你錯,最終導致關係決裂、教會分裂,使神國的發展受虧損。

 

其中的轉折點,在於這些持異議之人,到底是敵、是友?

 

倘若牧師與執事能看彼此為同工,以尋求靈裡合一為原則,先禱告等候對方是否也得到相同的感動,且在態度上彼此尊重;執事對牧者的屬靈領導心悅誠服,牧者慎重考量執事誠懇的建議。一旦決定方向便全力投入,不再堅持己見,就算結果不如意,也不冷嘲熱諷,「你看,我早說過了……。」

 

反之,若牧師視執事為制衡、執事看牧師為雇工,彼此提防,任何事件都能成為衝突的導火線。牧師堅持自己承擔傳道、禱告的重任,任何決定都是神的啟示,反對他就是抵擋神。執事強調民主社會中人人平等的觀念,是會友代言人,牧師必須聽取意見,不能專斷。

 

牧者與長執相處關係中,如何界定各自角色,如何形成同工團隊,互為屬靈夥伴,成為微妙敏感的議題。

 

楊寧亞牧師曾任臺灣信義會監督多年,現任臺北真理堂主任牧師。他認為牧者與長執的相處類似夫妻關係,丈夫愛妻子如同愛自己,妻子也當敬重丈夫。楊牧師以合一為帶領教會的最高原則,強調溝通,以愛來建構弟兄姊妹的團契。

 

信義宗教會採監督制,教會由牧者為主導,會友與執事同工都相當尊重牧者。但這也不表示牧者可以為所欲為。

 

臺灣中壢真理堂主任牧師林雄堅提出以初代教會為劃分牧者、長執位分與職權的依歸。牧者與長老組成的教牧團隊,要「專心以祈禱傳道為事」;受揀選來執行事工與管理事務的執事,也應是靈命成熟,「被聖靈充滿,智慧充足的人」(參考使徒行傳6:1-4)。

 

林牧師切盼執事扮演支持者的角色,在領袖做任何決定前,以溫和的態度提出建議。牧者承受神所賜的屬靈權柄,成為教會屬靈領導,也當謙卑聽取同工看法。因為他們雖具最後決定權,同時需要擔負最終責任。

 

文化︰禾場、戰場?

 

(案例2)明城恩典堂原是附近大學校園團契成長後建立的,許多執事同工都在校園信主成長,留學生仍是教會主要福音工場。

 

教會才聘請的李傳道參加幾次學生聚會後,主動向負責學生事工的徐執事表示願意帶領查經,並且建議由弟兄姊妹開放家庭,逢年過節時接待學生。

 

徐執事卻回答李傳道︰「我是這個學校畢業的,學生可以看見主怎樣賜福我的學業和工作,由我帶領比較有信服力。」

 

自1991年迄今擔任洛杉磯華人教會同工聯會總幹事的邱茂松牧師,曾出面協調許多牧者與長執的衝突,也觀察到他們相處關係中的一大挑戰—教會裡到底誰說的話算數?

 

▲楊寧亞牧師勸勉牧者堅守教導的崗位,作全會眾的屬靈父母。

 

華人留學生與新移民湧入北美,實為福音廣大禾場,卻也帶來中西文化和屬世、屬靈文化的雙重衝擊。如同案例中的李執事,許多北美華人教會的長執同工或事奉多年,或事業有成,不論屬靈、屬世都累積了見識和地位。

 

邱茂松牧師分析,華人傳統敬老尊賢的觀念,使得牧者向來享有教會內外人士的尊崇。對北美華人信徒而言,西方文化強調的人人平等,混淆了聖經順服權柄的教導。一旦創立教會的牧師退休,長執輕看新任傳道的學、資歷,很可能不如對老牧師般敬重。加上他們在企業界耳濡目染一套管理評估的制度,也想在教會中實現,往往以批判眼光衡量牧師,牧師「表現不佳」就不能續聘。

 

文化能影響人際相處的態度,但是牧者與長執的關係還要加上屬靈層面的考量。

 

神對人平等看重,同時也賦予人不同的使命與角色。邱牧師建議牧者與長執在態度上要彼此尊重,坦誠相待。畢竟牧者並不是一個職業,而是回應神呼召、獻身從事的一個專業。長執需要接受牧者屬靈的領導。

 

▲牧者可接受訓練,學習處理衝突,並在教會中推動和平使者事工。

 

牧者對長執也要信任,體念他們在一週辛勞工作後,週末全用來處理教會的事。長執對神國事工所付出的時間、心力,完全出自愛神愛人的心。

 

善用教會評估,其實可以更有效管理教會。這個工具有「策勵作用,而非『找錯』,它能減少主觀批評,增加客觀的了解……。」(《教會行政管理學》,蘇文隆,華神出版社,2004修訂版)

 

牧者與長執若少了對文化的考量,互動之間加入許多的「以為」、「假設」,引發的誤會在相處關係中發酵,久了便會釀成衝突。

 

史晶蘆牧師曾在加勒比海島國宣教多年,目前為希望國際事工亞洲部門主任。她觀察到信徒背景多元,以所牧養的華人教會為例,會友包括來自中、港、臺的移民,還有世界各地的華僑,以及華人妻子的美國丈夫,加上生長於美國的第二代移民。

 

史牧師鼓勵牧者接受跨文化牧養的訓練,對不同背景的信徒有更深入的認識與更敏銳的體貼。因為文化不僅影響信徒對權柄的接受態度,也影響面對衝突的態度與解決衝突的方式。多一層認識就多一層理解,也更能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

 

恩慈︰挽回的關鍵

 

牧者與長執相處挑戰極大,衝突在所難免。多少時候因為各自「眼中的樑木」,阻礙和好關係。當事人滿懷義憤要彰顯天理,怒氣扭曲立場,由事件評斷轉為人身攻擊。

 

耶穌在馬太福音十七章15至17節中的教導,是處理人際衝突的步驟。就算對方終究不肯改變,公義的神必不以有罪為無罪。多位受訪牧師均表示,牧者、長執面對關係中的挑戰時,亦要承認神的主權。

 

希望國際事工的史晶蘆牧師強調以恩慈相待,以溫和的態度傳遞真理,不僅能更有效化解關係中的張力,也有機會挽回犯錯的一方。

 

她回想在開曼群島(Cayman Islands)宣教時,主持興建教會學校。一次將數千美元交由一位執事購買建材,沒想到他挪用了這筆錢。

 

史牧師得知此事,急欲將他的罪行公諸於世。但是越想控訴,心靈越感沉重,因為一旦揭發,這位弟兄不僅從此不容於教會,也無法再於島上立足。

 

她騎上腳踏車來回繞了小鎮幾趟,不斷禱告。最後史牧師只告知教會幾位相關執事,接受這位弟兄分期償還虧欠的金錢。犯錯的弟兄有機會回轉,使得他的靈命有了極大轉變。史牧師憶起多年前的經歷,仍為神的憐憫深深感恩。

 

和好︰必要且至要


衝突解決實不易,然而和好是必要且至要的。

 

洛杉磯同工聯會的邱茂松牧師時常鼓勵牧者與長執以彼此代禱來連結。教會同工不比職場同僚,除了共事關係,還多了主內弟兄姊妹的情誼,是同走天路的夥伴。彼此的關懷更應該超越事工成效,是真誠的全人關懷。

 

臺北真理堂的楊寧亞牧師認為同工團隊的關係需要長期經營,平日以信任與守望在「愛的戶頭」裡擁有大筆存款。一旦出現不愉快,要馬上和好,彼此認罪、饒恕。

 

他提醒牧者與長執,撒但能透過世界的價值觀和人的罪性,惡化衝突的深度與廣度,導致會眾信仰受打擊,教會走上分裂之途。這對神的國度將是多麼大的傷害!

 

楊牧師語重心長地勸勉牧者堅守教導的崗位,作全會眾的屬靈父母。因為許多衝突加劇,在於對真理認識的偏差。牧者或長執失職,並非因為沒有勝任的能力或知識,而是疏忽作神兒女彼此相愛、順服的功課。

 

他企望同工團隊全力投入教會的外展,因為時常傳福音,時常溫習救贖真義,回想自己蒙神赦免、得神醫治的經歷。惟有自己與神和好,才知道如何與人和好。我們不就像馬太福音十九章耶穌的比喻中,那位欠債千萬卻蒙赦免的僕人?所蒙憐恤何等大,豈不更該憐恤我們的弟兄?

 

▲衝突所帶來的傷害,需要教會同心祈求神的赦免與醫治。

 

重建︰化危機為轉機

 

中壢真理堂的林雄堅牧師提出面對衝突的另一種角度。意見不合、看法不同,甚至對教義解釋起爭執,都只是冰山一角。利用衝突的顯露,探究心靈深處的問題,是品格受磨練、生命得成長的契機。

 

多年前當他決定回應神呼召全職傳道,預備進入神學院時,正是所處的教會衝突白熱化之際。會友在大會中唇槍舌劍,牧者、長執、會友相互攻擊。林牧師看見同席的岳父母,靜默中傳達的尷尬與憂心。

 

返家途中,岳父開口了。「教會這麼亂,還要出來作傳道人嗎?」

 

林牧師心中湧起深刻感動,「是的,就因為教會這麼亂,我更應該出來作傳道。」

 

過去的經歷銘刻於心,他切身體會教會合一的重要。參加和平使者協會2009年於臺北舉辦的教牧研習會後,林牧師極力在教會中推動和平使者事工,已有逾兩百位同工接受訓練。他一直秉持如此信念︰神賦予教會榮耀地位,應該以彼此相愛成為招牌,影響社區、社會。中壢真理堂在林牧師帶領下,積極朝此標竿努力。

 

衝突所帶來的傷害,需要神的赦免與醫治。教會可藉由嚴肅會(古猶太人於住棚節隔日繼續慶祝,百姓要到會幕前聚集;今指基督徒為重大事項悔改、反省、禱告的聚會。)聚集會眾,同心向神祈求(參考《教會衝突的處理與重建》,游宏湘、邱清萍,2002)。使徒約翰的諄諄訓誨,傳達了我們蒙赦免、得潔淨的應許(參考約翰一書1︰9)。

 

牧者與長執的相處關係的確面對許多挑戰,甚至引發激烈衝突。然而舉起聖靈寶劍時,刀口該朝哪個方向?

 

正如保羅在以弗所書六章11至17節所述,神所賜的全副軍裝,是為了抵擋魔鬼的詭計。這,才是「聖戰」的對敵!(本文照片由中壢真理堂及臺北真理堂提供。)

 

腓利門書衝突處理7原則
1. 謙卑。
2. 誠實。
3. 敞開心懷。
4. 順服。
5. 樂觀。
6. 尊重神的主權。
7. 出言謹慎。
(資料提供:史晶蘆牧師)

 

認罪7項練習
1. 向每個被你得罪的人認錯。
2. 避免「假如」、「但是」與「也許」等字眼。
3. 具體認錯。
4. 承認所造成的傷害。
5. 接受後果。
6. 改變你的行為。
7. 請求饒恕。

(資料提供:美國和平使者協會Peacemaker Ministries)

 

 

作者小檔案

林敏雯,鍾情古典音樂與文學,致力文字事奉。

 

KRC消息

夥伴活動

神國雜誌歷年刊物

神國雜誌欄目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