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海啸衝击、未来效应及安度之道
文/温英干
经济学家金德伯格在1978年著作中提到:西方历史上几次金融危机,都遵循一套三部曲:狂热(或泡沫)、恐慌和崩溃。1在金融市场崩溃前夕,经济情势大好,许多人在狂热的风潮下纷纷进场投资,热钱滚滚;随后股票泡沫化,引起恐慌,最后崩溃,导致投资人血本无归,得经过相当时日,经济才开始复甦。这次金融风暴看似遵循这三部曲,但局势比过去的金融危机更加严峻;美国联邦準备理事会(下称联準会)前任主席葛林斯潘(Alan Greenspan)称为「百年一次的信用海啸」;曾经正确预测金融危机爆发的纽约大学商学院教授鲁比尼(Noubriel Roubini)也说:「这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资产与信用泡沫。」
此次金融海啸事前有很多徵兆,但多数人还是没有知觉,就连执掌美国中央银行、为全球金融执牛耳的葛林斯潘也没预想到,什至「事后诸葛亮」也不多,因为金融是一项专业知识,成因错综複杂,连财经专业的人也不一定全盘了解。本文旨在帮助读者釐清全球金融海啸的前因后果、造成衝击及未来效应,进而提供读者合乎圣经的安度之道,互勉互励。
目不暇给的风暴侵袭
2007年4月2日美国第二大次级房贷公司,新世纪(New Century)申请破产保护,埋下次级房贷风暴的引线。8月6日美国第十大房地产公司,美国房屋抵押贷款(American Home Mortgage)申请破产保护。一连串风暴席捲美欧股市,表示投资人对美欧金融情况失去信心。8月份美国联準会累计向金融系统挹注1472.5亿美元,以防次贷危机恶化,使投资人稍稍恢复信心。但股市到10月中衝到历史新高后就节节败退,投资人开始恐慌。2008年3月美国五大投资公司之一的贝尔斯登(Bear Sterns)在濒临破产前被摩根银行(JP Morgan Chase)以极低价格收购。
2008年7月开始,一连串令人目不暇给的事件快速发生,这里只举出几件大事:
7月13日美国前两大房贷机构: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地美(Freddie Mac)(简称二房)爆发财务危机。美国财政部和联準会宣佈救助二房,提高其信用额度,并承诺必要时购入两公司股份。9月7日美国财政部宣佈接管二房(从民营变为国营事业),各挹注1000亿美元资金纾困。
9月15日华尔街五大投资银行之一的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在政府拒绝纾困后,申请破产保护。同日,陷入经营困境的华尔街美林(Merrill Lynch)投资公司,同意以500亿美元价格由美国商业银行(Bank of America)併购。次日,遭债信评等降级的全美最大保险公司美国国际集团(AIG)股价大跌,导致亏损加剧,美国财政部及联準会决定出手850亿元援助,以免欧美金融全面崩盘。
9月18日联準会与全球央行对信用市场挹注3000亿美元;美国政府金融纾困案消息释出后,股价反弹,道琼指数大涨3.86%。9月29日美国众议院投票拒绝纾困计画,共和党议员主导反对,导致美国道琼暴跌778点。10月1日美国参议院通过修正版纾困方案,增添赋税优惠及提高联邦对银行存款保险上限,从10万美元提高至25万美元。10月3日众议院终于通过修正版纾困计画。各国政府也相应提出各自的纾困计画拯救本国金融和经济。
金融海啸的远因
金融海啸袭击全球,几乎无一国家得以倖免。自1930年代美国大萧条波及欧洲至今,还没见过这么严峻的情势。以下简介这次金融风暴的远因和近因,由于风暴由美国开始,本文以美国为主要分析对象。
1. 美国人过度消费和负债:美国人习惯借债度日,不但政府寅吃卯粮,民间也债台高築。联邦政府预算赤字庞大(2008年度达4548亿美元,高过2003年破纪录的4127亿美元);2008年底政府公债馀额已达10.7兆美元,约占国内总产出(GDP)14.5兆的四分之三,其中4.3兆为外国政府所拥有。其次是对外贸易赤字庞大(2008年约8000亿美元),包括抵押贷款、消费贷款、银行贷款等家庭「信用」债务馀额已达14兆美元(其中以房贷最多,约占四分之三)。
2. 政府放任缺乏监管政策:1980年代美国雷根总统、英国柴契尔首相推动经济自由化的「新自由主义」,影响全球民主国家跟进,蔚为风潮;主张政府减少干预,一切回归市场机制,让市场决定供需均衡。其中三大财经政策为民营化、贸易自由化及减少管制(航空、能源及运输等市场管制),主要目的为促进经营效率,此外还大力推动减税及缩减社会福利,以提高经济成长率。这种种措施虽被抨击为图利企业和富人,但非所有松绑都有问题;航空业及电信业的松绑使竞争增加、产品价格降低,的确造福了消费者。
3. 金融改革法案后患无穷:1999年11月美国国会通过「金融服务业现代化法案」(Financial Modernization Act),推翻1933年国会通过的格拉斯─史迪格(Glass-Steagall)法案,让一般银行亦可成立投资银行,从事其他金融业务。此项法案通过后,所有金融服务业落入保险公司、退休基金及證券公司等几家大金控手里。华府政客的推波助澜,增加这些大金控公司的势力。商业银行、股票经纪商、对冲基金、机构投资人、退休基金及保险公司都可以彼此投资持股,将所有金融业整合起来,美其名为增进效率,实则由华尔街金控巨头幕后操盘,成为「全球金融超市」,纵横天下。以前银行不能跨州设立,现在也获准,对手银行纷纷遭併购或倒闭。金融改革促使衍生性商品氾滥,又缺乏风险预警机制;高度错综複杂的衍生性财务工程商品,目的原为避险,至终却爆破。
4. 金融界贪婪的道德危机:由现货(股票或债券之实体经济)衍生出来的證券商品(虚拟经济),政府虽不管制,获利却什高,吸引银行及投资者盲目跟进。而华尔街以高薪奖励各大企业执行长,即使企业未获利,高级经理人都坐领钜额报酬。旗下金融从业员也享受高待遇,吸引名校商学硕士(MBA)蜂拥而入。当股市价格上扬,金融从业人员及投资人都获利。在房市泡沫化之前,经纪人和房贷公司拼命贷款给信用不够格的人以赚取庞大佣金,即使借款人无法偿还,这些获利者早就脱身远逃了。
货币及财政当局过去几年来并未以管理银行的法令配套措施进行严格管理,一再忽视、拖延的结果,危机一发不可收拾。葛林斯潘在2008年10月23日在国会作證时坦承,当年他「过分相信自由市场『自行校正错误』的能力,没预料到不良的抵押贷款所带来自我毁灭的力量。我们误认为金融界为了自利及股东权益,会比法规更谨慎管理自己的资产,对此结果实在难以置信」。由此可见,忽视人性贪婪、不加节制、缺乏监控的恶果非常可怕。
5. 全球化运动增加风险:1980年代开始,国际机构如国际货币基金(IMF)鼓吹资本自由化,以利国际贸易。但若没有谨慎的配套措施,资本自由移动会带来灾难性的金融危机;南美的智利、阿根廷、墨西哥及东亚各国都曾在1980及1990年代爆发金融危机。此外,世界贸易组织(WTO)谈判多年后于1995年成立,也大力推动贸易全球化及自由化;1997年WTO通过「全球金融服务业自由化协议」,1999年生效,目的在开放各国金融市场,资金可以自由流动,但风险也因而增加。
金融海啸的近因
1. 网路科技泡沫与战争:2000年3月美国网路科技股票泡沫崩盘,许多在网路科技的投资人损失惨重,紧接著2001年911事件导致美国发动阿富汗反恐战争,后来又发动伊拉克战争,大量耗损美国国力与资源。
2. 次贷危机的形成:次级房贷危机是这次金融风暴的引爆点。相对于优质房贷,次贷是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多为蓝领阶级)提供的贷款,其利率比一般抵押贷款高二至三个百分点,因此加大还款难度。这种放松贷款标準(如不用付头期款、不用收入證明,也不评审抵押单位质量)的房屋抵押贷款很快形成次贷市场。1994年美国抵押贷款只有5%为次贷,2006年上升到20%。除美国外,英国和西班牙等欧洲国家也有类似现象。
3. 二房引燃危机:1990年代开始,柯林顿政府向二房施压,促使降低贷款标準给较弱势购屋者(少数族裔及低收入者),次贷成长。国会议员及政府官员也有放水之嫌,他们受许多利益团体包围,赞成松绑,却未善尽监督之责。
二房经营方式雷同,都未直接提供购屋者抵押贷款,而是向银行和房贷放款业者收购抵押贷款,将这些贷款重新包装为證券化产品,再由他们担保售予投资人,以利融资,却因次贷违约案件迅速增加,二房损失惨重,美国财政部不得不介入抢救。
4. 衍生性商品助长劣势:二房购买商业银行和房贷公司流动性差的贷款后,通过资产證券化,转换成债券在市场上发售,吸引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来买,而投资银行利用金融工程技术,将其分割、包装、组合,再出售。最初一元的贷款可被放大为N倍的金融衍生产品,而当泡沫破灭时,就是加倍衝击。估计2006年有1000亿美元次级房贷包装进入总额3750亿美元的抵押债务债券(CDO,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s)。加上「槓桿」比例更高的信用违约交换保险(CDS,credit default swap,2007年高峰期总保额竟达62兆美元,比全世界GDP总额近60兆美元还多)破灭的连锁扩大效应,几家大投资公司及保险公司措手不及,导致破产或由国家挹注资金纾困。一向严谨的信用评等机构如今成为金融风暴的帮凶,他们不负责任的评等大大误导全球的投资人!
5. 联準会升息雪上加霜:2001年为刺激经济,美国联準会连续十一次降息,使房价大幅上升;之后又因打击通货膨胀开始一连串十七次升息,使房价快速缩水。当联準会在2004年开始升息,利率大幅攀升,遂加重以「机动利率」为主的次贷购屋者的还贷负担,再加上油价上涨导致景气减缓,美国住房市场开始大幅降温。失业率增高,很多次贷的借款人首当其衝,特别是蓝领阶级被裁员,付不出房贷,加上资产缩水,难以将房屋出售或藉由第二贷抵押获得融资,违约还款及房子变成法拍屋的数目急速上升。受此影响,房地产贷款有关债券的评估价格下跌。一旦抵押资产价值缩水,很多金融公司资产负债表的平衡就会产生危机,透过连动债波及整个链条(CDO、CDS),情势更加恶化,而全球金融业购买这些连动债者,至2007年房市次贷问题终于爆发,股市崩盘,引发金融海啸。
金融风暴的衝击及未来效应
有如1997至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全球化使全球金融都绑在一起,美国开始的金融海啸造成骨牌效应,迅速蔓延到其他国家。与美国经济关系愈密切、金融愈开放的国家,或体质不佳的国家,在措手不及的情况下皆被波及;冰岛濒临破产,欧洲各国、南韩、乌克兰、匈牙利、俄罗斯等国股市也随之崩盘。
各国政府都跟随美英两国的方式自行提出本国纾困案,来挽救濒临崩溃的金融市场及可预见的经济衰退。这种大量举债的纾困案目的在使金融体系恢复正常运转,提振投资人信心。1930年美国大萧条政府赤字财政,起步较晚,但因政策错误,萧条加深,虽然景气至终恢复,但终结大萧条的功臣却是「美国加入二次大战」!为免重蹈覆辙,这次各国联手用降息的货币政策和赤字的财政政策,使市场资金活络,希望能使衰退中的经济尽速复甦。以下是全球金融海啸对未来的影响:
1. 金融资产缩水:股市和债市泡沫化崩盘,投资人的證券资产都大幅缩水。2008年是美国股票族损失最惨重的一年:道琼工业股票(30股)、标準普尔股票(500股)指数分别下跌34%和38%,为1931年后下跌最严重的一年。
估计股民总损失约6.9兆美元,相当于过去六年所赚的全都吐回!将退休金放在證券资产上又靠其孳息生活的人,收入减少,更不敢多消费。房价下滑,也使房主资产缩水,特别是在房价上涨时勉强购屋者。预期未来房价将降到与一般人收入相当的合理价位。
2. 经济衰退,失业率上升:经济成长有赖下列三大基本指标:国内总生产GDP=消费+投资+贸易顺差(即出口─进口)。由于工业国家减少消费,导致生产者减少投资,也影响对外贸易、进口减少,连带影响出口国家之出口减少(如日、中、台及南韩)。全球经济不景气,将使各国减少进口,造成恶性循环。预计美国不景气将持续一两年,最坏可能出现日本从1990年代至今,长达十年的成长停滞。经济衰退伴随失业率提高,将导致消费更为紧缩。
2008年11月美国失业率6.7%已达十四年新高,预计2009年可能再攀升到7.4%。为刺激经济,各国竞相降低利率。美国联準会在12月中已将基本利率调降至历史新低的0-0.25%,中国与台湾的中央银行也连续降息到新低点。
3. 财政赤字扩大,债留子孙:美欧各国拯救金融的钜额支出,将缩减政府未来的支出能力。本来可支应其他项目的财源,现在要移作呆帐打消,是无谓的损失。最新估计,2009年联邦政府赤字可能达2兆美元,约为GDP之14%,创1983年史上最高6%之两倍。因而,政府可能削减社会福利。政府的举债要等经济好转后才能逐渐摊还,造成债留子孙的影响。
4. 金融信贷可能减少:虽然各国竞相降息,银行可能因为需求减少而减少放贷。降息措施也使依靠固定利率生活的族群生活水準下降。因为信心不足,企业和消费者也不敢大幅借款,在这种恶性循环下,经济反而更难复甦。
5. 要求金融改革:各国普遍要求加强金融改革,强化监督机制,避免高阶经理人得到高报酬,及防止衍生性商品过度操作,成为赌博式投资。美国政府为了纾困而入股银行,2008年底已经持有209家银行股份,与过去主张自由市场经济的理念大相迳庭,可能有助于金融管理的改革。
6. 美国国势下滑:最近有G20国家2与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开会,共商解决金融危机。G20成员国总人口占全球三分之二,国民生产毛额(GNP)占90%,贸易总额占80%。G20国家要求增加管制、遵守共同会计原则、找寻方法恢复对新兴及发展中国家的信贷,要求IMF加强预警能力、监视各国经济情况及提供政策建议。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如能携手合作,较能一起度过国际难关。从工业国家邀请发展中大国参与协商,可以见到发展中国家的发言权增加,而美国国势开始下滑的趋势。
7. 衝击台湾及中国大陆:这次全球金融海啸,中国大陆及台湾也受到严重波及。美欧向中台进口订单在2008下半年已有衰退现象,直至2009上半年,两岸都将面临经济衰退、失业率大幅上升的危机,目前已各自采取刺激经济回温的政策,效果如何还要看全球经济如何一起因应,共度危机。
基督徒的省思与安度之道
这次风暴使大多数生活状况较好的人,经历了资产(主要是房地产)大幅缩水的损失;公司裁员风潮,也可能面临失业;靠利息收入过活的人士将因零利率时代的来临,面临入不敷出的窘况。基督徒如何因应金融风暴带来的困境?在此笔者提出合乎圣经的安度之道与参考经文出处,期盼与大家一同省思:
1. 确定神的主权:神是世上万事的掌管者。神掌管我们的事业、职业、家庭,也是所有财物的拥有者,我们只是「属神财物」的保管者与使用者。我们要体会,得货财(赚钱)的能力都是神所赐的(参考申命记8:18)。
2. 持守管家身分:既然事业及钱财都是属于主的,我们是以管家的身分来使用钱财。务要作个良善忠心的好僕人,在见主面时赢得主的讚许(参考马太福音25:21)。股票缩水、房价下跌,都是神允许发生的,不必过于忧心,在艰困时期正是我们学习倚靠主的时候。
3. 检视优先顺序:基督徒在神里面的生命最重要,透过这次金融海啸的衝击,我们当检视自己生命的优先次序,是否出了问题?先求神的国和义(参考路加福音12:29-31),祂必充充足足成就一切,超过我们所求所想(参考以弗所书3:20)。
4. 随时多方祷告:神允许金融风暴发生,为使我们经历祂的信实。所以,我们要为全球经济困境、国家和社会、周遭的人祷告,求神怜悯并牵引我们安然度过这段黑暗期。神掌管一切,什至容许灾难发生在敬虔人的生命中,叫他们最终得益处。受到金融风暴严重影响的基督徒,更要谦卑来到主面前,学习在困境中倚靠主(参考罗马书8:28)。
5. 审慎处理钱财:我们处理钱财的态度,呈现出我们属灵生活的品质。愈遵照圣经原则审慎理财,与主的关系愈密切(参考路加福音16:11);钱财和主互争首位,我们千万不可贪爱钱财(参考马太福音6:24),以致有了钱却失了平安喜乐。
6. 掌握理财之道:钱财攸关民生需要,神要我们受到装备,实行合乎圣经的理财之道(参考提摩太前书6:17)。3很多人问我在这时要如何理财或投资,我无法提供答案。根据各方预测,2009至少要到下半年后景气才会有好转的迹象,目前不宜人云亦云、盲目投资。经济情况不好的人,更要节省金钱、量入为出,以度过「荒年」。
7. 积极奉献助人:我们若承认神的所有权,每一笔有关金钱的决定都是一个属灵的决定!我们有馀的要分给不足的,特别在此时期,教会、宣教机构及相关的基督教慈善事业都会面临奉献不足的情况。正好藉这机会多多奉献,帮助福音的机构及弱势族群,积财宝在天上(参考马太福音6:19-21)。此外,如有馀力,不妨到基督徒开的商店消费、带家人出去走走,与家人有更多的互动。
8. 知足避免欠债:圣经将欠债者视为奴隶(参考箴言22:7)。依一般情况,会升值(资产价值超过贷款)的资产如房子,可以考虑举债,但在金融危机下,房价持续下跌,如要脱手也麻烦,最好能尽快付清,过无债一身轻的生活。我们也当更加学习知足常乐,不要为了贪图享受而举债(参考腓利比书4:11-13)。守素安常,学习过俭樸、清心的生活,预备主的再来。到底,我们的生命应当专注在永生上,而非这世上无定的钱财(参考马可福音8:36)。
註
1. Charles Kindleberger(1910-2003),Of Manias, Panics and Crashes,1978第一版,2005第五版。中译本《狂热、恐慌和崩溃:金融危机史》在中国出版。
2. G20指美、日、德、英、法、义、加(先进工业大国,通称为G7)+金砖四国(俄G8+中G9+印度+巴西)+阿根廷、澳洲、印尼、墨西哥、沙乌地阿拉伯、南非、南韩、土耳其+欧洲联盟。
3. 可参考美国冠冕财务事工「圣经理财之道」的教材(美国总部网站www.crown.org或台湾冠冕真道理财协会网站www.crown.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