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无依之地》的心灵境界
文╱邹键
《无依之地》(Nomadland)囊括了2021年奥斯卡三大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和最佳女主角。导演赵婷实为华人的光荣。没有俊男美女的卡司,没有扣人心弦的剧情,什至没有温馨圆满的结局,这类似纪录片的电影该如何欣赏?
希望透过认识影片所传承的经典文学,以及剧情和关键人物的转机,帮助读者就算不同意,也可理解主角最后「无依」的选择。在将壮阔风景尽收眼底的同时,也从不同视角来探求自己的心灵。
从影片的取景,看得出是以自然纯朴为美的最高境界。这是继承了美国19世纪中回归大自然和成立国家公园的运动。梭罗的《湖滨散记》(Walden)应是其中的代表作,他深信回归自然界才能体验生命真正的意义。他选择了远离文明,在湖滨自己盖了小木屋,以最不文明的方式度过了两年多的日子。他认为有智慧脱离对物质的依赖才是真正的富足,并强调大自然不需要人工美化,信仰不需要包装,人也不需要面具。1 他每天深入观察,投入环境中的所有植物、动物、自然景象,和季节变化,描述其中奥秘,享受无依的生命。《无依之地》的各个片段几乎都可找到《湖滨散记》的思维根据。
▲华裔导演赵婷执导的《无依之地》,讲述「无房,不是无家」的Fern开车上路,沿途结识朋友,也探寻人生。
路程中客旅
这是一部典型的路程影片,特色是主角往往因为逼迫、叛逆、逃避,也有部分的自愿,驾车走上完全陌生的路程。途中危机重重,但也慢慢有了新的学习、领受、体验,和突破。没有英雄或爱情电影中的性感主角,以战胜敌人或赢取异性落幕。路程影片强调真实的记述,结局是开放的,剧情延展出的探求是持续的。与电影同名的原着提到电影《陌路狂花》(Thelma & Louise)是这类电影的典范。剧中两位女主角受男性逼迫一辈子,因误杀强暴者而逃亡,最后被男性警察包围无路可退,就以开车飞入大峡谷投奔了自由。那自由就是最高境界的「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
本片背景是2008年的经济海啸导致美国许多大公司倒闭,城乡枯萎。主角 Fern 的丈夫也在那时过世,她失去住了几十年内华达州的家乡和惟一的亲人,一切依靠完全崩溃。她以最廉价的方式,改修一台破旧房车,开始了她「无房,不是无家」(houseless, not homeless)的生涯。
在传统工业流失的同时,出现了亚马逊公司大量地吸收失业族群。Fern也慕名加入,在公司安排下,开去指定的房车社区。清早,从气派十足的招牌门口进去;里面是一望无际的大仓库,装置着崭新的电脑化生产设备,人人都忙着扫描和装箱;每天早晨还有像晨更一样的激励话语分享。不错的收入、福利,和免费住房车社区的权利,这样的安排,对失业者来说,还有什么好挑剔的?但Fern却无法忍受这样毫无人性的工作,宁愿辞职,再次面向更艰难的未来。
Fern在亚马逊结识热心满盈的老太太Linda May(素人,非专业演员),建议她去参加房车游民群体和认识主持人Bob Wells。在那里,她碰到一群与她处境一模一样的人。他们开着各式各样修补的淘汰车辆,很多比她的还破烂。出乎意料之外,这群人并不自暴自弃。他们唱着 Willie Nelson的〈再次上路〉(On the Road Again)犹如圣诗,吃百家菜,常常开营火会。
像「戒酒无名会」(Alcoholics Anonymous,简称AA)一样,不隐瞒自己的过失,告白生平的酸甜苦辣。每个人都自己动手学习各样技能,分享生存秘诀。他们以同时有屋顶遮蔽,又有轮子可以漫游大地为生命的骄傲。常常会有人丢出一堆的古董宝贝,每一件都有难忘的历史;不收钱,只希望收取者能够珍惜,好好使用。有严重困难时,大家就看看能否凑些钱来救急,守望相助。这群人带领Fern进入一个全新的生命境界。
Fern从另外一位老太太Swankie学到许多作游民宝贵的宝贵智慧─不依赖他人或物质、自己动手修车、回归纯朴,回归自然。Swankie已经重病末期,却毫不惧怕、不消极,还想开车去老远的阿拉斯加,完成愿望。Swankie使Fern更肯定了这非传统生命的奥秘。
止步或上路
于此同时,Dave出现在Fern的生命中。他个性温和,也乐于助人;爱好大自然,担任国家保护区公园的管理员,也勤劳地在餐馆打工。他很愿意跟 Fern分享过去。除了在帮她忙的时候,把她爸爸在大学时送的盘子打破以外,似乎每一步都是感情建立的绿灯讯号,是位满适合结为老伴的对象。有一天,儿子出现,主动要与Dave和好,接爸爸去一起住。Dave邀请 Fern一起去,但是Fern当时拒绝了来得这么快的求爱,继续漫游,什至尝试更艰难的石头矿区工作。
这部类似美国西部片的电影,仔细观察,可发现导演将东方美德的低调、含蓄,和自我要求,发挥于演员的角色里。在中国经典《西游记》中,唐三藏没有神通智慧或绝顶武功,很多时候还迂腐地坚持看来微不足道的原则,却度过了百般大难。「与世无争」似乎是唐僧惟一的看家本领,贯穿《西游记》,也贯穿《无依之地》的主角角色中。赵婷在接受奥斯卡颁奖时,提到小时候跟着爸爸一起背诵「人之初,性本善」,在影片中也看出「流浪人,性本善」的骨干。
车子抛锚使Fern意识到漫游生活并非能完全随心所欲,她想到去找Dave。那是一个小农场,远离市区的吵杂,还养了许多鸡。Dave家三代同堂,和睦相处,全家也都很喜欢Fern。简单舒适的住家,一点也不奢华;Dave的个性似乎很相配。这样的条件去哪里找?
故事若在这里结束,不也挺好?Fern摸着舒适的家具,想想安定下来,不会孤独,不用打工流浪,似乎上天在弥补她曾经失去的一切。当她回顾这无归属的年日,不断遇见善良新朋友,克服新挑战,随时随地沐浴在原始天地中。她已不是故事开始时,孤苦伶仃的小女子了。
生命的苦难已经使她成熟强壮,天塌下来也难不了她了。此刻,Fern的脸上展现出得奖演技的层层挣扎与决心。她会做出什么样的决定?
旅行仍在进行
旧约中充满了流浪、无依的故事。约瑟从受父亲雅各宠爱的天堂,跌落在埃及为奴的低谷,又遭诬陷下放入监。拿俄米在摩押地失去丈夫、儿子,与儿媳路得相依为命。以斯帖和犹太人在波斯面临灭族的威胁。但以理被掳去巴比伦,几次面临攸关生死的危机。
▲是什么动力促使我们走上人生之旅?这趟旅程是流浪,或是归家?
人的流浪、无依,有时出于悖逆,有时出于遭难。这些流浪、无依的人若能不埋怨,以毅力、努力、诚信,持守对全能神的信心,且在艰苦的环境保有坚定信仰,岂非因他们认识所信的是可依靠的神,是带领归回的主?
思想耶稣在登山宝训所说,虚心、哀恸、温柔、饥渴慕义、怜恤人、清心、使人和睦、为义受逼迫,这样的人是有福的。这些在世人看来或许无依的生活或生命,又有什么让他们得以称为有福?耶稣又说:「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马太福音11:28)在这部不强调宗教信仰的电影里,是否能启发我们回到主的教训和应许?
在生命故事学的领域中 2 ,通俗的故事是以外在的得取作结局;不错的故事比较看重内在收获;高品质的故事是以迈向成熟的成长为核心。Fern成长了,成熟了。《无依之地》提醒我们,不再羡慕别人的财富,放下对世界不公平的怨恨,不求特别待遇,负起责任料理自己,与邻舍守望相助。
是什么动力促使我们继续人生旅途?是什么原因让我们选择独自上路或结伴同行?又有何种眼界能引发我们沉思─这趟旅程是流浪,还是归家?
相信当我们睁开眼目,体验创造之美,仍可勇敢地在磨练中突破成长,深信生命的真善美都还等在未来的路上!
注:
1. 梭罗说:“I went to the woods because I wished to live deliberately, to front only the essential facts of life, and see if I could not learn what it had to teach, and not, when I came to die, discover that I had not lived.”又说,“A man is rich in proportion to the number of things which he can afford to let alone.”(Henry David Thoreau, Walden, Simon & Shuster, 1854)
2. Foley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Lives,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Evanston, 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