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華展現
關懷師母的身心靈
文/林敏雯
圖片提供/王仁美、王祈、楊若男
如果教會聘請師母,「工作概要」和「資格要求」可能包括什麼?教導的恩賜,善於帶領兒童以及成人主日學、學生查經;關懷的恩賜,勤於參與探訪、輔導;烹飪的恩賜,能預備主日的午餐;音樂的恩賜,好擔任司琴和詩班指揮?或者要有方向感,好接送會友;要中、英文流利,並能以粵語溝通?
是否也期待她的個性溫柔安靜且善於社交,生活儉樸且穿著體面,相夫教子且服事眾人?
師母到底是一個頭銜、職位,還是身分?
接受本文採訪的王仁美、王祈、楊若男三位師母,都看到師母們的獨特需要。她們也祈願這些也許曾經被忽視,經歷過傷心艱難,無報償服事教會與家庭的師母們,依然能為神展現生命風華,發揮獨具恩賜。
佳美身分
「其實師母不過是嫁給牧師的姊妹。是牧師的天路伴侶,是妻子、母親,當然也是愛神服事神的姊妹。」王仁美師母這麼認為。
她與劉富理牧師結縭三十七寒暑,攜手歷經在臺、美牧會,以及其後劉牧師擔任正道神學院(前台福神學院)院長的種種服事。回溯身為師母的心路靈程,還得從自己的母親說起。
仁美生長於牧家,記憶中母親總趕早在十個孩子起床前,便花上很長一段時間禱告。母親雖不屬於多有恩賜的師母,但總是甘心情願,固定每週三次打掃教堂。看到母親喜樂忠誠的態度,仁美從幼年起便祈望將來成為師母。
王祈師母目前與夫婿黃宏生牧師一起牧養洛杉磯全人豐盛教會,自大學時奉獻服事,便開始預備自己承負師母的責任。黃牧師就讀中華福音神學院期間,她便常與其他神學生的太太們在一起,彼此鼓勵代禱。
牧會與許多職業不同,不只做事更要「做」人,承擔更新生命與心靈的工作。處在神所託付各式各樣,不同背景、性格的人群中,王仁美與王祈都曾面對許多人際關係的挑戰,也都曾行經灰心疲憊。
王祈回憶過去在一間不斷更換牧者的教會服事時,如此想過:「從前當老師,學生的一點進步都得到家長無比的感謝與尊敬。而今為教會盡心盡力,全然奉獻了,弟兄姊妹仍不滿意。」縱然如此,她仍體驗神的應許─「萬事」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
仁美憶起與劉牧師牧會期間,教會不論是崇拜形式的改變或遷堂的決定,有人難以接受異象與目標,引起反彈。會友的回應,牧者首當其衝。受委屈、被誤解時,正是對自己服事心志的一大挑戰。
每天的靈修中神的話常常適時出現,給予仁美最貼切的安慰與鼓勵。詩篇十六篇6節所說:「用繩量給我的地界,坐落在佳美之處。」令她領悟這些境遇也是神所量地界、所賜之份,神說是坐落在佳美之處,就應該用信心及感謝來領受。因此她更深刻了解耶穌心境,更向恩主學習。當然,師母們也常常享受來自弟兄姊妹的愛心行動與關懷言語,尤其是貼心的姊妹們,更帶來極大的溫馨與鼓勵。
▲王仁美師母(前排右四)在家中與「準師母」─神學生的太太們,一起查經禱告。
有力服事
現今許多師母恩賜多、能力強,講道、教導等各樣服事能獨當一面,有時甚至評論起牧師的「表現」。紐約豐收靈糧堂的楊若男師母則期盼師母們以順服基督的心志順服丈夫,「以長久溫柔安靜的心為妝飾」(參考彼得前書3:4)。
若男以平信徒身分帶領小組多年,直到九年前夫婿杜天心牧師接受呼召進入全時間服事,才成為師母,與教會牧者團齊心服事。她看自己服事的角色為堵破口、全方位,哪裡有需要便補上去。以師母的身分服事,或許內容沒有改變,卻能更領受從神而來的屬靈權柄,並得著會眾的敬愛信服。
她有極深的感觸,師母們可能會因教會大小、服事需要,與會眾期盼不同,有時覺得自己長才無法發揮,不然便是透支體力心力。
的確,並非所有的教會都能具備如豐收靈糧堂一般富饒的牧會資源,除了主任牧師外,還有宣教牧師、教導牧師、英文堂牧師。若男師母鼓勵教會看重門徒訓練,組織服事團隊,牧者才不至孤軍奮戰。
她也建議師母放寬服事界線,才幹不見得用在自己想要用的工場,重要的是尋求神的心意。況且凡事都有定時,人生既有不同階段,服事亦然。
若男覺察神按祂的心意與時間行事。過去的專業是輔導,她曾想在此領域進修、發展,然而學業壓力影響了家庭,她毅然決然放下追求博士學位,專心照顧丈夫孩子。奇妙的神依然使用她的知識經驗服事家人,並成為弟兄姊妹傾訴心聲的對象。
近幾年來,杜牧師與若男師母有感於家庭健全的重要,他們藉由為個人或夫妻的禱告服事,清除過去的苦毒傷痛,許多個人、家庭經歷耶穌的愛與聖靈醫治釋放,恢復天父創造人的榮美和家庭的和樂。
她也強調服事該有的嚴謹態度,畢竟事奉是一種敬拜形式,若不先親近神,又怎能感動人心?在杜牧師和她帶領的敬拜團隊中,每次操練時一定用大部分時間讀經、禱告,建立與主的親密關係,成為真實的敬拜者。
▲楊若男師母(切蛋糕者)的輔導知識與經驗,幫助她成為弟兄姊妹傾訴心聲的對象。
獨有恩賜
王仁美師母從與眾多師母的相處中,觀察到一些師母會活在別人的期許中,舉凡衣著、個性、參與的服事、孩子的教育……,都可落入會友評論的範疇。教會服事出現空缺要填補,事工成效顯著是理所當然,成效不彰便遭批評。會友的需要擺在第一優先,家庭和自己則擱置一旁,導致有些師母連花多一點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都有罪惡感。
長久以往累積的壓力,致使師母們身心靈俱疲。又因為許多中、小型教會只有一位牧師,師母即便受到傷害也無處傾吐。教會興旺牧師忙碌,無暇照顧家人,師母覺得孤單;教會不興旺牧師遭批評,師母更難受。
仁美憶起數十年前開始牧養教會時,前任師母能為一百多人準備飯食,能開車載人購物,這些卻非仁美之長。而數十年來,她忠心於講道、帶領姊妹查經,神也使用她在北美、南美、歐洲、中國、臺灣等地教導。她堅信每個人受造獨特,都能找到自己的恩賜及地位,不必與別人比較。
仁美也有機會在神學院教授「師母成長班」。課程中藉由老師的指導與同伴間的扶持,師母們不僅有一個安全的場合分享經歷,更能學習處理人際關係問題的實際方法,也因此心情得紓解,靈命得建造。
▲同為神學院教授的妻子,王仁美師母(中)與姊妹們不僅是賞景良伴,更是彼此屬靈密友。
健康全人
當黃宏生牧師還在神學院進修期間,神將關懷師母的感動放在王祈心中,她卻有許多疑慮。邵遵瀾牧師的夫人林美珍師母是王祈的屬靈母親,當邵師母去世時,邵牧師奉獻喪葬費用,成立師母事工以紀念她。王祈以此為神的印證,開始邀請神學院的同學,組成師母扶持小組,直到他們前往美國。
原以為出國後可以放下師母事工,出乎意料地接到邀請舉辦師母退修會。籌備過程中,神讓王祈看到師母們其實並不需要再多一個查經、培靈的聚會。她們最迫切需要的,是發掘自己的特色,從而明白神在她們身上專屬的計畫,活出獨一的生命。
她設計一些遊戲讓與會者有內省、反思的機會。例如每人採訪五位師母的羅曼史:與夫婿如何相識相戀、如何知道這是神所預備的佳偶、其中的趣事糗事等等。分享採訪結果後,大家再票選最有創意、最出人意料的夫妻。這讓師母們回味過往的甜美記憶,重尋對牧師丈夫起初的愛心。
在牧師夫婦退修會中,她也請牧師們談談,如果不傳道會選擇什麼行業。有位神學院教授想當計程車司機,一位七十歲的老牧師想當郵差。經過這些輕鬆的對談,牧師們都有了新角度看自己的個性、志趣及服事方向。
王祈相信健康全人才能健康服事,因此除了服事師母們的心與靈,她還在退修會中準備按摩服務,好讓這些平日忙於照顧會友、家人的師母,接受一點點嬌寵。
八年十三屆的退修會,每次有二十至四十位師母參加。許多人反應在其中感到放鬆,也找到一群可以坦誠相待的屬靈同伴。有些牧師見到師母得益,要求趕快再辦。甚至有兩位師母感受這個事工的重要,願意陪同王祈參與全臺灣的師母退修會。
當然也有人對這樣的場合覺得不舒服,一些習慣隱於幕後的師母,較難在不熟悉的人面前敞露心懷。也有牧師夫婦認為屬靈的聚會不適合觸及有關夫妻間性生活的問題與教導。
▲楊若男師母(右一)鼓勵弟兄姊妹坦誠溝通,她也樂意分享靈程經歷。
難言壓力
師母們面對的挑戰,除了教會內的人際關係,還有經濟的壓力。美國愛家機構(Focus on the Family)的「牧家」(Parsonage)事工部門,提供許多輔導、支持牧師與師母的服務與資訊。根據牧者關懷主任柏約翰牧師(John Barner)的觀察,約有半數以上師母,為了額外收入或較完整的醫療保險福利,需要在教會服事之外謀職,才不虞匱乏。
從接觸的個案與自身經歷,柏牧師看到因為師母全時間工作,加上牧師忙於教會服事,一天下來夫妻倆身心俱疲,長久以往使得許多牧家婚姻承受極大壓力。
王祈師母曾多次體驗神的奇妙與信實,得到弟兄姊妹被神感動的及時供應。然而也有過教會財務同工經常忘了給薪水,有時延遲兩週的經驗。毫無積蓄的牧家只好拚命禱告,求神幫助度過難關。
她切盼教會體貼牧家需要,使牧者無後顧之憂,專心牧養。信徒其實不需要有「牧師一旦收入豐厚,就會沒信心,不屬靈,過起奢華生活」的疑慮,她認識的許多牧者都樂於奉獻助人,總在自己的拮据中仍不遺餘力地付出。若教會能豐富供應牧者,他們還是會把這些錢用來服事神,服事人,會友應樂見其成。
▲杜天心牧師(右)與楊若男師母(左)接受神僕周神助牧師(中)的祝福。
展現風華
王仁美鼓勵師母重視自己榮耀的服事,因為神看祂的僕人為尊貴(參考以賽亞書49:5)。面對廣大的事工需要,師母更要好好照顧自己的身心靈。除了花時間運動、休息,也要有幾位容許自己傾訴,以代禱和鼓勵彼此扶助的屬靈同伴。
仁美更希望見到師母不斷接受裝備,擴張服事領域。例如學習婚姻、親子關係輔導,與牧師一起探訪家庭,協助關心異性會友;或進修神學,參與栽培教導。
楊若男則期盼會眾坦誠,什麼事都可以對她說。她也樂意將自己過往靈程,或失敗或得勝,與弟兄姊妹分享。畢竟牧者是要伴隨信徒持守天路之旅,就算挑戰極大,神的恩典亦豐富無缺。
王祈提醒師母們認識自己除了「師母」的角色外,同時也是一個有基本需要的「人」,以及「女人」。師母要先為自己的生命負責,求問神所擬訂獨一無二的藍圖是什麼?身為女人是否用心經營與夫婿身心靈的親密連結,抑或僅存「同工」關係?當這個「人」、「女人」的角色滿足時,我們自然能成為健康的使女;如果內裡的人傷痕累累,充滿許多懸而未決的委屈與怒氣,便難成為健康快樂的師母。
她切望師母們能擁有從內而外,健康、活潑、豐富的生命。因為每位師母都是神精心設計,費心雕塑的珍寶,要在祂的新婦─教會身上,展現風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