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手打造敬拜】2 剪貼信仰,照亮生命

「小燭光事工」的故事

 

文/林敏雯

 

 

「在完全的黑暗中,就算只是一支小蠟燭,也能帶來極大亮光。」事工創辦人暨負責人龐康妮博士(Dr. Connie Palm)解釋「小燭光」(One Small Candle)命名的由來。


因為在許多地方,人們不能擁有自己的聖經,甚至從未聽過、讀過神的話,那樣的黑暗有多麼大!康妮盼望藉由這些色彩鮮艷、美麗精緻的手工藝品,將神的話傳出去,如同小燭光般,一次一句話,一次一個生命,在黑暗中發出亮光。


自2005年起,至今小燭光製作的手工藝品將近十萬件;經由全球各地的宣教士,已送達中美洲的瓜地馬拉、南美的祕魯、歐洲的俄國與羅馬尼亞、非洲的喀麥隆,還有亞洲的中國、臺灣、印度及菲律賓……。這些手工製作的十字架、天使等小禮物,以英文、中文、西班牙文、印地語、非洲修納語(Shona)承載神的話,點亮近十萬人的生命。


這一切,只是神要實現一個女孩從小的夢想。


拼湊配件,燭光開工


康妮自幼年起,便喜歡自己動手做些東西。只是家境清寒,並沒有多餘的資源讓她發展做手工的興趣。


康妮一生投注教育及宣教,先後擔任聖經學院的教授、基督教學校的校長,並與丈夫龐衛道博士(Dr. Edward Palm)在臺灣牧會、教導達十年之久。她便是在臺牧會其間,開始製作手工藝品。


「為了鼓勵孩子們來上主日學,獎勵他們背經文,每個禮拜都需要準備七、八十個小獎品。」康妮回憶著。


然而孩子們很快就對這些店裡買的玩意兒失去興趣。一次康妮把一些別人寄來,卻不十分精緻的手工十字架放進獎品箱裡,沒想到這些是首先被挑走的。她驚訝地發現,原來孩子們更珍惜手工藝品。


丈夫過世後,康妮繼續留在臺灣服事,直到2001年返美。恰好一位朋友贈送一大批手工材料,有緞帶、絨線等等。不願見資源虛耗,她把這些材料全數運回美國佛羅里達州。神已經為她預備了時間、材料、興趣,何不把這些配件拼湊一起,成立一個手工藝品的福音中心?


她將簡章寄給各地宣教士,訂單陸續進來,數量由幾百到數千不等。小燭光的生產線開工了,這些藝品完全免費,宣教士甚至不需要負擔郵寄費用。

 

穿針引線,召聚幫手


一開始,每一件成品都由康妮親手完成。隨著訂單增加,「生意」日益興隆,很快超過單人處理的限度。她迫切禱告,求神差遣幫手。


在棕櫚灘華人基督教會聚會的丁熠群姊妹得知龐師母需要幫忙時,便組織「手工團契」,在需要趕工時,與一幫姊妹相約,於週六在家裡聚集,縫製、包裝,齊心完成訂單。


康妮住處附近的華頌聖經教會(Hobe Sound Bible Church)有許多相識的姊妹,知道康妮需要幫手時,口耳相傳,相互邀約前來。每週一晚上在康妮的家中,姊妹們圍坐大餐桌,一面剪裁黏貼,一面聊天分享。


棕櫚灘教會的秋萍手巧心細,手工是她的熱愛。來美前她便禱告,希望能有機會以這項興趣服事神。2005年抵達佛州後認識龐師母。康妮因此得到最佳幫手,秋萍也實現以手工服事神的心願。


小燭光的幫手來自四面八方,各個年齡層都有,也各有所長,康妮需要智慧按各人所長來派給任務。瑪利年過九十,已無法手持剪刀,但貼膠帶的工作非她莫屬。瑞蓮是康妮一位幫手的姊姊,住在賓州,最擅長縫製十字架。連車上都放些半成品,好在等紅綠燈時可以縫上一、兩針。


康妮對幫手們只有三個要求︰喜樂的心,精緻的成品,以及禱告的覆蓋。因為她們手所做的,不單是一件飾品,更是帶著神話語的工具。她如此鼓勵幫手︰「妳們的指紋要觸摸世界每一個角落。」

 

▲小燭光製作的手工禮物,點燃世界各地人們心中希望,包括中美洲、中東地區及東歐。


善用材料,物超其用


凡是接到小燭光手工藝品的宣教士,無不讚揚每一件作品的質量,舉凡顏色搭配、整體設計、做工、包裝,均屬專業水平。難以想像的是,絕大部分的材料是回收再利用。


好比天使多彩的翅膀,來自壁紙樣品;聖誕節經文框飾,都是裁剪舊聖誕卡黏貼而成;多年前的景物月曆,為經文框飾提供生動活潑的背景;宣揚「神是愛」,亮晶晶、圓嘟嘟的小魚身體,是用過的光碟。


除了在兒童主日學裡獎勵孩子背經文,他們還利用聖誕框飾來點綴教會門楣、窗框。小燭光還製作絨布小袋,內裝經文飾板、一塊香皂、一瓶乳液,送給孟加拉醫院裡陪伴孩子來看病的母親們。除此之外,這些經文還在俄國的老人安養院、羅馬尼亞的孤兒院,甚至美國本土的貧困山區,點燃人們心中的希望。


從宣教工場傳來的迴響,讓康妮得到極大鼓勵。人們願意排長龍,等候領取宣教士在街頭、公園發送手製禮品;還有老爺爺回頭再排一次隊,為要再領取一件給家裡的老奶奶。


康妮發現,神在每個人心中放置了對美、對色彩的渴慕。「在物資缺乏的地區,人們沒有任何美麗、精緻、彩色的東西。家人們要分享所有資源,他們共用空間、食物、衣服,極少有人擁有一件物品是只屬於他的。」她回憶著說。


因此不難想像,這些亮麗雅緻的藝品會受到多大歡迎。每個人領取時不斷道謝,笑容燦爛。可以看出他們對這個新東西感到好奇,愛不釋手。神的話語也就被帶進家裡,帶進人們生命中。

 

服事轉換,持續發光


龐康妮博士自臺灣返美後,除了繼續教導的服事,更花費許多時間,以國際英文(International English,1500個基本英文單字組成)編寫聖經故事,及配合使用的教學手冊。目的是以學習英文的方式,認識神、認識信仰。這些小冊包括《神真是我的父親嗎?》(Is God Really My Father?)、《101個聖經故事》(101 Stories of the Bible)、《守候奇妙》(Waiting for Wonder)等等。


康妮授業解惑的專長,應用聖經於人生課題的洞見,以及寫作的經驗,是許多教會與宣教工場迫切需要的。為什麼她要「不務正業」,選擇將時間、心力、熱情,投資在製作手工藝品,一個人們心目中不過是興趣、嗜好的玩意兒上?


「如果決定權在我,我的第一個選擇會是在宣教工場服事。」康妮思考後這麼回答。「我們服事得靠著神所給予的力量。如果有體力,我絕對會前往宣教前線。」


然而康妮很清楚,自己的健康狀況已不容許她如同往常投身牧養、培訓。禱告了一段時間,盤點手中的資源,越來越清楚神為她開的另一扇窗,是她目前體力、心力能夠負荷的事工。


小燭光成立之初,康妮常常求問神︰「這真的是祢要我做的?」「這樣的事工有意義嗎?」「這些小小的手工藝品真能起什麼作用?」


藉由不起眼的「小燭光」,不論是幫忙的、領到藝品的,大家皆得到祝福。她無法親身在禾場前線宣教,但小燭光帶著神的話在全球各個大陸、眾多海島上發亮;更藉由轉換服事跑道,神滿足了她自幼年起,親手製作成品的渴望。

 

▲若是您對小燭光製作的手工藝品有興趣,並希望用在各樣聖工上,
歡迎聯絡︰小燭光事工(One Small Candle)龐康妮博士Dr. Connie Palm [email protected]


超高要求,榮耀神名


所有製作的藝品都是免費,所有的幫手都是義工,但康妮對品質的要求絕對專業,完全沒有打折扣的餘地。


訂單來自世界各地,所使用的語言也是無奇不有,絕大多數是宣教士提供,再由康妮轉印。即使只是一、兩節經文,不過四、五行文字,康妮必須校對再校對,不容許任何錯誤出現。


但是百密一疏,那次在訂單即將完成之際,康妮發現經文出處有誤。是否整個訂單重新來過?那要花費多少紙張、時間、力氣?「我最不喜歡的就是『差不多』!」這是康妮的鐵律。她更正了經文,自己把整個訂單從頭做起。


每一件藝品體積都不大,卻往往需要好幾個步驟,經過好幾雙手才能組裝完成。無論印刷、裁剪、黏貼、包裝,康妮對每一過程、每一雙手的要求都一樣高─最美、最精緻、最好的作品。


為什麼要求這麼高?畢竟這些藝品多數是送達第三世界國家,荒涼偏遠之地。「這是為了神而做的!」康妮堅定地說。「每一件手工的品質,反映基督徒的見證,也反映神的名。」

 

▲小燭光材料多是回收再利用,好比︰天使多彩的翅膀,來自壁紙樣品;聖誕節經文框飾,裁剪舊聖誕卡黏貼而成;宣揚「神是愛」,亮晶晶、圓嘟嘟的小魚身體,是用過的光碟。


敬重生命,愛人愛神


1989年康妮第一次前往臺灣宣教時,參加社區的插花班,並在課後為這些女士們上英文課,因此結識了小芳。一年任期滿了,康妮在回美前寫了封短信給小芳,且把信貼在美麗的紙上,紀念這段日子的友誼。


2001年康妮即將離開臺灣時,小芳再次拜訪她。談話中,小芳打開皮包,拿出一頁信紙。康妮驚訝地發現,這是十一年前她寫給小芳的短信。這些年來,她一直珍藏著。


這一幕印刻康妮心田。她領悟到,當你以愛來呼喚一個人的名字,看見她的特別,對她說肯定稱許的話,讓她知道︰「我看重妳」;這樣的心意能打動人心,會受到珍惜。


康妮亦是如此懷著對生命的敬重,帶領著幫手們,虔敬地剪裁、黏貼一件一件藝品。

 

▲北非辛巴威的某部落裡,人們手持小燭光印製的修納語經文卡。經文出自約翰福音三章16節︰「神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祂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


這些手工製品將承載她們對靈魂的關愛,送達地極,傳遞出神愛世人的信息,並要讓領取的人感受到─有人看重我,有人愛我。


神的話語帶有能力,絕不徒然返回。誰也不知道聖靈要在人心中,如何成就奇妙大事。


康妮常常拿出宣教士從辛巴威寄來的一張照片,看看那一張張臉龐,和手中的小燭光作品。在非洲寬廣的碧空下,兩三間茅屋前聚集了一大群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他們手中所持,便是小燭光印製、有著部落所使用的修納語經文卡。陽光下,經文卡色彩絢麗,一張張臉龐笑容燦爛。


這節經文出自約翰福音三章16節︰


「神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祂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


康妮說將來在天堂,就算只有一個人因著小燭光製作的經文卡點燃對真理的渴慕,進而尋到真神,這一切工夫都值得。


對她來說,裁剪、黏貼是敬拜的方式;每一件手工製品,是敬拜的聖殿。

 

 

記者小檔案

林敏雯,投身文字事奉,專注寫作與編輯。

 

KRC消息

夥伴活動

神國雜誌歷年刊物

神國雜誌欄目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