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期神國知行-文化 Knowledge & Practice

【解讀多元主義文化】

文化與世界觀

 

口述、供圖╱邵聞思‧整理╱王淑斐

 

 

編按:KRC 2022年的春季退修會以「注目真理,細察時代,觀照知行」為前提,邀請邵聞思師母就「探討如何以聖經真理解讀當代的多元主義文化」,由文化與世界觀、多元文化主義、神學對文化的詮釋,以及初代教會如何跨越新約聖經裡的多元文化處境等四方面明。

 

楔子

 

人生年日有限,轉眼流逝,數十載事奉主的歷程,備嘗主恩滋味。在多年學習過程中,深覺神學教育不只是知識層面的累積,更是生命更新和思維煉淨的過程。邀請您反思:過去幾十年來華人教會界的方向是否有需要調整的地方?能否回到聖經的本意?不同教派背後真正的理念與價值觀是甚麼?講座標題是「探討」,期盼拋磚引玉,回到聖經文本,探討神起初的旨意,以及神對教會全面的藍圖。

 

傳統價值體系正在崩潰,基督教信仰理念面對挑戰。或許對文化處境進一步了解,可以拓展視野。文化處境影響人整體的生活與抉擇,神學思維則探討神在文化處境裡的心意與作為。神學思維與文化的探索必須息息相關,這核心信息必定影響教會方向。

 

當基督教文化被邊緣化時,面對現在的世俗觀,必須從這個角度去看所關懷的社會命題。聖經真理如何落實在實際文化和生活裡?在多元文化與世俗世界觀的洪流中,教會如何忠於聖經真理,解讀時代浪潮,成為中流砥柱?期許和您一起,不僅把聖經真理解讀到文化中,同時也帶著文化眼光來理解聖經真理。

 

文化的意義

 

文化是由社交而得的知識整合模式,用於整合經驗並產生行為模式,使一個民族能通過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而生存。社交也是我們在群體裡與人互動。不同的文化群體,生活條件和環境就與我們完全不同。

 

整合人生經驗,產生共同的行為模式與生活模式,就形成民族。這個民族可以通過不斷變化,來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而生存。

 

文化是終極信念和價值觀的表現,影響並決定人生活的所見、所言、所行。不同文化的人,心中有一些想要看見的東西,可能跟我們不一樣。例如不信主的人應該也有信仰,只是在他的信念裡,已經有濾鏡,選擇要看的東西。這需要發掘。文化也是幫助我們以被接受和熟悉的方式行事的行為體系。在人類學裡,是從整個群體的行為模式來分析解讀文化。

 

文化體系裡包含三種元素:起源的迷思(the myth of origin)、權力(power)、命運(destiny)。人類或文化,都有流傳下來、關於過去起源的神話。權力,是現在所面對的;人用各種方式爭奪權力。命運,指的是未來。

 

每個族群的過去、現在、未來,深深影響文化。這個理論不僅適用於世界不同地區的文化,也適用於小圈圈裡的次文化,例如華人教會裡會眾來自中國、香港、臺灣、東南亞,在相似的教會文化裡,尚有因不同背景產生的不同次文化。在過去、現在、未來的大框架裡,產生對文化的思想觀念、信念,和價值觀。

 

要學習文化世界觀,在審視別的文化和族群前,第一步是了解自己,審視到底是甚麼影響了自己的眼光和價值觀。重點不是既有的思想觀念、信念、價值觀是對或錯,是不是討神喜悅;重點是了解之後,對比聖經文本中由神而來、所介入的價值觀信念和思想。這就是生命的改變和成長的過程。

 

族群整體的思想觀念、信念和價值觀,會慢慢形成社會結構和社會全體的行為模式。因此文化影響層面廣且深。

 

20世紀深具影響力的神學家卡爾亨利(Carl Henry)說:「因為當代文化的危機,對文化和文化趨勢作神學性的解釋和分析,就顯得極為重要。我們這個時代面臨的就是真理和神話語的危機:當代西方生活中最明顯的事實莫過於它對終極真理,日益增長的不信任和對任何確定的話語的無情質疑。這種危機是認識論和神學的危機。」

 

現今基督徒很容易在網上聽講道、講座,卻不知如何分辨,形成拼湊出來的信仰,並非扎根於聖經文本。這個世代不能忍受連貫性思維,大家都只想要套餐;你給我一套,我就照抄做門徒訓練。多少人能一年又一年,將聖經從創世記第一章第一節讀到啟示錄?多少基督徒願意花功夫釐清上帝在聖經裡要告訴我們的真道?引用聖經並不代表明白真理,可能錯解經文。例如以哥林多前書6章19節「豈不知你們的身子就是聖靈的殿」,作為飲食、身體要健康,否則是虧欠神的根據。但這節經文與身體健康完全無關,而是指豈可因行淫玷汙有聖靈居住其中的身體。

 

另一個例子是對神的認識。 20 世紀下半開始,整個教會界以耶穌基督的十字架(Christ Center)為信仰核心。然而聖經所啟示的,是三位一體的神。在聖經所有事件裡,都是聖父、聖子、聖靈的出現。耶穌基督是連接人與神惟一的道路,在十字架上所成就的是信仰核心。但不能忽略聖父、聖子、聖靈的同質性、同存在、同做工。

 

文化都有某種信念的黏合劑,和對生活與現實的理解觀,以保持凝聚力。這個核心信念就成為文化的信念框架。如古希臘人能在猶太教和基督教的基礎之外,產生令人印象深刻的文化,至今仍影響西方世界。希臘式教育理念是兩大主流之一,至今仍盛行於公立學校。而希伯來教育採門徒式,也就是聖經裡所傳達的方式。現在所處的文化思維,如批判學和懷疑主義,不是19世紀才有,早深植於希臘文化骨髓裡。

 

古希臘人確實相信有一無形、永恆、精神和理性的現實,作為試圖將無形理性秩序強加於可見世界秩序的基礎。這和基督教類似。不同在於古希臘人雖相信不可見的世界,但缺乏使信仰框架落實的屬靈資源;缺乏恩典途徑,來體現所發現的靈性。基督教和猶太教落實的屬靈資源,是從神而來豐富的恩典。

 

現今文化甚至不相信還有一個不可見的世界,有一個超越世俗的最終秩序,而世人生活應該遵循這個秩序,因此亂象叢生。

 

Henry的結論是,對於失去真正核心的文化,實用主義就是最後陣地。華人是實用主義的民族,以「有沒有用處」評斷價值。所以缺乏思想家,因為思想家最沒有用,也就沒價值。但是思想家會影響教會整個方向。

 

實用主義的信仰認為對生命、生活有好處的,就是真理,一切以人的經驗來決定。這是實用主義的危險。Henry說:「在一個沒有對價的時代,人們自由地接受一切。譬如通過自我創造力自由地塑造生命、歷史和自然。這種創造力最終會吞噬人類。現代男人和女人將在一種自由的狂熱中,以自己為食。」

 

現代人最講究自我創造力,不過自我創造力把人帶偏離真道,不單把自己吃掉,也吞食了神起初造人的尊嚴和生命的意義。如今人類已製造了一個帶向毁滅的環境。基督徒有神的真理,有使命在這個世代發聲。

 

▲你我如何以聖經真理解讀文化,並帶著文化眼光理解聖經真理?

 

文化與世界觀

 

欲了解一個文化的世界觀,第一要知道並能解釋提供民族賴以生活的框架、藍圖。第二是評估,提供分析網格(grid)來判斷信仰和行為,以便在社會中建立共識。第三是加強,遵循世界觀建立的模式,可以滿足心理上對確據與和平的需求。人靈魂的滿足來自創造天地萬物的主,幫助這個群體找到靈魂深處的滿足,有作為人的族類的確據,才能夠和平。四是整合,生活的各層面其實是互相關聯,環環相扣,不能切割,給人整體感和穩定性。第五是維持,通過重新解釋事件來適應世界觀。

 

作為神所造之人,其實體左右這個人的為人品格、信念、思維體系和價值觀。世界觀包含四方面:實體論、價值論、形而上論、認識論。

 

一、實體論(Ontology

 

基督徒相信人是神所造,但沒有基督信仰的人,沒有這個觀念。人怎麼看自己的源頭,就是實體論,思考:我是誰?上帝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往哪裡去?我的人生意義是甚麼?

 

實體論包括:

 

1. 對神的概念:中國有神,這位神和聖經裡的神,雖然同字,但概念完全不同。中國文化裡,有神奇力量、豐功偉業和崇高品德的,都是神。例如關公明明是人,最後變成神。

 

2. 對歷史的概念:過去的事情,不是過去就不復存在,不知道歷史,就不知道過去,就不會成為感恩的人,因而看不見上帝的恩典。歷史包括神的概念。從文化或群體的崇拜儀式及崇拜對象,可以了解他們對神的概念。從民族世代流傳的神話,可了解吸引這個文化族群的興趣,及對權力的想法。

 

3. 對靈魂的概念:在聖經文化的世界觀裡,屬主的人靈魂屬於主,相較於其他宗教的概念裡,人死後靈魂有不同定處,有很大不同。

 

二、價論(Axiology

 

價值論由兩部分構成:

 

1. 權威的結構:在北美華人教會,常常上一代和下一代領袖有溝通不協調的挑戰。年長的可能戴著幾千年帝王文化殘留的墨鏡,有文化色盲,看不見成熟愛主、有扎實屬靈根基年輕一代的困擾。這次疫情,亞洲國家用隔離到絕對清零的政策,而西方的理念是以增加抗體增強免疫力。華人對下一代的屬靈教育,也常以隔離方式不讓接觸不好的主流文化。可是西方文化是給孩子打預防針,增加抗體,離家獨立時可以放心,病毒傷害有限。中西文化主軸非常不一樣。明白價值論,對下一代屬靈教育會有完全不同的眼光。

 

2. 關於罪疚感(guilt)和羞恥感。此部分在下面「聖經的世界觀」中的「價值觀」有更詳細的討論。

 

三、形而上論(Metaphysics

 

聖經的價值觀,會影響到家庭和社會的結構。好比沒有結婚就同居,也是委身,但只委身那段時間。傳統的家庭概念是結了婚,彼此的委身是盟約的關係。

 

四、認識論(Epistemology

 

「怎麼知道所傳講的這位神就是真神?所知道的就是真理?怎麼認識真理?怎麼認識真神?」這都是認識論的問題。認識論是思想性的挑戰。很多人覺得只要能一天過一天,順順利利、無災無難、吃穿日用不虞匱乏,就好了。可是人活著不單為吃穿!

 

認識論主要領域是:(1)邏輯思想系統(logic):包括數理性和非線性的邏輯。西方屬線性思維。(2)分揀系統(sorting):如何分類,排定優先次序。西方世界重視績效,但中國傳統思維重視關係。近年來中國與世界接軌,也學習西方的優先次序,看中果效。

 

中華文化實用主義的傾向,是因經過許多苦難,戰亂連連,最高優先是求生存;求生存使我們成為實用主義的民族。當今世界許多文化也成為實用主義。華人非常勤勉,但常抄襲別人的好產品,很少再去發掘後面思想的根基和源頭。

 

以下是了解世界觀的七個問題:

 

1. 甚麼是真正的現實?是否把年輕一代信徒包裹在保護泡泡裡?
2. 外在現實的性質,就是周圍的世界是甚麼?
3. 人類是甚麼?
4. 人死後會怎麼樣?
5. 人為甚麼有可能知道任何事?
6. 如何知道甚麼是正確和錯誤?如何不從自己主觀信念和觀念來判斷對錯,而要調整為從聖經裡上帝的立場來判定對和錯?
7. 人類歷史的意義是甚麼?

 

聖經的世界觀

 

聖經又如何回應世界觀的四部分(下圖)?

 

 

一、實體論

 

1. 神是三位一體的創造主,超越、統管、良善。這是福音信息裡最重要的部分。不同族群共同認可的是這位創造主。希伯來書裡清楚表明衪統管全世界所有的人、事、物、自然環境,是真正的良善。

 

2. 歷史是線性的,漸進的歷史事件為完成神對人的旨意,終極目標是救贖復興(restoration)。歷史一定是連貫而非片段;某一時代的時間點,不只在以色列發生事情,在世界各地同時發生事情。這些事件經由神的手串連,並賦予意義。這是聖經的歷史觀。

 

3. 聖經表明人有神的形像,但墮落罪中;人是有靈的活物。

 

二、價

 

根據聖經,人性價值觀的最高權威來自全然聖潔、全知全愛的神;造我們的神定奪甚麼最有價值。人生的價值觀就應該朝這個方向調整。人墮落後產生罪疚感和羞恥感。教會領袖之所以有很多不安全感,是因仍有未解決的羞恥感和罪疚感。

 

要化解羞恥和罪惡感,必須扎根於神的盟約之愛,就是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完成神的救贖計畫。盟約之愛應成為我們的安全感,不但滿足了神的公義,至終要人與神和好。不只修復人和神的關係,還要修復神和世界的關係,恢復神對世界起初的秩序和心意。

 

三、形而上論

 

聖經的形而上論,在社會結構的體現,是敬虔的教育、財務自由,及社會關懷。這不只是對下一代的教育,也包括信徒信仰教育。在婚姻的結構上,是一男一女、一夫一妻、一生一世,彼此相愛。

 

四、認識論

 

1. 邏輯系統:聖經明示人可知對錯善惡,能認識神,這個渴望和期盼是現實的(real)。聖經是超自然的權威,但超自然不等同於靈異,不可把聖經當作靈異書籍。聖經是神的話,是神的啟示,所有的內容都是神向人啟示祂自己是誰,祂要做甚麼。

 

2. 分揀系統:聖經很清楚地分別義人和惡人的路;義人跟隨真神;惡人跟隨偶像,偶像也可能是自己。

 

聖經裡的認識論,首先清楚分辨真神和偶像,其次強調在愛裡合一,不爭競分裂。爭競和分裂帶來傷痛。父母若常爭吵、吼叫,甚至大打出手,孩子會感到痛苦,也會留下長遠影響;在教會裡也一樣。在愛裡合一的先決條件,是在主的愛裡有安全感。很多人覺得有安全感,但還不夠,心裡嘀咕:牧師怎麼沒有注意我?長老怎麼不來看我?同工怎麼沒有照我想要的做?這是因為沒有在神的愛裡得到。

 

聖經的認識論幫助我們釐清楚所認識的這位神,是甚麼樣的神,祂和我的生命有甚麼關係,和我的為人有甚麼關係,也就能分辨是愛中服事或縱慾自私。每一位基督徒都應該彼此服事,不該只專顧自己的事,每一位被主的愛所充滿的信徒,不應該縦慾自私。

 

從了解文化到跨越文化

 

實體論影響價值觀;族群整體的價值觀影響形而上論,進而影響認識論;認識論對社會現象影響很大。所以了解人的思維有一個世界觀的框架,非常重要。當我們透過對文化世界觀的理解,可讓聖經的真理落實在你我實際生活中。

 

了解不同文化後,明白這群人是神在此時空裡給你我的託付,用智慧且不附威脅的方法,帶著耶穌的愛及被賦予的使命來服事,引導他人看到基督徒的定位跟意義。

 

期許基督徒跨越不同的文化,以謙卑柔和的心,學會聆聽跟我們很不同的思維,訓練自己尊重別人,把握機會交流。

 

下期文章中,邀請讀者探討多元文化主義如何表現在現今社會,及對真理的挑戰。

 


 

思考問題:
•  回溯你成長的文化背景(包括個人、家庭、社會)。
•  你個人的世界觀為何?
•  你的民族整體的文化世界觀是甚麼?對你有甚麼根本的影響?

 

參考書目與資料來源:

• Smart, Ninian. Worldviews: Crosscultural Explorations of Human Beliefs.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 Hall, 2000.
•Sire, James W. The Universe Next Door: A Basic Worldview Catalog. Downers Grove, IL: IVP Academic, 2004.
•Larkin, William, and David Cashin. Culture and Worldview Course Curriculum. CIU, 2006.
•Vanhoozer, Kevin J.“The World Well Staged? Theology, Culture, and Hermeneutics,” in God and Culture.
•Carson, D.A., and John D. Woodbridge, ed. God and Culture. Grand Rapids, MI: Eerdmans Publishing, 1993.
•Henry, Carl. God, Revelation and Authority, vol. 1. Waco, TX: Word Books, 1976.

 

 

邵聞思師母,現與丈夫牧養教會並進修神學研究哲學博士;曾任職專業企管、財稅和電腦通訊。在家教育兒女成長期間,完成道學碩士;曾致力於神學教育、在家教育、婚姻家庭事工、門徒訓練、聖經教導、歐亞宣教與植堂,以及傳道人訓練。育有成年三子一女,有四個孫兒女。

 

KRC消息

夥伴活動

神國雜誌歷年刊物

神國雜誌欄目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