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受傷的她走一程

 

文/廖美惠

 

 

不可思議的家庭暴力


*張女士兩年前抱著夢想嫁到美國。丈夫一週五次,半夜兩點把她叫醒,要求行房,若不依從就狠打她, 張女士被虐後呼吸困難,兩週內連續送急診室兩次,院方懷疑是家暴,遂報警⋯⋯。

 

*每週五,徐太太傍晚帶著兩個孩子到教會,晚上教會要關門了,她還流連徘徊不想回家,理由是:星期五晚上丈夫常喝酒,酒後就會打太太。

 

*陳先生盛怒地拳打妻子的鼻子、掐她的脖子、用腳重重踢她的肚子,理由是:不准她懷孕。

 

*對妻子施暴的博士律師在法庭上為自己辯護:「她是我老婆,為什麼不可以打!」「紐約勵馨」劉元芬主任陪同該律師的妻子,親睹包括法官在內,所有在場者哭笑不得、一副無奈的表情。

 

*王老太太責備兒子欺負媳婦,兒子心中不滿,拿起椅子, 往老媽媽的後腦重重敲下去⋯⋯。

 

*Nancy六歲的兒子,經常看到丈夫對她言語威脅、拳打腳踢,某日兒子對施暴的父親大喊:「我要殺了你!」兒子憤怒的表情,就像一面鏡子,活生生地反映出先生對她的暴虐。更令她擔心的是,孩子在學校打人、罵人、搶別人的東西,Nancy 不禁自問,家庭暴力是家族遺傳,還是宿命的原罪?


很難想像這些都是千真萬確,發生在大紐約地區的家暴事件,以上案例不過是「紐約勵馨」(Garden of Hope)2006年處理一百多件家暴案例中的一小部分。


電視新聞、報章雜誌和網路上虐妻、性侵害等家暴案件何其多, 多得讓人觸目驚心。 無情無理到讓人不解—人間真有這樣不可思議的事天天在發生嗎?


劉元芬主任表示,由於華人「家醜不可外揚」的心態,刻意遮掩隱瞞,家庭暴力實際發生率比被揭露的多出更多,令人心酸的故事不計其數。變本加厲的家庭暴虐,一而再、再而三地在全球各地上演,且越演越烈,是今日文明時代最黑暗的羞恥。

 

一犯再犯,惡性循環


中國傳統文化中並不認為家暴是一個亟需解決的問題,丈夫打老婆似乎是天經地義;男尊女卑的觀念,導致社會長期以來對家暴視若無睹。


許多人對家暴的迷思,以為只有酗酒者、低收入戶、特定種族與宗教、教育程度低的人,才會發生家庭暴力。事實上,家庭暴力存在於各階層、各背景的家庭,甚至許多施暴者本身是高學歷者。根據調查統計:


� 全世界每三位婦女中就有一位遭到挨打、被強迫性交或其他形式的虐待。

� 在臺灣27%的婦女曾在婚姻中受過身體或精神上的虐待。
� 在中國有30%家庭發生家庭暴力。
� 81%施暴者從小看過父親打媽媽。
� 74%施暴者有犯罪記錄。
� 70%受暴婦女不願報案。
� 45%離婚者是因為家暴。
� 急診室治療個案中35%與家暴有關。
� 約30%家暴者是大學以上學歷。

 

究竟什麼原因造成這些家庭暴力悲劇?根據《真愛家庭雜誌》第30期,「真愛家庭協會」會長葉高芳博士指出幾個產生家暴的因素:


1.「人性物化」的錯誤觀念:把妻子當作「東西」,是丈夫的擁有物。沒有將妻子看成是神所造的尊貴生命來對待。


2. 偏差的威權觀念:認為對妻兒擁有絕對的掌控、懲罰權,將子女視為父母的財產。


3. 惡性循環:很多施暴者於成長過程中曾是家暴受害者,或曾目睹家暴的發生,內心痛恨家暴,長大後卻不由自主地在類似情境中出手傷人。事後他們會格外懊惱懺悔,但不久施暴的行為模式卻會再度出現,似乎施暴是他們惟一所知面對壓力、處理衝突的方式。


4. 易怒衝動:在某種情境下極易被激怒。他們像一顆定時炸彈,一點點小事就會激起對家人粗暴的言行。這一類施暴者,除了需要接受情緒管理、怒氣管理的輔導,也要學習減壓之道。


施暴者有時會後悔,對妻子格外溫柔;一段平靜期後,壓力累積,再度失控施暴;然後又後悔,對受暴者示好、道歉、送花,呈現一種暴力循環。剛開始循環週期較長,漸漸地愈變愈短, 而且暴力增強擴大。


施暴者若非悔改,接受治療,他將不斷陷入舊的行為模式,難以自拔。 劉主任曾經碰到一個案例:同一位施暴者的兩任妻子,先後打電話到「勵馨」求救。

 

選擇不離開


2002年中國第一部反對家暴的電視劇《不要和陌生人說話》播出後,普及了家庭暴力的概念,北京家暴投訴電話比例因此迅速上升。2007年美國一部賣座電影《女侍情緣》(Waitress),女主角也是家暴受害者。她的丈夫缺乏安全感,嚴密看管她,不許她與其他男性接觸,不許她有自己的儲蓄,稍有反抗,就進行恐嚇,甚至動粗。她想逃出去,但是沒有錢,偏偏這時又懷孕⋯⋯。儘管整部電影拍攝風格溫馨明亮,但是看完後,令人對家暴受害者更添傷感。


「受暴婦女很少主動求救,幾乎到了無法挽救的地步才會向外求援。」劉元芬指出,受暴婦女打電話到「紐約勵馨」時,剛開始會很婉轉地詢問有沒有提供律師服務、工作訓練等,而不會直接承認自己是受暴婦女。


「勵馨」的個案中,很多妻子其實不願主動離婚,她們「選擇」留在家裡有很多原因:


� 在美國舉目無親,沒有獨立的經濟能力。
� 孩子需要照顧。
� 長期處在被控制的狀態下,自信心低,缺乏獨自面對社會的勇氣。
� 害怕施暴者報復,擔心自己的生命安全。
� 怕連累家人朋友的生命安全。
� 認為離婚是一種恥辱。
� 離開家沒有地方去。
� 試圖離開家,但遭到更強烈的暴力。
� 試圖離開時沒有得到社會支持,結果陷入更深的困境,等等。


劉元芬表示,每個案例狀況不一,不離開並不意味她們不想離開或她們接受這種情況 ,而是離開對她們來說,經歷的風險更大。


通常會對妻子動粗的丈夫,會打孩子的機率也較高。有些受暴婦女為了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即使不堪虐待,也要繼續忍下去,其實光是目睹家暴,就足以對孩子造成巨創,一個完整而不健全的家,孩子通常是另一個受害者。

 

▲家庭暴力不是個人隱私,而是社會公害!「紐約勵馨」走上街頭向社會大眾宣導重視家暴問題,不要讓咒詛一代一代地傳遞下去。

 

以基督的心腸來愛她


家庭暴力不是個人隱私,而是社會公害,因為它侵犯了婦女的人身權利、健康權利和個人發展的權利,也影響了子女的健康發展,更可能形成社會毒瘤。只是,在現實生活中,仍存著很多錯誤觀念,導致家庭暴力長期處於「沒人管」和「不願管」的邊緣狀態。


處理家庭暴力有時很無奈,就像起火時,把火撲滅了,但導火線卻難以消除。家暴問題錯綜複雜,呈現出一個糾結混亂的家庭關係,大多施暴者把心門關上,不願接受輔導,就像生病的人不願承認自己有病,更不願看醫生,有些甚至會自殘、威脅妻子或是惡人先告狀,打人的反而先去申請保護令(Order of Protection)。


紐約市政府每年至少接到四千通以上的家暴投訴,許多華裔婦女因為語言不通,沒有投訴管道。目前全紐約市共有一千多個庇護床位,而提供華裔的床位只有十幾床。

 

▲基督徒以基督的心腸來幫助受暴婦女走出困境,提供工作訓練、法律資訊、英文課程等,向她們伸出實際的援手。


邁入第四年的「紐約勵馨」現有三位職員、四位義工,很多案例是由警察單位或教會轉介過來。「紐約勵馨」董事長李吳淑儀女士表示,整個大紐約區的需要很大,還是有很多躲在陰暗角落的婦女、孩子不敢走出來。她呼籲社會、教會及大眾重視此一家暴問題,不要讓咒詛一代一代傳遞下去。


對於家暴問題,我們能做什麼?劉元芬提出下列幾項實際作法:


� 從小教育小孩,不能動手打人,暴力是不能解決問題的。
� 婚前擇偶,注意對方的社交狀況,觀察他解決怒氣的方式。
� 支持社區宣導,透過手冊、報紙、廣播、講座、訓練、街坊活動,向民眾傳播防治家庭暴力,建立和諧家庭的觀念。
� 支持立法單位,更有效地保護受暴者。
� 明智處理婚後第一次暴力事件,讓對方知道你無法忍受暴力。
� 若發現受暴婦女,鼓勵她們尋找專業輔導。「勵馨」的原則是不主動給建議,但是會提出各種解決方案以供抉擇參考。
� 以同理心傾聽受暴婦女的心聲,不冷漠、不輕下判斷;鼓勵她們參加支持團體。
� 教會與輔導機構互相轉介、支援。
� 受暴者需要臨時托帶孩子時,及時伸出援手。
� 提醒受暴者安全第一,事先計畫如何保護自己及取得警方的保護。


「不把她們當案例看待,而是把她們當作神所造尊貴的人來關愛。受暴婦女能走出家暴,不是一年半載的事,我們願以基督的心為心來愛她們。她們累了,有個地方可以歇一歇;她們太苦,有個出口重新得力。 我們所做的就是陪受傷的靈魂走一段路!」劉元芬主任道出「紐約勵馨」對受暴者最深的關懷。

 

-----------------

協助受虐者的資訊

� 美國家庭暴力熱線(National Domestic Violence Hotline)1-800-799-SAFE(可用中文。)www.ndvh.org
� 全球援助機構網頁(Hot Peach Pages)可查出各國當地的援助機構:www.hotpeachpages.net。
� 美國反家庭暴力聯盟(National Coalition Against Domestic Violence)www.ncadv.org
� 美國各地區請查電話簿藍色緊急頁(通常登於首頁)。
� 臺灣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http://www.goh.org.tw/services/main.asp?expand=woman總會電話02-2367-9595
� 「三一復原中心」(Trinity Healing Center隸屬「信義會三一堂」)位於紐約布魯克林區第四大道46街。中心負責人是Antonia Clemende女士,電話718-437-0058。

--------------------

紐約勵馨婦幼關懷中心

異象
「紐約勵馨」本著耶穌基督博愛精神,關懷、救助受到家庭暴力、性侵害以及人口販賣的受害者,協助他們的身心靈獲得重建。

服務項目
� 危機處理,成人及兒童一對一輔導諮詢。
� 社區服務轉介。
� 法律諮詢及協助。
� 英文、電腦等基本職業培訓。
� 日間托兒所,讓婦女能外出工作或進修,盡快獨立。
� 婦女成長小組,提供團體心理輔導,彼此鼓勵。
� 大哥哥大姊姊輔導兒童課業並成為孩子的學習榜樣。
� 正在建立一個中英雙語的緊急庇護所,提供安全保密的住處給有需要的婦女、兒童。
家暴諮詢專線:718-321-8862 
網站:www.gohny.org

 

 

記者小檔案
廖美惠,2001 年自臺灣移民美國,家住新澤西州。有錢時,喜好自助旅遊;有靈感時,喜好採訪寫故事;沒錢沒靈感時,喜好大量閱讀。與夫婿王治元育有一子一女。

 

KRC消息

夥伴活動

神國雜誌歷年刊物

神國雜誌欄目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