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甚麼你不告訴我?

 

文/薛悅悅

 

▲孩子需要傾訴委曲或分享喜樂時,父母是聆聽且給予支持,或以負面言詞、態度回應?

(圖片來源:https://blog.chocchildrens.org/wp-content/uploads/2013/04/MomComfortGirl.jpg)

 

為甚麼不說


朋友有個習慣,如果妳問她一些事,她都說:「我不知道!」那時她得了肝癌,並不希望別人知道(即使大家都已曉得)。既然她不要人知道,大家就心照不宣,裝著不知道,也就無人聞問。


有一天打電話給她,她說:「妳真像個天使,我正需要找人帶我到醫院做複檢。」隔天開車去接她,複檢後請她吃了一頓飯。沒想到這位甚少談論自己私事的朋友,居然告訴了我她生命中的許多小故事!我那時領悟,如果她體會到、也接受妳真誠的關心,她的心便願意向妳敞開!


那天的談話中,她提到四十年多前曾辛苦賺錢,幫助丈夫完成博士學位,不幸他後來有了外遇。為了不讓孩子們傷心,瞞了很長一段時間,直到孩子們上大學後幾年才據實告知。


他們對母親的隱瞞非常生氣,這也深深傷害了親子間的溝通。她以無奈又遺憾的口氣說:「妳敢相信嗎?幾年前兒子結婚居然沒告訴我,過了好久後,才讓我知道。」


朋友的委曲、悵惘,令我心疼。她的「不說」,原意是蔽護孩子不受傷害,沒想到孩子也把一生中如此重大的決定,按下不說。


這引我思索:人生中總會遇著或大或小的難處,這時候該不該對人說?說了又如何?何時該說,何時不說,這之間又如何拿捏?


我們可能聽過這樣的說法:「有問題要藏起來,否則會丟臉,讓人瞧不起。家醜不外揚。」可能是在對人訴苦時得到這樣的回答:「這有甚麼好難過!」或在覺得受委曲時,需要有人傾聽、安撫情緒,得到的反應卻是:「不是早告訴你會有這樣的結果嗎?你當初就應該……」


漸漸地,人與人之間的牆,越築越厚,越築越高,即便是對至親的家人,我們都不願吐露心聲。小孩長大了不認識父母,父母也不了解小孩,手足之間也難和諧。這道牆要如何拆?拆了之後又要如何才能重建關係?


最近聽到有些父母感歎:小孩成年之後,「重大」事情或決定都不願告訴父母。為甚麼?我問了兩位二十歲左右的年輕人。一位說:「我要去哪裡都會告訴父母親,因為大多數時候他們會說好,尊重我的決定。」另一位說:「我不告訴他們,因為我們觀念很不一樣。我認為好的事,他們不以為然,我需要花心思措詞溝通。當他們否決我的想法時,還得收拾殘局。」


是否孩子的說或不說,有很大部分取決於父母親們聽了之後的回應?所謂溝通,應該是有來有往,雙向流動。當有一方常以「拒絕」作為另一方交流的回應,久而久之這管道就淤塞,就不通了。

 

▲孩子小時,父母盡心教養;長大了,便安心讓他們離巢。

(圖片來源:https://www.backyardchirper.com/blog/wp-content/uploads/2011/04/DSC09470.jpg,https://laurawooten.files.wordpress.com/2012/05/week20-001.jpg)

 

幫助孩子長大


有句老話說:「天下沒有不是的父母。」尊榮、孝敬父母是應該的,但這真意味著父母就可憑己意操控兒女嗎?有些人認為父母的責任是一輩子的,所以一生都要為兒女做決定;而兒女一生要完全聽話,才叫孝順。


我能理解為人父母者深怕孩子受傷害,總覺得他們年紀小、經驗少,所以想為他們籌謀最理想的未來,想為他們遮擋所有可能的苦與痛。孩子的意見、想法、決定,在父母親這些「過來人」眼中,只是自私、欠考慮、不成熟;回應孩子的提議或請求,就只有否定。只是這麼一來,孩子怎麼「長大」?我們作父母的,又能保護他們多久?幫他們扛多少擔子?


曾有人看到蝴蝶蛹上出現了一個小孔,裡面的蝴蝶用盡全力掙扎著要從小孔鑽出來,過了很久卻似乎一點進展也沒有。他決定做件「好」事,找來一把剪刀將蛹剪開,這樣蝴蝶很容易就出來了。誰知沒經掙扎的蝴蝶形態很特別─身體肥腫而翅膀細弱。這隻失去展翼能力的蝴蝶,很快就失去生命。


小孩的成長就像蝴蝶破繭而出的經歷,惟有經過「掙扎」,才能高飛。為要預備兒女將來能獨立自主,生命裡必須經過「掙扎」。那些父母看來不成熟的看法和決定,是孩子們鍛鍊羽翼的機會。也許頭幾次試飛還會不順利,甚至受傷,父母此時該做甚麼?難道為了確保兒女的安全,就不讓他們飛了嗎?


若父母親放手讓孩子成長,每日為他們禱告;特別是當他們碰到難處時,讓他們學習倚靠神,經歷神的愛及磨練,兒女終會明白,也會選擇走合神心意的正路。


當兒女翅膀長好會飛了,父母還盼著他賴在巢裡,那我們就有問題了!我自己經歷過孩子離巢,真是不捨啊!但神很幽默,每年都以樹梢上的鳥巢來提醒我。


春天一到,就可以看到爸爸鳥、媽媽鳥不辭勞苦,無數趟來回飛,啣著一枝、一草,一點一點把巢築起來;然後媽媽鳥孵蛋,耐寒、耐風、耐雨,直到幼鳥誕生;接下來二鳥往返覓食好餵養幼鳥。直到有一天,鳥巢突然空了,原來幼鳥長成,飛走了。從沒看過媽媽鳥又把牠們叼回來!


教養小孩又如學習放風箏,祈盼著他們飛高,又深怕飛不高。等他們飛高了,飛遠了,又怕拉不回來!想想,拉回來做甚麼?若要孩子守在你身邊,他們就無法「宏圖大展」,你真願意嗎?放、放、放,趕快放!

 

▲放手讓孩子飛吧!這是對孩子的信任,也是對神的信靠。

(圖片來源:http://mb.cision.com/Public/6695/9599448/affc6b731c547423_org.jpg)

 

鼓勵孩子傾訴


兩代之間如何保持好的關係,好的交流呢?說和聽一樣重要。聽要確實,說要智慧。希望孩子願意聽進自己所說的話前,父母要先想想自己是否先聽到孩子真正想表達的;希望孩子有話願意對自己說之前,父母先想想自己的回答是否會鼓勵他們繼續溝通。試問,如果每次孩子徵詢父母意見,得到的答案都是否定的,有時還加上憂慮、責備、爭執等等。幾次下來,我們聰明的孩子也就學到「多說多錯,不說不錯」。


當孩子願意分享他們的意見、想法、決定時,父母親好不好忍住責難和回絕,先認真聽聽他們的心底話,多以正面的態度和言詞回應。尤其是成人子女,老實說,他們並不必再徵求父母同意了。他們願意說,是因為需要肯定與祝福。就算父母親必須提醒、忠告,也要以建設性的方式表達。


為人父母者都希望持續對孩子的生命發揮影響力,也都願意持續為孩子的生命注入養分。我們愛孩子,也願意祝福孩子,那麼為何愛和祝福出不來?或者說,為甚麼想表達愛與祝福,但小孩感受到的卻是負面的信息?


或許「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是個理直氣壯的藉口。但是父母親啊!你們願意把這樣的教養方式再傳給下一代嗎?現在有許多資源幫助我們學習、練習以建造生命的方式來表達愛和祝福。兩代間總是會有「代溝」,只不過我們和孩子不必總是站在深淵兩端喊話,我們可以建造橋樑,兩代走到一處。


曾聽說有成年「孩子」獨自去歐洲旅行,出發前沒告訴家裡,讓媽媽打電話好幾天都找不到。他可能認為,如果告訴媽媽,她一定會說:「不要去,太危險!」「你才開始賺錢,存起來不要亂花,浪費在『玩」上面不值得!」「為甚麼不等我們一起去?」


父母是否讓孩子覺得不信任他的決定,或是認為他的決定不好?他似乎可以預期到這些負面反應,所以想到就怕,乾脆不說。就算回來後挨罵,至少已經去玩了。


孩子出遠門,父母一定會有某種程度的擔心。與其在事情發生前就「擴大」擔心,限制了孩子,也給自己無謂的負擔,不如溫柔提醒在外期間常以視頻、社群媒體保持聯繫,也讓孩子知道你在為他/她禱告。


話說回來,信任孩子也是信任自己,知道已經把孩子教好、訓練好,他們能夠做出智慧的決定。同時這也是對神的信靠,相信在自己「鞭長莫及」時,神的膀臂仍然夠有力,仍然能夠保護、引導孩子。

 

讓牽繫成為祝福


有時孩子不願意把傷心難過的事對爸媽說,因為怕會讓他們擔心,這是孩子的體貼。的確,很多時候讓父母知道了,他們非但愛莫能助,還可能比孩子更傷心難過,反倒要孩子來安慰鼓勵他們。如果我們讓孩子知道,全能的神是我們的後盾,爸媽不能但是神能!父母親為孩子禱告,是把自己和孩子一起帶到主面前,整個家庭一起經歷神。


從這一點來看看我們與天父的關係。如同箴言三章5節所說:「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因為當我們想要自己承負孩子的重擔,在向天父禱告前,自己要先想辦法,自己要先憂慮,是否多少也有倚靠自己的意味?


當然,父母都希望與孩子有緊密的關係,所以也就期待親子間無話不說,也願意孩子尊重信賴父母的意見。只是孩子也想伸展翅膀,也需要自立。若是到了該自立的年紀還是事事徵求父母同意和肯定,這反倒成了病態的依賴了。父母要學習的是鼓勵、訓練孩子自己來,歡迎討論和交換想法,但不強求兩代間的結論、做法一致。


就算孩子做的決定得到不如意的結果也無妨。有時就是需要從嘗試錯誤中找到可行之路,這也有助於培養孩子成為有擔當的人。如此,與家人的親近聯繫,不會成為牽絆,倒要成為祝福。

 

▲不要讓過度的擔心成為孩子的牽絆,放手讓孩子承負所做決定的結果,適時鼓勵安慰,並為他們祝福。

(圖片來源:http://cdn.trustedpartner.com/images/library/AlpertJewishFamilyAndChildrensService2011/4_

%20%20%20___because%20sometimes%20we%20can't%20be%20as%20close%20to%20the%20ones

%20we%20love%20as%20we%20would%20like.jpg)

 

學習天父的愛


父母地位崇高,責任重大,卻仍舊只是軟弱的人,一樣會受傷,也會傷害人。就像我們希望孩子犯了錯,願意悔改,請求原諒;我們犯了錯,也需要回到主面前悔改,請求赦免,也需要向孩子道歉。這樣也給孩子一個模範,信實公義的神會接受真心的悔悟。


天父愛孩子,也愛為人父母者。當我們有委曲、遇苦境,天父也期待我們坦然無懼向祂傾吐。當我們在做重大決定時,祂也給我們智慧和真理,作為引導。祂容許我們做錯決定,讓我們從後果中學習、成長。祂不因我們不聽話就把我們「掃地出門」,而是殷殷等候我們回頭。祂曾應許要把我們抱在懷中,直到我們頭髮都白了。


求天父擁抱我,給我祂的愛,我才能愛。不要以為我們是父母,有這個頭銜,就是「聖人」,我們更該謙卑學主,背起十架來跟隨主。


認識了天父的愛,為人父母者才知道如何去愛孩子。「上帝愛我們的心,我們也知道也信。上帝就是愛;住在愛裡面的,就是住在上帝裡面,上帝也住在他裡面。這樣,愛在我們裡面得以完全,我們就可以在審判的日子坦然無懼。因為他如何,我們在這世上也如何。」(約翰一書4:16-17)

 

求神幫助我們,與其問孩子「為甚麼你不告訴我」,倒不如鼓勵他:「孩子,我願意聽你說 。」

 

 

作者小檔案

薛悅悅與夫婿何明治,來自臺灣,現居美國東岸。在成人主日學課程中教導「夫妻關係」及「教養兒女」,也輔導一些年輕人,並擔任美國家庭更新協會恩愛夫妻營的帶領夫婦。

 

KRC消息

夥伴活動

神國雜誌歷年刊物

神國雜誌欄目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