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我都是文字事奉者

 

文/林滋恩

 

 

有人說,你的生活,不記下就是塵埃,寫下來了就是年輪……

 

「一天過去了就不再。還能留下甚麼呢?無非就是一則故事。」你我也許不是作家,但都可以是作者,一個寫自己故事的作者。

 

我們是自己故事的作者,也是在主裡的「文字事奉者」。神允許每一個文字事奉者所經歷的,沒有一件是徒勞、無意義。哪怕自己看來微不足道、只跟文字沾上一點邊的經驗,都是神賜下的祝福。五餅二魚的滋味可能平淡無奇,一旦交在耶穌恩手中,就可餵飽許多人,帶來意想不到的好味道。

 

基督徒全民寫作:你可能不是第一,但絕對是惟一

 

創世記文字培訓書苑提出「全民寫作」的概念,強調你我都有故事,心中都有一位呼之欲出的作者,這是一個人人都可以動筆的時代。這樣的異象,因著網路平臺蓬勃發展,使得每個有故事的人,除了利用紙媒寫作,也有更多發表作品的途徑。網路寫作平臺敞開了素人寫作的機會之門。特別是在早期部落格(博客)流行的時代,平時沒有寫日記習慣的人,也開始在網誌上透過簡單的貼圖,附上幾段話,學習記錄自己的生活點滴,與他人分享生命的經歷。

 

我自己就是這樣跨入了網路寫作的領域。

 

關鍵一:紀律的養成

 

我是從紙媒寫作起家的。在臺灣當學生的年代,就常投稿給一些刊物,參加作文比賽。我的中學導師是國文老師,對我們有嚴格的寫日記要求─她會每一篇親自用紅筆眉批、挑錯字,盯標點符號!在她班導的幾年,我把天天寫日記當成練筆的機會,很多投稿作品就脫胎於日記。而這段經驗,也幫助我在日後寫部落格時,能馬上有「天天寫格文」的紀律,而過去練筆的態度,也讓我很容易進入「寫網誌也是在創作」的習慣中。

 

無論紙媒或網路寫作,紀律都是進深的要素之一。

 

▲五餅二魚的滋味可能很平淡無奇,一旦交在耶穌恩手中,可以餵飽許多人,帶來意想不到的好味道。

 

關鍵二:生活即寫作、寫作即生活

 

當初紙媒的筆耕,因為天天寫,所以自然會想辦法在生活、時事、閱讀中找尋題材。就像是捕蝶人要捕捉稍縱即逝的蝴蝶,得學習觀察、聆聽、閱讀生活,把剎那的靈感內化成寫作的素材。同樣,在網路寫作上,常常更新貼文很重要─雖說寫作不是為了人氣,但不可否認,網路的寫作,若沒有讀者就沒有意義。特別是做文字事奉,選擇在網路上發表作品,也是希望文章有更多讀者,所以作者必須要想辦法讓讀者有常來你部落格/臉書/任何網路平臺的習慣。

 

當初寫部落格,雖將自己的類別歸在「親子育兒」,但文章分類,從育兒筆記、夫妻關係、旅遊雜記、美食筆記、時事雜談、閱讀心得、家庭回憶錄……都廣泛涵蓋。在文末也會放上標籤雲、關鍵字、或延伸閱讀,讓讀者可以從本文繼續發展下去。此外,我學會運用網路寫作平臺「多向文本」的特性:簡單上手就可以放插圖、連結、影音,讓文章具有流動性、延展性,可以層層疊疊,豐富多元。

 

關鍵三:精煉文字純度

 

在多寫、多嘗試、天天操練下,寫著寫著,自己可以感覺到文氣越來越順,筆鋒越來越利,下筆越來越得心應手。雖是日誌,卻有投稿的潛力,於是將這些文章挑出來,重新加工潤飾,使之更加精煉,寄去投稿。

 

所謂有潛力的文章,應該是在題材上有普及性的。一個親子育兒網站的博客,或許會吸引很多同類讀者(父母親)來流覽,但是紙媒讀者更多元化,因此在選擇投稿時,就必須考慮具體選材是否能引起不同讀者群體的共同興趣。例如在博客上可能只是針對當下與孩子之間發生的一段教養插曲寫成一篇文,引起了很多博客讀者的共鳴;但是若要將這段故事改寫成可以投稿的作品,就必須考慮到其他非親子類讀者的閱讀興趣─他們或許沒有與孩子互動的經驗,卻一定也有與自己父母互動的回憶,我分享的小插曲,是否能觸動或引發共鳴與迴響?

 

關於文字技巧,關鍵在於精煉。投稿有其必須依循的規矩。例如在文章投出之前,最基本的要求是沒甚麼錯別字、避免贅字,標點符號要精準,字數須符合刊登要求等。紙媒編輯是決定你的作品能否問世的關鍵,是有專業水準的守門人,作者要先過編輯這一關,讓作品「見天日」,才能談以後對普通讀者的影響力。

 

就如新聞播報必須是一則完整的新聞資訊,紙媒作品也必須是一篇完整的文章,文字順暢,內容扎實,具有連貫性與嚴謹的專業性。例如敘事觀點不能前後矛盾、引經據典不能誤用錯置等。

 

▲多寫、多讀,為自己的作品把關,精煉文字的純度。

 

紙媒作者vs.網路作者

 

紙媒作者與作品的關係,有點像電視新聞主播播報新聞,所呈現的內容是經過層層工作與複雜程式的結果:新聞採訪、整理完稿、潤飾修改、編輯剪接、燈光音控,甚至主播臉上的化妝與衣著……觀眾得到的整體視覺訊息,是多重專業勞動的結晶。讀者讀到的紙媒作品也是如此,是作者、編輯與印刷部門(甚至出版商)共同合作、去蕪存菁的完成品。不過,紙媒作者與讀者之間,沒有一個固定或常態性互動回饋的機制。

 

網路作者與作品間的關係,則像是獨自全程包辦製作的關係。所謂的網路作者,是以網路為主要寫作平臺,運用網路的功能與優勢(如多向文本、即時更新、關鍵字、插圖、連結等),固定長期在這平臺上與訪客(讀者)互動的作者。網路平臺的種類很多,但幾乎每一種都有留言回饋的功能,提供作者與讀者及時互動的機會。我個人覺得這是與紙媒最大的差別。網路寫作也更能自由隨興地凸顯其作者的個人風格。

 

網路作者必須是願意與讀者在網上交流的作者,少了這一環,充其量就是把作品貼在網路上,把紙報紙改成電子報而已。換句話說,傳統紙媒作者,只要稿子登出就算大功告成,而網路寫作除了貼文還要學會經營網站。兩種作者間有很大的差異。

 

▲作者的部落格。

 

基督徒全民寫作實現網路文人社群的異象

 

紙媒寫作與網路寫作,各有其「潛規則」,熟悉這些「潛規則」,都可以幫助我們在文字事奉中精進。

 

網路寫作經驗,可以協助我們建立基督徒文人社群,在牧養、團契和傳承的學習上提供很好的養分。我個人在網路寫作上的最大收穫,是得到一個可以學習「文字牧養、文字宣教」的機會。

 

學習一:以文字來連結

 

網路作者在作品刊登後會得到回饋,可藉與讀者的互動更深地省視自己的作品,甚至是文字中的自己。我的部落格是歸類在「親子育兒」類(雖然文章題材內容不限於此),訪客(讀者)中有很多同型的作者也會來坐坐、晃晃(其中大多數是媽媽),這些有共同興趣(教養培育)、話題(小孩)的讀者。她們來我的格子坐坐聊聊,我當然也抽出時間去她們的格子晃晃看看,加以留言─要能有誠意地留言,需要認真仔細地閱讀,無形中我學會從文字來「閱讀一個人」,在字裡行間聆聽作者的心聲。這樣的互動,操練我如何用文字與人「交心」、「搏感情」。這立下日後服事創文咖啡屋的基礎。

 

學習二:用文字來影響生命

 

網路書寫的可貴,就在於寫作的自由,不需編輯審察,沒有截稿期限,字數無上下限,主題沒限制。既然書寫的題材自由隨興,我也很自然地會書寫信仰與生活方面的主題,在文字中帶出基督信仰的價值觀─這並不是刻意在寫「見證文」,乃是因信仰是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在書寫生活日誌時我不可能忽略它。無論是婚姻親子也好、家族回憶錄也好,甚至出門吃館子的飲食筆記,都可以隱約見到信仰落實在食衣住行各層面的痕跡。讀者或許不一定有興趣讀你專門為護教而寫的文章,但他們可以在閱讀你的生活故事時,被那影響你生命的力量所觸動。

 

這樣的學習體悟,影響我日後在咖啡屋與學生同工一起服事的態度─網路文字上的互動就是一種異象的傳遞與生命的連結。咖啡屋裡的學生大多是我未曾謀面的,在帶領他們成長時,除了直接傳授概念外,必須要讓學生在網上看到我們的生活態度,整個文字事奉的生命姿態─文字事奉者在寫「規規矩矩」的文章之外是怎麼生活的?這些生活態度,如何影響了我們的創作?

 

有無可能成為跨界作者?

 

雖然自己是紙媒寫作起家,但我發現網路寫作提供了更寬廣自在的創作方式。因為擁有自由、可以隨興,反而促使我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每天都寫部落格。看到了甚麼、聽到了甚麼、被觸動了甚麼,就記錄下來。而發表的即時性、發表平臺的開放性及個人化、與訪客的雙向互動性,更讓網路寫作多了一份吸引力。

 

記得蘇文安老師在他的《文字實務培訓營:心與筆的飛躍》中闡述了「一車水」的事奉觀念:你我都有一車水,你要把它澆在哪裡?

 

我認為,在選擇寫作平臺時,或許也可以有這樣的思考與禱告。我並不認為網路寫作與紙媒寫作有孰優孰劣的次序之分─一個寫雜文隨筆的網路作家,作品所帶出來的影響力,可能甚於一個傳統專業的紙媒作家;而一位一年只出版一本作品集的紙媒作者,其文字中所持續帶出的價值,也可能遠遠超過天天發文的網紅作者。

 

身為文字事奉者,寫作是出於神的呼召,如同布赫納所說,神要藉著我們「傳達我們要如何扮演那些角色的方式,因此去豐富、高貴和神聖化整個龐大的戲劇,包括我們參與其中那雖微小、卻重要的部分。」我深信,無論是在哪個階段,創作有時、不創作有時,網路或紙媒寫作,都是神操練我們寫作品格與技巧的平臺。

 

▲存著禱告的心,認真記錄生活中的恩典,你我都是文字事奉者。

 

你我都可以是文字事奉者

 

在這個世代裡,或許有許多基督徒不覺得自己可以是「寫文章的人」,也不把發表文章當成是寫作的聖杯,但是幾乎人人都有一個臉書或微博帳號,而極渴望學習能如何把短短的幾行字寫得打動人心,渴望在這些文字互動中,能帶出基督的馨香,讓人渴慕接觸福音。

 

記得我的部落格開張時,我寫了一篇短文紀念:「開張了幾天,妹妹們的反應良好。舅舅也來email鼓勵─他要求多掛一些照片,因為香蕉阿祖(我的曾祖母)只能欣賞圖片啦!老爺最是大力支持鼓勵─他說難得看到我對一件事這麼認真投入。還說了一句以他一板一眼的律師水準算是『詩情畫意』的話:『部落格就像是一座花園,要花時間去耕耘灌溉,才會欣欣向榮!』

 

願這座小小的花園,讓所有進來小憩坐坐的人,能暫時忘卻外面的煩惱憂愁,靜下心來,看看風景,聞聞花香。裡面或許沒有奇花異卉,可是每一朵小花,都經過園丁的細心照料;每一瓣馨香,都有一份情在裡面。」

 

多年後,當我重讀自己的文字時,也在神面前如此為所有肢體禱告:願神賜福我們手中的工,讓我們所寫的文字,在祂的國度裡,都蒙記念。願你我的五餅二魚,都能獻在神奇妙的手中,餵飽許多饑渴的心靈,帶給他們意想不到的主恩好滋味。

 

▲部落格就像是一座花園,要花時間去耕耘灌溉,才會欣欣向榮!

 

小小題外話:不得不提的寫作「黑暗面」

 

寫作,是極其私密、個人性的「手工藝」。任何工匠,對自己嘔心瀝血創作出來的成品,都會有對待親生孩子般的愛護與珍視,這是人之常情,也是對文字的尊重。但也因為對自己的文字有著一定的「感情」,當我們以文字事奉者的心態來寫作時,更必須求神保守我們的心。特別是網路寫作,看似輕鬆自在、無拘無束,電腦螢幕前人人平等,其實也有其暗流漩渦般的「黑暗面」─在格友中,不乏文筆極佳、人氣甚旺的作者,也有不少被出版商「相中」而出書、辦講座,上節目,從網路作家成了網路明星。私底下也有互相較量、比人氣,因為妒嫉而捕風捉影、八卦紛爭。有因人氣漸旺而部落格成為一言堂的情形;還有因「留言者無心,讀留言者有意」的誤會和絕交等。這些因人氣而造成的烏煙瘴氣,讓作者失去了當初單純寫作、誠意交流的初衷,實在非常可惜。

 

網路寫作,人氣不能說不重要,因為沒人讀,就失去網路寫作的目的;但是人氣是兩刃的利劍,也能把我們單純分享的樂趣給砍掉了。「工人先於工作」,無論是網路作者,或是紙媒寫作,願主保守我們,遠離一切看似榮耀華美的誘惑,也持守文字創作的正確態度,不讓作品成為我們的偶像,而能永遠保持五餅二魚那份單純樸質的原味,在主手中成為多人的祝福。

 

 

作者小檔案

林滋恩,筆名滋恩、小恩。北美創文文字營第一屆學生,現為創文同工。小時寫作文,長大寫文章。以前書寫為自己,現在將筆交給神。煮字療饑無法帶來真正心靈的飽足,惟願貢獻五餅二魚,烘培文字餅乾,讓讀者「開胃」,進而樂意接觸信仰真理,品嘗主恩好滋味。

 

KRC消息

夥伴活動

神國雜誌歷年刊物

神國雜誌欄目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