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復青春的榮耀

搶救年輕人的貞潔

 

文/廖美惠

 

▲「女兒,願這枚戒指提醒妳保守自己身心靈的貞潔,直到成婚那天完全交託給妳的愛侶,願神幫助妳!」

 

狀況1
為兒子收拾打包,即將送他上大學的前一晚,吳太太進入愛兒房間,幾番躊躇,終於握住他的手,說:「兒啊,在你上大學之前,媽咪還有一件很重要的事希望你答應—保持婚前守貞……」

兒子尷尬地把頭蒙在棉被裡說:「媽咪,妳讓我感到很難為情耶!這個話題,讓我感到很不自在……」幾秒鐘之後,兒子突然從被窩裡探出頭來,好奇地問:「那爹地、媽咪也做到婚前守貞了嗎?」

一時之間,吳太太不知如何回答,陷入一片沉默……

 

狀況2
舜子和幸華從小在同一教會長大,如今兩人論及婚嫁,打算半年後結婚。花前月下, 舜子情不自禁想要跨越最後一道防線。認為兩人既然以心相許,一夜激情以身相許又何妨?婚期指日可待,還需要再等嗎?

 

針對狀況一:父母如何對孩子說?


《Breakthrough Parenting》一書作者約翰‧麥斯威爾(John Maxwell)在書中提到,他不是沒有遇見過試探,也不是沒有過機會。但是他了解當父親對婚姻不忠時,很容易地,兒子就跟著學,也對婚姻不忠。淫亂之罪禍延三、四代;父母若曾在性領域犯錯,因著耶穌基督的恩典,選擇悔改,誠實面對,反而能幫助兒女抵擋性誘惑。


新澤西州若歌教會陳德春師母具有多年心理輔導經驗,她表示,父母在處理這方面話題時,要能沉得住氣,對年輕人說話口氣要像對待成年人,最重要的還是在於平日的交流。只有在良好關係的基礎下,才能發揮有效溝通。 陳師母提醒,父母不要刻意把自己塑造成「柳下惠」或是「聖女貞德」,向孩子真實地說明溝通才是上策。


有兩個未婚成年兒子的陳德春師母,從自己身為母親的角度來說明:原則上,性教育話題由父親對兒子、母親對女兒較佳,但也並非沒有彈性。師母強調,孩子在這方面的知識可能遠比父母想像中多得多。但有知識並不等於有自制力。父母應把握說的時機,不要輕易落入「不可以這樣……;不可以那樣……」的說教論理,反而達不到效果。


兒童期階段, 陳師母會把標準答案直接告訴孩子,重要話題包括:「神造男造女的不同、婚姻的目的、神制定誡命是基於保護、婚前性行為的後果……。」青春期階段,師母採用反問式交流,比方說「男孩、女孩在青春期有何不同的反應與表現?為什麼不要單獨約會?……」探知孩子的了解程度,以及保持良好對話關係,並適當提供相關書籍。 孩子年齡漸長後,就改用完全開放式的交流,例如:「當你看到女孩子那樣的穿著,你有什麼想法?」「當你碰到性試探的時候,你會怎麼辦?」……直到今日,陳師母的兩個兒子仍能和父母坦然溝通這方面話題。


為人父母費心、費力、費財,好不容易把孩子教養長大,不要把所有心力單單放在兒女課業學習,而忽略與兒女溝通「婚前守貞」此類攸關重大的議題。父母自己一定要有備而來,先閱讀學習相關書籍,再誠實回答孩子的問題,但是小心,別讓自己陷入和兒女唇槍舌戰之中。

 

針對狀況二: 教會可以做什麼?


策略1:婚前輔導


若歌教會英文堂張宗培牧師,過去兩年來,曾為十二對新人證婚。他表示,租借若歌教會舉行婚禮或是請教會牧長證婚的前提就是:必須接受教牧的婚前輔導。「婚前守貞」這個議題,正是輔導中極重要的一環。


教會婚前輔導期大約六個月,輔導過程中,雙方必須誠實回答一份問卷調查,其中包括:「有沒有發生過婚前性行為?」「是否已經處理?」等問題。透過牧師、男、女被輔導者,三方一同面對處理這個議題,並協定婚前男女雙方最親密的界線僅止於何處。


「婚前性行為對年輕人的確是一個真實的掙扎!」就如前面狀況二所述,張宗培牧師在輔導過程中,也曾遇到新人疑惑詢問:兩個人既然遲早要結婚,婚前共度春宵又何妨?


張牧師除了教導聖經原則,也對年輕人傳達正確價值觀(value)、溝通(communication)和責任(responsibility)的真諦,作為日後維繫婚姻的重要根基。此外,他也提供輔導中的年輕人幾個實際可行的建議:


1. 約會時不要單獨兩人在房間內或車內,盡量選擇在公共場合。
2. 晚上超過九點就應該道別分手。
3. 找一個可以信賴的屬靈夥伴,當有掙扎時,可以在第一時間找到人傾談、禱告。

 

策略2:貞潔戒指


若歌教會一向重視青少年事工(Youth Ministry)。每年邀請不同講員講授守貞相關課程。葉靜蓉師母去年受邀,對教會內九到十二年級的女孩主講貞潔的意義與重要。當天上完課後,她為每位女孩準備一個小珠珠編成的戒指,告訴女孩們這是象徵貞潔的戒指(Purity Ring),並帶領這群女孩禱告,以戒指與神立約,保守身體、思想和心靈的貞潔。


葉師母請女孩們回家之後,轉告母親這個戒指的意義,並請母親更換一枚戒指。女孩不僅是和神立約,也是對母親承諾,持守婚前貞潔。


葉靜蓉師母表示這是一個很有意義的活動,她之所以這樣做,是從大女兒得到的靈感。七年前,女兒當時還是九年級學生,某日從若歌教會回來,要求一個貞潔戒指。 不久,師母拿出她母親在婚前送她的戒指,並說明這是當年外婆給的,象徵與神立約;這戒指提醒她,倚靠神保守貞潔直到成婚之日。葉師母為女兒戴上戒指,為她禱告祝福,期盼女兒也能「傳承」持守下去。女兒很受感動,七年了,女兒已經交了男友,這個戒指,依然緊繫指間。


貞潔戒指源自美國基督教團體推動的「真愛要等待」運動(True Love Waits),其中麥道魏(Josh McDowell)是主要支持者之一,著作等身的麥道魏特別為年輕人著書《為何真愛需要等待》(Why True Love Waits,中國,江西人民出版社,簡體版,2004)。

 

▲願青少年在父母與教會的守護及神的恩典中,享受純潔無瑕的花樣年華。

 

策略3:一起上課


不過,近年有一項調查報告提出警訊:「貞潔戒指並非特效疫苗。你不能期望在中學時期接受一次疫苗就可以保護學生平安度過高中生涯。貞潔訊息需要反覆強調,鞏固信念,才可以真正影響行為。」


有鑑於此,馬利蘭州一所韓國教會設計課程,讓親子一起觀看由美國愛家機構(Focus on the Family)出版的《Preparing for Adolescence》教學錄影帶。利用週末或退修會期間,讓父親和兒子一組、母親和女兒一組,分別觀看以聖經為原則的青少年成長錄影帶 (婚前守貞是其中主題之一 ),看完後分組討論。根據這群家長反應,平日父母工作忙碌,忽略與孩子互動也少有相同話題,自從和孩子共同上過課程後,有相同的基礎點和認知,日後親子溝通顯得輕鬆自然、容易許多。

 

 

對抗放縱情慾的世俗文化


華人成長環境中,對於「性」的了解模糊不清,父母常常避而不談,甚至視之為「不可說的祕密」。就算談了,也僅限於不要未婚生子之類的恐嚇之語。很多家長還一廂情願地認為,婚前性行為不會發生在我家孩子身上。


今日世界各地的傳統婚姻觀和愛情觀已經遭遇巨大挑戰與破壞。中西社會已經不再像從前那樣,視婚前性行為有違道德,反而誤以為是打破窠臼的趨勢,打著愛情自由的旗幟,放縱情慾。許多教會面對此現象常有沉重的無力感。


青春,是神所賜美好的生命活力,然而在媒體的大肆渲染和乖謬世俗文化的誘惑下,誤用青春的年輕人,活出一連串本不是神為他計畫的錯謬人生:性交、同居、墮胎、輟學、感染性病、情感傷害……年輕人因為對愛與責任的理解還不夠成熟深入,等嘗到苦果之後,才知後悔莫及。

 

父母和教會不能再坐視不管了,時間不會自動提供答案。我們對抗的不是年輕人,而是錯謬的世俗文化。若放任年輕人單獨面對現世放縱情慾的狂濤駭浪,他們勢單力薄,必難以抵擋。切盼父母、教會與年輕人三方同舟共濟,攜手合作,最重要的是讓神介入這場搶救年輕人婚前守貞的戰役,必能期待恢復神所賜予、那青春的榮耀。

 

與美國青少年性行為相關的統計
‧每年約有一百萬名十五至十九歲的少女懷孕。
‧約有三分之一青少年在十五歲之前發生過性關係。
‧每年約有三百萬青少年感染性病。
‧每年約有六到十萬少女因性病造成不孕。
‧因懷孕而結婚的青少年,80%在五年內以離婚收場。
‧保守的基督徒青少年中,約有77%女孩及68%的男孩立志在婚前守貞。

(資料摘自︰真愛雜誌34期)

 

延伸閱讀
‧《性、愛與婚姻》,葉高芳,臺北,道聲,1997。
‧《為約會立界線》,克勞德與湯森德著,劉如菁譯,洛杉磯,台福,2004。
‧《青春期孩子的心,我懂!》,史葛利與史葛雷著,岳景梅譯,臺北,愛家出版,2002。
‧《青春的契機─輔導青少年的聖經指導原則》,保羅‧大衛‧區普著,婁曉蘭譯,洛杉磯,台福,2004。
‧“Courting, Dating & Hanging Out,” David Payne, LifeWay Press , 2000.

(書目推介:廖美惠)

 

 

作者小檔案

廖美惠(前排右),新州《漢新月刊》特約記者,曾獲紐約獨立媒體協會(Independent Press Association)新聞報導首獎。有錢時,喜好自助旅行;有靈感時,喜好採訪寫故事;沒錢沒靈感時,喜好大量閱讀。與夫婿王治元育有一子一女。

 

KRC消息

夥伴活動

神國雜誌歷年刊物

神國雜誌欄目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