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期:當心靈流感籠罩牧者時

羅騰樹下的先知

探索牧師與憂鬱症

 

文/林敏雯

 

▲先知以利亞也曾極度沮喪,在羅騰樹下向神發出呼號。

 

先知以利亞斥責以色列王亞哈面不改色,在迦密山上與巴力先知對決大獲全勝,屢屢見證耶和華的大能。然而皇后耶洗別一聲威脅,他卻怕得奔逃至一棵羅騰樹下,對神發出呼號:「耶和華啊!罷了,求祢取我的性命。」(參考列王紀上20:4)


什麼原因讓神重用的僕人以利亞如此絕望?為神的事工大發熱心的傳道者,也會有抬不起發痠的腿、舉不起下沉的手,甚至如以利亞想要求死的時候?


是的。這樣的狀況不只是情緒低落,不單是身心疲憊,更不僅是一時沮喪。當向來為事工奔波、講道滿有能力、會友一發生什麼事便「隨傳隨到」的牧者,開始失去食慾和睡眠,避開人群,表現出極度焦慮,甚至萌發輕生念頭時,他很可能是患了憂鬱症。


2009年《今日美國》(USA Today http://usatoday30.usatoday.com/news/religion/2009-10-28-pastor_suicides_N.htm)的一篇報導指出,根據美國醫學協會(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簡稱AMA)的研究,12%的男性和26%的女性會在一生中經歷憂鬱症。牧者患憂鬱症的比例也相仿,德州貝勒大學(Baylor University)心理及腦科學教授史坦福(Matthew Stanford)甚至估量約有四分之一的牧者患了憂鬱症。


本期關係單元將於資訊篇列舉憂鬱症的起因與症狀,以及尋求療治的步驟。在此,讓我們先從牧師服事的特質,嘗試探究牧師罹患憂鬱症的可能原因,及因應之道。

 

服事帶來壓力


「國際真愛家庭協會」會長葉高芳牧師曾牧會多年,亦從事輔導,向來關懷牧者家庭。他分析,牧師服事的項目既多且雜,包括教會行政、會友關懷、婚姻輔導、聖經教導、社區服務……,許多時候可說是教會裡外上下所有事務一手包辦。牧師也沒有明確的「下班時間」,往往全天候待命,會友出了什麼狀況,牧師經常是第一個出面協調。而不同的會友帶來不同的要求,卻指望牧師一人面面俱到,這樣的服事特質無形中造成極大壓力。


葉高芳進一步指出,許多牧師因為服事過於忙碌,疏忽了家庭,使得夫妻與親子關係失調,形成另一種壓力。


更因為牧師是會友眾所矚目的領導,期望牧師達到不合常情的超高標準。對牧師的言行、態度批評多於鼓勵,論斷多於感謝,導致牧師覺得服事沒有果效,挫折感逐漸加深。更因為牧師少有能傾訴的對象,積蓄的內在傷害長期得不到適當宣洩和處理,只要生活中遇到突發事件,如親人過世、服事變動、與長執產生衝突,或是經歷重大手術等,都能成為引爆點,讓牧師從沮喪、失望,步入臨床憂鬱症。


如同先知以利亞,當面臨接二連三的挑戰及一個比一個更大的困難時,他似乎滿有能力,毫不退縮。但在服事高峰一過,性命受威脅之際,立時跌入恐懼焦慮的情緒低谷。身心靈俱疲的神僕,似乎失去所有力量與熱誠。這會不會是他服事的終站、人生的盡頭?

 

全人療治


出現憂鬱症癥兆的牧者必須尋求幫助,由於這是身心靈互相影響的結果,因此採取的治療方法也應從全人關懷的層面入手。當牧者經醫師診斷,確定為臨床憂鬱症後,葉高芳建議牧者首先要休息,如以利亞在羅騰樹下睡著了,給身體一個放鬆的機會。


許多研究發現規律的運動習慣有助於增進自我價值感,減輕壓力,幫助睡眠。運動所產生的安多芬(endorphin)和血清素(serotonin),有益於情緒健康。


雖然沒有任何研究指出特定食物能達到醫治憂鬱症的效果,但均衡飲食是維持身心健全的條件之一。例如:增加纖維質的攝取(包括蔬果和全穀類),選用含抗氧化成分高的食物,減少油炸及高糖分食品。


醫師開的抗憂鬱處方,通常在幾週後能減輕症狀。但並非所有藥物和劑量對每個人都能產生相同療效,藥物也會帶來副作用,服藥期間需要與醫師保持密切聯繫,時時觀察病情變化。一旦症狀減輕,也不可自行停藥,以免病況反覆。


葉高芳亦強調找出憂鬱症心與靈的根源,才能治本。配合心理與屬靈輔導,徹底檢視生活形態、時間規劃、人際關係、服事態度,以及與神的關係,做出因應的改變,才不至於舊疾復發。


憂鬱症患者的思路通常圍繞自己,覺得自己不夠好,非常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深怕別人發現病情而更看輕自己。輔導中針對這些扭曲想法,從中找出癥結—驕傲、過去的身心傷害、討好人的天性……。在心理或屬靈輔導的引領下,患者學習指認負面思想,刻意控制,並藉由輔導者的鼓勵,讓神的話取代這些念頭,確切認識自己在神眼中的價值。從自我中心轉移為以神為中心的思想,需要時間練習,也需要輔導者時時提醒。


憂鬱症嚴重時,會覺得不願起床,畏懼出門,好像沒有力氣,什麼事都做不來。當病況稍稍好轉,體力逐漸恢復時,照顧者需要留心,此時患者最容易做出傷害別人或自己的行動。以《今日美國報》報導在北卡牧會的崔牧師為例,他向會眾坦承自己患上憂鬱症,也開始接受治療。然而幾個月後,他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


憂鬱症恢復過程中,家人的陪伴非常重要。葉高芳建議與患者一起散步,一方面運動,一方面聆聽患者的心聲。此時要有智慧地體諒和了解,而非說教或督促趕快好起來。

 

▲溫馨的家庭容許牧者歇息,充電後得以再次出發。

 

家人與教會的扶持


傳道人初踏進服事工場,無論是牧會、宣教,或任職福音機構,都應當清楚神的呼召,有了異象才有方向。然而葉高芳語重心長地提醒,服事一段時間後,若目光從神轉到人身上,只在意人而不在意神,就容易失去正確的方向。


他指出有些傳道人顧及自己的去留掌握在長執和會眾手中,做出妥協,違背了蒙召時的心志,偏離了服事的重心和僕人的態度。雖然一時看來皆大歡喜,長久下來會有掙扎與壓力,必須做出抉擇。當對神所託付的責任與人的期待無法謀合,所產生的矛盾往往成為憂鬱症的伏筆。


本單元曾多次聚焦報導如何關懷牧者(請參考《神國》雜誌19、20、21、27期的相關報導),葉高芳亦期許教會在「聘牧委員會」完成任務的同時,改組為「愛牧委員會」。會友除了關懷牧師和家人的生活,時時為他們禱告,更要給予牧師肯定多於批評,鼓勵多於論斷。長執也需要審視牧師的職責和同工的模式,不能將大小事務推給牧師,好讓牧師專心禱告、教導和培訓,成為協調與訓練各肢體為共同異象努力的屬靈領導。


一旦得知牧師患了憂鬱症,會友的體諒和接納將成為牧師康復的最大鼓舞。雖說牧師為屬靈領袖,仍是教會整個身體的一部分,任何一個肢體受傷,需要其他部分幫補和扶助。


葉高芳同時勉勵牧師的家人成為牧師最親密的夥伴和最強有力的支持,讓牧師的服事無後顧之憂,因為和樂的家庭生活往往是最好的解壓劑。即使疲於面對各樣人、事挑戰,溫馨的家庭容許牧者歇息,充電後得以再次出發。他相信家人是讓牧師準時又心情愉悅出門事奉的最大關鍵。因此牧者自己也需要重視夫妻和親子關係,保持服事與家庭生活的平衡。

 

復原有望


目前在北美有些牧者退修中心(請見60至61頁資訊篇),可提供牧師和宣教士等全職服事的神僕安靜憩息之處,而長達數週的住宿輔導,更能讓牧者得到專業的幫助,身心靈復原,也恢復與己、與人、與神的關係。


根據葉高芳的經驗和專業知識,他很能體會牧者的難處,知道他們即使猜測自己患了憂鬱症,也不願就醫,一方面怕教會同工和會友一旦發現後會有「不好的見證」,一方面也怕被迫離開服事的崗位。他懇切對這些牧者發出呼籲,接受生病的事實,儘速尋求專業診斷和醫療。畢竟牧者也是人,只要是人就會生病,不論身心靈哪個方面。


憂鬱症成因複雜,若沒有專業醫療和輔導,不僅損害身體健康,更影響與家人和信徒的關係。在漸漸失去讀經禱告的興趣後,患者還有「躲避神」的傾向,與神疏離。如此一來,又怎能有效服事神?難道維持健康假象,就是「好見證」?


一位曾患憂鬱症的牧者以白蟻來比喻此症,在不知不覺中囓食身心靈。一旦發現白蟻,豈可坐視不管,期待問題自動消失?尋求醫治需要勇氣,然而神必要伴隨,與我們一起行經療癒的谷地。


葉高芳以自己處理壓力的方式來勉勵牧者。無論什麼樣的服事,他都相信是神的安排,盡全力做到最好,為的不是討人喜歡,而是討神喜歡,對神負責。即使遇到困難,他也感謝神給予機會服事,祈求神幫助完成這個階段的任務。行經事奉低谷,他尋求神和家人的陪伴;攀登事工高峰,亦提醒自己的有限,將榮耀歸神。


頹靡以致求死的先知以利亞,在羅騰樹下向神哀號。耶和華神沒有即刻回答,卻先供應水和餅。當以利亞睡足吃飽,體力暫得恢復後,他順服了神的指示,來到何烈山與神相會。


在疾風烈火後,神以微小的聲音肯定地向以利亞表示:他並不孤單,神自己保存了七千名敬虔的人。與耶和華的神聖相遇後,以利亞的身心靈得以更新,他再次出發,繼續執行神的託付,傳揚神的大能。


我們所信奉的,確是醫治、復原的神。

 

▲如同神醫治以利亞,祂也要陪伴經歷憂鬱症的牧者,使他們復原,更新身心靈。

 

 

受訪者小檔案

葉高芳博士,現任國際真愛家庭協會會長。從事家庭教育與輔導工作近40年,為知名家庭教育及輔導專家,擁有家庭協談博士及協談心理學博士,對教牧家庭的關懷輔導格外有負擔。他的名言是,在「聘牧委員會」聘請到牧師以後,應當改組為「愛牧委員會」,且永不解散。

 

作者小檔案

林敏雯,投身文字事奉,專注寫作與編輯。

 

 

KRC消息

夥伴活動

神國雜誌歷年刊物

神國雜誌欄目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