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聲篇】

千禧代有話要說

 

採訪/子憫 受訪者/呂飛邁(Matt Reffie)

 

 

子憫:出生於1980年至2000年之間的千禧代基督徒,面臨那些挑戰?

 

呂飛邁:今日的年輕人在面對各種錯綜複雜的現象時,要找到自己的定位真是不容易。來自教會、父母、流行文化、和耶穌的真理等不同層面的聲音,委實夠他們應付的。比如,當論及工作時,有人主張實際,所謂有一定生活品質,能供給自己,食衣住行無缺;但另一方面,聖經的教導,卻是不要擔心吃甚麼、穿甚麼,要先求神的國神的義(參馬太福音6:26-34)。對許多千禧代年輕人而言,要在這麼多聲浪中釐清頭緒,的確不簡單。

 

如果年輕信徒與耶穌的關係夠緊密,熟知聖經教導,並能在生活中找到與耶穌同步的旋律,那麼在眾聲喧嘩中,必能安然自若。但要在現實生活中找到時間空間親近神,甚至有人常在旁邊鼓勵自己,實在是可遇而不可求。

 

在忙碌的教會生活裡,我們真正缺乏的是:真誠持續的門徒訓練。據我觀察,教會常花精力教導成年人,鼓勵他們參與事奉,卻忽略青年信徒的潛力開發。相對一味地教導青年,這不要做,那不能做,還不如邀請有心事奉的青年加入執事會,參與教會管理,強化年輕一代對教會的歸屬感。

 

絕大多數時候,千禧代未被賦予參與教會事奉的機會。他們仍被定位在「被教導餵養」的階段,無法將在主日學及講道中所吸收的發揮出來。甚至很多千禧代認為,前輩們過度保護新生代,不願放手給予機會。年輕信徒還是被年長者視為學生後進,而非「同工夥伴」。現在有不少教會歡迎新會員的儀式仍屬象徵性,並無實質意義。多數教會中,千禧代的聲音並未受到重視。他們多半在重要決策敲定後,才被通知。既然自己無權決定,又何需過問?反正自己不被重視,對教會又有甚麼好留戀的呢?

 

▲只要誠心對神敞開自己,祂會用最適合你的方法,來與你親近。

 

子憫:為留住千禧代,教會應該採取甚麼對策?

 

呂飛邁:如果不想看見千禧代從教會流失,教會真得重新思考,用上帝的眼光來看待這群珍貴的新生代,把他們留住。比如:重視他們對教會、社區的看法;邀請成熟有心服事的千禧代加入執事會,成為同工,參與教會內部的管理與決策等。只要感受到「被接納認同」,千禧代就願意留在教會內服事。

 

另一方面,教會需要開放與千禧代對話的空間。我這樣說,並不是要教會為了人而改弦易轍,乃是提倡主動從新生代的觀點來看他們所處的世界與宗教觀。對許多還在信仰之路探索的千禧代,他們很想知道我們信仰的背景與緣由。教會一味強求新生代遵守教義,卻不給予他們空間提問,這對喜歡思考的千禧代是行不通的。在不違背真理的前提下,若是教會可以給千禧代機會去更深一層探討信仰與生活的關聯,允許他們近距離觀察教會事工的昨日、今日和明日,他們將會在教會事工上有更多的投入與擺上。

 

老實說,要一個青年來擔任執事絕對是有挑戰性的,所以我們的教會興起了一個「跨世代的門徒訓練小組」。舉例來說,三到五個年齡層不同的弟兄,每禮拜見一次,約一小時左右,彼此談論生活中所遇見的難處,然後一起禱告。這樣袖珍的小組聚會,使年輕的信徒從前輩身上學到怎麼做一名榮神益人的員工、丈夫和父親。甚至看見屬靈長輩原來跟自己一樣,也有軟弱的時候,生命的真實互動拉近了彼此情感的距離,非常難能可貴!

 

遺憾的是,這樣跨年齡層的門訓小組,在教會中並不普遍。對許多千禧代而言,他們渴慕和自己信任的人有一對一深層的溝通與交流。他們樂意親近的領導者,並不是完美的化身,而是願意赤裸敞開、坦承在罪中犯錯掙扎的輔導。

 

子憫:對正在信仰道路上掙扎的千禧代,你有甚麼話要說?

 

呂飛邁:如果現在的你,正苦於無法在教會裡適應,或無法在信心上有所突破,那麼我衷心建議你要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1.親近神,把耶穌當成自己的每日導師,找到你和上帝間合拍的屬靈節奏。那些所謂的晨更或夜禱,有可能都不適合你;又或者那些伴你成長的詩歌也無法扣動你的心弦。這些都沒關係,重要的是你依然得騰出時間和空間,嘗試不同的方式,竭力尋求神,如寫靈修筆記、默想、使用靈修禱告小冊等等。神是無處不在的,千萬不要因為一些靈修方式不奏效,便放棄與祂的連結。 只要誠心對神敞開自己,祂會用最適合你的方法,來與你親近。

 

2.殷勤地與別人分享耶穌。上帝希望我們每個人都成為人群中的光。出現在我們周圍的人並非偶然,我們得把握機會,以上帝的眼光來解讀周遭人的需要。這個社會極盡能事地製造假象來詆譭人的自我形象。我們若能適時給人愛、鼓勵與安慰,那麼就像造在山上的城一樣,吸引更多人來認識神。

 

3.如果有時候你對自己所信懷疑,千萬別難過!在信仰路上有疑問很正常。在我青少年階段,何其有幸,結識了幾位屬靈前輩,在遇見問題時能有諮詢的對象。即使有時他們無法給予最正確的答案,但是那種發自內心真誠陪伴的態度,卻使我感到天路不孤。他們常說:「我也不太確定,但是讓我們一起解決!」其實,在信仰路上行走時,最好的良師益友就是神自己,直接與神溝通,往往是最有效的方式。每個人與神的關係獨一無二,別人與神相遇的過程,不能取代你自己親身的體驗。只要憑信心尋求祂,祂必被尋見。謹記:不要讓別人的建議或經驗,攔阻你進一步認識神。

 

4.與屬靈夥伴同心同行,如果此刻的你覺得與誰都格格不入,別氣餒!不論你現在屬靈光景怎樣,想辦法找到幾個境遇和你相仿、可以為彼此加油打氣的屬靈夥伴。網絡及社群,是可以幫助千禧代與其他基督徒連結的有效平臺。即使感受神的存在是件不容易的事,可是別因為一時的沮喪就輕言放棄。尋求神需要耐性和堅持。沒有花時間去等候尋求神就妄下定論,是不負責任的。沒有一個群體或宗派,能夠解答所有信仰上的疑問。千禧代,你需要幾個能感同身受的屬靈夥伴,一起竭力尋求神!

 

▲找到幾個境遇和你相仿,可以為彼此加油打氣的屬靈夥伴。

 

子憫:對那些家中有千禧世代,又擔心孩子不跟從耶穌的父母,你有甚麼建議?

 

呂飛邁:許多父母與教會,基於好意,常在不自覺的情況下,「控制」孩子對福音的認識。他們口口聲聲說,這是免費珍貴的禮物,卻常常迫使孩子畫地自限,給予偏頗、主觀、狹隘的福音觀念,阻礙了福音在年輕人心裡深耕建造的機會。還有些父母,對孩子所聽的音樂、敬拜的方式和經文的解讀,予以諸多限制,如此只會抑制孩子內裡信心的成長。與其緊緊掌控,還不如鼓勵年輕人到不同宗派的教會見習觀摩,自由地隨聖靈帶領,甚至在摸索過程中經歷挫敗,也是寶貴的功課。

 

父母們,要謹記信仰之路絕非靠別人鋪墊而成,乃是憑個人親自領受的。你們當中一定有不少人,在聽到福音並將其內化的過程裡,是透過生活經歷中不同的借鏡融會而成。何不留一些空間給孩子,讓他們經歷信仰的真實。信仰並非是模仿來的,孩子若能在適度的自由範圍內探索嘗試,生命將會更臻成熟內斂。或許路程中會有驚險,但卻可以讓孩子有機會真正「擁有」耶穌。切記:鼓勵他們自己去嘗試操練信心,而不是處處為他們做決定。

 

 

記者小檔案

子憫,來自臺灣,自2005年起委身文字工作,喜歡聽故事、講故事、寫故事,翻譯故事。座右銘:「用心感受人性的真實,用筆呈現生命的蛻變。」

 

KRC消息

夥伴活動

神國雜誌歷年刊物

神國雜誌欄目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