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撒馬利亞人在印度

專訪國際好撒馬利亞人(Goodsam International)

創辦人多馬夫婦(Samuel and Miriam Thomas)

 

採訪/金杰(Jay Zinn)

翻譯/林張吉莉

 

 

「國際好撒馬利亞人」是印度在地的一個基督教宣道機構,藉由開辦醫療中心、學校和安排基督徒戶外活動,來關懷全人身心靈的需要。他們歡迎各地信徒以短期或長期宣教士的身分去幫助他們,歡迎上網查詢http://goodsamindia.org。特派本刊英文單元編輯金杰牧師專訪創辦人多馬夫婦,並譯成中文,以響中文讀者。

 

 

十年前,在俄勒岡州的一場教牧會議上,我首次與多馬夫婦相遇,當時他們正準備搬去印度開創「國際好撒馬利亞人」宣教機構1。聽完他們的分享,對他們的負擔、為神的國度願意獻上自己為活祭的心志,印象深刻。當時,神感動我發預言鼓勵他們:「藉由牧養兒童來開展家庭事工。」以下是此次專訪的精華:

 

KRC :在開始這項事工之前,您一直都住在印度嗎?


答:我在印度出生、成長,完成大學教育。直到二十八歲(1991年)才定居美國,成為永久居民。我心中時常浮現向印度同胞宣教的異象與負擔,於是在2000年,我們決定舉家搬回印度。


KRC:回到印度後,您打算接觸哪些特定族群?


答:剛開始,我們的確針對相關服事領域,接受過某些基本訓練,打算去接觸特定族群,但卻苦無對策。後來不斷尋求禱告,靠著神步步引導,我們終於訂出適當的措施來完成目標。

 

KRC :您從何著手去發展在印度的福音事工?


答:「信心是愛的行動」,這是我們的精神標竿;我們是藉著在基督裡的愛來服事,將福音傳開。其實,任何群體都有很多服事的機會,當我們真誠去做時,神也好像馬上為我們開路。我們以兒童事工來打頭陣,進入社區,接著從醫院開始醫治事工,甚至開展教育事工。這一切都是為社區家庭教會的成立而舖路。

 

KRC :事工發展初期,首當其衝的是哪些挑戰?


答:最大的挑戰,是以我們有限的能力,要完成神不斷加添的使命,常使我們充滿無能為力的挫敗感。例如說,通常醫療宣教都是基督徒醫生群所發起。但我與內人都不是醫生,處身在人力物力有限、充滿屬靈需要的鄉間,神卻給了我們一個異象—興建一間設備完整的醫院。

 

KRC :因您的事工,家人要有哪些調整?


答:對婦女而言,要搬去一個全然陌生的環境,並不容易。這是我們夫婦經過長時間禱告才作出的決定,內人從開始就非常支持這事工,而且願意以她身為職業治療師(occupational therapist)的經驗,挑起經營醫院的責任。我的兒子在適應上就比較辛苦,因為他必須離開學校的朋友、親戚,甚至連初中、高中都要就讀寄宿學校(這是他最痛恨的事)。當時女兒雖小,但因內人必須長時間在醫院工作,也出現了一些適應的困難。此外,在開荒宣教的過程中,我們的孩子還跟著我們吃了很多苦。

 

 

KRC :十年來從開荒到豐收,您感到驚訝嗎?


答:我承認是神賜下異象,這一切都是靠著印度與美國的團隊勞心勞力、迫切禱告及神的恩典而成就的。回顧過去,簡直令人難以置信。這十年中,神藉著我們所完成的,遠超過所求所想。但是,更令我興奮的是看見神使用「好撒馬利亞人」事工,在未來的日子所要成就的異象(以賽亞書45:1-4)。

 

KRC :請分享您與社區聯結的關鍵。


答:關鍵就是「真誠的愛」,不管怎樣,人人都渴望愛與被愛,當我們願意順服並實踐基督的愛,我們就聯結在一起了。特別是與孩童的聯結,比大人容易,畢竟受到現實的磨難,人心變得都剛硬了,而孩童從來不敢奢望有那種愛。我們相信,當我們以真誠的愛去服事他們時,聖靈就會軟化他們的心,向福音敞開。

 

KRC :您們提供的醫療與教導服事真可謂「好撒馬利亞人」,可否分享一、兩個激勵人心的見證?


答:在2004 年,有位五十多歲、出身農家的婦女Kaliammal來到醫院。就醫前,她已為她糖尿病的腳(沒有感覺及不能痊癒的傷口)花掉了六萬盧比,損失了大量金錢,也沒有痊癒的希望。她在我們醫院接受了四十五天的治療及傷口的護理。她的腳康復了,今天仍看到她在村裡到處走動的身影。如果她沒有被治療,很可能不是截肢,就是因病辭世了。


有一對父母因為兒子有學習障礙,處處碰壁而灰心,他們把兒子帶到我們學校,這是被無數學校拒絕後的最後一站。當父母說他「沒長腦」時,可看出他們承受的是多大失落與被藐視的無奈。由於我們是基督教學校,所以,他向我們發出求救的呼聲,我們也不確定能給予他怎樣的幫助,但在這絕望的關頭,我們讓他就讀二年級,現在他是我們「一對一」特別班的學生,成績有顯著進步,這是附近學校從未聽過的事 。

 

KRC :我們最愛聽宣教士見證神蹟,請您分享。


答:有位年輕的攝影師名叫Sakthivel,他有三個孩子,剛來我們醫院時,兩個腎臟都已失去了功能。他靠微薄的收入,勉強洗腎一段時間以後,遇到我們的傳道人,聽到福音以後,接受基督為救主,成為全村第一位信主的人。當時他沒錢繼續洗腎,醫生提議換腎卻希望渺茫的情況下,我們教會只能迫切為他禱告。五年後,他仍然活著,見證神對他的看顧與保守,這是極大的神蹟!

 

KRC :您對下一個十年的事工有何展望?在領人歸主的事上,您有些什麼盼望?


答:我看到「好撒馬利亞人」的事工有極大的潛力。神讓我扮演的角色,與施洗約翰很像:為大使命舖路。我已預見這事工在神所膏立的眾同工帶領下,將繼續向前發展;而我們這個小規模的醫院,會成為一所設備完整、帶給眾人希望與醫治的醫院;我們的學校會擴建至高中,甚至大學;我們的畢業生會成為耶穌基督的愛與信仰的見證人;在這村莊裡,會有更多充滿神榮耀的教會被建立。

 

KRC :對那些有心宣教卻還在等待神初步帶領的人,您有什麼勸勉?


答:可以先從附近社區的宣教做起,實行宣教形態的生活,來準備自己隨時回應神的呼召進入工場。不要欠債,學習過儉樸的生活。

 

KRC :這十年對您的生命有什麼影響?您在服事過程中又是如何被神塑造、改變的?


答:回頭看,當時的我很天真,一腳跳進陌生的世界。但這十年神藉此塑造我生命的堅忍、品德與希望。我所服事的人—同工、病人、孩童、父母、下屬、家人等,都是模造我的人。服事過程中,有高山也有低谷,有鼓勵也有沮喪,有感激也有抱怨,有豐富也有貧乏,有危險也有保守。這一切都是我所事奉的神用來改變我的工具,為了使我效法神的兒子耶穌基督的樣式。

 


1. 多馬夫婦原本從印度移民到美國是為了更好的工作機會,然而當他們遷居到美國後,「好撒馬利亞事工」的異象隨即在心中產生。為了回應神的呼召,他們憑信心回到印度,向自己的同胞伸出愛的雙手,以行動見證神的愛。歡迎上網更多了解:www.goodsamindia.org

 

 

譯者小檔案

林張吉莉,於美、加牧會共十餘年。育有一女,現就讀於研究院。閒來喜歡陪先生聽古典音樂及參加社區合唱團。

 

 

KRC消息

夥伴活動

神國雜誌歷年刊物

神國雜誌欄目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