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家庭祭壇三之二】
有真有愛,家是天堂
文/蘇文安
前文提要:家,為了讓人安居,更為了讓人走得出去;惟當接通源頭活水,才能讓信仰透過血緣代代傳承;列王紀下最後十章殷鑑歷歷,揭示每位家長「兩種選擇→兩條道路→兩篇故事→兩個結局」的因果鐵律。(請上網詳閱本刊41期專文。)
兒女是父母的鏡子
我們的信仰與生命長河之水要保持清淨甘甜,個人必須非常努力,且要在教會大家庭中彼此鼓勵督責。這是我個人多年來掙扎的經歷和慘痛的省思,以及內人麗珊經年累月不斷的提醒。
神為家庭設下一個屬靈的奧秘,那就是—家長(父母親,若單親家庭就是單親媽媽或爸爸)若在品格上、靈命上有破口,孩子就無法得到遮蓋。有朝一日,我們所有的弱點、缺點、盲點、污點,必定一一在他們身上顯露出來,甚至比我們更嚴重,怎麼說、怎麼勸、怎麼罵都沒用。即使到「真愛家庭協會」找專家協助,也不一定有效。因為我們沒有去堵住那真正的破口—我們自己。
有時看到孩子那種態度、表情、德行,心中火冒三千丈(不是火冒三丈,是三千丈,特別特別受不了)。很多父母事後自己驚訝不已:今天小孩也沒有特別幹出什麼不得了的大壞事,我為什麼如此容易被激怒?心理學家告訴我們,那是因為孩子就像一面鏡子,讓你從他身上清清楚楚看見自己,而且是最讓你不喜歡、最百孔千瘡的自己。一位弟兄有次生氣指責他那在美國土生土長的十六歲兒子,兒子居然用中文很酷地說:「把拔,你要不要考慮一下遺傳問題?」哇!這是哪兒學來的金剛護體神功?
爸爸們,我們是特別容易受攻擊、受試探的一群。夜半無人看一些明知不該看的圖片、文字、視頻,心靈或肉體出軌,在職場上用不符合聖經原則的辦法行事,在教會、在家中作言行不一、裡外不一的雙面人……。當我們做這些事的時候,常以為神不知鬼不覺,但太太們會覺得不對勁,即使說不出具體細節,就是覺得something wrong、覺得心痛;同時孩子也必定會受到傷害。他們眼晴雪亮,很多時候都心知肚明,即使真不知情,也會在不知不覺中被受污染、影響。更何況做這些事時,天父也在場。我們所看的,祂看見了;我們所說的,祂聽見了;我們所感受到的,祂感受到了。弟兄們,可曾想過這一點?
▲孩子就像一面鏡子,讓你從他身上清清楚楚看見自己。
(圖片來源:http://www.parentproducts.com/images/4u2c_car_setup_crop.jpg)
真誠勝於一切
怎麼辦?—「讓這水從聖所流出來」!從神的寶座下流出來!讓我們對主說:主啊,我信,我願意,但我信不足;我意志軟弱,求主幫助!誠如《作孩子的心靈導師》(Spiritual Parenting,蜜雪兒‧安東尼,證主,2014)一書中所強調的:「讓我們在孩子面前勇敢活出真實的生命,時刻以愛慕神為首要。無論在早餐桌上、在超市裡、在整潔或髒亂的家中,或在整理家務、忙碌趕工之間,或在休閒娱樂、認錯悔改之際,或四下無人的漫漫長夜裡,我們都能將自己的信仰傳承給下一代。」
家長必須以身作則來承擔起信仰傳承的責任,也是因為在這變幻莫測、動蕩不安,價值觀、道德觀、家庭結構崩潰的世代中,全家同聚、對神有信、對己有望、對人有愛,本身就是最有力的見證。什麼都不必說,自然就會吸引人一探究竟。
另一個建造家庭祭壇非常重要的理由是:“Family is where your story begins.”(家庭是你生命故事的源頭)。原生家庭中的經歷,是每個人最美好或最黑暗回憶的根源。你自己是如此,你的兒女、孫輩更是如此。往者已矣,來者可追。如何讓家庭成為回憶的博物館,不斷增添珍藏?如何讓兒女在家中痛苦、傷害、遭背叛、受忽視的回憶減到最少?如何以屬天的新眼光和價值觀來看待過去發生的種種,以致於帶來饒恕、復和與醫治?「工人先於工作」、活出真道、分享真愛的家庭祭壇,是古往今來許許多多基督徒家庭公認最有效的途徑。
家庭似航母戰鬥群
何要建造家庭祭壇?因為「教會如同航行在敵人水域中的戰艦」,隨時會遭遇來自海面、海底、空中的攻擊;所以要備足彈藥,勤於演習訓練,準備隨時應戰。
「教會是大家庭,家庭是小教會。」基督徒家庭也如同航行在敵人水域中的戰艦。我們每一家都生活在敵擋神、與聖經真理背道而馳的文化和社區中,所以都同樣要備足彈藥、演習訓練、隨時備戰。
所以教會如同戰艦群中的航母,擔任指揮、組訓、支援之責;而基督徒家庭則如同其他艦艇,各自擔任不同的防守和戰鬥任務。基督徒父母亦如航母,兒女們則是艦艇,大小不一、功能各異,卻是一支緊密連結、互相支援的團隊。要達到這樣的果效,豈能沒有共同的指揮中心、通訊頻道,豈能缺乏極高的默契與信任?所以建造家庭祭壇是為了家人要能在波濤洶湧的世界大洋中乘風破浪、為主爭戰!
工人先於工作
在家庭信仰傳承這件事上,父母的責任何其重大!專家將一個家庭所能給家庭成員的裝備和塑造歸納為七大類:
IQ(智育,指智力、學業);
EQ(德育,指情緒、品格);
HQ(健育,指身體健康、生活習慣、運動);
FQ(食育,指健康飲食及正確、美味的烹調);
LQ(活育,指生活技能,如做家事、修東西);
AQ(adversity quotient,變育,指應變、面對挫折的能力,又稱逆境商數);
SQ(靈育,指靈命塑造與成長)。
這七類中,SQ是最根本、最重要的一環,可以貫穿這七個面向,「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詩篇111:10),這個應許是又真又活的!
信仰絕不只限於頭腦的知識,而是包括「理性的認知」(belief)、「信靠的心態」(trust)與「信心的行動」(action)。當一個人具有堅定信念又定意順服神時,自然會表現出相應的行爲。很多時候我們只是一味關注「相應行為」,其實那僅僅是副產品。
若能以身作則,讓自己和孩子一切行為與學習,皆出於真誠信仰所結的果實,皆由聖所流出來的水澆灌培育,家庭信仰傳承才有可期待的前景。基督徒父母的天職,就是向聖靈打開自己和孩子的生命,營造出聖靈能自由成就祂工作的好土。祂能將信心和果子兩下結合,好讓七Q俱全的全人塑造得以落實。想要建造起能切實活出真道、分享真愛的家庭祭壇,能否貫徹「工人先於工作」的屬天原則,絶對是成敗的關鍵。
「興國興城」或「傾國傾城」
在兒女信仰傳承的道路上,誰應當負起主要責任?建造家庭祭壇的主導者是誰?
請看以上整理自列王紀下十六至二十五章的圖表。
猶大亡國前的最後九位國王,除了希西家和約西亞兩位「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的好王,其餘竟然都是壞王,清一色「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
為什麼敬畏神的父親如希西家、約西亞,未能教養出敬虔的後代?為什麼背逆神的父親如亞哈斯、亞們,有專心跟隨神的兒子?聖經沒有直截了當告訴我們答案,但經文中似有線索。當聖經作者記載新王登基時,都有一定的格式─除了寫明他當時幾歲、作王幾年之外,在評論他是好是壞之前,必先指明生母是誰,而且大多連外祖父的名字也一併記載。
是否聖經作者的「春秋之筆」暗示著,好母親能夠在惡劣的環境中教養出好兒女;而失職的母親即使在良好的屬靈氣氛中,也會教養出壞兒女?
或許可以如此聯想:當孩子幼小時,爹地就像家中的父王,而媽咪則是母后。媽咪,這位小王子們和小公主們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師,角色何其舉足輕重!列王紀下這十章告訴我們:就算在極惡劣的屬靈大環境中,一位敬虔愛主的母親絕對可以「興國興城」,一位偏行己路的媽媽卻絕對可以「傾國傾城」。
▲媽咪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個老師,角色何其舉足輕重!一位敬虔愛主的母親絕對可以「興國興城」。
(圖片來源:https://hecticparents.files.wordpress.com/2014/07/reading-to-kid-asian.jpg)
存在心裡,反覆思想
接下來的聯想也就順理成章了:好娘家出好母親,壞娘家出壞母親。而娘家的家長不就是外公嗎?!否則,聖經為什麼要將好王壞王的母親和外公名字一併公諸於世且流傳千古?聖靈是否在提醒為人父母者,神的本意是要父親承擔起兒女信仰傳承們使命,或者說,父親主導、母親幫助。雖說因為人的軟弱,在許許多多家庭裡,這個重大的任務往往由母親來承擔。然而,父親如果能負起主要責任,必定更合神心意。列王紀下最後這十章的記載,正是活生生的家庭信仰傳承教材!
▲馬利亞卻把這一切的事存在心裡,反覆思想。(路加福音2:19)
(圖片來源:https://stuffithoughtabouttoday.files.wordpress.com/2014/11/nativity.jpg)
新約聖經中提到兩位好媽媽,給我們極深刻的啟發。好媽媽羅以培育出好女兒友妮基,好女兒友妮基長大後也變成好媽媽,培育出好兒子提摩太。提摩太後書一章5節,保羅如此對提摩太說:「想到你心裏無偽之信,這信是先在你外祖母羅以和你母親友妮基心裡的,我深信也在你的心裡。」對有使命感的父母而言,信仰可以隨著血緣傳承下去。所以不要輕忽小孩住在我們屋簷下的任何一天,要日日提醒自己:我不只在教養一個小孩,更是在建造一個家族!
聖經中另一位好媽媽記載於路加福音二章51節。「衪(耶穌)就同他們下去,回到拿撒勒,並且順從他們。衪母親把這一切的事都存在心裡裏。」
若看二章19節就更有意思了:「馬利亞卻把這一切的事存在心裡,反覆思想。」(NIV: But Mary treasured up all these things and pondered them in her heart.)馬利亞把發生在兒子身上的事珍而重之收在內心的藏寶箱中,時不時拿出來掂量、琢磨。對於神在每一個兒女身上如何實現衪的計畫,務要觀察、記錄、默想。
(下期我們將探討達致家庭祭壇成功的重要原則和具體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