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如何面對家庭暴力?
牧者迴響之二
採訪/楊韓甲華
張陵兮牧師於芝加哥、紐約牧會或是當醫院牧師時,曾積極幫助無數遭受家庭暴力的婦女與兒童,她以書面與電話回答本刊採訪如下:
請介紹妳參與服事的家庭暴力庇護所(Shelter)。
1883年,在紐約布魯克林(Brooklyn, NewYork)紅鉤區(Red Hook)有許多遠洋船,尤其以挪威水手特多。他們在美國工作生活,自然就有許多「過埠新娘」嫁過來。談情說愛容易,生子維生困難。
▲費伊麗女執事終身停留在紐約市未曾返回祖國挪威,以神的大愛服事遭受暴力的婦孺以及窮苦病人。
當時費伊麗女執事(Sister Elizabeth Fedde)從挪威到紐約訪問,見到許多同胞的困苦,尤其是婦女在婚姻、家庭中遭受到情緒及肉體的虐待,尋求護庇無門。費女士出於惻隱,將心比心,慨然回應耶穌的吩咐:「你們要彼此相愛,像我愛你們一樣。」(約翰福音15:12)
於是費女士租賃─處作為婦女及孩童的庇護所。與護士始祖南丁格爾是同學的費伊麗也建立了護士訓練學校及醫療中心,即現今布魯克林「信義會醫院」及「信義會三一中心」之前身。
今日位於紐約市的這間庇護所為了維護受暴婦女孩童的安全,仍在保密下進行,不向外公開。
請談談幫助家暴受害人最難忘的經驗。
有一次為一對夫婦做婚姻輔導,夫婦之間因語言、文化、宗教等差異,出現暴力行為,我不能以「祈禱」 結束了事,也不能因為輔導過他們而提供文件證明,於是轉介其他專業機構繼續幫助這對在精神、肉體、情緒及法律上飽受困擾的夫妻。後來得知這位妻子從困境中得到紓解,並得到人身安全保護。這比「緊抓著會友不放」更令人欣慰。
▲這類庇護所一般能提供家暴受害婦孺緊急居處衣食、諮詢輔導、教育訓練、法律支持、緊急熱線與資訊、轉介等服務。(資料來源:http://www.safehorizon.org/page.php?nav=bd&page=sheltertour_street)
韓派特(Rev. Patrick Handlson)牧師坦承:「我們牧師常對虐待的徵兆視而不見,或對家暴的罪惡諱言不提⋯⋯。」請問為何會這樣?牧師的困難與顧慮是什麼?
通常牧師做探訪、行政、會議、崇拜、講道等一般牧會的工作,已忙得透不過氣來了,還要作家庭輔導就非常困難,原因是「難纏」,清官難管家務事,一介入就沒完沒了,要如何喊「停」?拿捏分寸並不容易。尤其我們華人「顧面子」,把家暴當成家務事,視為隱私而不願涉足。若處理婦女遭到性暴虐的問題時,男牧師覺得尷尬。有時也或許不敢承認自己不能輔導,又不能轉介給專業人士處理,耽誤了許多人在婚姻中受虐待之苦。
▲天地之大,竟沒有我們母子安身之處?受暴婦孺的吶喊,教會聽見了嗎?
(資料來源:http://www.safehorizon.org/page.php?nav=bd&page=sheltertour_gina)
是什麼原因使得您願意幫助這些受害人,而沒有掩面不顧?
我深深感到傳道人是受主耶穌呼召而從事生命的承諾,行使耶穌的使命去愛這些「無處可靠的人」,當然,處理「人」的事需要有一些對人性的了解、心理輔導,以及專業處理界限等基本常識,最重要就是要「誠實」,不要以為自己是「全能救主」,要知適可而止,盡量找到專業支持網去繼續幫助受害者,在身、心、靈上的復原。
我看到那一個個受困後得到釋放,心靈充滿喜樂,人生充滿希望,對自己滿有自信的婦女,我與她們同唱 「感謝的樂歌!」 因為在黑暗中流過淚的人,知道如何去擦乾別人的眼淚,也會聽得見哭泣中無音符的曲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