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期神國鄰舍-社區 Kingdom Neighbors

 

傳道書中說凡事有定時;生有時,死有時;哀慟有時,歡樂有時。此時,上帝在祂的哀傷陪伴事工上,正在使用我的經歷,陪著傷心的朋友走這一段路。

 

以陪伴來支持傷心的人

 

美國東岸通過蓋城華人宣道會,和馬里蘭中華聖經教會的關懷部,及臺灣富強長老教會的跨教會合作,一起支援基督徒和非基督徒走過哀傷,恢復喜樂。目前我所參與的華語哀傷陪伴事工在線上進行,自2022年3月開啟的兩個季度中,同工彼此勉勵,承擔使命,已服事了來自14個州的學員。除了關愛、陪伴失去親人的哀傷者,還提供其他各樣支援,且隨時開放報名課程的時間。

 

課程教材上描述哀傷是一種強烈而紛亂的感覺,像一團交纏無頭緒的毛線球:孤單、無助、悲傷、恐懼、憂慮、痛苦、憤怒、失望等,霎時湧上心頭。經歷哀傷的人甚至會以為自己精神不正常。我自己失喪配偶及母親的經歷已是多年前的往事,但感同身受的情懷,仍然在陪伴相同經歷的人時,掀起心中尚未退去的傷痛。

 

痛苦不會永留;「一個轉身,夏天已成了故事;一個回眸,秋天已成了風景。」陪伴者所呈現出來的平安、力量與毅力,將成為組員最佳的鼓勵與支持。我們,就是活生生的見證,證明可以走出哀傷,可以回歸正常。

 

沒有人可為悲傷做好充分準備,但如果有人同行,便不感到孤單,願意敞開心扉接受從上帝來的安慰。長期且固定的聚會,尤其陪伴哀傷者時需投注許多心神、情緒,有時的確會讓同工感到身心俱疲,但仍要記住這是來自上帝的呼召,祂必定會陪著我們一起走。最棒的是,當我們在用心陪伴其他人時,會發覺自己倍受上帝賜福!

 

以神的安慰安慰人

 

在安慰陪伴哀傷者的過程中,最需要做的是:傾聽、陪伴、關心、行動。陪伴者在聚會中,要創造出溫暖、關愛、信任的氣氛;鼓勵組員分享觀看影片的心得,說出目前的生活狀況,一方面還要掌控小組進行的節奏。

 

13週的課程,從「這是正常的嗎?」,到「我現在應該為何而活?」,涵蓋走過哀傷的不同層面。每次上課先看45分鐘基督徒專家的見解,及個別經歷親人死亡的故事,接著是60分鐘的小組分享與討論。

 

每位組員都有一本《哀傷陪伴手冊》,在觀看影片時,可根據手冊所列出的大綱作筆記,每課還有五日習作及聖經金句,在研讀中啟發思考並應用於生活中。組長會用問題引導組員談談面對哀傷的經歷,或由他們提出個人問題與需要,讓大家分享意見、提供幫助。有位組員說:「這段時間雖然難過、悲傷、流淚,但能在有類似境遇及心情的同行者陪伴下抒發傷感,彼此打氣鼓勵,特別得到安慰。」

 

討論分享中,陪伴者要按上帝指引的方向帶領,建立小組成員間的互信,且要設法避開任何會傷害組員的事,讓他們實際感受上帝的愛與醫治。陪伴者要營造環境,容許組員講他們的故事,以及對影片教材的感受。遇到哭泣不止、情緒尚未能撫平的人時,允許片刻靜默,協助組員釐清紛亂的思緒。

 

過去兩年中,我親見傷心朋友的恐懼、焦慮、哀傷和眼淚。尤其是在疫情期間,恐懼和焦慮更加深了哀傷和眼淚。配偶突然離世,讓他們對信仰一度產生困惑、懷疑,甚至憤怒;感覺神離棄了自己,配偶拋棄了自己!最初,只見屏幕上的他或她,不住地抹著淌流的淚水。在最絕望的時候,最破碎的時刻,完全不知道如何安慰,如何為他們禱告。所能做的,就是陪著他們向神哭求。儘管是全然靜默,一個字也說不出,神卻聽見了我們的泣求,如羅馬書8章26節說的:「我們的軟弱有聖靈幫助;我們本不曉得當怎樣禱告,只是聖靈親自用說不出來的歎息替我們禱告。」

 

 

在苦澀的淚水中,神讓我們深切經歷祂甘甜的慈愛、恩典、信實。猶記自己失去丈夫時,因著教會許多像天使般的弟兄姊妹和親人朋友,如雲彩圍繞在我和當時16歲的兒子身邊。藉著大家的禱告和愛心的扶持,把我們母子倆撐了起來,在悲傷中得著安慰,深刻體會到神應許祂是孤兒的父,寡婦的主!生命如此脆弱不可預料,但神是信實的,是滿有恩典和憐憫的。我曾親身經歷了神的同在,體會到靠主剛強的力量。

 

哥林多後書1章4節說:「我們在一切患難中,祂就安慰我們,叫我們能用神所賜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樣患難的人。」作家張愛玲亦說:「因為經歷,所以懂得。」我也因為懂得,所以珍惜,能將這份經歷傳達給傷心的朋友,幫助他們在苦難中更信靠神,更迫切向神禱告。看到他們得了幫助逐漸走出流淚谷,還願意成為同工,參與陪伴其他正在難過的人。原來,愛是奉獻與成全,無論生命的處境如何,都不會煙消雲散,反而更加深刻!

 

有位組員曾分享:「兩年來,靠著神的恩典走過風雨;不知不覺中,已不再怨天尤人,不再問為甚麼,而是更多禱告親近神。儘管仍然不明白神給我的人生計畫是甚麼,但相信那計畫一定是最好的。」

 

她的話讓我想起讀過的一段文字:「樂譜裡有休止符,當演奏到休止符時音樂即停。人的一輩子也有休止符,但別以為休止了,人生就到了盡頭。其實,休止之後音樂還會重新響起。」主耶穌說在祂裡面有平安,因為祂已勝了世界。哀傷不會說停就停,總還有傷心難過、感到孤獨之時,但靠著主的慈愛和憐憫,心裡就有更多從神而來的平安和喜樂。人生中,一站有一站的風景,一步有一步的品味;願我們珍惜每一刻的美好,讓站站精彩。

 

溫暖還繼續著

 

另一位組員在先生去世前,即因長期照顧病人而身心俱疲,之後在承受喪偶的極大壓力下,心力交瘁,出現不停咳嗽及氣喘的症狀。我們在課程中,學到哀傷期間最重要的是要以DEER,顧好自己的身體健康:

 

DDrink,隨時補充水分;

 

E:Eat,營養均衡的食物;

 

E:Exercise,適當的健身活動或步行;

 

R:Rest,適度的休息,即使睡不著,也要躺下來。

 

變成堅強之前會先有軟弱,朋友們在極度傷心時都會擔心自己不知道是否能撐得過。我們提醒,做到DEER就能撐得過去。痛苦彷如想要學會游泳,就要承受的第一波浪潮。然而它卻不會停留。未來仍有盼望。

 

主辦單位還為組員組織了實體午餐活動及徒步旅行。在秋季感恩聚餐步行活動時,曾有與會者的朋友在現場遇到,說遠遠地看著大家圍聚在一起,笑意盎然;湖邊平靜美麗,在樹林茂密的大自然中,看到了被上帝的愛環繞的溫馨與寧謐,很難相信這是一個哀傷者的感恩聚集!

 

也有組員的孩子,因對課程好奇而來看看,受到感動,開始投入事工中,帶領小朋友們參與單親營會,贏得許多小粉絲和粉媽媽們的喜愛。組員因此看到哀傷陪伴課後的餘溫,依然激勵著與哀傷和喜樂共存的他們。耶穌說:「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 經歷傷心的朋友們,感恩這個實用的課程,感謝這個課程所有的同工,更要把榮耀、讚美獻給神!

 

每梯次在三個多月課程結束時,都會舉行一次網上的特別聚會。組長精心製作了思念親人的照片影集,配上優美感人的音樂及詞語,讓大家看著過世親人的名字一一升上天際……心中仍有深深哀痛,卻也有說不出的安慰。

 

人雖逝,愛長存,我們與親人的關係不會終止,仍會以不同方式連結;藉著思念與回憶不斷地維繫那段刻骨銘心的愛,並珍藏心中,成為生命中寶貴的篇章。的確,哀傷終將隨著時日逐漸減輕,記憶中的溫馨往事,卻陪伴我們終老。直到再相聚的那日,已沒有眼淚,只有神的慈愛及榮美環繞著我們。

 

痛苦和平安同時存在

 

此外,經歷失喪的人常覺得你不能體會他的經歷,寧願自己孤單也不願意接觸別人。因此在復原的過程中,人際關係的改變也需要格外留意。當難過的情緒湧上時,可以來到神面前,誠實地向祂訴說憂傷的感覺。或者可以寫一封關於哀傷情緒的信給朋友、家人,清楚列出具體的需要,讓別人知道該如何協助你,使那些被特別情緒影響的友誼得以恢復、維持。

 

每個人用不同的方式度過自己的哀傷;哀傷會持續多久並沒有定論,為一段獨特的關係哀傷,更需要花時間走過。在沒有故人的陪伴下,我自己曾用兩年時間走了出來。但無論哀傷的時間多麼長久,仍會遇到突襲式的悲痛,即便在多年後,仍有莫名傷痛的片刻。

 

失去至親的傷痛如此強烈,卻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人生的優先順序,更珍惜與親人摯友間的關係,也感受到有神作伴的篤定。其實沒有人可以給予完全恰當的安慰,也沒有人能完全被安慰。但是,不離不棄的神賜下祂的話語,使我們得安慰。當更多研讀神的話語,想像章節中的場景,默思祂的心意,幫助我們看見上帝的愛與憐憫有多深。不知不覺中,我們也意識到:痛苦與平安能同時存在!

 

記得自己經歷喪偶時,一位同事曾寄來慰問卡,上面寫滿了對先夫的懷念。她記述他曾在接送我上下班時,像交通車般也一一接送其他順路的同事;說先夫曾給予他們一份最溫馨的接送情。點滴往事,讓我在思念摯愛時,得到了溫暖與快樂的回憶!

 

我在哀傷期間,曾藉寫作梳理心靈的創傷,將心痛的回憶寫下來,再為自己重新創造另一個美好愉悅的回憶,讓自己從不同的角度看事情。寫下情緒、回憶,是一種醫治的過程,幫助接納摯愛已死的事實,面對現實走出下一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陪伴傷心朋友小叮嚀

 

要做的:

 

Y聆聽:傾聽他們的感受。給予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表達情緒。

 

Y表達同理:試著理解他們的感受,並表達同理心。說出:「我了解你現在很難過」,「我可以明白這對你來說有多困難」等話,表示你在乎他們的感受。

 

Y提供實際支持:詢問需要甚麼幫助,並提供具體支持,包括煮食、做家務、陪伴外出,或完成一些日常任務。這樣的關懷和關注,對於他們來說非常有意義。

 

Y尊重隱私:有些人在難過時可能更喜歡獨處,要尊重他們的隱私和個人空間。

 

Y陪伴做有益的活動:如散步、看電影、聽音樂等。這些活動可以幫助轉移注意力並提升心情。

 

Y留意重要的里程碑。悲傷可能在不同的時刻重新浮現,如逝者的生日、忌日,或結婚紀念日。記得並送去便條、卡片、花束,會給哀傷者帶來溫暖。

 

Y持續提供支持:即使時間過去了,他們可能仍需要你的支持。不要只在最初幾天或幾週關心,要持續問候,讓他們感受到你的支持和關愛。

 

當避免的

 

避免忽視感受:類似「別難過了」或「這種事情不值得傷心」的話,會讓他們覺得不被理解。

 

不要比較或批評:避免用比較的語言來評價他們的經歷,例如「別人處境比你更糟糕」。同樣,也不要批評他們的反應或表達情緒的方式。

 

不要試圖解決問題:不要急於給出建議或試圖修復問題,更不要強迫他們進行任何不想做的事,除非他們明確表示需要幫助。

 

不要使用空洞的句子:一般人常說的「時間會療癒一切」或「你應該抬頭挺胸向前走」,這樣的語言會讓他們感到被忽視,或被要求壓抑情緒。

 

不要強迫分享:尊重他們處理哀傷的方式,不要強迫分享不願談論的事情。

 

不要告訴他們該做甚麼,或如何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從新得力往前行

 

在走出哀傷的那一刻,不是把離去的那人丟在背後,而是帶著一同向前。讓回憶與感謝成為快樂的經驗,不再充滿痛苦。往者已矣,來者可追,時光流逝間,哀傷會離去,新的生活將開啟。

 

行過哀傷幽谷,達到另一頭,仍可重新起步生活。因此最後一課「我現在要為何而活?」,便是容許神透過哀傷課程,觸摸我們,治癒我們,在同行者的關懷和鼓勵下,重新建立與神、與人、與己的關係。影片中說:「不要太在乎別人的期待,專注在與神的關係上,神有讓我們走出去的時間表。」

 

列車到站後,還會鳴笛啟程;失去至親似乎讓生命停頓,然而再怎麼不想往前,也必須重拾正常生活,勇敢前行。哀傷是一個無法預測的過程。若能儲存對所愛之人的回憶,可以幫助走出傷痛。不需要看太遙遠的未來,不必為明天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過了一站再期待下一站。

 

▲列車到站後,還會啟程;行過憂傷,仍可重新起步生活。

 

哀傷陪伴課程最終溫柔地強調:耶穌基督的愛,是在痛苦與失喪中所能得到惟一醫治的方法;陪伴者要以身作則,把這認知與觀念徹底執行。在陪伴傷心的朋友走這一段時,藉禱告、讀經來倚靠神,就像詩篇的作者也在等待神的過程中,仰望祂的話語,堅信祂的應許。

 

或許你正處於極大的傷痛中,或許你很難想像生活將回歸正常。且讓我們與你同擔重擔,陪伴你走這一段路,使你在哀傷裡,仍帶著盼望向前行。

 

因為等候耶和華的必從新得力。

 

 

簡海蘭,33年前自臺灣公職退休來美。五年後,失喪配偶,成為單親,且與16歲兒子同日受洗歸主。期間以文字事奉主,關懷單親家庭。如今參與哀傷陪伴事工,作傷心人的好朋友,陪他們走一段路。神日日攜我一同奔走天路,祂的慈愛比生命更好!

 

 

KRC消息

夥伴活動

神國雜誌歷年刊物

神國雜誌欄目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