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期神國知行-文化 Knowledge & Practice

【解讀多元主義文化】

隔離與跨越

新舊約面對多元文化處境的策略

 

口述、供圖/邵聞思整理/王淑斐

 

在靈性黑暗的邦國,但以理和少數持守敬畏耶和華的人,在多元主義文化的社會中,以行動和生活方式回應他們對神的信靠。

 

今天我們有多少人會對這一位持守盟約的創造主做出同樣的回應呢?

 

從挖掘出的石版可看出,亞伯拉罕時代,吾珥社會已有相當完整精密的結構。

圖片來源: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Standard_of_Ur_front_view.jpg

 

舊約時代面對多元文化處境的策略

 

舊約以色列歷史中最重要的四個時期:亞伯拉罕在吾珥;摩西在埃及;以色列人在迦南;被擄之人在巴比倫。

 

處在與希伯來相異的文化中時,神再三吩咐以色列要聖潔。聖潔的原意是分別出來歸耶和華為聖,也就是說,以色列人要從其他文化中被抽離,歸給耶和華。具體的方式就是不和其他種族混居、混血;不可接受他們的生活方式;不可敬拜他們所拜的神。

 

讓我們分別來看舊約裡神怎樣呵護選民,要他們以隔離為面對多元文化的策略。

 

一、亞伯拉罕在吾珥

 

亞伯拉罕時代的吾珥就像今天的紐約市,是人文會萃的地方,是經濟、政治、社會、技術、文化各方面都很先進的城市。吾珥挖掘出來的石版,正面描繪平民的生活,分為三層:底層的貧窮勞動階層;中層的上流社會;上層的王族。反面描繪的是軍隊階級,也分三階:軍兵;官長;王室。由此可見吾珥的社會結構已相當完整精密。亞伯拉罕當時無法單獨抗衡那樣的文化,所以神呼召他離開吾珥;創世記12章1-4節就記載神對亞伯拉罕的呼召、應許,以及他的信靠順服。

 

二、摩西在埃及

 

摩西時代的埃及,更是偶像充斥。諸如伊西斯女神、太陽神,是尋常百姓日常敬拜的對象,主導他們的生活各層面。還有很多其他神祇,摩西帶領百姓出埃及時,神降的十災,其實都是針對埃及人所崇拜的偶像,神其實是宣告這些神都是假神,惟有耶和華是創造的主,是獨一的真神。

 

三、以色列人在迦南

 

相較於在曠野流浪40年的以色列人,迦南人驍勇善戰,當地物產豐富,文明進步,也是敬拜多神之地。其中膜拜摩洛神的方式,就是使嬰孩經火獻祭,其他還有亞舍拉、迦南神、大袞神等等。以色列人進迦南,面對的是一種多元主義的文化,而且是一種高文化。

 

屬靈層面沒有抗體的以色列,在這個多元主義的文化中,發現迦南人生活昌盛,需要甚麼就拜甚麼神,他們認為只拜耶和華神不夠,也要拜迦南地的神,如此便惹怒了忌邪的神。

 

今天我們所處的文化處境,也使很多人為了能融入主流社會而做了「腳踏兩條船」的選擇。我們想要跟隨耶和華神,也想要追隨這世界的神。神在西乃山頒布律法,制定敬拜制度,反覆重申神對他們的心意,但以色列人仍照自己的意思,沒有遵從神的吩咐,沒有完全除去迦南人,這便造成了最大的錯誤。

 

四、被擄之人在巴比倫

 

以色列南北國都滅亡後,選民被擄到巴比倫,他們如何在外邦持守敬畏神的生活?少數的以色列人面對巴比倫的主流文化龐大的影響跟壓制,他們如何自處?在靈性黑暗的邦國,但以理和少數持守敬畏耶和華的人,在多元主義文化的社會中,即使面臨生死存亡,依然刻意分別出來,以行動和生活方式回應他們對神的信靠。

 

今天我們有多少人會對這一位持守盟約的創造主做出同樣的回應呢?我們現今面對的多元文化挑戰,不比以色列當時所面對的還困難。你我是否因為怕不能融入主流社會,就不敢全人委身,既要敬拜耶和華,也要拜世界的偶像?誠願以色列歷史成為鑑戒,讓我們謙卑來到神面前,以誠實清潔的良心,專一跟從耶和華神。

 

新約時代面對多元文化處境的策略

 

神的真理不變,但表達福音的方式可以因著歷史文化的時代背景或因時制宜而有些彈性。從初代教會使徒傳福音的方式,便可窺一二。

 

四福音書記載耶穌基督復活後、升天前,託付給門徒大使命的信息。這個信息有地理及種族文化兩重艱鉅的任務。從地理層面而言,他們傳福音是要從「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馬利亞,直到地極」。從種族文化來看,猶太人不僅要克服文化的差異,還要放下民族的傳統、民族的優越感,和他們固有的世界觀,把得救的福音傳給原本看為不潔、不配之非猶太人。

 

我們可以從使徒行傳記載的五旬節聖靈大能工作,以及保羅宣教之旅,來看神在新約裡面對多元文化處境時的策略,就是多元文化的跨越。

 

使徒彼得和保羅為實踐大使命,跨越重重文化隔閡。

 

使徒行傳1-11章,記載了神藉著聖靈大能的手推著在耶路撒冷的希伯來猶太人(1-5章),進行五波的文化跨越(圖一)。

 

 

一、 從傳統的希伯來猶太人傳給希臘化猶太人(6-7章)

 

五旬節聖靈降臨那天,有很多分散在羅馬帝國各地的希臘化猶太人,還有一些非猶太人,都到了耶路撒冷,他們目睹聖靈澆灌的奇特景象。自許是較高層次、有優越感的希伯來猶太人,本看不起希臘化猶太人,認為他們與外邦文化同流合汙。這時聖靈澆灌,這些希伯來猶太人跨越了文化隔閡,把耶穌基督復活的好消息傳給希臘化猶太人,是第一波的跨越。

 

二、 從希臘化的猶太人傳給撒馬利亞人(8:1-25)

 

當逼迫開始,門徒不得不離開耶路撒冷,他們隨走隨傳。腓利,一個希臘化猶太人,是耶穌復活升天後第一個向撒馬利亞人傳福音的。猶太人向來唾棄撒馬利亞人,認為他們血統與外邦人混雜,敬拜不純的混合宗教,不遵守傳統,因此不屑與他們來往。然而聖靈的大能推著基督門徒帶著福音再度跨越。

 

三、 從希臘化的猶太人傳給皈依猶太教的外邦改教者(8:26-40)

 

接著一位非洲埃提阿伯太監出現,是改教的外邦人,固然不能進聖殿敬拜神,仍對神和神的話充滿渴慕。於是腓利為他講解福音,他明白後,歡然受洗歸主。

 

四、 從希伯來猶太人傳給敬畏神卻不隨從猶太文化的外邦人(10:1-11:18)

 

百夫長哥尼流是虔誠敬畏神的外邦人,但要謹守猶太人律法的彼得進到這個外邦人家中,實在不可能,也不合他們的猶太傳統。然而彼得遵從神的指示跨越了難以接受的文化障礙,並以領袖身分向耶路撒冷教會報告,開啟了福音第四波的跨越。

 

來自羅馬帝國各地的希臘化猶太人,在五旬節目睹聖靈降臨。

 

五、 與獨一真神無關的異教外邦人(11:19-26)

 

因遭逼迫而四散的門徒,離開耶路撒冷後越走越遠;第五波的跨越,從異教外邦人開始,以安提阿為基地,不斷往前推,直到當時的地極。

 

使徒行傳前11章裡,每一波文化跨越都帶來屬靈的眼光、屬靈的洞察力、屬靈的分辨力,才知道要在神面前禱告,並如何禱告。

 

每一波文化的跨越,教會整體都經歷三個過程。第一步是神的主導。神的手推動門徒離開耶路撒冷,也推動腓利在不同的地方做不同的文化跨越。第二是放下種族偏見。腓利雖是希臘化猶太人,要他與埃提阿伯太監同車、對話、施洗,仍有違他所受的傳統教育。彼得在願意前往哥尼流家前,也跟神爭辯可吃不可吃之物。他們能放下種族偏見,是因為第三個過程—神的說服。當聖靈說服你我放下偏見,我們願意順服神的主導,教會便能突破自有的文化世界觀的限制,跨越文化,傳超越文化的福音。

 

保羅的策略

 

經過五波的文化跨越,福音隨著保羅的宣教之旅,繼續前推。他在不同的地方,面對不同的聽眾時,用了甚麼策略?

 

一、忠誠傳揚耶穌為基督

 

使徒行傳17章裡,保羅和西拉來到帖撒羅尼迦,照例先進猶太人會堂,講解陳明基督必須受害,從死裡復活,他所傳的這位耶穌,就是基督。他也沒有說,因為面對的是這一群希臘人,就用希臘人的信仰調整信息。保羅的宣講在當地造成相當大的騷動,以致他們稱保羅是「攪亂天下的」。面對多元文化的群體,保羅的策略是忠誠地傳達福音信息:耶穌基督是受膏者,是彌賽亞。雖然當時城裡的外邦人認為衪是另一個王,不知道受膏者的獨特身分,但神的手依然成就大事。

 

二、以創造、盟約、國度為福音架構

 

同樣在使徒行傳17章,當保羅來到智慧之城,菁英和高級知識分子雲集的雅典,就不只在會堂,也在街市中與當地人辯論,包括伊壁鳩魯和斯多亞兩個主流的學者。當時的伊壁鳩魯學派,主張縱情享樂,不節制私慾。而斯多亞學派主張禁慾,堅忍地面對世上的痛苦,且要節制行為,控制情慾。這些高言大智的哲學家們,說保羅是「胡言亂語的」,希臘文的意思是一種不停發出「答答答答」聲音的鳥,形容整天發出沒有意義噪音的人。以此稱呼保羅,為了表達藐視,指保羅其貌不揚,不學無術,他的言語形同亂叫。又有人說保羅「似乎是傳說外邦鬼神的」,這在當時是不得了的指控,蘇格拉底就是因為這一句話被控告而賜死。外邦鬼神在希臘文化裡是指與希臘神祇信仰無關的,因為保羅傳講耶穌基督已復活的道,這兩門主流學派的學者都不相信人復活這事,所以把保羅歸為傳外邦鬼神的。

 

他們把保羅帶到亞略巴古,是雅典議會的所在地,是希臘傳說中,獻羔羊為祭來止息瘟疫之地。保羅說:「我看你們凡事很敬畏鬼神……你們所敬拜的……上面寫著『未識之神』,你們所不認識而敬拜的,我現在告訴你們」,好像要安撫反對他的人,但這並非他的用意。他其實是要指出他們敬拜連自己都不知道的神,為要解構雅典人的世界觀。

 

保羅面對異文化族群的福音架構,第一是創造:神是創造宇宙萬物的主,以及衪的至高、統管、超越;第二是盟約:神與人的盟約關係永不改變,人會背信棄義,但神永不違背衪所說的話;第三是國度:創造主從亞當一人延伸出各個國家、種族,把生命氣息賜給所有人,離各人不遠,且叫人有尋求神的心。

 

保羅第一個很明顯的策略,是直接介紹這位創造的神。他說,「天地的主,這一位創造宇宙和其中萬物的是神,但你不認識這位創造宇宙天地的主,你現在拜的是一位你們自己都不認識的神,可能他都不是神。」人不認識這位創造之主的時候,就註定在無知的裡面。保羅在這裡讓我們看到「這個天地的主,祂不住人手所造的殿,也不用人手服事,好像缺少甚麼,自己倒將生命、氣息、萬物賜給萬人。祂從一本造出萬族的人。」這裡的「一本」原文的意思是說,祂從亞當延伸出每一個國家、每一個族群,而且預先定準他們的年限和所住的疆界。

 

保羅又引用希臘名詩人的話,「我們也是祂所生的」,指出希臘人世界觀裡認識論的缺失:知道有神奇的力量拯救他們脫離瘟疫,卻不知道這神奇的力量為何。所以保羅介紹這位創造主,說:「我們既是神所生的,就不當以為神的神性像人用手藝、心思所雕刻的金、銀、石。世人蒙昧無知的時候,神並不監察,如今卻吩咐各處的人都要悔改。因為祂已經定了日子,要藉著祂所設立的人按公義審判天下,並且叫祂從死裡復活,給萬人作可信的憑據。」

 

保羅的結論並沒有停留在悔改,而是神的公義和審判。

 

我們傳福音時,能勇敢地提神的公義和審判嗎?最重要的是以憐憫、恩慈的態度,而非以嚴厲、論斷的言語說罪人要下地獄。傳福音要從心裡出來,不單在字句,也不要公式化。傳福音的目標也不只把人拉來教會,而是把人帶到耶穌基督面前。

 

耶穌基督完成了神從舊約以來所預言的救贖,為我們死在十字架上,復活、升天。之後聖靈降臨在每一位屬神、跟隨基督之人的生命。當我們的生命與基督聯合,要做的是不斷選擇降服於神的主權。舊約時期神要以色列民在多元文化處境中分別出來,新約時期,神的子民有聖靈在生命中,面對多元文化處境時,抗體增強,得以進行一波又一波的跨越。

 

結論

 

在一個傳統架構和價值觀急速瓦解的時代,希望這一系列信息,幫助大家拓展視野。文化處境一定會影響人整體的生活與抉擇;神學思維探討神在文化處境裡的心意。所以神學思維探討,跟文化是不能分開的。當我們關懷一些重要的社會命題時,要透過對於文化世界觀的理解,才能有一個清晰的洞察力。

 

每一種文化都有三個基本元素,就是關於起源、權力,和終極命運,這些影響文化的社會結構、思想觀念、信念和生活方式。祈願讀者除去以自我為中心的思維模式,多聆聽和有理解的心,多給對方思維空間,才有可能了解與我們不同文化的族群。

 

神透過使徒行傳勸誡我們的,不只是宣教模式,而是讓在多元文化處境中的信徒,要釐清福音的精義,跨越文化傳揚整全的福音。

 

深願本系列文章能啟發讀者,重新審視所信、所傳的福音,並且體驗多元文化。福音本是神的大能。即使在多元文化主義的挑戰下,神仍啟示個別基督徒與整體教會,扎根真理,在福音和文化使命中,看見自己的責任。

 


 

參考書目與資料來源:

  1. 1. Lingenfelter, Sherwood G., and Marvin K. Mayers. Ministering Cross-Culturally: A model for Effective Personal Relationships. Ada, MI: Baker Academic, 2016.
  2. 2. Smart, Ninian. Worldviews: Crosscultural Explorations of Human Beliefs.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 Hall, 2000.
  3. 3. Sire, James W. The Universe Next Door: A Basic Worldview Catalog. Downers Grove, IL: IVP Academic, 2004.
  4. 4. Larkin, William, and David Cashin. Culture and Worldview Course Curriculum. CIU, 2006.
  5. 5. Vanhoozer,Kevin J. “The World Well Staged? Theology, Culture, and Hermeneutics,” in God and Culture.
  6. 6. Carson, D.A., and John D. Woodbridge, ed. God and Culture. Grand Rapids, MI: Eerdmans Publishing, 1993.
  7. 7. Henry, Carl. God, Revelation and Authority, vol. 1. Waco, TX: Word Books, 1976.

 

 

邵聞思師母,現與丈夫牧養教會並進修神學研究哲學博士;曾任職專業企管、財稅和電腦通訊。在家教育兒女成長期間,完成道學碩士;曾致力於神學教育、在家教育、婚姻家庭事工、門徒訓練、聖經教導、歐亞宣教與植堂,以及傳道人訓練。育有成年三子一女,有四個孫兒女。

 

KRC消息

夥伴活動

神國雜誌歷年刊物

神國雜誌欄目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