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詮釋】系列7
影像和文字說明的關係
文╱莫非
俗語說:一張圖勝過千言萬語。但是,如果一幅影像沒有任何說明,可能毫無意義。通常出現在雜誌報紙的照片,都會附上標題或簡短圖說,也埋在一篇文章的中間,比較有可信度。
要是影像拿去所有說明,就好像進入一家店裡有各式各樣的照片,人和地方都認不出來,你很可能不會去購買,因為對你來說沒有任何意義。
今天要問的是:當我們指認不出圖片裡的背景和人物時,這影像還能呈現真實嗎?這張照片,對你來說有任何真實感嗎?
例如〈盧西塔尼亞號〉(The Lusitania,圖1)。若沒有說明,沒有背景,完全回答不了。這張照片也完全沒有意義。所以一張照片無法抽離背景而獨立存在。
如果加上「盧西塔尼亞號」,很多問題就出來了。哪裡的船?(英國)甚麼時候的船?(1906啟航)發生了甚麼事?船沉了!死了兩千多人,其中有一百多個美國人。那是當時最大的一艘船。因為這艘船的沉沒,美國進入第一次世界大戰。這是船沉之前照的照片。在這些說明下,這張照片的意義就開始浮現了。
在1915年的那一天之前,盧西塔尼亞號被認為是無懈可擊的船,且英國首相邱吉爾對德國人是否會使用潛艇對付民用航運,也持懷疑的態度。認為這不人道,也違反所有存在的海戰規則。結果被一德國潛水艇給擊沉了。
所以一張照片的真實性很多是靠語言、說明和背景。如果沒有說明,有可能被誤認為鐵達尼號,為何?這是我們的背景知識。如果圖像不提供任何解釋,觀者就會用自己的背景、認知來說明。我們也看到一張圖片因為多了說明補充,讓我們漸漸了解照片的故事時,這照片會對我們的意義產生改變。
這個事件影響了後來一連串的影像。其中是一幅〈徵兵〉(Enlist, by Fred Spear,圖2),根據一新聞報導,在沉船中,有一母親緊緊抱著三個月大的嬰兒屍體。因為母親臉上殘留的微笑,救援人員不忍分開。
圖片來源: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Fred_Spear_-_Enlist.jpg
另外一個相關照片是「手錶的固定指標記錄了盧西塔尼亞號的最後30分鐘」。這是《多倫多星報》的報導。照片裡是一個懷錶,文章指出懷錶的主人是Percy Roger,這懷錶在走過歷史上最恐怖的30分鐘後停在2:30。羅傑先生原來是在盧西塔尼亞號的頭等艙。當船被擊沉的時候,他在船上的最後一段時間忙著幫助女人和小孩上救生艇。然後在他自己也上了一艘救生艇時,大船就沉了。
報導最後一段引了德國的官方聲明:「當船沉的時候,每一個德國人都充滿喜悅、驕傲和滿足感。」
現在再看這張照片有甚麼感覺呢?在照片被拍攝的那一刻,是2:00?還是2:15?那抱著孩子的母親是否正站在甲板上欣賞風景?那有著懷錶的羅傑先生是否曾經幫這母親抱著孩子進入救生艇?
影像沒變,你看的眼光是否不一樣呢?影像若沒有說明,很難有任何意義。影像勝過千言萬語,卻無法說清「真偽」兩字。所以文字和圖像的關係,也很有探討的空間。
影像和信仰的關係
在了解影像解讀的一些簡單規則後,在影像和信仰之間,盼望我們一起思考:
1. 影像中,基督徒的再現是否非常欠缺?
如果影像是這世界的再現,顯然基督徒的再現不夠,對嗎?
無論是電影、連續劇、繪畫、雕刻等,除了歐洲文藝復興時代,都不怎麼看得到基督徒這一族群的再現。雖然已有些基督教電影拍攝,但從量上來說遠遠不夠。所以這是我們很需要努力進入的領域,當然再現也包括文字。施瑋、山眼等作家進行的一連串書寫《銘賢書系》,就是宣教士故事的再現。這個領域尚屬於開荒,需要有更多的有識之士來開墾。
2. 基督徒的影像創作,是否可以讓非信徒看到自己在其中?
基督徒創造出來的視覺藝術,不管是雕刻、繪畫,或者電影,能夠讓非信徒認同嗎?可以聯想這個世界再現了他所熟悉的世界元素嗎?
如果我們和非信徒越來越少共享的生活經驗,和世俗世界觀越來越脫離,基督教創作出來的影像是否會讓非信徒觀看者看不懂?
臺灣有位得獎的攝影牧師馮君藍,拍攝了《微塵聖像》系列(圖3為其中的〈主的使女〉),得到國際大獎和知名度。攝影家阮義忠說:「那已不是容顏的留影,而是靈魂的肖像。」
請問非信徒可以看到自己再現在其中嗎?
圖片來源:https://inf.news/photography/36ce51ea79fa24611b5986e3e1a8e3a2.html
3. 如果視覺文化是我們世界的再現,基督徒和非基督徒如何能夠找到重疊點,可以對話?
如果這世界的影像裡面看不到基督徒,然後基督徒的影像中看不到非信徒,對話點要放在哪裡?我們如何能夠開啟雙向對話?
有一點很重要,就是觀看者可以創造影像的意義。當我們在一起觀看,或評析一幅畫時,你怎樣詮釋,就是對話的開始。
4. 如果視覺文化,觀看者也是賦予作品意義的重要因素,請問基督徒是否可以賦予非信徒的作品屬靈意義?
5. 是否也有一個危機,非信徒也會賦予基督徒的影像創作屬世的意義?
6. 大眾媒體對神聖符號的故意侵占,盜竊文本,明顯地去神聖化,以服務於物質目的,而不以屬靈為目的。這對我們的信仰有何影響?
譬如歌手麥當娜(Madonna)在十字架的布景上唱歌。
7. 視覺藝術在多大程度上有利於宗教生活?
只是投出一些問題,讓讀者繼續思考、探討,求神幫助基督徒摸索出一條詮釋影像的道路,成為我們和非信徒對話的跳板。也求神興起更多基督徒影像工作者,能夠再現祂的子民和祂的國度,讓更多世人認識天國的模式,神的子民是甚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