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期神國鄰舍-社區 Kingdom Neighbors

自己的社區自己愛

全國大聲公社區關懷協會

 

採訪╱廖美惠

 

 

面臨重大社會議題時,基督徒如何發揮影響力,傳遞合乎真理的價值觀?又如何與鄰里經營關係,更切實地敦親睦鄰?初次聽到「全國大聲公社區關懷協會」的名稱,「大聲公」三個字引起我(KRC特約記者,以下簡稱「K」)的注意力。到底這是個怎樣的事工?有甚麼訴求?2020初秋,帶著疑問與好奇,與「大聲公」祕書長秦志賢(以下簡稱「秦」)相約臺北真理堂。以下是我們的對談:

 

「大聲公」的起始

 

K:為甚麼要成立「大聲公」?願景為何?

 

秦:在臺灣,有許多基督教機構或教會,無論是個人或單位團體,在各地做社區關懷工作,卻多半散處各地,缺乏整合並彼此合作的機會。加上近年在臺灣,各種社會議題日益複雜化,成立「大聲公」是為了有效整合資源,一起關懷守護社區,培育健康的下一代,有效地營造互助相愛的文化。

 

特別是對於全國性的家庭共同議題,如果能從加強和鄰、里長及地方官員的認同與共識,將可達到社會最大的安定與福祉。

 

願景是讓每個人去體驗「自己的社區自己愛」,透過連結資源、守護社區、豐沛社群、培育健康的下一代,與最基層的鄰里社區開始互動,惕厲政府,在全國各鄉鎮區,成立以家庭幸福為核心價值的公共事務關懷中心。

 

K:請簡述「大聲公」的階段性發展。

 

秦:「大聲公」從2016年11月開始拜訪各村里長。2017年申請成立協會。一年內連結其他單位,一共拜訪了全國兩千三百多位村、里長;2018年1月正式通過立案。2018年的主軸是爭取愛家公投,與「下一代幸福聯盟」等團體合作,來來回回忙聯署。希望透過公投綁大選,讓婚姻家庭議題進入公投,守住民法婚姻定義「一男一女」的自然婚姻觀。

 

雖然2018年11月愛家公投大勝,卻掉以輕心,只贏了上半場,輸了下半場。2019年5月「748號同性婚姻釋憲案」在立法院三讀通過。大部分政治人物為了選票,怕得罪年輕人,因此在同婚議題上讓步,這是一件令人遺憾的事。

 

支持愛家公投的民眾及教會界雖然難過,但臺北信義會真理堂楊寧亞牧師告訴大家,不能停留在難過與失望,要更進一步以對話代替爭辯。以真理堂為例,幾乎每個牧區都有同性戀朋友,有的弟兄姊妹甚至已經來到教會超過十年,教會並沒有用異樣眼光及方式對待他們。更重要的是,他們在教會裡得到愛與尊重,只要他們自願出來為主做見證,牧師都支持;若他們覺得自己還沒有準備好,教會也會保護他們不曝光。

 

過去多年,我自己也以同理、溫暖、尊重的態度接觸同性戀族群。真理當然不能妥協,但是願意與他們作朋友,甚至與同性戀朋友友善對談,彼此提問反思。

 

我們需要轉換戰場,耕耘社區,讓「家庭主流化」的價值,從最基層的鄰里社區發揮影響力。公投只有一次,「心三好」卻是每一天。

 

進到社區中

 

 

K:請進一步說明「家庭主流化」的內涵。甚麼是「心三好」?

 

秦:如果用最淺的一句話來解釋,就是「再忙也要顧好家」,健康的家庭是一切的根基。健康的人來自健康的家庭,健康的家庭從健康的父母開始,健康的家庭形成健康的社區。家可以建造一個人,讓他成為一個健康的人,卻也可以從小就傷害一個人。自己的孩子自己顧,別人的孩子幫忙顧。「家庭主流化」就是促進家庭穩定、強化家庭關係、尊重家庭多樣、促成家庭參與、發揮家庭責任。

 

我們鼓吹「心三好」運動,透過「心三好」實現家庭主流化。

 

心一好:已婚者好好愛自己的配偶,未婚者預備自己將來成為好的配偶;
心二好:好好愛自己的孩子、長輩,及兄弟姊妹;
心三好:好好愛與自己不一樣的人。

 

推動全民認同「心三好」,因為「全國心三好,你我會更好」;「人人心三好,家庭會更好」。

 

▲秦會長邀請KRC營會理財老師潘華庭(右圖)到協會對年輕人舉行講座。記者廖美惠(左圖二排右二)隨行採訪。

 

K:如何讓理念、口號落實?如何做到「自己的社區自己愛」?

 

秦:社區的最基層單位是鄰、里,里長是最基層的公職人員。透過同工團隊的集思廣益,目前我們推出「好里家在」(臺語發音)。原意是「幸好有你」,但我們所期望的是「好里,因為有好家在;好家,因為有你在」。希望連結「里」和「家」的關係,打造成社區家庭(big family)的概念。透過與里長一起辦活動,定期拜會里長辦公室,拉近里民關係,用輕鬆互動的方式與里民作朋友。

 

「自己的社區自己要愛」的落實方式,就是透過辦活動,嚴肅的如研討會;輕鬆的如音樂會、家庭日、社區講座、社區電影院、健走、健身操、桌遊、農夫市場、愛家攝影比賽⋯⋯等等。透過社區民眾參與,讓民眾了解:因為有你(「好里家在」),社區變得更好。

 

每次辦活動時請里長來致詞,儘管有不同的信仰背景,里長因為經常接觸「大聲公」的活動,知道我們的核心價值觀,絕大部分里長都是正面回饋。未來政府在推動重大家庭相關議題時,「大聲公」能夠與里長合作,及時發揮由下而上,集結全國性的影響力。

 

年輕人是我們的主力。年輕人流行玩一種電子遊戲叫「動物森友會」(Animal Crossing),目前我們設計「社區森友會」的活動,連結一批年輕人為社區轉化禱告。我們也會定期帶一群年輕人去拜訪里長,讓他們知道里長為社區做許多事,鼓勵年輕人成為里長的志工。「大聲公」希望幫助里長成為好里長,也讓里長更進一步認同家庭主流化的重要。

 

持續發聲

 

K:「大聲公」有甚麼難忘的小故事?

 

秦:很多小故事中,最難忘的是:某個團體在某地區勘查,想要釘掛永久性的彩虹牌。里長一知道這件事,馬上通知「大聲公」,並找了十幾個里民去現場反應。幸好里長及時通知,否則等幾天後彩虹牌釘上去,屆時里民再去反對,可能為時已晚,也更容易發生衝突。這個小事件給我們很大激勵,因為里長認同,我們的共同目標是愛社區。

 

▲楊寧亞牧師(二排左三)提醒「大聲公」的同工,和所有信徒,基督徒不能成為沉默的一群,每個人都要關心公共事務。

 

K:「大聲公」這項事工得到教會甚麼樣的支持?

 

秦:真理堂主任牧師楊寧亞(右圖)是「大聲公」的推動者,更是最強力的支持者。他經常勉勵會眾,要把「社區當牧區」,不能只躲在禮拜堂裡舒舒服服地聽講道;要走出教堂,參與社區,基督徒要以身作則,不能有藉口。他看重家庭主流化,強調首先要身心靈健康,社會才會真正和樂富足。

 

楊牧師進一步提醒:基督徒的影響力要匯聚成力量,他鼓勵我們在「七座山頭」註發揮影響力。基督徒不能成為沉默的一群,每個人都要成為「大聲公」,關心公共事務,為社區禱告,走入社區。

 

我們真的這樣去做了!按會眾所居住不同的區,在臺北市成立大安區、文山區、內湖區⋯⋯等12個不同的LINE社區轉化禱告群組,在新北市成立七個禱告群,為自己的社區轉化祝福禱告。開始禱告後,也看到一些奇妙的改變,例如家庭關係更和諧、區內消防車出現的頻率下降等。

 

我們也期待與更多教會合作,動員更多基督徒。

 

K:目前「大聲公」遇到哪些挑戰?

 

秦:全臺灣約有四千多間教會,7,761個里,要連結並不容易。不僅是「大聲公」,也是基督徒整體影響社會,需要大量人力和預算,尤其是各教會需走出本位主義,並不容易。但我們不氣餒,「大聲公」永遠在這兒。

 

 

歡迎更多有同樣心志的基督徒,關注並投入事工。詳情請上網:http://www.bigfamily.org.tw/

 


 

註: 此理論由美國全球豐收事工主席彼得‧魏格納博士(C. Peter Wagner)提出。他表示要轉化社會,就必須先征服七座山頭:媒體、政府、教育、經濟、娛樂(藝術)、宗教(文化)、家庭;基督徒必須在這七座山頭居領導地位,發揮影響力。

 

 

廖美惠,畢業於北美中華福音神學院(CESNA),本刊特約撰述。來自臺灣,定居新澤西州。曾獲紐約市少數族裔媒體新聞報導首獎。

 

KRC消息

夥伴活動

神國雜誌歷年刊物

神國雜誌欄目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