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父母傳福音】父母篇 信不信,由我?由祂?

——華髮族的天路歷程

 

採訪整理/子憫

 

 

不少人歎道:「向人傳福音,難!向父母傳福音,難上加難!」


真是這麼不容易嗎?本刊記者走訪幾位父執輩與子女輩,暢談各人如何明白神的心意、步上祂的道路;或是殷勤禱告、默然等候,或是無意間攔阻救恩的經歷。甚願為人子女的以此為借鏡,倚靠神的大能,放膽起步,有智慧地向摯愛的父母傳福音,讓他們都「早早飽得神的慈愛,好叫他們一生一世歡呼喜樂。」(詩篇90:14)─編者

 

父母親為什麼信主?

 

1.子女更新,潛移默化
許多父母之所以願意踏入教會,常因看見信主兒女在生命或心境上的改變,促使他們想親自來一窺究竟。解汝援、解劉桂花伉儷便是一例。大兒子與兒媳因經商失敗,帶著落寞破碎的心,走進教會。不出一年,原來滿面愁容的兩張臉,洋溢著喜樂的光采,充滿著盼望。原無任何宗教信仰的解伯伯與解媽媽,對基督教並沒有反感、也不排斥。看見兒媳兩人彷彿從流淚谷走入泉源之地,深感欣慰。


接下來,大女兒也隨著兄嫂進入教會,一度憂愁悒鬱的她,在邀請耶穌進入心中後,生命起了奇妙的翻轉,帶著活力,積極參與教會的服事,重拾往日遺落的興趣─彈琴、繪畫,霎時間,宛如一葉找著方向的迷舟,積極起來,向前航行。


看見兒女脫胎換骨的轉化,解伯伯、解媽媽再也隱忍不住,決定進入教會,一探緣由,終究,竟也如兒女們般地與耶穌同行了。

 

▲解汝援、解劉桂花夫妻倆看見兒女脫胎換骨的轉變,進入教會一探緣由,也終成了基督徒。(圖片提供/子憫)

 

2.溫暖關懷,卸下心防
有別於現實世界中的冷漠無情,教會裡的溫馨友愛氛圍,總是吸引人留下來的一大因由。解伯伯承認,起初來到教會,認為自己很可以把握「不輕易受洗」的最後底線,所以刻意在思想上與真理保持距離,他說:「潛意識中,認為宗教都是勸人行善,只要稍微明白教會的『理論說辭』即可,不要過於『火熱』,更要小心,不能立即被各種儀式『套牢』。」


然而,因著一起突發的車禍訴訟,讓解伯伯陷入憂心愁煩,繁瑣的法律程序,龐大的巨額索賠,讓老人家惶惶終日,夜不成眠。這時,教會弟兄姊妹的真誠關懷,禱告陪伴,頓時成為解伯伯的心靈慰藉,他就不再封閉自己,放下戒心,敞開了胸懷。

 

3.禱告力量,震開心門
車禍訴訟事件讓解伯伯養成日日親近神的習慣。藉著禱告,把自己心中的重擔掛慮卸下交給神,時而令他心情平靜安穩。然而,在一場教會舉辦的退修會中,解伯伯與禱告帶出來的真實力量面對面相遇,他記憶猶新地敘述:「自由活動時間,在游泳池內一個青少年溺水被救起,性命垂危之際,全教會動員起來,同心開口為那位年輕人迫切懇求。最後,那位被醫生宣告幾乎不治的年輕人,居然奇蹟式地復活下來了!」解伯伯對百名會眾齊聲禱告所帶給他的震撼,至今仍難以忘懷。

 

▲解汝援,解劉桂花(右四、右五)以基督為一家之主,三代同遊,其樂融融。(圖片提供/子憫)


4.教會生活,感覺「回家」

解伯伯與解媽媽長期旅居海外,僑居的生活,常讓他們有浮萍般,無根漂流的感歎!外表雖展現處處為家的韌性,內心卻始終魂縈夢繫那故舊甜美的家鄉。然而,教會這個大家庭,卻讓兩人有「回家」的感覺。來自四面八方,有著不同文化背景的一群人,因著耶穌,成為一家人。彼此的生命,因連於同一位神,可以如手足般互相安慰、扶持及分享。

 

5.耶穌捨命,救恩真實
接觸過不同宗教的解家兩老一致認為耶穌被釘在十架上,「入世」救贖所有的人,是非常貼近人性內在的需要;曾經讀過其他宗教經書的解伯伯坦言:「人的罪性根深柢固,源自始祖,光靠膜拜虛無縹緲的神偶,誦經修煉,是絕對無法成聖的,惟有靠一位具備超自然能力的救主,才能使我們有罪的變為無罪。」

 

父母親為什麼不信主?

 

1.光說不練,缺乏生活見證
真實的信仰,絕不是侷限於教條式的依循,乃是自然流露於生活中的生命改變。因為父母對子女的個性、脾氣、習慣瞭如指掌,最具說服力的傳福音行動,是讓他們親眼看見子女信主後的轉化。生活的見證有如飄散在家裡的基督馨香,印證口傳的真實。


光馳(化名)和麗妲(化名)小夫妻倆自從受洗後,熱心教會事奉,是被教會看好的新生代。光馳與父母同住,平日小倆口上班時,家裡內外的灑掃,烹調和照顧孫子的責任,便落在兩老身上。然而,因忙於教會各項事工,光馳和麗妲經常在下班後或周休日,還需參與服事,無暇顧及家庭。


見兒子媳婦成天忙碌,光馳父母頗有微詞。「你們成天說耶穌愛你,難道耶穌是叫你們只管教會,不要家了!」「你們三天兩頭叫我去教會、信上帝,信教如果是像你們這樣,我和你媽絕不會信的!」


父親的責備如當頭棒喝,讓光馳意識到事態嚴重。與牧師溝通後,光馳與麗妲茅塞頓開,對教會大發熱心固然好,但若因此疏忽對家庭的照顧,引起家人對教會的排斥,就需要及時調整腳步,重新找到平衡點,不致失去倚靠基督為光為鹽的機會。

 

▲兒女生命美好的見證打開了父母接受救恩的心門。(圖片提供/翟舒泠)

 

2.催促受洗,缺乏同理心
一位參加多次教會活動的慕道長輩表示,最怕別人問:「為什麼還不受洗呢?」


本來跟著子女去教會是件輕鬆快樂的事,但有時弟兄姊妹過度地聚焦於洗禮的迫切性,反而適得其反,使許多尚未準備好的父母對上教會怯步。


一位有智慧的牧者曾經這樣囑咐關懷部同工:「某某慕道友,切忌催他受洗,只要經常關懷探訪,為他禱告,結果如何,讓上帝做主。」正因為牧師這樣溫和謙遜,善體人意的態度,讓這名長輩願意在「無壓力」的情況下,持續去教會,數年來沒有間斷。

 

▲真誠不間斷地提名禱告,聖靈會用說不出的歎息,幫助我們去感動父母。(圖片提供/張軍)


3.批評言詞,缺乏包容愛心
基督徒子女傳福音給父母時,態度一定要體諒平和。切莫因其不信而生氣批評。


家住紐約的劉軼,在帶領媽媽信主時,巧妙地避免與她正面衝突,卻默默不斷地為她禱告。惟有神能改變人心,人的知識話語極其有限,力爭辯駁經常會讓對方生出反感。


有一次,劉母問女兒:「信耶穌後,是不是就不能打麻將了?」聰慧的劉軼沒有提供一個絕對的答案,反而說:「媽媽,您就禱告,耶穌會讓您做出正確的決定,並賜您心裡平安。」沒想到,在禱告一陣子後,劉媽媽決定不再打麻將,讓劉軼心中對神在媽媽身上的作為,充滿了敬畏。


建成(化名)自從擔任教會執事後,在家裡免不了與妻子談論教會事工或遭遇的人際關係問題。一日在餐桌上,建成話匣子打開,講述他與某同工之間的爭執,正當他不經意批評對方時,一旁默然不語的母親突然開口:「我以為教會的人比較有愛心,這樣聽起來,教會好像和世界沒兩樣嘛!」母親的反應,讓建成吃驚,沒想到自己隨口的言論,卻無形中造成母親對教會的負面印象。


因著母親出其不意的評語,建成領悟到基督徒的言行隨時都在影響周圍的人,任何有關教會人事的負面評論,都會造成不信主家人的誤會及對教會生活認知的混淆。有鑑於此,建成謹記「凡事多說造就人的好話」,叫說者和聽者都得到益處。

 

▲老伯母從年輕人的愛心認識神的愛而受洗。(圖片提供/翟舒泠)

 

4.放棄傳統,缺乏慎終追遠
華人注重飲水思源,在家裡供奉祖先照片牌位祭拜,是很普遍的現象。基督徒深知祭拜祖先形同祭拜偶像,所以常會以此來勸父母清掉祭祖物品,引起「家庭革命」,信的子女說:「這樣會使家裡不潔淨」;父母的反應乃是:「難道如今你信基督,就可以忘祖了嗎?」


在處理這類敏感話題時,子女切忌操之過急。尊重父母價值觀的同時,兒女應將聖經上的教導放在心裡,隨時準備好,溫柔真誠地回答,並強調基督信仰並不是教人數典忘祖,乃是在真理基礎上,調整敬拜對象,然而內心深處,始終緬懷先祖的寶貴榜樣及家族的文化傳承,並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追思。1

 

▲用神真愛來愛家人,家人最容易看見和感受,以致歸榮耀於上帝,快樂地來跟從衪!(圖片提供/郭睿)

 

【注釋】

1.在傳福音過程中,許多父母首先就過不了祭祖這一關。本刊第39期(2015年春季刊)的焦點話題:從祭祖到敬祖,對此議題有深入的探討與實際的教導。請上《神國雜誌》網頁http://www.shen-guo.org/閱讀。

 

紐約真理堂杜天心牧師對劉軼美好見證的迴響:

 

向父母、向家人傳福音本是不難,是我們把它變成難事。用血氣、用肉體、用人的智慧, 熱心拼命地去傳福音,回收的自然是抵擋和紛爭, 何等不值!保羅說:「我說的話,講的道,不是用智慧委婉的言語,乃是用聖靈和大能的明証,叫你們的信不在乎人的智慧,只在乎神的大能。」( 格林多前書2:4-5)保羅教導傳福音兩樣簡單又見功效的方法:

 

1.聖靈的權能
真誠不間斷地提名禱告。聖靈會用說不出的歎息,幫助我們去感動父母、配偶、子女,觸動他們的心弦促使他們渴慕神。「不是倚靠勢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神的靈方能成事。」(撒迦利亞4:6b)信心的禱告是祈求聖靈運行大能最見效的方法。

 

2.大能的明証
自己要真實地愛主,遵守主的教訓。個人生命不住地轉化和改變,自己活出神的愛,用神的真愛來愛家人。家人最容易看見和感受,日久必能成為福音大能的明証,父母因我們在主愛中的改變,豈能不歸榮耀於上帝,快樂地來跟從祂嗎!

 

 

作者小檔案

子憫,長於臺灣,定居紐約,喜歡聽故事,說故事,寫故事;在故事裡尋找生活的火花,生存的哲理及生命的奇蹟。

 

KRC消息

夥伴活動

神國雜誌歷年刊物

神國雜誌欄目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