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天闢地,打造夢想

專訪JOA音樂製作公司創辦人姜賢吉吉

 

採訪/吳信惠

 

 

風和日麗的十月天裡,《神國雜誌》創辦人高俐理和我,驅車前往美國紐約市會見姜賢;隨行的還有此地一個韓國教會的朴國華牧師,以及韓語基督教電台的負責人朴姊妹。年輕帥氣的他,正是《馬利亞,馬利亞》(Maria Maria)音樂劇的製作人!

 

多媒體宣教先鋒


姜弟兄是第六代基督徒,大學念的是音樂藝術行政,爾後在研究所專攻音樂製作及文化社工。他是從柳溪(Willow Creek)教會的戲劇事工得到激勵與靈感,因此踏進音樂、戲劇製作的服事天地。


談到服事,高俐理首先介紹「神國資源為基督」的異象及事工,在座者也熱烈分享所見所聞。令人驚喜的是大家同感一靈,都認為當代的基督徒需打破文化隔閡,走出守舊的思想框圍,樂意接受挑戰,才能廣開福音大門,帶領更多人信主。


而《馬利亞,馬利亞》這一台演給世人觀看的戲,不僅拆掉時代與文化隔閡的高牆,更巧妙地融合了現代音樂、文學、舞蹈、科技、舞台表演⋯⋯等多元藝術於一爐,熬煉出發人省思的劇情,秀出耶穌對世人身心靈的真愛,是先鋒走向的絕佳範例。

 

百老匯首度受邀外語劇


姜弟兄回顧2003年,他召集志同道合者,製作這齣音樂劇《馬利亞,馬利亞》。剛開始在一個小小劇場公演,出乎意料地越演越盛,得到2004年韓國最佳音樂劇等獎項,甚至受邀到百老匯之都─紐約市參加表演,這是歷年來惟一被邀請的外語劇。


此劇以《聖經》抹大拉的馬利亞為故事主軸,各角色及情節所帶出的議題,如罪癮、虐待、迷失、自卑、移民他鄉重新開始的意念,亦是當今社會問題。觀眾從馬利亞的故事劇情中,能油然生出「心有戚戚焉」的認同感,這是此劇在韓國及其他地方演出時,能引起熱烈迴響的原因。


此劇作者劉惠靜女士是位專業編劇,在韓國曾得到最佳編劇獎。談到「選擇這故事作為創作題材的起因」時,姜弟兄說,編劇注意到耶穌復活後首先向馬利亞顯現,而不是向跟隨祂的門徒,對馬利亞的故事產生了興趣。有了這感動,編劇先擬出故事大綱,再與其他弟兄姊妹討論,集思廣益,多方修改後才定稿。劉姊妹編寫時沒有「衛道」包袱,以馬利亞的觀點來看耶穌,盼望自己能像馬利亞一樣愛耶穌。

 

深觸人心的力量


此劇的重頭戲在於:遇見耶穌,這是馬利亞生命的轉捩點,她的身心靈從此煥然一新!劇名「馬利亞,馬利亞」,指出兩個不同的馬利亞─象徵改變前及改變後主角的生命面貌。


此劇以故事為前題,不是歷史劇,是前所未有的創作方向,想當然爾,會引起基督教各界爭議。提起這話題,姜弟兄談到這是藝術創作,以藝術的觀點來看,見仁見智,對群眾是種啟發。當初製作此劇時,並非針對基督徒觀眾,而是希望走大眾方向,目標在於引發觀眾思考耶穌與人的關係,明瞭世人沉睡的心靈乃因耶穌而甦醒,其中所帶來的影響是什麼?


公演之後,許多人認為此劇深觸人心,各教會紛紛出面支持配合,在韓國造成轟動。在座的朴姊妹點頭同意,最初觀賞時相當反彈,曾想中途離場,但仔細思考全劇的啟發,到最後自己深受感動,進而全力支持,在電台強力推薦。

 

是禱告凝聚了劇團!


製作這樣有水準、有深度的音樂劇,需要一群有恩賜、願委身的工作團隊來支持,姜弟兄如何能把這些專業人士都召聚在一起?


他微笑回答:「禱告,竭力地禱告!」當然,他自己在音藝製作的多年專業經歷及人脈熟絡也不無幫助。此次到紐約演出,眾演員及工作人員得自掏腰包出旅費,而宣傳及地點因人生地不熟的因素也不盡理想。然而此次是以「探路」為目的,盼望將來製作的劇集能有本地演員參與,並有更好的翻譯。


末了,高俐理也分享其異象,就是把《馬利亞,馬利亞》搬到臺灣、香港、新加坡等地去公演,盼望藉由馬利亞的故事,喚醒人心歸向耶穌。姜弟兄興奮地以「阿們」回應這異象,並答應盡全力配合。


藉著朴牧師的翻譯,我們明白此劇在韓國是一齣有盈餘的音樂劇,說明高水平的戲劇,能撥動世人心弦,即使社會大眾明知有「傳福音」之嫌,也願意掏腰包買票去看。目前,這團隊已著手製作第二個音樂劇「使徒保羅的故事」,多麼令人興奮的消息!我們寄以禱告之心,拭目以待。

 

 

作者小檔案

吳信惠,國中畢業來美的小留學生,現在是三個小孩子的媽媽,喜愛閱讀、旅遊、音樂等嗜好,現定居於紐澤西。

 

KRC消息

夥伴活動

神國雜誌歷年刊物

神國雜誌欄目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