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主更忠心而有見識的管家

1992年南加州投資風暴回顧與省思

 

採訪/廖美惠、楊韓甲華

 

 

風暴經過


1992年9月初, 擁有近百萬華裔人口的南加州,艷陽高照、 氣候炙熱,然而在許多人的心靈中,卻有如經歷了一場烏雲蔽天、冰冷悽涼的嚴冬。在教會、在社區,充斥著傷痛、憤怒與疑惑。


禍因起於南加州某投資公司(以下稱T公司)經營不善引起風暴,眾多教會、機構、信徒和同工,以及社區人士,皆遭受波及,牽涉總金額據說以千萬美元計!這是當年南加州華人圈中的一顆超級炸彈。其中,所屬教會、機構、同工、信徒受害最眾的某教團,更是蒙受了巨大的打擊。


根據該教團當年公開發表的檢討報告,風暴形成的過程大致如下:

 

●    T公司開始進軍華人市場,其財務結構脆弱不堪、經營手法弊端重重,但卻以各種文件、圖表、

  資料加以包裝、美化→
●    該公司在各團體佈下網絡,包括招聘基督徒成為幹部,並使他們對公司的前景深信不疑→
●    這些「信」徒開始以「行善事」的心態,在教會中展開集資→
●    集資者用教會同工或機構為「見證」、當招牌,在教會內大肆招徠客戶→
●    公司負責人暗中挪用資金、造成虧損;
●    公司負責人失蹤→
●    集資者為對經手客戶交代,遂以更猛烈的集資行動,包括繼續以教會同工或機構為招牌,意圖力挽頹勢→
●    個人或團體出於無知或對集資者的信賴,在最後階段仍不斷投資→
●    公司周轉不靈,風暴一發不可收拾⋯⋯。

 

致命錯誤


據查問,有不少參與投資的會友與同工,其出發點,乃是看到福音工場的需要何其廣大、自己的力量又何其有限,因而為了在自己固定的奉獻之外,獲得更多額外的資源,遂加入投資。


至於受波及的機構,其負責同工們亦無非欲將受託管的資金,作最有效的運用,為聖工多累積一些資源。怎麼知道,表面上看來如此穩妥可靠的T公司,竟然會經營不善而引起如此驚人的風暴?


過去兩年夏季於「神國資源為基督」協會開辦「基督徒理財與投資」課程,教導「如何經營屬於主的財務」的經濟學家溫英幹博士回顧此事件,惋惜地表示,當年南加州教會及社區人士投資,犯了致命錯誤,乃是將所有的「蛋」放在一個「籃子」裡,以致風險過度集中,一有不測,老本全部付諸東流。而將「蛋」放在一個沒有公信力的非正式股票上市的「破籃子」裡,則是更嚴重的致命傷!

 

▲將所有的「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乃是投資理財的大忌。

 

保守作風


有鑒於此類風暴,每隔幾年就發生一次,目前各教會或福音機構的資金大都放在銀行,以定存方式賺取利息。這種銀行存款在美國有「聯邦儲蓄保險公司」(FDIC)的保險;在臺灣有「中央再保險公司」;中國大陸為「中國再保險集團公司」;但其他投資管道則沒有保險。


溫博士表示,長期而言,銀行存款的利率並不足以超過通貨膨脹率,換言之,銀行存款不足以保值(本金),特別是最近十餘年來都處於低利率時代。


一般教會或是福音機構行事都非常保守,一方面是專業知識不足,不敢貿然投資在有風險的金融工具上;一方面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放在定存,雖然獲利低,少有人抱怨;如果動用弟兄姊妹奉獻的錢投資在債券和股票上,賺取高收益,不但少有人稱讚,還會受批評;萬一賠本,事情就鬧大了。放在定存,是比馬太福音二十五章25節記載的那個將一千兩銀子埋在地下的僕人好一些,但是否符合主耶穌所讚許的精神─「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從財務管理與投資的角度看來,溫博士建議需要再思考與商榷。

 

投資原則


溫博士認為值得考慮的作法是:如果有多餘暫時不用的「閒置」資金(通常是較有規模教會或福音機構的建堂、宣教、愛心等基金),可以將一部分放在利率比銀行高且風險低的投資,例如國庫券、聯邦或州政府發行的公債,或比銀行利率高的貨幣市場基金(money market funds )。


證券投資屬乎專業,教會裡如果有財務管理人才,可以設置「投資管理委員會」,開始時,將10%至20%的資金進行投資。初期不要「格局」太大,慢慢累積經驗,原則以保本為主,額外利得(比銀行利息高些)為輔。


至於投資在「績優」公司股票、公司債券,或績效良好的共同基金,風險比前者為高,則需由教會「投資管理委員會」根據資金持有年限的長短斟酌考慮進行,例如只占總投資的一小部分;此法通常只適用於長期投資,如累積退休金,而不適合用於教會有使用期限的一般基金、建堂基金或宣道基金。注意要多元投資、分散風險,並事先請教會計師或稅務顧問有關非營利機構投資所得的稅務問題。


溫博士進一步指出,我們是神錢財的管家,有如管理自己的錢財一樣,神所要的是「良善和忠心」,也就是將教會的錢財盡心、盡意、盡力地管理運用,包括保本與投資。美國法院歷年來的判例對受託管理他人(受益人或客戶)錢財的受託人(Trustee, Fiduciary)須遵守的受託義務(Fiduciary Duties)已經發展出三種原則:


一、「謹慎人原則」(Prudent Man Rule),即管理他人所託付的錢財要有如管理自己的錢財一樣謹慎;
二、「謹慎投資人原則」(Prudent Investor Rule) ,即當為受益人謹慎謀取最大總報酬;
三、「謹慎專家原則」(Prudent Expert Rule),即受託者可尋求專業人員的諮詢服務。


這三項法規是很合乎聖經所說「良善和忠心」的原則。

 

▲教會投資理財,宜請教專家。

 

有所不為


然而,前面提及的加州金融風暴,尚有後續。風暴再可怕,總算已過去,除了檢視災情,更重要的,乃是如何在風暴之後,徹底悔改、重新建造、再次出發。當年該教團全體教牧同工於風暴爆發後的緊急會議中,曾在神面前一同反思,並發表在該教團對外公開出版的期刊上,一面謙卑認罪,另一方面提醒所有基督徒在財務上作主更忠心而有見識的管家。


此次投資風暴中相當令人矚目的是,T公司中一位吸金力超強的集資專員,乃是某教會師母!據說,她純粹是以私人身分在T公司任職,而且本身也是受騙者,但事發之後,因為「教會師母」的身分,仍引來極多對教會的非議與誤解。


有鑒於此,該教團同工們達成一些共識。他們認為,依該教團的體制,「師母」在教會中應被視為義工,教會對她們的事奉,不宜有強制性的要求,對她們在外任職,亦不應強加限制。然而,師母若欲在外任職,應自我節制,盡量持守以下兩項原則:


一、不在自己牧養的教會會友公司上班,以免牧師的牧養工作遭遇尷尬與困難。


二、不從事需運用到教會人際網絡的行業,如直銷業、某些服務業,及仲介業等等,以免與同業的會友發生不公平競爭,並避免事業失敗時教會被牽扯在內。


該教團教牧同工亦達成共識:誠如哥林多前書六章12節提到:「凡事我都可行;但不都有益處。凡事我都可行,但無論那一件,我總不受它的轄制。」身為牧師與師母,需要格外儆醒,盡量避免與會友有任何商業上的金錢來往,如合夥投資、向會友借錢、介紹別人投資、替某會友擔保向另一會友借錢等,以免一旦發生財務糾紛,影響牧者形象與見證。


愛的投資


回顧此次風暴,從我們所收集的資訊及訪談內容看來,此一捲入風暴的教團,不單單勇於承擔責任並公開自省,更是在愛心、信仰和實際行動上,盡力對受害者提供各方面的關懷,使他們得安慰與更新。對於當初因判斷失當致使教會或機構遭受損失的同工們,教團當局也信任其起初的動機與善意,並以各種可能的方式,來協助他們修補破口、挽救危機,幫助他們走過崎嶇幽谷。


就如三千五百年前,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百姓在曠野得罪神,遭受管教。然而,當他們全體在神面前謙卑悔改,神仍為他們保留慈愛,不讓雲柱火柱離開他們,繼續與他們同在、帶領他們前行。觀乎金融風暴發生十五年後的今天,該教團依然成長茁壯,神確實持守祂的應許。

 

正如當年該教團一位同工所說:「只要我們願作主更忠心而有見識的管家,縱然世上的投資會有失敗,但愛的投資卻永不落空!」

 

 

記者小檔案
廖美惠,2001 年自臺灣移民美國,家住新澤西州。有錢時,喜好自助旅遊;有靈感時,喜好採訪寫故事;沒錢沒靈感時,喜好大量閱讀。與夫婿王治元育有一子一女。

 

 

記者小檔案

楊韓甲華,曾任教於普渡大學及芝加哥Rush大學護理系。現在沉浸於文字事工裡,生命中出現了第二個春天。與夫婿楊靖亞育有兩名成年女兒。

 

KRC消息

夥伴活動

神國雜誌歷年刊物

神國雜誌欄目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