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洲1】在荒漠中建聖殿
採訪/林敏雯
圖片提供/佛州慕迪電臺、南佛州慕迪電臺、 Mayda Cruz-Maxwell
身為美國原住民的司貴格牧師(Craig Smith)在《白人的福音》(White Men's Gospel,Indian Life Books,1997)一書中提到,對印第安人的福音事工動機,一是看到部落的缺乏,二是看到他們的前景。前者落實在送往保留區一箱又一箱「救濟品」上,其中還有絲綢長禮服和高跟鞋;後者培訓原住民事工領袖,建立福音據點。
他期盼信徒(原住民、白人,甚至其他族裔)能認識到,神向來重用世人眼中的弱勢。如同以色列人背負受迫害的歷史包袱,卻蒙揀選成為彌賽亞的先民。儘管印第安人勢微力薄,若能得著耶穌,接受裝備,將會成為向地極少數民族傳福音的最佳見證者。
位於美國西南的納瓦霍保留區(Navajo Nation),跨越亞利桑那、猶他、新墨西哥三州,佔地兩萬四千平方英里。在塵沙廣漠中,散居美國印第安人的最大族群—納瓦霍人。圓頂土屋(Hogan)零星分布,道旁牛隻漫步。
湯牧師(Pastor Tommy)與許多族人一般,年輕時離鄉尋求更美好的生活。認識耶穌後,領受呼召成為牧者,回到保留區,要將福音帶回部落,然而物資與人力缺乏,一直沒有教堂可供聚會。
佛羅里達州西岸的聖彼得堡(St. Petersburg)與東岸的柏音頓灘(Boynton Beach),臨近海洋,棕櫚樹隨風搖曳。從兩地來的基督徒義工看到納瓦霍人的需要,也看到前景。他們要來興建一座教堂,同時將神的愛帶給納瓦霍人。
兩種截然不同的文化,截然不同的世界,在藍玉般的穹廬下相遇。
柏凱蒂(Kate Bruington)
擔任聖彼得堡佛州募迪電臺(Moody Radio Florida)晨間節目主持人的柏凱蒂,在一次採訪印第安人,了解到保留區生活仍然相當艱困後,她問自己能為真正的「美國首位公民」做什麼。知道納瓦霍保留區需要人力、物力協助當地牧師建造教堂,她得到電臺經理和慕迪芝加哥總部的全力支持,於2009年連同佛州東岸姊妹臺的同工,一起向聽眾發出邀請,前往沙漠搭築聖殿。
一進入保留區,柏凱蒂從當地孩童晶亮的眼珠,絲緞般的頭髮和靦腆的微笑,看見神創造之美。
此地居民多為老弱婦孺,少壯一代離鄉求取更高教育後,因此地缺乏工作機會,甚少回來定居。曾有教會組織短宣隊前來蓋教堂,但因人手缺乏,建材、器具得之不易,地基尚未完成就只好無奈停工。當柏凱蒂和團隊抵達後,湯牧師正視她的眼睛,嚴肅地說:「你們可不要跟這些印第安人照了相,就忘記我們,不再回來。」
這句話鐫刻於柏凱蒂心中。此後她年年呼召隊伍回到保留區,教堂也漸漸成形,可望於2013年夏天竣工,舉行獻堂。
幾年來,納瓦霍族人意識到這個團隊可是認真的,也慢慢打開心門,問起禱告等有關信仰的事。也願意找這些人幫忙,包括修理房子、剪羊毛。即使從未剪過羊毛,也無法想像原來剪羊毛需要超好體力和靈活手腳,義工們也樂意伸出援手。
一次在赴工地途中,義工遇到要搭便車的一位本地青年,他原打算去找巫醫解除咒語。在車上義工開始向他傳福音,抵達目的地前,這位青年接受救恩,認識了獨一真神,也開始來協助建堂工程。
義工團隊中一位護理師參加了第一年後,決定退休後搬到納瓦霍,繼續幫助當地居民。一位不承認自己有父親的青少年,跟著外婆來當義工,回去時滿懷感恩,在團隊中認識了那位時刻保護看顧他的天父。
柏凱蒂相信,當神的兒女與天父同行,自己便得建造。
教堂完成後,納瓦霍之行是否就此落幕?得知居民需開車幾小時,跨越州界,才買得到新鮮蔬果。柏凱蒂正與其他機構聯繫,盼望能得到資源,好在乾旱之地搭建溫室,也期待開闢一畦社區菜園。神既能在沙漠中開江河,這該不是難事吧!
她相信,信守對納瓦霍人的承諾,年年回來幫助這個社群,能讓他們看到基督無價的愛。
歐黛玉(Audrey Altman)
服務於柏音頓灘南佛州慕迪電臺(Moody Radio South Florida)的歐黛玉,於2009年夏,乘車五小時後第一次進入納瓦霍腹地。城市中長大的她對這片土地的第一印象—廣大、空寂,彷彿進入另一個國度。團隊將分兩組,一部分義工建造教堂,一部分開辦兒童聖經營。歐黛玉和同工將帶領納瓦霍孩童做手工、玩遊戲,期望從聖經故事中傳遞神的救贖信息。
出發前她最擔心的是與孩童們的溝通。他們會說英語嗎?彼此會有文化隔閡嗎?第一次與孩子們見面,就發現他們和保留區外的孩子一般,非但語言沒問題(公立學校教的),對流行文化耳熟能詳(看電視學的)。更因為暑期總有各地來的短宣隊開辦聖經營,聖經故事聽多了,甚至覺得無味。他們願意來參加,完全是因為在家根本沒事做,有個地方去還可以打發幾個白天。
歐黛玉盡可能以生動的表情和動作來講述故事,看著孩子們坐立不安,讓她倍感挫折。即使使用的是同一語言,所發送的信息似乎在還未達到孩子的耳中就失落了,如同電臺發射電波,收音機卻因頻道不合而接收不到。她嘗試用部落熟悉的辭彙來代替教會術語,例如拯救者(Rescuer)代替救主(Savior),以勇士(Warrior)來描述大能的神,希望他們較容易接受。
孩子們對手工和遊戲極感興趣,尤其是做手工時能得到義工們一對一的專注和互動,能擁有屬於他們自己的創作。也就在凝視他們的片刻,歐黛玉觸動一個個孩子的心,讓他們知道,有人愛他們,關心、珍重他們。
多年來讓歐黛玉仍念念不忘的,是部落中一個信徒家庭為整個團隊預備的一餐飯。稀薄的羹湯中幾塊羊肉糜、紅蘿蔔丁載浮載沉,油炸餅在鐵鍋裡接受洗禮。幾位納瓦霍婦女邊做菜邊談笑。這一幕在哪兒見過?這不也是她常和三五好友喜歡做的事?原來人對友誼的需要和對社群的依附,放諸四海皆準,無論生在何種文化中。
對永生的盼望也應是如此。或許納瓦霍孩子們的屬靈光景一如當地的景象—廣大、空寂,歐黛玉相信他們是神的至寶,神也將永生放置他們心中。她期許自己學習以最貼近不同文化的辭彙與觀念,傳講真理。
福音需傳給各方各族,因為神是各國各民的神。
▲(左)納瓦霍孩子們在義工帶領下,從聖經故事中認識真神。
▲(右)孩子為能擁有屬於自己的創作感到自豪。(攝影:Mayda Cruz-Maxwell)
章艾瑞(Eric Johnson)
才加入南佛州慕迪電臺不久的章艾瑞,期待與孩子們投入慕迪提供的各樣宣教機會。2012年納瓦霍短宣計畫開始籌備時,他決定帶著當時十三歲的大兒子柏禮(Bradley)一起參加。
父子倆準備了防曬油、護唇膏,章艾瑞自己詢問曾參加過的同工、義工,希望做好事前準備。團隊清楚知道今年的目標是釘外牆牆板。然而才進納瓦霍地,章艾瑞便覺茫然若失。離開幹道後轉進叉路,幾個小時內沒有任何指標,衛星定位派不上用場,連手機都失訊。黃土向地平線延伸,無邊無際。
原本訂購的建材沒有送到,工程馬上停擺。這裡可不同於其他城鄉,缺少什麼可以馬上到附近的建材行補足。就算立刻到最近的市鎮,來回也得一天。跨越千里、躍躍欲試的團隊,竟是英雄無用武之地。章艾瑞與電臺同工歐黛玉聯繫上,請求聽眾迫切禱告,讓材料在最短的時間內送到土地。
等候期間,當地居民不知哪兒得知的消息,前來要求幫忙些諸如修補隔間牆壁的小工程。期間柏禮甚至還遇上一位九十六歲老祖母的慶生宴,目睹整隻山羊被肢解。耶和華是供應的神。停工一天後建材送到,工程得以繼續。章艾瑞看見一名十九歲的納瓦霍青年總在工地四周轉。儘管希望專心工作,還是花時間和他聊聊。
年輕人高中畢業後沒有計畫、夢想、企圖,可能從軍,也可能就業;要從事何種工作,卻沒有概念。他說話慢條斯理地,章艾瑞往往要等上片刻才能得到一個簡單的回答。大夥兒吃中飯時,他在一旁安靜觀望這群大聲談笑的「美國佬」。
另一位年齡較大的居民對基督信仰感到好奇。熟絡後他開始發問:天地是怎麼來的?這和族人的說法不同;你們稱神為天父,但部落文化覺得母親才是最偉大的。
這些接觸都讓他不知如何應對。
一週很快過去,教堂漸漸成形。章艾瑞渴望有更多時間和居民交流,更深一層認識他們的信仰和文化,也介紹自己敬奉的真神。這次短宣到底留下多少影響,不得而知。他相信播下福音的種子,會有人澆灌,聖靈會繼續工作,使它成長。章艾瑞期盼再回到這片土地,以行動向納瓦霍人傳遞父神的愛。
唐艾默(Don Elmer)
2009年初某日,唐艾默開車途中聽見南佛州慕迪電臺呼籲有建築背景的聽眾加入夏天納瓦霍宣教之旅。他心中萌發念頭:這是對我的呼召嗎?才踏入家門,妻子第一句話便問:「你聽到廣播了嗎?我想你該去。」
數十載教育生涯中,唐艾默經常利用暑期從事建築工作,退休後陸續做過房屋整修,也參加過短宣,前往開發中國家協助建造孤兒院。時年七十一歲的他,抱持「神呼召,我回應」的心志,加入第一批義工團隊,飛往沙漠,心想能幫什麼就幫什麼。
唐艾默初抵納瓦霍,難以相信所見的荒涼。部落中無論是傳統的圓頂土屋,或較新式的建築,居住條件皆不盡理想。到達教堂工地才知道缺乏建材和適當工具的情況,逼使義工親自動手攪拌鋪地基用的混凝土。從荒野裡車來的沙子,只靠一般家用笊籬篩出石子。怎可能五天完工?義工們沒有怨言,沒有退縮。
除了協助興建教堂,唐艾默和團隊撥出一天參觀隄線谷(Canyon de Chelly)。他讀到納瓦霍人遭屠殺的血淚史。政府過去苦待印第安人,今日政策似乎也沒有給予應得的尊重。除了物質條件貧乏,心靈更為空虛。隨處可見酗酒、毒品、自殺所留下的重創。
▲堤線谷風景奇麗,卻也是納瓦霍人慘遭屠殺之地。(攝影:Mayda Cruz-Maxwell)
唐艾默問自己能為這群美國子民做什麼?神給了他清楚的負擔─提供實際幫助,與居民建立友誼,藉行動表明神救贖的大愛。
此後唐艾默不僅年年回到納瓦霍,一年還去兩、三趟,一次待上兩、三週。在他的組織和鼓舞下,來自佛州、田納西、肯塔基的服事團隊,把十年建堂計畫縮短為五年,好讓當地牧師提前使用,作為納瓦霍的福音發射臺。
來的次數多了,有機會認識居民,也交了幾位朋友。從阿奇的談話中,他聽出沮喪;阿奇讀的「積極思想」書籍,似乎沒有助益。唐艾默勸他讀箴言。隔年再見面時,阿奇向他致意,還說已很接近接受救恩了。
原本失業的阿求來協助團隊建教堂,唐艾默為他禱告能找到工作。阿求果真謀得一職。兩人往來電郵一陣子後斷了聯繫,聽說阿求開始酗酒,工作也丟了。唐艾默每次回到納瓦霍,仍試著打聽阿求的消息,祈願他早日尋得平安盼望的源頭。
居民看慣唐艾默清晨出現在工地,會主動上前幫忙。他和團隊年年造訪,族人深受感動,聚會中甚至有人求告部落神祇,希望教堂快快落成,好讓孩子們得以認識真神。
在缺乏中,第一年唐艾默和團隊五天內完成地基。第二年搭築木廊,第三年立外牆,第四年架屋頂、電路、排水。他體驗神的供應,期許自己只要還做得動,就繼續回到這片土地。
唐艾默看見神國度的廣大,和美國原住民極大的需要。神既然給了荒漠中的野花如此的美麗,豈不更珍重納瓦霍人的靈魂?
願意更進一步認識、
參與納瓦霍事工,請聯繫:
Blue Gap / Fishpoint Ministries
Tom and Annie Burbank ,
手機:928-349-7207
PO Box 4505 ,
Blue Gap, AZ 86520,
[email protected]
Cornerstone Ministries, Inc ,
Pete J. Belon,
手機:623-980-5238
PO Box 496,
Crownpoint, NM 87313
[email protected]
www.cminavajoministries.net
更多納瓦霍事工消息與照片
www.moodyradioflorida.f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