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一生的坚持

——媒体宣教士彭蒙惠

 

文╱廖美惠

 

▲从少女到暮年,金发成银丝,岁月可能改变了彭教士的容貌与体态,却无法夺去她的天真与热情。记者(廖美惠)与彭蒙惠合影。

 

她有很多称呼,有人叫她“桃乐丝”(Doris)、有人唤她“利百加”、有人称她“彭老师”、有团员喊她“阿母”,更有穆斯林朋友封她“万国之母”(Mother of All Nations)。她不在乎自己被称什么,因为自始至终,她知道自己最重要的角色,是一名宣教士。

 

今年八十八岁,在台湾居住超过一甲子岁月,台湾的大众爱戴她,台湾的教会以她为荣。她受奖无数,她的学生遍布全球,她宣教的脚踪走过世界五大洲,她是神的使女─彭蒙惠(Doris Brougham)。

 

回应中国召唤的宣教士


有“2300万人的英语老师”之称的彭蒙惠,1926年生于美国西雅图,从小生长在一个敬虔的基督徒家庭,家中有八个孩子,她排行老六。十二岁立下心愿,要传福音给中国人。

 

十二岁那年的暑假,彭蒙惠参加暑期圣经夏令营,讲员计志文牧师是来自中国的布道家,从计牧师口里,她听到了这个远在东方的古老国家……“早期的宣教士到中国,其中不少是付上生命代价的。”每次听到宣教士牺牲、殉道的真实故事,彭蒙惠不但没有畏惧,反而深受感动和激励。

 

“有谁愿意去中国,去帮助那里人民的需要?”一只小小的手臂在人群中举起来。大家对这个小女孩的举动付诸莞尔一笑,没有人把这个承诺当真。但在彭蒙惠小小的心田中,清楚知道这次“举手”是她对神的立约,对中国召唤的承诺。

 

1948年,彭蒙惠二十一岁,在故乡西雅图码头向家人挥手说再见,从此踏上宣教路,远行中国,那也是她一生中最后一次见到父母。

 

1948至1949年,国共内战惨烈无比,彭蒙惠亲眼目睹了那个大时代的悲剧。从上海逃到重庆,再到兰州,最后在兵荒马乱、情势危急中,跟着差会撤退到香港,最后彭蒙惠选择到可以自由宣教的地方,那个汪洋中的小岛,叫作“福尔摩莎”,又称“台湾”。

 

“宣教士的人生是不能回头的”,彭蒙惠从香港到台湾,发现教会主要集中在西海岸城市,另一端傍着太平洋的东部几乎一片空白。“从淡水到屏东,都设立了教会,尤其台南更是蓬勃发展,只有花莲还是一块荒土……”就这样,1951年彭蒙惠来到花莲落脚。

 

在花莲的日子,她在玉山神学院教音乐、成立小小教会、带领只有九个小朋友的主日学、组成儿童合唱团、训练主日学老师、编写诗歌……成为当地原住民的好朋友。

 

开创“空中英语教室”和“天韵诗班”,双翼飞翔的宣教士


“到底有什么方法可以最快地让最多人听到基督信仰?”1950年代的台湾还没有电视,最主流的媒体就是广播。于是台湾第一个福音广播节目就在彭蒙惠的催生中诞生了。1960年彭蒙惠从花莲搬到台北成立“救世传播协会”,1962年“空中英语教室”、1962年“天韵诗班”在彭蒙惠的推动下一一成立。

 

1960年初,为了让“救世传播协会”不必经常搬家,必须买地建楼。彭蒙惠只好回到美国与加拿大募款。“开口向人“要钱”总是会难为情,但是想到这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了神,就敢大胆开口了!”这是彭蒙惠给自己打气的方式。

 

“救世传播协会”的创始同工们与彭蒙惠一起亲眼目睹神一步步开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期间遭遇过水灾、地震等无数困难与挑战,但“关关难过,关关过”,他们格外感恩。

 

如今“空中英语教室”、“天韵”已经过了五十岁生日。“天韵诗班”是台湾第一个基督徒全职的音乐团体,除了上广播与电视之外,也积极在海外各地宣教。“音乐无国界,音乐是人类共通的语言,几乎没有人不喜欢音乐,除了歌声,团员的生命见证,也是在宣教。”本身热爱音乐,小喇叭几乎成了彭蒙惠的“注册商标”。想到用“音乐宣教”,除了这是她擅长的,也是来自神的带领。“行动派”,的彭蒙惠总是在最需要的时候,推出恰到好处的新点子。

 

创意活泼的宣教士


“怎么样有效传福音?”“如何让更多人更快听到福音?”“怎样把握机会帮助有需要的人?”“如何让自己的生命像耶稣基督一样“给”出去?”这些是彭蒙惠一生在思考并实践的基本信念。

 

一向,她就是不一样的宣教士。教英文、办晚会、成立诗班、成立查经班……诸多的巧思,层出不穷的创意。加上到政府单位、民间企业、校园、台湾、中国……各处演讲,目标却是始终如一:和华人分享基督的信仰。

 

“虽然《空中英语教室》不是被归类为宗教性杂志,但读者都知道,老师们都是基督徒,因此基督信仰的价值观无形中已经在传递影响读者了!”彭蒙惠强调:“传福音不只是口里掛着说“耶稣爱你”,更要在生命中活出来,真正关心周围人们的需要。”

 

有一回,彭蒙惠在台北坐计程车,向驾驶传福音─

 

“你们喜欢去教会,去天堂,我比较喜欢这个世界啦!”驾驶如此说。

 

“你喜欢这个世界很好啊,这个世界的确是个很好的地方,神既然给我们这个世界,他一定会给我们一个更好的天堂……”彭蒙惠试着了解他的立场。

 

这位计程车驾驶可能从来都没想过这问题。

 

“彭教士不会用强迫的方式让人接受学习东西,而是在必要的时候,用轻松的态度推你一把!让你用另一个角度去思考。”天韵的一位团员表示,很多在彭蒙惠身边的人,都曾“受惠”于彭蒙惠关键性的“一推”。

 

▲高龄八十八的彭教士与“天韵诗班”在新泽西州若歌教会一起彩排,中气十足地吹奏小喇叭。

 

▲2014年3月28、30日天韵美东巡迴音乐布道会。

 

永不退休的宣教士

 

彭蒙惠一生一直在实践的一个理念是─“施比受有福”。

 

宣教六十七年,彭蒙惠这一生中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几乎都在台湾度过,然而她没有自己的房子、车子;衣服、皮包、手饰几乎都是人家送的。惟一的一样专属物是一把小喇叭。“我把钱都给神了,他比我会管。如果我有需要,他一定会供应!”彭蒙惠指着手上的智慧型手机对笔者说:“你看,这是我的好朋友王雪红送给我的!”(王雪红是台塑集团王永庆女儿,宏达电创办人。)

 

六十几年来,彭蒙惠桃李满天下,影响无以数计的生命。从少女到暮年,岁月可能改变了她的容貌与体态,却无法夺去她的天真与热情!八十八岁的她不但熟悉电脑操作、经常上网、使用智慧型手机,还利用空暇学习潜水。

 

认识彭蒙惠的人都有这个印象:她是个喜乐的人。作了一辈子宣教士,她在生活里体验到一件事:当人把自己放下,交在神手中,就会经历真正的喜乐。

 

采访尾声,彭蒙惠竟然带着笔者唱幼年学过的一首歌:“JOY的J是Jesus(基督),O是Others(别人),Y才是You(自己)……”

 

▲彭教士桃李满天下,影响无以数计的生命。2014年3月许多往日“空中英语教室”的学生们专程到“天韵”美东演唱会来看望她。

 

难怪彭蒙惠是一生喜乐的宣教士,因为她待人处事就是按照这个顺序─基督、别人、最后才是自己。

 

“有想过退休这个议题吗?”笔者问了最后一个问题。

 

“多年前想过这个问题,也请教过葛理翰牧师(Rev. Billy Graham,今年高龄九十五,世界知名布道家),我现在已经有很清楚的答案了─“基督徒没有退休可言”。如果还有能力做事,为什么要放弃机会?我宁愿被燃尽,也不愿无由消失。”

 

目前仍担任《空中英语》教室总编辑的彭蒙惠,不但自己不退休,还影响许多原本准备退休的基督徒继续为神工作。包括曾任职世界展望会、现已蒙主恩召的魏华夏先生,最后被她邀请到“救世传播协会”担任董事长一职,一做就是十八年。

 

彭蒙惠表示:“救世传播协会”不是属于她的,就算有一天,她离开人世,这个机构仍然会运作得很好。因为每个同工都各司其职,每个同工都有使命感,每个同工都知道,真正的老板是神。

 

这个十二岁举手、与神立约的小女孩,如今已是金发成银丝。小时候的心愿,至今仍是一生的坚持。小时候的歌声,至今仍在心里萦绕迴响;彭蒙惠与台湾一起成长,可贵的不在于她“伟大的成就”,而是她“真诚的付出”。彭蒙惠,一个不一样的宣教士;一生坚持付出爱的宣教士。

 

后记:

▲台面上她教的是英语,生活中她教的是生命!

 

2014年3月下旬,彭蒙惠专程回到西雅图接受美国国会议员颁赠“终生荣誉奖”,并第五度率“天韵”到美东巡迴演唱。采访时间正好遇到晚餐时间,同工们请彭教士先用晚餐,她却表示“吃饭是小事,要配合让记者完成采访比吃饭更重要。”

 

采访过程,处处感受到彭教士的体贴与真诚。彭教士让记者看了一本相本,照片包括与马英九总统、成龙……等各界名流及各地学生的合影。其中有一张是她与林书豪(Jeremy Lin)的合影,彭教士见记者对林书豪似乎特别有好感,居然主动的说:“如果你喜欢这张照片,可以送给你!”末了,又亲自送了一本签名的书《一生的朋友─彭蒙惠》,让记者真真实实领受到,她的一生一直在实践“把好的东西给别人!”这也包括,把她自己最美好的春青,奉献给了台湾。

 

 

 

KRC消息

夥伴活動

神国杂志历年刊物

神国杂志栏目分类